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0.43 KB
- 文档页数:5
成衣工艺学一:工艺名词(1)复码:复查原、辅料每匹的长度(2)理化试验:包括原、辅料的伸缩率、耐热度、色牢度等试验(3)表层划样:将样板按不同的规格在辅料的表层布料上合理套排,划出衣片的外轮廓线条,以作开剪的标志(4)复查划样:复查表层划片的数量和质量(5)钻眼:用裁剪工具在裁片上作缝制标记,应作在可缝去的部位上,以免影响产品美观(6)段耗:指胚布经过辅料后断料所产生的损耗(7)成衣胚布制成率:制成衣服的胚布重量与投料重量之比(8)刷花:在裁剪绣花部位上印刷花印(9)敷止口牵条:将牵条布用手工扎上或用糨糊粘贴在止口部位(10)敷驳口牵条:将牵条布用手工扎上或用糨糊粘贴在驳口部位(11)滚挂面:挂面、里口毛边用滚条包光,滚边宽度一般为0.4cm左右(12)镶边:用镶边料按一定宽度和形状安装在衣片边沿上(13)包缝:用包缝线迹或用缝道将布边固定,使纱线不易脱散(14)针迹:缝针刺穿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15)缝型: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缝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16)装饰手针工艺:兼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并以艺术性为主的手针工艺(17)塑形:把衣料通过熨烫工艺加工成所需要的形态二:现代成衣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1)服装加工设备尽可能采用电子技术、气动技术、机械手及机器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尽量减少生产环节,提高设备利用率。
(目前已有采用电子计算机与激光技术进行设计、纸样缩放、排板、剪切系统,促进成衣工业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2)整理工程、裁剪工程、缝制工程及后整理工程,包括面、辅料的检验、划样、开剪、衣片分配、部件缝制、衣片组装、半成品运输、成品检验、包装及储运等工序,实现程序化生产,使整个成衣制品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
(3)追踪纺织工业、服饰工业及现代化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应新材料的合理而科学的成衣技术,发展无缝缝制、成形立体编织等。
(“一步法”、“非缝纫”成衣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制品的技术标准化和缩减生产工序,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
第一章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缝制工艺基础是服装制作基础和技巧,为完成服装成品制作,要掌握和学习很多服装基础缝制工艺,有一些缝针方法和操作技巧在许多类型服装加工过程中都要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应用性,我们称之为基础缝制工艺。
包括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
任何一种工艺都是使用手指的技术,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正确地掌握,首先要从手缝工艺入手。
第一节服装缝制工艺常用术语解释一、裁剪工艺名词1.排料:制定出用料定额。
2.铺料:按划样要求铺料。
3.开剪:按划样线条用裁剪工具裁片。
4.钻眼:用裁剪工具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应做在可缝去的部位上,以免影响产品的美观。
5.打粉印:用划粉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一般作为暂时标记。
二、缝纫工艺名词1.打线钉: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一般用于毛呢服装上的缝制标志。
2.剪省缝:将毛呢服装上因缝制后的厚度影响衣服外观的省缝剪开。
3.环缝:将毛呢服装剪开的省缝,用纱线作环形针绕缝,以免纱线脱散。
4.缉省缝:将省缝折合用机器缉缝。
5.烫省缝:将省缝坐倒或分开熨烫。
6.推门:将平面衣片,经归拔等工艺手段烫成立体形态衣片。
7.缉衬:机缉前衣身衬布。
8.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使之形成人体胸部形态,与经推门后的前衣片相吻合。
9.覆衬:将前衣片覆在胸衬上,使衣片与衬布贴合一致,且衣片布纹处于平衡状态。
10.纳驳头:又称扎驳头,用手工或机器扎。
11.拼耳朵片:将大衣挂面上段形状如耳朵的部分进行拼接。
12.粘牵条:将牵条布用手工扎或用浆糊粘在易拉伸部位。
13.缉袋嵌线:将嵌料缉在开袋口线两侧。
14.开袋口:将已缉嵌线的袋口中间部分剪开。
15.封袋口:袋口两头机缉倒回针封口。
16.挂面:将挂面覆在前衣片止口部位。
17.合止口:将衣片和挂面在门襟止口处机缉缝合。
18.修剔止口:将缉好的止口毛边剪窄。
19.扳止口:将止口毛边与前身衬布用斜形手工针迹扳牢。
20.扎止口:在翻出的止口上,手工或机扎一道临时固定线。
第一节服装工艺溯源1、人类最早的衣着,都是直接取之大自然,为了御寒,遮体2、约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原始人发明了骨针,它们将兽皮,植物表皮与羽缝缀在一起3、剥取葛麻等纤维,用陶石或石质的纺纶加,再用织机成粗布。
4、原始人掌握用扩物、植物等颜料进行染色的技术。
5、原始社会末期,服装的面料、色彩、形态三大要素已经由最初在人类衣着中自然存在,变化原始人自觉地在服装制作中应用了。
6、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兴趣。
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英国人托马期。
逊特发明了手摇链式钱远缝纫机。
30年代法国人迪摩尼耶发明了一根来缝纫机。
40年代美国人女利亚斯,豪发明了两根线缝纫机。
50年代美国人辛格又制造更为先进的缝纫机并开始大量生产。
7、美国胜家公司于1965年发明了自动切线装置,使缝纫效率提高了20℅8、1958年粘合机在西德问世并逐步转入工业化生产,也标志着服装工艺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1、服装设计,狭义上讲只能指服装的造型设计,广义上讲包括造型、结构、性能、选料、配色规格工艺,包装等全面过程。
2、商品设计(产品设计)可分三个阶段调研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
二、生产准备1、采购材料2 、材料检测验3、打纸样4、样品制作5、制定技术文仵6、编制生产流水线三、裁剪工艺裁剪工艺是进入服装生产阶段的第一道工序,将面料,里料,衬料和其它材料等按纸样要求剪切成品合格衣片。
四、缝制工艺缝制是服装制作中很重要的工序,不同的材料,款式采取科学合理方法,将裁剪的衣片缝合起来。
五、熨烫工艺以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进行拉伸塑型,使织物按照要求改变经纬密度,形状和结构,从而改善服装的立体外形。
六、质量检验1、质量检验按工序分为裁剪过程的质量检验,缝制过程的质量检验,成品检验和出厂检验四大类。
七、后整理:这是生产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第三节服装工艺与人体体型(服装与人体)服装与人体静态的关系。
2)服装与人体动态的关系。
人总是运动着的,所以服装一方面要穿着舒适,合体,美观,另一方面更要适应人体活动的需要,人体的动态是绝对的,静态是相对的。
第1篇一、引言服装制作工艺是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缝制、整理等工序,制作成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服装产品的过程。
服装制作工艺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常用面料、辅料、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1. 服装制作工艺: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加工成服装产品的过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环节。
2. 服装结构:指服装的各个部件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衣身、袖子、领子、口袋等。
3. 服装款式:指服装的样式、造型、色彩、图案等。
4. 服装面料:指用于制作服装的织物,包括棉、麻、丝、毛、化纤等。
5. 服装辅料:指用于辅助服装制作的各种材料,如拉链、纽扣、扣绊、标签等。
三、常用面料1. 棉:具有吸湿、透气、保暖等特点,适用于春秋季节的服装。
2. 麻:具有透气、散热、抗菌等特点,适用于夏季服装。
3. 丝:具有光泽、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高档服装。
4. 毛:具有保暖、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冬季服装。
5. 化纤:具有耐磨、易洗、易干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季节的服装。
四、常用辅料1. 拉链: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2. 纽扣:用于服装的装饰和闭合,具有美观、实用的特点。
3. 扣绊: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装饰和实用的特点。
4. 标签:用于标识服装的品牌、尺码、成分等信息。
五、服装制作工艺流程1. 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确定服装的款式、结构、色彩等。
2. 裁剪: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裁剪,得到各个部件。
3. 缝制:将裁剪好的部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缝合,形成完整的服装。
4. 整烫: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整烫,使其平整、美观。
5. 包装:将整烫好的服装进行包装,便于运输和销售。
六、服装制作工艺要点1. 裁剪:确保裁剪尺寸准确,避免浪费面料。
2. 缝制:注意缝制工艺,确保服装的牢固度和美观度。
3. 整烫:根据不同面料和款式,选择合适的整烫方法,保证服装的平整度。
服装制图术语01 净样:服装实际尺寸,不包括缝份、贴边等。
02 毛样:裁剪尺寸,包括缝份、贴边等。
03 画顺:光滑圆顺地连接直线与弧线,弧线与弧线。
04 劈势:直线的偏进,如上衣门里襟上端的偏进量。
05 翘势:水平线的上翘(抬高),如裤子后翘,指后腰缝线在后裆缝线外的抬高量。
06 困势:直线的偏出,如裤子侧缝困势指后裤片在侧缝线上端处的偏出量。
07 眼刀:在开设片的外口某部位剪一个小缺口,起定位作用。
08 门襟:衣片的锁眼边。
09 里襟:衣片的钉钮边。
10 叠门:门襟和里襟相叠合的部分。
11 挂面:上衣门里襟反面的部分。
12 过肩:也称复势,育克。
一般常用在男女上衣肩部上的双层或单层布料。
13 驳头:挂面第一粒钮扣上段向外翻出不包括领的部分。
14 省:又称省缝,根据人体曲线形态所需缝合的部分。
15 裥:根据人体曲级所需,有规则折叠或收拢的部分。
16 克夫:又称袖头,缝接于袖子的下端,一般为长方形袖头。
17 分割:根据人体曲线形态或款式要求而在上衣片或裤片上增加的结构缝。
服装部位术语1.肩部指人体肩端点至颈侧点之间的部位,是观察、检验衣领与肩缝配合是否合理的部位。
(1)总肩:自左肩端点通过BNP至右肩端点的宽度,亦称“横肩宽”。
(2)前过肩:前衣身与肩缝合的部位。
(3)后过肩:后衣身与肩缝合的部位。
2.胸部衣服前胸丰满处。
胸部的造型是检验服装的重要内容。
(1)领窝:前后衣身与领身缝合的部位。
(2)门襟和里襟:门襟是开扣眼的一侧衣片;里襟是钉扣的一侧衣片,与门襟相对应。
(3)门襟止El:指门襟的边沿。
其形式有连止12I与加挂面两种形式。
一般加挂面的门襟止口较坚挺,牢度也好。
止口上可以缉明线,也可不缉。
(4)搭门:门、里襟需重叠的部位。
不同品种的服装其搭门量不同,范围自1.7~8cm不等。
一般是服装衣料越厚重,使用的纽扣越大,则搭门尺寸越大。
(5)扣眼:扣纽的眼孔。
有锁眼和滚眼两种,锁眼根据扣眼前端形状分圆头锁眼与方头锁眼。
服装工艺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服装工艺的定义与分类1. 服装工艺的定义服装工艺是指将设计师的创意转化为实际可穿着的服装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主要包括裁剪、缝制、装饰、整烫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服装工艺包括了服装设计、样衣制作、面料选材、缝制技术、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2. 服装工艺的分类服装工艺可以按照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工艺流程、材料特性、技术辅助等方面进行分类。
此外,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服装类型进行细分,比如男装、女装、童装、运动装等。
二、服装工艺的基础知识1. 面料面料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品质和效果。
常见的面料包括棉、麻、丝、羊毛、化纤等。
不同的面料有着不同的性能特点,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和制作时需要根据面料的特性来选择适合的工艺和技术。
2. 缝纫缝纫是服装制作的基本工艺之一,它包括了线迹、针法、缝合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缝纫技术可以保证服装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服装的外观效果。
不同的面料和设计风格需要使用不同的缝纫技术。
3. 剪裁剪裁是服装制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合身度和流线感。
合理的剪裁可以避免浪费面料,同时可以保证服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现代的剪裁技术已经涵盖了数字化设计和智能裁剪等高新技术。
4. 装饰服装的装饰是指为服装增加美感和个性的工艺过程。
装饰可以包括刺绣、打褶、绣花、嵌饰等多种手工和机械工艺。
合理的装饰可以提升服装的档次和附加值。
5. 整烫整烫是指通过熨烫、蒸汽、热压等方法对服装进行整形和整理。
整烫可以平整面料、提升服装的外观效果、去除褶皱、保持服装的立体感等。
不同的面料和款式需要使用不同的整烫技术。
6.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服装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选料、制作、装配、检查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提升服装的品质,减少次品率,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服装工艺的发展趋势1. 数字化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服装工艺名词解释服装工艺名词解释辅料:是服装材料中除了服装面料以外的其他材料,如里料、填料、衬垫料、袋料、缝纫线材料、扣紧材料、装饰材料、商标、包装材料等特克斯:简称特数,俗称“号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纱线所具有的重量克数。
其数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粗。
克罗值:在室温为21℃,相对湿度<50%,空气流速<10cm/s条件下(无风),成年男子试穿者,静坐保持舒适状态且维持体表温度33℃时,服装所具有的热阻(保温能力)叫做1克罗值拒水性:服装材料防止吸水或透水的特性,但不影响水蒸气的穿透皮革:一般指动物的外皮经过鞣制加工后,作为服装、服饰等用途的材料服装工艺名词解释2017-04-09 16:31 | #2楼1、服装工艺:P1(2017年高考题)答:所谓服装工艺即指从服装量体、结构制图到排料、画料、裁剪、缝纫、熨烫等整个成衣加工成型过程。
主要由服装结构制图、纸样设计(俗称打版)和服装缝制两大部分组成。
2、服装制图:P3答:服装制图主要是指结构制图及其成衣最终样版的绘制方法及绘制程序。
将服装设计意图转化为服装制作标准纸样,进而绘制出生产所需的系列样版,是组织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之一。
3、结构制图规则:P3答:结构制图规则主要是绘图线的使用方法,即先作基础线,后作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
在作基础线时应先定长度,后定宽度,由上而下,从左到右进行。
一定形式的制图线能正确表达一定的制图内容。
4、服装基础工艺:P68答:服装基础工艺是缝制工艺的基础部分,是成衣制造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手针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等。
5、手针工艺:P68(2017年高考题)答:所谓手针工艺也称手工缝纫,指不用机械而以手用针在布料上穿刺缝纫的方法,其针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是服装缝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艺。
6、平缝针:P69答:也称为纳针,拱针,是一种一上一下,顺向等距运针的针法。
该针法线迹均匀,顺直、可抽缩,常用于服装袖山、口袋的圆角等需要收缩或抽碎褶之处。
服装设计名词术语
1.原型(Pattern):服装设计中的原型是指用于裁剪和制作服装的基础模板。
原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款式和尺寸进行修改和调整。
2.廓形(Silhouette):廓形是指服装的整体外观形状,包括服装的肩宽、胸
围、腰围、臀围等部位的尺寸和形状。
3.面料(Fabric):面料是指用于制作服装的材料,如棉、麻、丝绸、合成纤
维等。
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特性。
4.剪裁(Tailoring):剪裁是指服装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包括裁剪、缝制、熨
烫等。
5.配饰(Accessories):配饰是指与服装配套使用的饰品,如帽子、围巾、手
套、鞋子等。
6.风格(Style):风格是指服装设计的整体特点和风格,如复古、简约、浪
漫等。
第1篇一、引言服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审美价值。
服装制作工艺,作为服装设计、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服装的品质、舒适度、美观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服装制作工艺的概述、制作流程、主要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服装制作工艺概述1. 定义服装制作工艺,是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通过裁剪、缝制、熨烫等手段,加工成具有特定款式、功能、美感的服装的过程。
2. 分类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服装制作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1)裁剪工艺:包括面料的选择、铺布、划样、裁剪等环节。
(2)缝制工艺:包括缝纫、熨烫、锁眼、钉扣等环节。
(3)整烫工艺:包括定型、熨烫、整理等环节。
(4)装饰工艺:包括印花、刺绣、烫金等环节。
三、服装制作流程1. 面料选择根据服装款式、功能、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面料。
面料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质地:如棉、麻、丝、毛等。
(2)颜色:与服装款式、季节、场合等因素相协调。
(3)图案:与服装款式、风格相匹配。
2. 铺布将面料平铺在裁床上,按照服装款式进行划样。
3. 划样根据服装款式,将面料划成所需的各个部位。
4. 裁剪将划好的面料进行裁剪,得到各个部位的服装部件。
5. 缝制将裁剪好的服装部件进行缝合,形成完整的服装。
6. 熨烫对缝合好的服装进行熨烫,使其定型。
7. 整烫对整烫好的服装进行整理,确保服装整洁、美观。
8. 装饰根据需要,对服装进行印花、刺绣、烫金等装饰。
9. 检验对完成的服装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服装符合要求。
10. 包装将检验合格的服装进行包装,准备发货。
四、主要工艺1. 裁剪工艺(1)面料选择:根据服装款式、功能、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面料。
(2)铺布:将面料平铺在裁床上,确保面料平整。
(3)划样:根据服装款式,将面料划成所需的各个部位。
(4)裁剪:将划好的面料进行裁剪,得到各个部位的服装部件。
2. 缝制工艺(1)缝纫:将裁剪好的服装部件进行缝合,形成完整的服装。
第一章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缝制工艺基础是服装制作基础和技巧,为完成服装成品制作,要掌握和学习很多服装基础缝制工艺,有一些缝针方法和操作技巧在许多类型服装加工过程中都要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应用性,我们称之为基础缝制工艺。
包括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
任何一种工艺都是使用手指的技术,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正确地掌握,首先要从手缝工艺入手。
第一节服装缝制工艺常用术语解释一、裁剪工艺名词1.排料:制定出用料定额。
2.铺料:按划样要求铺料。
3.开剪:按划样线条用裁剪工具裁片。
4.钻眼:用裁剪工具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应做在可缝去的部位上,以免影响产品的美观。
5.打粉印:用划粉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一般作为暂时标记。
二、缝纫工艺名词1.打线钉: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一般用于毛呢服装上的缝制标志。
2.剪省缝:将毛呢服装上因缝制后的厚度影响衣服外观的省缝剪开。
3.环缝:将毛呢服装剪开的省缝,用纱线作环形针绕缝,以免纱线脱散。
4.缉省缝:将省缝折合用机器缉缝。
5.烫省缝:将省缝坐倒或分开熨烫。
6.推门:将平面衣片,经归拔等工艺手段烫成立体形态衣片。
7.缉衬:机缉前衣身衬布。
8.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使之形成人体胸部形态,与经推门后的前衣片相吻合。
9.覆衬:将前衣片覆在胸衬上,使衣片与衬布贴合一致,且衣片布纹处于平衡状态。
10.纳驳头:又称扎驳头,用手工或机器扎。
11.拼耳朵片:将大衣挂面上段形状如耳朵的部分进行拼接。
12.粘牵条:将牵条布用手工扎或用浆糊粘在易拉伸部位。
13.缉袋嵌线:将嵌料缉在开袋口线两侧。
14.开袋口:将已缉嵌线的袋口中间部分剪开。
15.封袋口:袋口两头机缉倒回针封口。
16.挂面:将挂面覆在前衣片止口部位。
17.合止口:将衣片和挂面在门襟止口处机缉缝合。
18.修剔止口:将缉好的止口毛边剪窄。
19.扳止口:将止口毛边与前身衬布用斜形手工针迹扳牢。
20.扎止口:在翻出的止口上,手工或机扎一道临时固定线。
服装常见工艺介绍服装常见工艺是指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加工技术和方法。
这些工艺可以提升服装的质感、美观度和舒适度,使服装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服装工艺。
一、剪裁工艺剪裁是服装制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服装的版型和质量。
剪裁工艺包括裁剪、缝边、裁片等。
在剪裁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稿纸模样裁剪出各个部位的面料,并根据需要进行缝边处理。
裁片是将不同部位的面料裁剪成相应的形状和尺寸,以便后续的缝制工艺。
二、缝制工艺缝制工艺是将裁剪好的面料进行拼接、缝制的过程。
常见的缝制工艺有平缝、包缝、走线、针织等。
平缝是最基本的缝制工艺,通过使用缝纫机将两块面料对接缝合在一起。
包缝是将面料的边缘包裹在里层,使缝线不暴露在外。
走线是将面料上的图案或装饰线条进行缝制,以增加服装的美观度。
针织是用针织面料进行的特殊缝制工艺,适用于制作针织衫等服装。
三、装饰工艺装饰工艺是为了提升服装的美观度和独特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
常见的装饰工艺有刺绣、印花、烫金、镶钻等。
刺绣是通过在面料上用针线进行绣花或绣字的工艺,可以增加服装的艺术感和精致度。
印花是将图案或图案印在面料上的工艺,可以使服装更具个性和时尚感。
烫金是将金属箔或其他材料通过加热粘贴在面料上的工艺,可以增加服装的质感和高档感。
镶钻是将钻石或其他宝石镶嵌在服装上的工艺,可以使服装更加华丽和闪耀。
四、整烫工艺整烫工艺是为了使服装更平整、整齐、挺括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
常见的整烫工艺有熨烫、压线、上胶等。
熨烫是用熨斗对服装进行加热处理,使面料平整、消除褶皱。
压线是将线条或图案通过加热压在面料上,使其更加清晰和立体。
上胶是将胶水涂抹在面料上,使其硬挺和防皱。
五、后整工艺后整工艺是在服装制作完成后进行的一系列处理。
常见的后整工艺有洗水、染色、定型等。
洗水是将服装进行清洗处理,使其更加柔软和舒适。
染色是对服装进行染色处理,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颜色。
定型是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对服装进行定型,使其保持所需的形状和版型。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第一章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第一节服装术语服装术语是指服装用语,比如某一个品种,服装上的某个部位,服装制作每一种操作过程和服装成品质量要求等,都有专用语,它有利于指导生产,有利于传授和交流技术知识,也有利于管理,在服装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服装成品部件名词术语1、上主装部位(衣服)前身:门襟、里襟、驳头、小肩、串口、底边止口、驳口、止口圆角、省位。
后身:背缝、背衩、后肩省、过肩。
领子:倒挂领、领上口、领下口、领里、立领、袖子、一片袖、圆装袖、中缝圆袖、连袖。
口袋:有盖贴袋、风琴袋、暗裥袋、明裥袋。
2、下装部(裤子)烫迹线、侧缝、腰头、腰里、后袋、门襟、里襟、侧缝直袋、侧缝斜袋、串带袢。
(二)服装操作术语1、缉缝,2、缉明线,3、缉省缝,4、坐缉缝,5、分缉缝,6、坐倒缝,7、坐缉缝,8、分缉缝,9、环针,10、擦针,11、内包缝,12、外包缝。
第二节服装专用符号服装专用符号是一种用符号代替汉字说明,即简洁又明了,比文字表示更形象标准,也便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下面是部分专用符号.(一)服装熨烫工艺符号及名称服装面料在工业生产中熨烫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熨烫符号表示了熨烫方式和熨烫温度的要求.下面是这些符号表示熨烫温度。
(二)服装缝纫工艺符号及名称服装在各部位设计了不同的工艺结构,工艺造型,服装缝纫工艺用比较形象的符号,明确地表达所要采用的缝纫方式,工艺流程各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缝纫工艺符号所表示的方式进行操作。
1、手缝工艺符号及名称2、服装机缝符号及名称第三节电动平缝机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平缝机的种类和型号也不断增加。
现在工业平缝机虽然种类繁多,外观各有不同,但从机械结构传动原理和过程上来看基本上相似。
一、高速平缝机的性能1、缝纫速度:9000针/分2、最大针距:5毫米3、能缝厚度:缝料在自然情况下4毫米4、电动机功率:0。
37千瓦二、使用工业平缝缝纫机应注意的事项1、上机前进行安全操作和用电安全常识学习。
服装缝制工艺专业术语服装缝制工艺专业术语是指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术语和工艺操作方法。
这些术语既可以指代具体的工具、设备和材料,也可以指代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服装缝制工艺专业术语。
一、缝制工艺术语1. 平缝:将两片布料的右面放在一起,用平缝机进行缝制,使用平缝线或丝线,适用于衬衫、裤子等产品的制作。
2. 钉扣眼:用钉扣眼机为衣物制作扣眼,以便搭扣使用,通常用于衬衫、裙子等服装的制作。
3. 上袖:将袖子与衣身缝在一起,通常使用平缝机或平缝针进行缝制,适用于外套、大衣等服装的制作。
4. 开衩:为了方便穿着和活动,将裙子或裤子的下摆部分剪开并缝制,通常使用平缝机或开衩机进行缝制。
5. 起褶:将布料按照一定的方式折叠并缝制,使得衣物有褶皱效果,通常使用起褶机进行缝制,适用于裙子、裤子等服装的制作。
6. 扣线:使用特殊的线材将钮扣与面料缝在一起,以确保钮扣的牢固性和美观性,通常使用扣线机进行缝制。
7. 翻边:将衣物的边缘部分翻折并缝制,以增加衣物的美观性和舒适性,通常使用翻边机进行缝制,适用于裙子、裤子等服装的制作。
8. 起绉:将衣物的面料按照一定的方式折叠并缝制,使得衣物有绉皱效果,通常使用起绉机进行缝制,适用于裙子、裤子等服装的制作。
9. 手工缝制:用手工将面料进行缝制,通常使用针线进行缝制,适用于一些复杂或特殊的缝制工艺。
10. 装饰缝线:为了增加服装的美观性和装饰效果,使用不同颜色、材质和线迹进行缝制,通常使用装饰缝线机进行缝制。
二、工艺操作术语1. 剪裁:根据服装设计图纸和尺码表,将布料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裁剪,以准备后续的缝制工艺。
2. 衬里缝制:将衣物的衬里与面料进行缝制,以增加衣物的舒适性和保暖性,通常使用平缝机或衬里缝机进行缝制。
3. 补料:在服装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破损或缺陷,需要使用与面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进行修补,通常使用手工缝制或补料机进行缝制。
4. 熨烫:在服装制作过程中,使用熨斗或熨烫机对衣物进行烫熨,以使衣物平整、光滑和整洁。
服装生产工艺服装生产工艺是指在服装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生产工作方法和流程。
它涵盖了服装设计、裁剪、缝纫、整烫、质检、包装等各个环节。
服装生产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装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服装生产工艺的第一步是服装设计。
设计师通过市场调研和流行趋势预测,确定服装的款式、面料、颜色等,并绘制出初步的设计稿。
设计稿经过多次修订和改进后,最终确定为最终的服装设计。
接下来就是裁剪工艺,裁剪师根据服装设计稿的尺寸和剪裁规则,在面料上放置剪裁码或者图纸,并使用裁剪机等工具将面料裁剪成符合尺寸的各个部分。
裁剪完毕后,将各个部分进行分类打包,方便下一步的缝纫工艺。
缝纫工艺是整个服装生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缝纫师根据裁剪好的面料部分,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指示进行缝纫操作。
通过扎线、缝扣、后勤、封边等一系列工序,将面料部分缝制成完整的服装。
同时,缝纫师需要注意每个细节的处理,确保服装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设计要求。
缝制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整烫工艺,整烫师通过使用熨斗和蒸汽等工具,对服装进行烫直、整理、消除面料皱褶等处理,使服装更加平整、美观。
同时,整烫也有助于提高服装的质量,使服装能更好地保持平整度和形态。
在整烫完成后,就需要进行质检工艺,质检员对整烫好的服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服装的质量、尺寸和外观都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有瑕疵或者不合格品,质检员将其剔除出去,不让其进入下一步的包装工艺。
最后一步是包装工艺,将质检合格的服装进行包装,通常是将服装折叠好或者放入适当的包装袋中,贴上标签、价格等。
包装完成后,将包装好的服装进行储存、运输等环节,最终送到市场上销售。
综上所述,服装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服装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生产出最合格的服装产品。
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艺的创新也在不断推动服装生产工艺的进步和发展。
缝纫工艺名词术语归类介绍一、概念性术语1,查疵点:检查原、辅料疵点,以便排料时有计划的避让。
2,排料:在裁剪过程中,对面料如何使用及用料的多少所进行的有计划的工艺操作。
3,划样:按排料确定的格式,依样板划出衣片轮廓和记号。
4,复查划样:复查表划片的质量,以及数量和样板是否相符。
5,缝合,合,辑:指用缝纫机缝合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裁片,俗称辑缝、辑线。
为了使用方便,一般将“缝合”、“合”称为暗缝,及产品正面无线迹,“合”则是缝合的简易词;“辑”称为明缝,即产品正面有整齐的线迹。
6,缝份:俗称“缝头”,指两层裁片缝合后被缝住的余份。
7,缝口:两层裁片缝合正面所呈现的痕迹。
8,绱:亦称装,一般指部件安装到主件上的缝合过程,如裳(装)领、绱袖、绱腰头;安装辅件也称为绱或装,如绱拉链、绱松紧带等。
9,打剪口:亦称打眼口、剪切口,“打”即剪的意思。
在裁片上剪出小缺口,做对位记号。
如在绱袖、绱领等工艺中,为了使袖、领与衣片吻合准确,而在规定的裁片边缘部位剪0.3cm深的小三角缺口作为定位的标记。
10,包缝:亦称锁边,拷边、码边、指用包缝线迹将裁片毛边包光,使织物纱线不脱散。
11,针迹:指缝针刺穿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
12,线迹:在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形式。
13,缝型:指缝纫机缝合衣片的不同方法。
14,缝线密度:指在单位长度内的针迹数,也可叫做针迹密度。
一般单位长度为2cm或3cm。
15,止口:衣服的沿边,如门襟与挂面的连接线,方襟、领子、腰头等结构的外边沿处。
16,挂面:也叫做前门贴边,是装在衣裳搭门反面的一层面料,一般比搭门宽。
17,搭门:门襟、里襟叠在一起,为了锁扣眼和纽扣所留放的部位。
18,眼档:纽扣位。
19,门襟、里襟:衣片锁扣眼处为门襟,钉纽扣处为里襟。
凡是有搭门的部位都有门襟和里襟的区别。
20,驳头:门里襟上部翻折部位。
21,褶裥、省:根据体型需要作出的折叠部分,不用缝合的称褶裥,折叠并缝合后的称省。
服装工艺名词解释题纲1、服装工艺:P1(2006年高考题)答:所谓服装工艺即指从服装量体、结构制图到排料、画料、裁剪、缝纫、熨烫等整个成衣加工成型过程。
主要由服装结构制图、纸样设计(俗称打版)和服装缝制两大部分组成。
2、服装制图:P3答:服装制图主要是指结构制图及其成衣最终样版的绘制方法及绘制程序。
将服装设计意图转化为服装制作标准纸样,进而绘制出生产所需的系列样版,是组织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之一。
3、结构制图规则:P3答:结构制图规则主要是绘图线的使用方法,即先作基础线,后作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
在作基础线时应先定长度,后定宽度,由上而下,从左到右进行。
一定形式的制图线能正确表达一定的制图内容。
4、服装基础工艺:P68答:服装基础工艺是缝制工艺的基础部分,是成衣制造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手针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等。
5、手针工艺:P68(2005年高考题)答:所谓手针工艺也称手工缝纫,指不用机械而以手用针在布料上穿刺缝纫的方法,其针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是服装缝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艺。
6、平缝针:P69答:也称为纳针,拱针,是一种一上一下,顺向等距运针的针法。
该针法线迹均匀,顺直、可抽缩,常用于服装袖山、口袋的圆角等需要收缩或抽碎褶之处。
7、针:答:也称做假缝针或定针,用于暂时固定,如两层布料车缝前将它们事先固定;或永久性固定,如夹衣的里、面在缝份儿处的固定。
8、打线针:P70(2004年高考题)答:用棉线在两层衣片上做对应标记,一般采用白棉线,因为棉纱线软而多绒毛,不易脱落,且不会褪色污染面料。
9、纳针:P70答:也称八字针,是一种将多层布料牢固扎缝在一起的针法。
针距均匀,斜向平行,而行与行之间呈“八“字形,布料底层只有若隐若现的细小线点。
该针法多用于纳驳头和领子等。
10、三角针:P72(2007年高考题)答:也称黄瓜架或花绷,是用在服装折边口上的一种针法,在折边处呈“X”形或“V”形线迹,而面料表面仅有细小的点状线迹。
11、勾针:P72答:也称回针,是一种进退结合的针法,有顺勾针和倒勾针两种形式。
12、环针:P72答:是一种将衣片边缘毛丝包锁住,使其不脱散的针法。
13、针:P73答:也称缭针、折针,是一种按一个方向进针,把一层布的折边连接固定的针法。
常用于袖口、下摆等部位,也可用于服装表面镶拼装饰片的固定。
针分明和暗两种针法,明正面不露线迹,有线迹,暗两面都不露线迹。
14、平缝:P83答:也称合缝,是机缝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缝型。
15、锁针:P74答:是一处将缝线绕成线环后串套,把织物毛边锁住的针法,它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装饰性,多用于扣眼的锁缝。
16、搭缝:P83(2010年高考题)答:将两块布料搭叠车缝的方法,多用于衬或暗藏部位的拼接。
17、坐揖缝:P83(2004年高考题)答:在平缝基础上将缝份倒向一侧,并车缝固定缝份的方法,起固定缝口、增加牢度和装饰性的作用,如用于裤子的侧缝、后缝等处。
18、压缉线:P84答:也称扣压缝,是将上层面料边缘向里折扣,缉在下层面料上的一种方法,多用于装贴袋。
19、卷边缝:P84答:将布料的边缘两次翻折扣净后车缝的方法,多用于下摆、裤口、袖口等处,有内卷和外卷两种形式。
20、双包缝:P84答:是一种正、反两面均有明线而不露毛边的缝法,分为内包缝和外包缝两种形式。
21、来去缝:P85答:也称筒子缝,是一种将布料正缝再反缝的方法,正面无明线,反面无毛边,多用于女衬衫、童装的肩缝、摆缝等处。
22、漏落缝:P86答:也称灌缝或贯缝,是一种将线迹隐藏于缝口中的方法。
23、包边缝:P87答:用布片或布条将缝口包住的方法,有光边型和散口型两种形式,多用于绱腰头、滚边等。
24、熨烫工艺:P88答:熨烫是服装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工序,通过使用专门的工具与设备对面料或服装加温、加压、加湿,使之变形或定型,从而达到缝口平整、服装造型丰满、富友立体感的目的。
25、平烫:P90答:将衣物放在垫衬布上,依照要求烫平,该方法多用于面料的预缩、去皱和衣物的整理。
26、起烫:P91答:处理织物表现的水花、极光或倒绒现象的熨烫方法。
27、分烫:P91答:又称劈烫、分缝、劈缝,是将缝份分别倒向两边烫平的方法。
28、倒烫:P91答:又称倒缝,是将缝份倒回一侧的方法。
29、扣烫:P92(2008年高考题)答:将衣物的折边或缝份处按要求扣压定型的方法,常用于服装下摆、里子的缝份、贴袋等部位,有平扣烫、缩扣烫方法。
30、归拔:P93答:利用毛织物的可塑性,通过湿热处理使衣片的平面塑造成符合人体的立体结构的方法。
31、袖开衩:(2009年高考题)答:袖开衩是指袖口的位置沿袖长方向上的开口,式样和处理方法有多种,同样的处理方法有时也用于服装的其他部位,如领口、下摆等,通常有活开衩和死开衩之分。
32、毛板:(2004年高考题)答:将裁剪图中的各个部位沿着轮廓线剪下,便可得到净板,在净板的基础上加放出缝份,得到的即是“毛板”。
服装结构设计题纲结构设计名词解释1、平面构成法:练习册P1答:平面构成法是以服装效果图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在纸上或布料上绘制出该款式的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法。
2、立体构成法:练习册P1答:立体构成法是直接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塑造服装的设计方法,其方法是用专用纸或坯布铺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款式造型,然后用大头针固定,确定其轮廓。
3、服装结构设计:书P1答:服装结构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从艺术造型到缝制工艺的蹭环节,是实现造型效果的根本手段之一。
4、服装制图符号:书P2答:服装制图符号是传达设计意图,沟通设计、生产和管理部门之间的技术语言,是组织和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之一。
5、上裆:书P22答:上裆部位是指腰节到臀股沟之间的部位,它覆盖人体的腹部,两侧髋骨部及臀部等,是裤子结构设计的重点与难点部位。
6、下裆:书P23答:下裆部位是指臀股沟到裤口之间的部位(亦称裤筒),它覆盖着人体的下肢部,是裤子结构诉另一组成部分。
7、后翘:书P22答:后翘是指后腰线在后裆缝处的抬高量,是为了满足人体蹲、屈等活动的需要。
后翘实际上增加了后裆斜线的长度,大小一般在2.5cm左右为宜。
8、原型:练习册P13答:原型即原本的形。
服装原型是指服装结构制图或打制样板时所依据的基础样型。
服装原型是以具体的人体尺寸和外形为依据,把立体的人体体型再现于平面的纸面上,是人体体表的平面展开图。
9、衣身结构:练习册P13答:衣身结构是指在服装结构中,相对于人体腰围线以上的部分。
10、胸高点:练习册P13答:在衣身原型中,胸高量是为了解决女体的胸凸而设计的量,数值为1/2前领宽。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人体胸高情况,在原型胸高量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
11、合印点:练习册P13答:合印点又称对位记号。
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为了使服装各部件互相吻合,需要在各自裁片相对应的部位上标注合印点(对位记号),以备在缝制组合时作为参照,例如衣身结构中的前后合印点等。
12、胸省:练习册P13答:在服装结构中,前衣身腰围线以上所设置的省缝结构统称为胸省,如领省、肩省、袖窿省、腋下省等等,胸省是表现服装优美廓型,由平面到立体结构转化的重要结构处理形式。
、13、胸省分解:练习册P17答:胸省分解是指将衣身原型中的胸省分解为两个,或两上以上分省的结构设计过程。
14、连省成缝:练习册P17(2010年高考题)答:连省成缝是指将两个相关联的省缝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分割缝,即为连省成缝,俗称断刀工艺。
连省成缝是构成服装造型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缝既是结构线又是装饰线,女装中常见的刀背缝和公文线就是服装结构设计中连省成缝的典型应用。
15、横背宽线:练习册P18(2009年高考题)答:横背宽线是设置在后衣身原型上,位于后领深线与胸围线中点并与胸围线平行的直线,是男装中重要的结构线之一。
16、撇胸:练习册P18(2007年高考题)答:为使上衣胸部平服合体,通常采用在领口的前中心处,去掉一个如同锥型省的倒置三角形结构,称为撇胸或者劈门。
17、衣袖结构:练习册P20答:衣袖结构是指服装结构中的袖子结构,是服装中的主要部位之一。
18、袖深:练习册P20答:袖深是袖子结构中决定袖山高度的量。
人体肩端点到腋窝水平线之间的距离是确定袖深的依据。
19、袖肥:练习册P20答:袖肥是指在袖子结构中,袖根(袖深线)部位的围度,是决定袖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20、插肩袖:练习册P22(2008年高考题)答:插肩袖是一种借肩设计的袖型,多为二片袖结构,广泛应用于服装款式的设计中。
21、相关结构线:练习册P22答:相关结构线是处于服装同一部位,需要通过加工(缝合)而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线(衣缝线)。
22、袖窿深均值:练习册P23答:在衣身结构中,将前后肩端点至胸围线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简称为袖窿深均值,是袖子结构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
23、冲肩:练习册P23(2008年高考题)答:冲肩是指衣身结构中肩端点到胸背宽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24、无领:练习册P27答:无领又称领口领,是指领口处没有领子的一类领型,是以领口线的变化为设计重点,根据结构分为套头式和开襟式两种类型,该领型具有轻便、简洁、随意、流畅的风格特征。
25、贴边:练习册P27答:贴边又称挂面,是衣服门襟的反而比搭门尺寸宽的部件,一般用面料制衣。
26、领宽点:练习册P27答:领宽点是领口结构中与人体颈根的肩领点相对应的结构点,领宽点的设计不仅决定着领口的宽度尺寸,它还是服装的着力点,在调节领口的合体度以及服装的整体平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7、关闭领:练习册P28答:关闭领又称关门领,是衣领与人体颈部配合严谨、造型端庄的一类领型。
关闭领有立领、翻领、立翻领等款式。
28、立领:练习册P28答:立领是条状的领子直立于衣身领口处,并围绕人体颈部的一类领型,如中式便服领、学生装领等。
29、翻领:练习册P28答:翻领是由贴近人体颈部的领座与翻折在外的翻领两部分组成的一种领型,按结构分为连翻领和装脚翻领。
30、连翻领:练习册P28(2009年高考题)答:连翻领是由相连的翻领和领座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翻领领型,有宽翻领、窄翻领、高领座和低领导座之分。
31、装脚翻领:练习册P28(2006年高考题)答:装脚翻领与领座分开的一类领型,其中领座的结构与内倾式立领基本相同。
32、袒领:练习册P28答:袒领又称平领,是一种连翻领,其领座宽在2cm以下,翻领较宽并披袒在肩部故称袒领或者披肩领,如海军领等。
33、驳领:练习册P30(2010年高考题)答:驳领属开门领,是由连翻领与衣身驳头共同组成的领型,在众多的领型中最富变化且种类繁多,实用性强。
34、驳口线:练习册P30答:连接驳口基点与驳口止点的直线为驳口线,是驳头翻折的基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