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的疗效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53.35 KB
- 文档页数:2
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抗菌方案作者:张永信来源:《上海医药》2010年第03期中国分类号:R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3-0107-03临床上,面对感染患者特别是对危重感染、难治性感染不能满足于选用一个有效的广谱抗菌药,而应针对致病菌尽可能选择较为理想的抗感染方案,这样才能争取到宝贵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笔者体会,即选用针对致病菌具独特抗菌活性、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足够高,对患者又是安全的品种,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那么如何确定这样的所谓“理想”的抗感染方案呢?1独特的抗菌特点通常从药物的抗菌谱确定各品种独特的抗菌特点。
例如,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肠球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作用优于其他常用品种。
国内至今未出现确实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VRSA),故临床上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包括MRSA、MRCNS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万古霉索与去甲万古霉素应列为首选药。
又如,利奈唑胺(linezolid)对包括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与肠球菌,以及MRSA、表皮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阳性菌均具良好抗菌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可用于这些细菌的严重感染。
然而,临床上MRSA、MRCNS等感染主要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而不必用利奈唑胺。
这样,目前利奈唑胺主要用于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与对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撼染,也可用于难以接受万古霉素类药物的MRSA、MRCNS等严重感染。
在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中以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突出,其次为庆大霉素。
因此,通常将头孢他啶或(和)妥布霉素作为绿脓杆菌严重感染的治疗方案;而对耐头孢他定、耐庆大霉素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或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或与异帕米星、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酶品种的联用。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董迪;毛璐;宋菲;张威;甄健存【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治疗药物监测手段.方法:应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日间差、定量下限等项目进行初步研究,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市售酶放大免疫法万古霉素检测试剂响应良好,利用此法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得结果日内(各测试组CV均小于15%)、日间差(P=0.6039)在药典要求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78、0.3420),初步建议检测下限应≥3.0μg·mL-1.结论:酶放大免疫法适用于医疗机构检测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提示可利用免疫法试剂盒的交叉反应检测抗原结构类似物.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临床需要更多去甲万古霉素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指导用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酶放大免疫法【作者】董迪;毛璐;宋菲;张威;甄健存【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去甲万古霉素是我国研制生产的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治疗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由于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深受临床重视,实际应用中常需监测血药浓度。
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样本处理方法复杂且测量速度慢,不符合医院监测血药浓度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去甲万古霉素开发的检测试剂盒。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药理作用:本品属快效杀菌剂。
作用于细胞壁,与粘肽的侧键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蛋白合成。
对革兰阳性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
对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或MR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肺炎球菌、溶血性与草绿色链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作用亦强。
其MIC大多为0.06~5mg/L。
除奈瑟菌属可能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它革兰阴性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
体内过程:万古霉素口服不易吸收,肌内注射会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
成人静滴0.5g后,血峰浓度可达10mg/L,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小时;静滴1g后峰浓度增高一倍,有效血浓度可维持12小时。
若连续多次给药,药物在体内轻度积蓄。
消除t1/2为6小时,肾功能不全者的t1/2明显延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严重毒性反应。
本品不宜渗入房水和正常脑膜,但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有效水平,约1.2~4.8mg/L。
静脉给药主要以原型自肾脏排泄,24小时尿排泄率80~90%。
单次静滴0.5g后,24小时内药物在尿中的浓度为90~300mg/L。
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
血液透析不能消除万古霉素。
不良反应:1.耳毒性:当血药浓度超过800mg/L且持续数天时,即出现听力损害,轻者耳鸣,重者不可逆性耳聋,为本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
及早停药则听力可恢复,但少数病人在停药后仍恶化直至耳聋。
大剂量、长疗程、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
听力点测定能较早发现耳毒性。
2.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
轻者表现为蛋白尿和管型尿,重者血尿、少尿、氮质血症,直至肾功能衰竭。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时更明显。
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于肾功能。
3.过敏反应:偶有药物热、皮疹、瘙痒等。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出现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血压下降(红人综合征),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其他:口服可引起呕吐和口腔异味感。
静脉给药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选择题:1、巴比妥类药物: 作用机制: 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 通过抑制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 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下降; 产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起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抑制作用,作用于中枢的不同水平,使之从兴奋转向抑制,出现镇静、催眠和基础代谢率降低,大剂量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中等剂量可以起到麻醉作用。
巴比妥类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和(或)具有γ-氨基丁酸(GABA )的突触作用有关。
作用于GABA 系统,镇静催眠,抗癫痫。
2、沙丁胺醇: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对心脏β1受体激动作用弱。
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
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β2起平喘作用,β1有心脏毒性。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等致过敏性物质的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
3、马来酸氯苯那敏:抗组胺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适用于小儿。
临床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皮肤黏膜的过敏,荨麻疹,血管舒张性鼻炎,枯草热,接触性皮炎以及药物和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副作用有嗜睡、口渴、多尿等。
因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
其S-构型的右旋体的活性比消旋体约强二倍,急性毒性也较小。
R-构型的左旋体的活性仅为消旋体的1/90。
扑尔敏为消旋的Chlorphenamine Maleate 。
对H 1组胺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抗过敏4、氯雷他定:在肝脏迅速而广泛地代谢,代谢产物主要为去乙氧羧基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 ),仍具有H1受体拮抗作用,结合后经肾消除。
5、普鲁卡因:N H O O O R 1R 2H N 135靶点:普鲁卡因从注射局部吸收入血液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释放的普鲁卡因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经血及组织胆碱酶分解后随尿排出药理作用: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本药属短效脂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黏膜的穿透力弱。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糖肽类抗生素。
去甲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与万古霉素相近,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仿。
一、适应证
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二、注意事项
1. 禁用于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
2. 不宜用于:(1)预防用药;(2)MRSA带菌者;(3)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4)局部用药。
3. 本类药物具一定肾、耳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听力改变,必要时监测听力。
4. 有用药指征的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早产儿或原有肾、耳疾病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
5. 万古霉素属妊娠期用药C类,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
确有指征应用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6. 应避免将本类药物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
7. 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
必须合用时,两药应分瓶滴注,并减缓万古霉素滴注速度,注意观察血压。
四、常见抗耐药G+药物比较
表格:
表1,常见抗耐药G+药物抗菌谱比较
备注:
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09-2010 第39版71页;、
去甲万古的抗菌谱摘自于华北制药生产的去甲万古说明书。
2、+表示通常临床有效或敏感超过60% ;±表示缺乏临床试验或30%-60%敏感菌; / 表示尚无资料
3、利奈唑胺对于耐药阳性菌抗菌谱最广
表2,抗耐药G+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抗G+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输液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肝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磷霉素钠肾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钠、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夫西地酸
表3,G+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药物分布及组织穿透性:
利奈唑胺>夫西地酸>磷霉素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代谢途径:
主要经肝代谢:夫西地酸
主要经肾代谢: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肝肾双通道代谢:利奈唑胺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处方点评要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疾病。
以下是对这两种药物病处方点评的要点。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是利用其特殊的抗菌机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半合成抗生素。
这两种药物的抗生谱较广,对于许多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首先,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适应症较多。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青少年痤疮、肺炎、支气管炎、肺炎球菌性咽炎、链球菌性喉炎、莱姆病、肺炎链球菌性中耳炎、尿道炎等。
其次,这两种药物的给药途径多样,可选择口服、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等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部位的严重程度,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再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需严格控制。
剂量过低可能导致疗效不佳,而剂量过高则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感染情况和病原体的耐药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剂量。
此外,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停药。
此外,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它们与酮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其血浆浓度,增加毒性。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最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不宜滥用和超量使用。
这两种药物虽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过度使用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而滥用则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应用,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
总之,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对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但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正确合理使兽药用法,用量,配伍现在中国畜牧业的情况或特点:1、养殖技术水平越来越高2、病情越来越复杂,流感3、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4、可选用得抗生素越来越少5、免疫抑制病越来越多—IBD 真菌、传染性贫血这次讲课的内容包括2个:一是如何正确合理的用药?(用法、用量和配伍),二是结合疾病讲组方原则。
一、如何正确合理的用药11类用于临床:八大类常用,最常用的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包括抗细菌、病毒、抗生素、原虫4类药》1、抗生素(一)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新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主要讲青霉素钾,青霉素钾在禽病上主要有2个病。
1、治疗球虫病:北方使用少,南方使用较多青霉素钾混饮:10万国际单味/只,一日两次,20-30分钟内饮完效果更好。
青霉素很容易失活,4~C存活24小时,15摄氏度存活12小时,24摄氏度存活4小时,夏天37摄氏度存活0.5-2小时。
过去用法不当,用来治疗支原体,指症不对:用法、用量也不对:全天自由饮用。
30分钟内喝完最好。
青霉素钾肌注:一般20万国际单位/只鸡。
破坏细菌壁的肽糖层,球虫也有。
2、治疗腺胃炎、肌胃炎:市场上有“腺胃康”是类似产品,主要成分是青霉素,用于治疗幽门螺旋菌、胃溃疡、粘连、黏膜水肿、出血、脱落,象:毒物中毒、药物中毒、黄曲霉素中毒、菌毒混合感染都能造成。
青霉素+西米替丁+VB1+VB2 青霉素治疗幽门菌,西米替丁止血、促进损坏组织愈合, VB1+VB2 治疗,提高食欲。
青霉素指症:大动物(牛、羊)用来治疗:(1)金葡菌,链球菌造成的心内膜炎(2)金葡菌,链球菌造成的乳腺炎(3)肺部感染,特别是混合性肺部感染青霉素临床上主要治G+菌,特别是牛羊肺、乳腺炎,心内膜可用青霉素静注,20分钟内陆滴完会快速出现血药高峰。
正确用法:特别是对大动物静滴好青霉素,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在20分钟内滴完,不能把它加入葡萄糖(酸性)中,或者NaHCO3中。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比较
万古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迄今国内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
1.抗菌谱: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棒状杆菌。
厌氧菌,艰难梭菌对革兰阴性菌没有活性。
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替考拉宁强。
2.药代: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
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3.适应症: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
万古霉素是作为导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专项处方点评指南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一.概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务之急。
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最主要的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自1958年上市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全球仅发现9株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被誉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保护好这一有效的老药,使之对临床抗菌治疗的贡献更加持久、长远,处方点评工作组结合最近的指南共识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万古霉素点评指南,旨在通过点评,发现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促进其合理应用。
万古霉素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结构复杂,含有一个七肽核心分子式,分子量为1486。
现临床应用为高效液相层析技术纯化产品——盐酸万古霉素,在pH 3~5酸性环境中稳定,其万古霉素B含量不低于95%,发酵中其他杂质<4%,为乳白色冻干粉末,溶解后为透明溶液。
万古霉素口服几乎不吸收,生物利用度可忽略不计。
蛋白结合率范围为30~55%。
除脑脊液外在各种体液中均广泛分布,包括胸腔液、心包液、腹水等。
据报道脑膜没有炎症时,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为0~4mg/L,而有炎症时浓度可达到~L。
万古霉素体内基本不代谢,90%以原型经肾消除,肾清除率为~kg/min,相当于所给剂量90%在给药后24h内从尿中排出。
正常肾功能时万古霉素消除半衰期为4~6h,儿童消除半衰期为5~11h。
普通血透不能清除万古霉素,但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清除,连续4h透析可以清除10~60%,持续血液超滤也能清除万古霉素,如连续12h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可以清除55%。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时,要根据谷浓度给予维持量。
万古霉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
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浆内RNA合成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抗菌作用。
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目录01抗菌作用机制02抗菌谱03耐药性√ 作用于细胞壁√ 作用于细胞膜01抗菌作用机制抗菌作用机制细胞壁万古霉素与细菌肽聚糖的前体D-丙氨酰-D-丙氨酸紧密结合,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溶解。
细胞膜万古霉素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选择性抑制RNA 的合成,但不与青霉素类竞争结合部位。
√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菌02抗菌谱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杆菌如白喉棒状杆菌等棒状杆菌属对其敏感。
对厌氧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属。
对艰难梭菌、放线菌、炭疽芽孢菌、乳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李斯特菌等有效。
对MRSA 、MRSE 、PRSP 和肠球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010203040506革兰阴性菌101202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拟杆菌、立克次体、以及衣原体等均无抗菌作用。
去甲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临床分离菌的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仿。
03耐药性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有缓慢增多的趋势。
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异质性金葡菌逐年增加。
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逐渐增加。
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MIC 值有上移的报道,导致药效下降。
01030204耐药菌谢谢观看!2024。
四、常见抗耐药G+药物比较
表格:
表1,常见抗耐药G+药物抗菌谱比较
备注:
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09-2010 第39版71页;、
去甲万古的抗菌谱摘自于华北制药生产的去甲万古说明书。
2、+表示通常临床有效或敏感超过60% ;±表示缺乏临床试验或30%-60%敏感菌; / 表示尚无资料
3、利奈唑胺对于耐药阳性菌抗菌谱最广
表2,抗耐药G+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抗G+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输液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肝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磷霉素钠肾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钠、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夫西地酸
表3,G+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药物分布及组织穿透性:
利奈唑胺>夫西地酸>磷霉素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代谢途径:
主要经肝代谢:夫西地酸
主要经肾代谢: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肝肾双通道代谢:利奈唑胺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赵瑞柯;曹俊华【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7(29)11【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1 KH2PO4:乙腈(90:1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36nm,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分别在1.49~89.1μg·mL-1和1.32~84.5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8.49%~93.68%,90.54%~94.6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适用于同时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总页数】3页(P38-40)【作者】赵瑞柯;曹俊华【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410100;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1【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浓度 [J], 张华峰;宋青;戴博;张福成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 [J], 涂厉标;王真;李旭梅3.HPLC法同时快速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 [J], 崔艳丽;武峰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J], 吴飞华;李允武;金芝贵;孙达华;张瑞媚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J], 熊磊;辛华雯;吴笑春;李罄;余爱荣;沈杨;苏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