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11
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徐瑞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1期摘要:保持合理的居民消费水平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大大提高微觀家庭的幸福度。
河南地处中原,人数众多,分析影响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找到提高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对促进河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依据有关理论文献,把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河南省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乎的主要变量建立模型,并运EVIEWS 软件采用1993-2016年的河南省地区数据做出计量分析,得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结论,并据此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政策建议于2016年始,我国进入十三五规划,我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引领经济增长的动能上,由以前的投资、消费、出口转变为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
在这进行深刻改革的历史时期,于全国起点的宏观领域来看,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就区域而言,虽然河南省消费层次、消费需求都随宏观环境提高而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恩格尔系数过高,即精神消费远没有达到主流消费的水平等一系列问题。
如物价上涨过快、生活负担加重以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等。
因此,全面客观及时的剖析消费水平的各种影响因素,可找到调节经济增长新措施、新方向来提高居民幸福感,故而对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根据已有文献和查阅的各种资料,本文以河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口增长率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查询从1993年至2016年共24年的数据作为计量分析的数据。
可得出结论以下结论:1.从模型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增长率是影响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最显著因素。
2.根据检验信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增长率都与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而我们从模型得到的结果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增长率对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明显,符合理论及实际,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这个结果既不具备理论支持也不符合实际,表明我国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可能有些误差或者统计方法不太适合。
《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它对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一、通货膨胀的表现及成因通货膨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物价的持续上涨。
从日常的食品、日用品到大宗商品,价格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例如,人们会发现购买同样的一篮子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投放时,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跟不上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就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拉动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繁荣,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旺盛时,会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产生向上的压力。
此外,成本推动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企业为了维持利润,会提高产品价格。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积极影响1. 刺激消费意愿在一定程度上,通货膨胀可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
当人们预期物价将继续上涨时,会倾向于提前购买商品,以避免未来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心理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2. 促进资产增值对于拥有资产的居民来说,通货膨胀可能会带来资产的增值。
例如,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会随着物价上涨而升值。
这可以增加居民的财富感,从而可能提高其消费水平。
三、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影响1. 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随着物价的上涨,同样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
特别是对于固定收入群体,如退休人员、靠工资生活的上班族等,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往往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生活水平会受到较大影响。
2. 储蓄意愿降低由于通货膨胀会侵蚀货币的价值,居民的储蓄意愿可能会降低。
人们会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因此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能够保值增值的渠道,如购买房产、股票等,或者用于消费。
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刺激居民消费倾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居民消费倾向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将就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探究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就越大。
当居民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其会增加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比如豪华轿车、高档化妆品等。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品质和高品质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高品质服务相应的价格也更高,这也需要一定的收入水平来支持。
利率和通胀率利率和通胀率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利率越低,通胀率越低,消费倾向就越大。
当利率较低时,借款的成本相对较低,消费者容易借款消费;而通胀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小,居民的购买力较强,消费倾向也就较大。
就业岗位和收入前景就业岗位和收入前景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
当就业岗位比较稳定,收入前景光明时,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和就业也比较放心,消费倾向也就会大一些。
但如果就业前景不稳定并且大量的人失业,消费者会采取保守的消费态度,只购买必须消费品。
信贷政策信贷政策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之一。
当信贷政策比较宽松时,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贷款就多,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宽松的信贷政策对于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也非常重要。
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也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心态也在逐渐变化。
在那些崇尚消费主义的社会,居民更加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购买更多的奢侈品,并将消费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一些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会具有不同的消费心态,对于价格、品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变得不同。
政策对消费的刺激政府在实践中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刺激消费,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来刺激消费。
财政政策中最常见的是减税政策和补贴政策。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高,消费水平会降低,所以要稳固物价。
扩展资料
因素
(1)生产决定消费,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固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3)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4)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现状分析吴 旭(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2020年我国投资、出口、房地产和货币放水量都创了新高,只有一个指标负增长——消费,也就是说消费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短板,保障消费、刺激消费是未来几年经济的主旋律。
因此,研究并分析影响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则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先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对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找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然后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找出我国居民消费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1)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大,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次之。
(2)在1991-2019年,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都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且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3)我国31个省市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4.在国际中,瑞士是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断崖式的少于消费水平高的国家。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10.0004-07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才是良性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渐渐向以扩大消费拉动转变。
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进而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沿海企业出口困难,多数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内;自从提出内循环开始,把消费拉起来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的重中之重,所有影响消费因素都会被持续打压,保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作为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消费的增加可以直接引起经济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
新时代,居民消费的途径多种多样且越来越便捷,去商场购物、在网上购物还有如今鼓励的地摊经济也为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居民消费的对象也不在局限于有形商品,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消费服务等无形商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满足精神享受;居民消费的支付方式也由之前的现金支付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化支付,越来越便捷的支付方式也使得居民消费意愿提高。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衡量居民消费水平、测算通货膨胀率以及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CPI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货币政策、供给和需求、逐步上涨和季节性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是影响CPI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平衡。
当央行采取放松货币政策时,通货流通量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增加,总体经济活动也会得到刺激,居民购买力提升,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CPI增加;反之,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减少,以抑制通货膨胀,居民购买力降低,商品价格上涨速度放缓,从而导致CPI变化下降。
二、供给和需求因素供给和需求因素是影响CPI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直接影响到价格的定价和变化。
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压力会减缓,价格下降;相反,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价格上涨。
同时,供给和需求关系还受制于市场的竞争程度,市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越高,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商品越多,价格压力就越大。
三、逐步上涨因素逐步上涨因素是指商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逐步上涨,这种趋势可能来自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改变、通货膨胀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减少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当商品价格逐步上涨时,CPI指数也随着上升。
四、季节性变化因素季节性变化因素是指由于气候、假日或其他因素,导致某些商品价格在某个季节或月份上涨或下降。
例如,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通常会上涨,因为节日需求增加,而供应相对减少。
冬季则会有一些季节性商品价格上涨,例如暖气、羽绒服等。
综上所述,CPI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货币政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居民消费的同时保障物价稳定。
计量分析软件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联系电话:年月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分析一、研究背景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人均GDP 依然很低,全球排名87位,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明确提出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提高,但消费水平依然很低,消费量占GDP比重依然很小。
为此,本文旨在根据全国经济宏观政策、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和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等因素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判断是否能使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1978-2010年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数据的分析,找到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通过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来建立合理的模型,探讨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期趋势规律,并给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宏观经济模型)++GDP-+=,经济发展应该紧紧抓住消费这一GCX(MI驾马车,而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制于多种因素。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一直很低,消费意愿不强,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找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改善消费不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
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列出了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和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等相关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回归模型。
三、居民消费水平模型的总体分析框架(1)多元线性回归法OLS概述[1]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在现实问题研究中,因变量往往受制于多个经济变量的影响,通过统计资料,根据多个解释变量的最优组合来建立回归方程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法。
居民消费价格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价格指数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经济生活和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反映通胀(缩)的重要指标,也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动、生活状况、消费水平测度衡量息息相关,同时更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指标。
本文从近五年云南省红河州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特点入手,探析影响CPI运行的各个因素,进而提出保持物价稳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红河州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加大,价格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调控物价、保障民生的任务更重。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概述(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定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国际上通常简单称为CPI,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国际上一般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国内一般沿用历史上的习惯称谓,仍然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近年来有学者和专家建议称其为消费者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和程度的相对数,它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照类别来分可以分为总指数、大类指数、中类指数、小类指数和基本分类指数,如通常所说的衣着类(大类)、服装类(中类,属于衣着类)、男式服装(小类,属于服装)、大衣(基本分类,再向下就到所选择的具体的大衣,称为代表规格品)。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按照商品和服务的用途划分为8个大类,即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共有262个基本分类,目前约有600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代表规格品,作为经常性调查项目。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仅用来测度居民所购买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还经常被用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一是反映居民生活费用的变化;二是测定通货膨胀率;三是测定实际的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四是指导宏观政策的制定,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政策。
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
本文将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阐述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一、老龄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人口对消费的需求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他们更注重保健、医疗服务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的收入多以退休金为主,大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有限。
同时,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也成为一个问题。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的“人均财富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导致老年人消费水平可用的资金较少。
因此,老龄化对消费行为影响较大,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青壮年对消费的影响在我国人口结构中,青壮年仍然是一个占据大部分比例的群体。
青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以家庭消费为主,如购买房屋、车辆、婚庆等,同时也会关注一些娱乐、旅游方面的消费。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青年消费能力逐渐提高。
而且,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青年群体在消费时更偏爱一些新兴、时尚的品牌和产品。
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导社会的消费潮流和趋势。
三、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还会直接影响到消费结构的变化。
例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健、康养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将大大增长。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时尚和高科技产品的诞生,也会引领新的消费浪潮。
例如,共享经济的兴起,激发了出行、住宿等领域的新型消费模式。
在食品、服装等领域,消费者对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结构还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过程。
人口结构的变化既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劳动力、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供给。
例如,青年人口的增加对劳动力市场的扩大有利,老年人口对保健、医疗等领域的需求扩大趋势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统计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和分析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可以揭示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居民消费水平统计的重要性、数据来源、统计指标和影响因素。
首先,居民消费水平的统计对于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
通过居民消费水平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消费情况,进而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居民消费水平统计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家庭调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零售销售额等。
家庭调查是直接向居民家庭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支出情况。
消费价格指数是通过价格监测和调查,统计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而计算出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变化。
零售销售额则是通过对零售企业销售情况的统计,反映居民购买商品的总额。
居民消费水平统计的指标包括人均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消费增长率等。
人均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费支出金额,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
消费结构则是指居民在不同类别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比例,如食品、住房、交通、教育等。
消费增长率则是指消费支出的年度增长速度,反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变化。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等。
就业状况良好和收入水平稳定上升会推动居民的消费增长,而物价上涨和经济下滑则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
其次是社会因素,如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社会福利政策等。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善会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居民消费水平统计对于了解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经济政策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收集居民消费行为和支出的信息,可以全面了解居民的消费状况和消费需求,从而为经济调控和社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居民的消费需要息息相关,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终力量,故本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中所学的分析方法,结合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特点,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生产力水平及消费价格指数等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经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的诊断和消除,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价格指数对人均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根据模型得出的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而,我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出口与投资拉动,消费不足成了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此,国家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由于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力量,分析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浙江省制定恰当的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意义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消费。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消费在全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可以说,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既源于消费,又回归到消费。
要使我国经济长期增长,启动消费需求,就要正确解决“潜在需求很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再生产总是以生产为起点运行的,生产是消费的基础,并为消费提供了对象,决定消费水平。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摘要:提高消费水平,是国民经济管理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众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它不可能完全如人所愿。本文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为制定明确社会合理、适度消费的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消费政策促进适度消费水平的实现提供依据。 摘要:消费水平 多元回归 适度消费 一、变量的选取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消费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而收入取决于生产,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是最重要因素。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及服务是一货币为中介的。也就是说,要按照消费品及服务的价格支付相应的货币才能交换回一定数量的消费品和服务。因此,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涨落变化,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影响。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在消费总额为既定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水平。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慢于消费总额增长率,消费水平必将较快的提高;反之,消费水平必将下降。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消费水平直接依赖于消费总额,因而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规模的大小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就取决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配。 二、模型的设定 2004-2013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各因素数据表
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年=100) (元) 2004 5032 159878.34 103.9 9421.6 5.87 70477.43 2005 5596 184937.37 101.8 10493 5.89 88773.61 2006 6299 216314.43 101.5 11759.5 5.28 109998.16 2007 7310 265810.31 104.8 13785.8 5.17 137323.94 2008 8430 314045.43 105.9 15780.8 5.08 172828.4 2009 9283 340902.81 99.3 17174.7 4.87 224598.77 2010 10522 401512.8 103.3 19109.4 4.79 251683.77 2011 12570 473104.05 105.4 21809.8 4.79 311485.13 2012 14110 519470.1 102.6 24564.7 4.95 374694.74 2013 15632 568845.21 102.6 26955.1 4.92 447074.36 (一)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 由经济理论知,当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加时,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它们之间具有正向的同步变动趋势;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它们呈现相反变动趋势。除此之外,还受其他一些变量的影响及随机因素的影响,均归并到随机变量μ中。 Y--- 居民消费水平(元) 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X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4---人口自然增长率(‰) X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μ---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无法用数字表示的因素 分别作出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除X2外,变量X1、X3、X4、X5均与Y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剔除X2。由此建立模型如下: Y=b+aX1+cX3+dX4+eX5+μ (二)回归分析 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图 得出回归方程 Y=-1197.826+0.017186X1+0.017696X3+446.7958X4+0.009811X5 (-0.728505) (3.035998) (0.089471) (2.460352) (2.262063) R2=0.999576 DW=2.030240 F=2945.492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17186元;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17696元;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增加千分之一,居民消费水平增加446.7958元;假定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增加0.009811元。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2.统计推断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判定系数R2=0.999576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9.95%,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2)回归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 F=2945.492> F0.05(3,6)=4.76,说明共同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从P值远远小于0.05也可以看出。 (3)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9下 t(a)=3.035998>t0.025(9)=2.2622,即GDP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c)=0.089471平没有显著影响; t(d)=2.460352>t0.025(9)=2.2622,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e)=2.262063著影响。 3.计量经济准则检验 (1)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图
nR2的p值=0.6061>0.05,不存在异方差性。 (2)自相关性检验。 进行DW检验。模型的DW=2.030240,即DU(3)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表可见,该模型R2=0.992842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520.1555,明显显著。但是X2和X5的T检验值不显著,结合经济现实分析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模型修正 计算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采取对各个变量逐个回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别对Y做X1、X3、X4、X5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列表如下 变量 参数估计量 T检验量 R2 Adjusted R2 X1 0.025561 38.71981 0.994692 0.994029 X3 0.610679 54.06104 0.997270 0.996929 X4 -6743.566 -3.266257 0.571469 0.517903 X5 0.028717 37.74652 0.994417 0.993719 由表可看出,X3的决定系数最大,而且T检验也较显著,所以先以X3为基础进行回归,再加入其他变量。 1.加入X1,即Y=b+aX1+cX3 得结果如下图
2.加入X4,即Y=b+cX3+dX4 得结果如下图
3.加入X5,即Y=b+cX3+eX5 得结果如下 加入X1、X4、X5后R2都增大,但是加入X4后R2增大较明显,切各参数的T检验值也较显著,所以选择保留X4。 4.再加入X1进行回归,即Y=b+aX1+cX3+dX4 得结果如下图
5.再加入X5进行回归,即Y=b+cX3+dX4+eX5 得结果如下图 各项参数的检验又变得不显著,所以剔除X1和X5。 最后得方程为Y=-4252.106+0.639722X3+542.6415X4 (-3.589009)(2.805003)(48.23904) R2=0.998715 DW=2.165365 F=2719.764 对新模型进行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判定系数R2=0.998715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9.87%,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 (3)回归方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 F=2719.764> F0.05(3,6)=4.76,说明共同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从P值远远小于0.05也可以看出。 (4)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9下 t(c)=2.805003>t0.025(9)=2.2622,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t(d)=48.23904>t0.025(9)=2.2622,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5)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下图 nR2的p值=1.234030>0.05,不存在异方差性。 (6)自相关性检验。 进行DW检验。模型的DW=2.165365,即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