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709.50 KB
- 文档页数:51
文言文句子阅读以及翻译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5分)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5分)3又以中尉属官不悉称职,讽求改革。
诏委改选,务尽才能。
4)初,显构会刺史元景,就刑南台。
及显之死,在右卫府,唯隔一巷,相去数十步。
5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
(5分)6尝廉得宰相赵普私市秦、陇大木事,潜以奏白,然惧普知,因称足疾求解职。
(5分)7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8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5分)9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5分)10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5分)1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5分)1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5分)13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
(5分)14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5分)15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5分)16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17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5分)18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5分)19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
20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
21毋养乱,毋助变。
谣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
(5分)22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5分)23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
(5分)24谓大同当征而反抚,田州当抚而反征,皆费宏谋国不臧,酿成南北患。
(5分)25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26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一、《狼》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正想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二、《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三、《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文言文经典句子及翻译篇一1、一寸山河一寸金。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逐步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0、见侮而不斗,辱也。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篇二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3、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100篇文言文助读(古文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兆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担任小头目。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谋划说:“现在逃跑(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应当立为国君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译文: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译文: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用来激怒士兵。
8、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即使能够免于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重吗?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文: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讨伐无道(的君主),诛灭残暴的秦国。
10、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可是,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还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1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1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读:本文是关于文言文句子翻译,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学不可以已。
——《荀子》翻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2、好学而不贰。
——《左传》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翻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翻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翻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8、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翻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9、知耻近乎勇。
——《中庸》翻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11、三思而后行。
——《论语》翻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翻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3、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翻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翻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翻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翻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7、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8、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0、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翻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2023·上海松江·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答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乙】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丙】任末①好学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详解】(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辞,推托;以,用。
【点睛】参考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乙】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②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③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丙】任末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文言文句子翻译《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于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