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版
- 格式:pdf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36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1辽阔的国土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众多的人口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或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或中纬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没有寒带(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
2.位置的优越性(此部分作为了解,常见为选择题)(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辽阔的疆域3.领土的四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产生气候差异。
例如: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仍是冰天雪地。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2°),产生时间差异。
例如:当我国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注意: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注意方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6.我国岛屿众多,台湾岛为第一大岛。
热点岛屿:钓鱼岛(属于东海)、黄岩岛(属于南海);领海宽度为12海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2年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8、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差);9、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邮政编码__,21表示省,00表示县,01表投递地段的代码。
1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2、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为界,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1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1. 大气层
- 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及其特点
- 不同大气层的温度、气压、成分等特点
2. 气候
-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
- 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点
3. 自然地理环境
- 地球的形状、地球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标志物
- 地球的地理尺度和地图投影
4. 土地利用与资源
- 土地利用的分类和特点
- 国土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5. 中国自然环境
- 中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6. 人地关系
- 人地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 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调适。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湘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湘教版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导语】本⽂是为您整理的湘教版⼋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仅供⼤家查阅。
第⼀章中国的疆域和⼈⼝ 第⼀节中国的疆域 ⼀、伟⼤的祖国(位臵) 1、半球位臵: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臵: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 经纬度位臵:⼤部分在北温带,⼩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臵的优越性:⽓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臵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流的影响下,降⽔丰富,有利农业⽣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亚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辽阔的疆域:领⼟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龙江主航道中⼼线53°N;最南:曾母暗沙:4°N;最西:帕⽶尔⾼原73°E;最东:⿊龙江与乌苏⾥江的主航道中⼼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积:960万平⽅千⽶。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
中国海域的岛是台湾岛。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
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韩、菲、马、⽂、印尼 第⼆节中国的⾏政区划 ⼀、⾏政区划 1、三级⾏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政区 2、34个省级⾏政单位: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政区 3、各省级⾏政区的简称和⾏政中⼼:(1)简称的由来。
(2)简称和⾏政中⼼:P8河北和⼭西(太⾏⼭)、福建和江西(武夷⼭)湖北和重庆(巫⼭)青海和⽢肃(祁连⼭)西藏和新疆(昆仑⼭) 第三节中国的⼈⼝ ⼀、⼈⼝数量世界第⼀: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的1/5。
八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构造和形状: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状、赤道和地球自转的关系等。
2. 地球的运动:公转和自转、太阳赤道面和黄道面、黄道面上的十二星座等。
3. 经纬度和地图投影: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地球上的东西经和南北纬、地图的投影方式等。
二、自然地理1. 气候:气候的分区、气候变化的原因、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
2. 植被:各种植被类型和分布(如森林、草原、沙漠等)、植被景观的特点、植物的适应能力等。
3. 土壤:土壤的形成、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Soil Profile、肥料等。
4. 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循环、世界各地的各种水资源、节水等。
5. 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预防和减灾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世界人口总数、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的进程、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对世界的意义。
2. 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概念、文化的作用、文化遗产、民族和文化的关系等。
3. 城市和乡村:城市和乡村的概念、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和区别、城市化的影响、城市规划等。
4. 经济:经济的概念、经济的类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
5.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概念、国家主权、国际组织、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等。
四、旅游地理1.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概念、各种旅游资源的种类(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保护等。
2. 旅游产品和市场:旅游产品和市场的概念、旅游产品的特征、旅游市场的种类和特点等。
3. 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历史进程、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旅游品质管理等。
4. 国内旅游胜地:我国的各种旅游类型、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地理位置优势等。
5. 国际旅游胜地:世界的各种旅游类型、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地理位置优势等。
湘教版⼋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知识在⼈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群的进化级别与⽅向,⼈的⽣命只是⼈类知识构成,下⾯⼩编给⼤家分享⼀些湘教版⼋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湘教版⼋年级上册地理知识1第⼀章中国的疆域与⼈⼝1、我国陆地⾯积 960万平⽅千⽶,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部分位于北温带,⼩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龙江主航道为中⼼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尔⾼原 (新疆),最东端在⿊龙江与乌苏⾥江的汇合处(⿊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第⼀⼤岛台湾岛,第⼆⼤岛海南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积约 300万平⽅千⽶。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千⽶,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莱、印度尼西亚)5、我国现⾏的⾏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治区、直辖市)、县(⾃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全国共有34个省级⾏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和⾹港、澳门两个特别⾏政区。
北京是⾸都,称为“祖国⼼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
6、⽬前⼈⼝数为13.7亿。
东西⼈⼝分界线:⿊河—腾冲线以东南⼈⼝密集,以西北⼈⼝稀少。
中国⼈⼝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多,⼲旱荒漠、⾼原⼈⼝少 ;经济、交通、⼯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少;汉族地区⼈⼝多,⼤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少。
7、我国实⾏计划⽣育,控制⼈⼝数量,提⾼⼈⼝质量,是⼀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最多。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散居、⼩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地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了解并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作为八年级学生,我们将通过学习地理上册湘教版,探索地球的奥秘和它对人类的影响。
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地理学是对地球的研究,它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的自然景观,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影响。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组成的行星。
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这些层次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震活动。
第三章: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
地球的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循环、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使我们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第四章:气候与季风地球的气候是多年来的气候统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
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而季风则是由不同季节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所造成的现象,对于一些地区的农业和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然条件如土地、水资源、气候等,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和交通发展。
同时,地理环境也会引起城市化和人口迁徙。
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是指通过计算机和卫星遥感等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展示地球上各种信息的技术。
它在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地球资源。
总结:通过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结构、水资源、气候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我们应该保持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断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热带2、领土四至点最北点: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最南点: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点: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初(135°E附近)3、领土面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4、邻国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上邻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5、濒临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6、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教材第8页7、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主要集中在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一线以东以南地区8、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要求)9、主要民族及分布特点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西南,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见教材16页表格10、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芦笙节,汉族的春节、端午节等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主要地形区分布及地形特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广布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内有中国最大沙漠和内流河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可受西风湿润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号称“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农业发达,内部的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广布,地势坦荡,海拔200米以下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河平原,海拔50米以下,地势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50米以下,“鱼米之乡”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3、中华五岳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北岳恒山(晋)、南岳衡山(湘)、中岳嵩山(豫)4、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特征: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雨热同期原因: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结合课本P21图2-2和P23图2-9记忆,P27活动3表格)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1)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读图完成P27活动1的表格并记忆)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课本P20—P21,图2-2,以及集优方案P15)(1)三列东西向的山脉:(2)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3)西北—东南向的山脉(4)南北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地形复杂多样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主要地形区特征:(结合P23图2-9记忆)(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肥沃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3)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河网稠密,交通发达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归纳了解地理环境,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活。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八班级)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八班级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归纳(一)1.我国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藏族等。
2.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见书P17及练习册)3.各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云南省)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
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八班级地理湘教版知识点归纳(二)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56个。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4、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情况,是经过数千年间民族的人口迁移、调动而逐渐形成的。
5、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长、大、广、穷。
6、"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7、"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8、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和进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9、"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也互相离不开' 。
10、"三个不容'的重大论断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阅历)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
复习提纲
你说你对学习绝望,完全失去了热情和动力,这种情况说到底就是你比较懒。
班级:
姓名: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
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
度近50度。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
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
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
平洋。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域
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东西跨度大的体现:时差,同
一时刻不同事件
南北跨度大的体现:温差,相
同季节不同景观
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
岛,雷州半岛
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崇明岛两大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三沙市隶属海南省,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驻地设在永兴岛。
我国三大盐场:长芦盐场(渤海,我国最大)、布袋盐场(台湾)、莺歌海盐场(海南)三、众多的邻国:
陆界线: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与我国既隔海相望又陆上相邻的国家:朝鲜、越南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三个级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我国有23个省、5额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我国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份(4个):由西到东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我国有热带面积的省份(7个):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省(跨经度最多):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南北距离最长的省(跨纬度最多):海南省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位置最西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东的省:黑龙江省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总量:2010年达13.7亿;约占世界1\5。
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现阶段我国人口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数量大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分布疏密不均: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
(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63.8%,36.2%)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直辖市
北京市
京北京湖南省湘长沙天津市津天津广东省粤广州上海市沪或申上海海南省琼海口重庆市渝重庆两个简称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河北省冀石家庄贵州省贵或黔贵阳山西省
晋太原云南省云或滇昆明东北
黑龙江省
黑哈尔滨陕西省陕或秦西安吉林省吉长春甘肃省甘或陇
兰州辽宁省辽沈阳青海省青西宁江苏省苏南京台湾省台台北浙江省浙杭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省皖合肥西藏自治区藏拉萨福建省闽福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江西省赣南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山东省鲁济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河南省豫郑州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湖北省
鄂
武汉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人口超过400万的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朝鲜族和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苗族在贵州、湖南、云南和广西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雪顿节、锅庄舞、扎木聂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回族——开斋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马头琴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板舞、长鼓舞苗族侗族——芦笙节侗族——风雨桥
壮族——铜鼓舞维吾尔族——开斋节、手鼓舞、冬不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山脉纵横交织
中国地形的骨架——山脉
中国山脉的主要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二、地形复杂多样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地形特点为远看成山,近看成川,冰川广布;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特点为高寒;民族为藏族,其传统服装为藏袍(昼夜温差大);高原之舟牦牛。
内蒙古高原:地形特点是一望无际,平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肥美草原;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民族为蒙古族,传统民居蒙古包(移动的房子)。
黄土高原:地形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地
云贵高原: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地形特点是崎岖,多梯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钟乳石,石灰岩)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黑土地(最肥沃);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多沼泽,我国的湿地保护区;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旱地耕作,种植春小麦。
华北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黄土地;容易发生春旱;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旱地耕作,种植冬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水乡;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网稠密,水田连片;我国重要的淡水
渔业产区;鱼米之乡;水田耕作,种植水稻。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雅丹地貌;魔鬼城;绿洲农业。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有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石油天然气丰富;盛产长绒棉;葡萄和哈密瓜全国闻名。
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铁、石油、盐);聚宝盆。
四川盆地:最湿润的盆地;紫色盆地;红色盆地;天府之国;农业发达。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几个特殊山区:
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我国的界山(省与省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和内蒙的界山。
太行山是河北、河南与山西的界山。
巫山是湖北和重庆的界山。
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
南岭是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界山。
秦岭是陕西和湖北、重庆、四川的界山。
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的界山。
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的界山。
阿尔金山是新疆和青海的界山。
昆仑山是新疆和西藏的界山。
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
一般把山
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我国的山区面积约
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三、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地势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气温冬季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
冬季最热的地方:海南;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影响因素:纬度
中国气温夏季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夏季最冷的地方:青藏高原;影响因素:地形(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