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路与道岔知识(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32.47 MB
- 文档页数:101
线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线路的分类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承受着由机车车辆轮对传来的巨大压力,并引导机车车辆轮对运行。
地铁线路就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为正线、辅助线、车厂线等。
地下铁道的线路在城市中心地区宜设在地下,在其他地区,条件许可时可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地铁正线载客运营线路,设计为双线且列车单向右侧行车。
由于行车速度高,密度大,对线路标准要求高,要求以60kg/m以上类型钢轨铺设。
辅助线是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线路,如车辆段试车线、区间折返线等。
车厂线是车辆段内厂区作业与停放列车的线路。
此外,为地铁建设与运营的需要,地铁还应设置与国家铁路相联系的专用线。
二、轨道轨道是用于引导机车车辆运行方向,并直接承受由机车车辆的轮对传来的巨大压力,使之传递、扩散到路基及桥梁隧道建筑物上的整体工程结构,钢轨还有为供电、信号电路提供回路的作用;是地铁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
三、道岔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
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由于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它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线路的连接、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
常用的线路连接有各种类型的单式道岔和复式道岔;交叉有直交叉和菱形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有交分道岔和交叉渡线等。
道岔是个大家族,最常见的是普通单开道岔。
它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
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械。
当机车车辆要从A股道转入B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B股道,关闭了A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
这个单元包括固定辙叉心、翼轨及护轨,作用是保护车轮安全通过两股轨线的交叉之处。
线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在城市及都市圈范围内运行的一种以电力为牵引动力,采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以列车编组方式快速高密度运行的大、中动量快速客动方式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可按其运量和技术特征分为地铁、轻轨和区域快速铁路(包括市郊铁路)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各有其适用范围,同时通过衔接换乘,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骨干,起着主导客流组织的作用。
线网中各条线路所居位置不同,分担客流强度不等,应分为2~3层次:1、主干线--贯通城市中心,连接两端的主客流走廊,相对运量大,线路长。
形成基本网络骨架。
2、次干线--位于某区域的主客流走廊,仅次于主干线地位,并无明显差别。
3、辅助线--位于市中心核心区边缘的线路,为主干线网络的补充,运量级有一定差距。
SOD的概念交通疏导型,其主要功能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满足交通需求,使市民能够快速方便地出行。
(广州的1、2、5、6)TOD的概念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核心内容是:以公共交通车站(一般为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在这个范围内混合使用土地,实行中、高密度开发;将覆盖面广、使用选择性强的公共设施围绕车站集中布局,便于居民使用;通过步行、自行车和公交等各种出行方式的高效率换乘,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广州的3、4)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两种封闭型式。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2确定。
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表2注:1.A、B、L b、D型车和单轨车的技术规格见表5。
C型车技术规格有待研究补充。
1)线路方向及路由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线路的作用①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交通服务,是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目的。
在为城市交通服务中,还应包括为城市哪一地区或哪一个方向的客流服务,该项工作由路网规划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所确定,起讫点和必经点即线路走向体现这一服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