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煤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水煤浆工艺流程
《水煤浆工艺流程》
水煤浆是一种能源替代品,是将煤炭粉末和水混合搅拌形成的一种能源化合物。
水煤浆具有高热值和低硫含量的特点,可以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和燃烧等过程。
水煤浆工艺流程是将煤炭转化成水煤浆的生产过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煤浆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煤炭作为水煤浆的原料,需要进行破碎、磨碎和筛分等处理,将煤炭粉末制备成所需的颗粒大小。
接着是混合制备。
将煤炭粉末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搅拌,形成水煤浆的基础原料。
在混合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合的比例和搅拌的时间,以确保水煤浆的质量。
然后是煤浆稳定处理。
为了防止水煤浆在输送和储存过程中发生分层和沉降,需要对水煤浆进行稳定处理,添加一定的添加剂,调节水煤浆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是水煤浆的使用。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水煤浆可以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供应,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燃烧和加热等过程。
水煤浆工艺流程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将煤炭转化成高效的能源产品,对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煤浆工艺流程
将会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改进,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煤浆工艺技术要求水煤浆是一种将煤进行细碎、干燥、磨制和水分散后所得到的高浓度悬浮体,广泛应用于燃烧、发电、炼铁、化工等领域。
水煤浆工艺技术是指将煤炭加工成水煤浆所需要的各种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水煤浆工艺技术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煤炭处理要求:煤炭需进行细碎、干燥和磨制处理,确保煤炭颗粒尺寸适中,水分含量适当,煤炭粉末细度满足要求。
煤炭的品质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2. 水煤浆配制要求:水煤浆的配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煤浆的含固率、细度和黏度等参数。
一般来说,水煤浆的含固率可控制在40%~70%之间,细度要求在20μm以下,黏度需要在1000~3000cp之间。
3. 水煤浆搅拌要求:搅拌是制备水煤浆的关键步骤,搅拌过程需要充分混合,确保煤粉和水分均匀分散,并且控制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避免煤浆产生泡沫和结块。
4. 水煤浆稳定要求:稳定性是水煤浆的重要指标,稳定的水煤浆可以长久保存和输送。
稳定性要求水煤浆具有较好的抗沉降、抗离析和抗絮凝性能。
5. 水煤浆输送要求:水煤浆需要通过管路输送到相应的使用地点,输送过程中要求煤浆保持稳定,防止沉降、离析和泄漏等现象发生。
输送管道的材质和布置也需要符合要求。
6. 水煤浆燃烧要求:水煤浆作为一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燃烧性能指标,如燃烧稳定性、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等。
燃烧设备的选择和调整也需要根据水煤浆的特性进行相应的优化。
7. 煤炭质量控制要求:水煤浆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煤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水煤浆的质量稳定可靠。
质量控制包括煤炭的选择、质检、配煤等环节。
8. 安全和环保要求:水煤浆工艺技术要求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标准,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总之,水煤浆工艺技术要求涉及煤炭处理、水煤浆配制、搅拌、稳定性、输送、燃烧、质量控制、安全和环保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水煤浆的性能稳定可靠,达到预期的燃烧效果,并保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
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是一种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水热条
件下的化学反应将生物质转化为煤化工产品的技术过程。
这种工艺
可以被用于生产生物质煤、生物质炭、生物质沥青等产品。
在这个
过程中,生物质经过水热条件下的高温高压处理,发生裂解、聚合、重排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类似于煤炭的煤化工产品。
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有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还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利用,提高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工艺条件
的控制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克服生物质成分复杂、反应
条件多变等难点。
其次,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
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和验证。
此外,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的经济性和
可行性也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研究。
总的来说,生物质水热煤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质能源转
化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不断地进
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以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推动该技术向产业化应用迈进。
煤的脱矿物质方法
煤的脱矿物质是指将煤中的矿物质组份(如硅酸盐,磷酸盐等)从煤中分离出来,以获得更高品位的煤或更适合用作一般实用能源的煤。
脱矿物质包括水解、浸溶、洗煤、活性炭吸附、湿法浮选等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洗煤和浸溶法。
洗煤技术是将煤浸入含有电解质溶液的槽体中,当煤中的矿物质与溶液反应时,会产生綿綿不断的气泡,煤的矿物质和电解质会被卸载,过滤后的煤水液可以直接用于洗煤。
洗煤技术,能将矿物质含量降低到1.6%以下,熟炼品指标提高90%以上,可以有效提高煤的热值和低污染,满足工业用煤的要求。
浸溶法是最重要的脱煤物质技术之一,主要由浸溶、梗煤和过滤等操作组成,是利用煤的自水解和电离还原矿物质的性质,将破碎煤放入浸溶槽,采用恒定温度,通过电解质溶液或氨基溶液将煤中的硅酸盐、磷酸盐等矿物质和部分有机矿物质解离,矿物质脱除量可以达到64%~77%,氯离子含量可以达到50~80%,可大幅提高煤炭品位,提高其热值和低污染,其能源使用效率高,并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脱矿物质技术是煤的高品质加工中的重要技术。
它不仅能脱去煤的低品质成分,提高煤的品质,还能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高效节能、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希望以此技术能够解决目前能源紧缺的现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为人类带来持久的福祉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水煮煤”是指以超临界水气化为核心的煤的新型高效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的俗称。
其核心是超临界压力和温度下煤与水的混溶热解技术。
(二)基本原理利用超临界水(指当压力和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时,水的气液相界面消失,水的液体和气体完全交融,成为一种非常规状态的新物质)所具有的高溶解性、高扩散性、高反应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实现煤等原料的高效、洁净转化。
(三)工艺路径“水煮煤”技术的工业化途径大致有两条,如图1所示,煤浆与水进入温度约为600—1000℃,压力约为25MPa的临界水煤气化炉中进行反应,其中约10—20%的煤与氧化剂发生部分氧化自热反应放热,为其余80—90%煤的气化提供热量(总反应为煤中的化学能转化为H2的化学能与混合工质的热动能)。
气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H2和CO2,由于反应是在超临界水环境中进行的,而超临界水对无机盐的溶解度小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氮、硫及重金属元素等均在煮锅底部沉积下来并定期排出。
如果以制氢或者高附加值煤化工工艺为目的,则可以根据下游工艺参数的需要在适当参数条件下分离H2,或者H2可以继续进入下游工艺制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合成氨,制甲醇,合成天然气等,分离H2后的超临界水和CO2则进入新型混合工质透平,将自身的热动能做功转化为电能,发电后的CO2和水经过分离,CO2进行利用、封存,而水则可以循环使用。
如以单纯发电为目的,则超临界水及其溶解的H2和CO2进入新型燃氢补热蒸汽轮机,将超临界水和CO2的热动能与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样,发电后的CO2和水经过分离,CO2进行利用、封存,水可以循环使用。
(四)发展前景1、环境效益:“水煮煤”技术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污水等排放,CO2可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2010年陕西发电量1090亿千瓦时,据估算,若严格按照脱硫、脱硝、脱碳标准进行,则需要“三脱”费用一次性投资301亿元,年运行费140亿元。
若采用“水煮煤”技术则可以节约以上投资及运行费用。
各种煤气化技术介绍煤气化技术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一种技术,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组成。
煤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合成气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能源供应和替代燃料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能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气化技术。
亚煮煤气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水中煮沸煤炭来实现煤气化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稳定性好、产气质量高、煤耗低等特点。
亚煮煤气化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煤炭,并可以通过调节操作参数来获得不同产气组成和质量。
2. 固定床煤气化(Fixed Bed Gasification,FBG)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放置在固定床上,通过通过煤床中的氧气进行燃烧,从而实现煤的气化。
这种技术具有气化效率高、产气质量稳定、操作灵活等特点。
固定床煤气化技术主要适用于高炉煤气和干、湿煤气的生产。
3. 流化床煤气化(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FBG)流化床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与气化剂一起放置在气化反应器中,通过气体的上升速度和反应器中的床层来实现气化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反应温度均匀、气化效率高、适用于多种煤种等特点。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主要适用于高硫煤和高灰煤的气化过程。
4. 上升管煤气化(Entrained Flow Gasification上升管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和气化剂一起注入到气化反应器中,通过气化剂的速度和反应器中的温度来实现气化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高气化效率、适用于多种煤种等特点。
上升管煤气化技术主要适用于低灰、低硫和低磷的煤气化过程。
5. 行动床煤气化(Moving Bed Gasification,MBG)行动床煤气化技术是将煤炭放置在一个倾斜的床上,通过流化床的气流来实现气化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气化效率高、产气质量好等特点。
行动床煤气化技术主要适用于低灰和低硫煤的气化过程。
总体来说,煤气化技术具有可替代性化石燃料、高效能源利用和多种资源转化等优势,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煤浆工艺
水煤浆工艺是一种将煤炭粉末和水混合后制成稠密混合物的技术。
水煤浆是一种高浓度的可燃物质,通常包含约60%的煤炭粉末和40%的水。
这种混合物可以在输送过程中通过管道、泵等设备进行输送,同
时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灰分含量。
水煤浆工艺主要包括煤炭粉碎、混合、输送和燃烧等过程。
在煤
炭粉碎过程中,需要使用磨煤机将煤炭粉末制成所需的颗粒度。
混合
过程中,需要将煤炭粉末和水加入混合槽,通过搅拌等方式充分混合。
在输送过程中,可以使用管道、泵等设备将水煤浆输送到燃烧设备的
燃烧室中进行燃烧。
水煤浆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灵活性强、热值高、空气污染物
排放量低等。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发生管道堵塞、设备的磨损和腐蚀等。
因此,在使用水煤浆工艺时,需要注意设
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煤炭热解技术
煤炭热解技术是指将煤炭加热至一定温度下,在没有氧气或氧气限制的条件下,使煤炭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过程。
煤炭热解技术通常被用于生产煤焦油、煤气和煤焦等产品。
煤炭热解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干馏:将煤炭加热至500-1300摄氏度,使煤炭中的挥发分
和部分可燃物质被释放出来,形成煤焦和煤气。
此过程常用于炼焦过程中。
2. 流化床热解:通过将煤炭悬浮在气体或液体载体中,以流化床方式进行加热,使煤炭与载体进行固液反应。
该技术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煤气和液体燃料。
3. 热裂解:将煤炭在高温下快速加热至800-1300摄氏度,使
煤炭产生热解气体和焦炭。
该技术通常用于生产二氧化碳和单质硅等材料。
4. 气相热解:将煤炭加热至高温,使煤炭分解生成可用作燃料的气体,如合成气等。
煤炭热解技术在能源利用、化工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实现从煤炭中高效提取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煤炭热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废物,对环境
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和处理热解产物,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水煮煤”是指以超临界水气化为核心的煤的新型高效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的俗称。
其核心是超临界压力和温度下煤与水的混溶热解技术。
(二)基本原理
利用超临界水(指当压力和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时,水的气液相界面消失,水的液体和气体完全交融,成为一种非常规状态的新物质)所具有的高溶解性、高扩散性、高反应性等物理、化学性质,实现煤等原料的高效、洁净转化。
(三)工艺路径
“水煮煤”技术的工业化途径大致有两条,如图1所示,煤浆与水进入温度约为600—1000℃,压力约为25MPa的临界水煤气化炉中进行反应,其中约10—20%的煤与氧化剂发生部分氧化自热反应放热,为其余80—90%煤的气化提供热量(总反应为煤中的化学能转化为H2的化学能与混合工质的热动能)。
气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是H2和CO2,由于反应是在超临界水环境中进行的,而超临界水对无机盐的溶解度小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氮、硫及重金属元素等均在煮锅底部沉积下来并定期排出。
如果以制氢或者高附加值煤化工工艺为目的,则可以根据下游工艺参数的需要在适当参数条件下分离H2,或者H2可以继续进入下游工艺制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合成氨,制甲醇,合成天然气等,分离H2后的超临界水和CO2则进入新型混合工质透平,将自身的热动能做功转化为电能,发电后的CO2和水经过分离,CO2进行利用、封存,而水则可以循环使用。
如以单纯发电为目的,则超临界水及其溶解的H2和CO2进入新型燃氢补热蒸汽轮机,将超临界水和CO2的热动能与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样,发电后的CO2和水经过分离,CO2进行利用、封存,水可以循环使用。
(四)发展前景
1、环境效益:“水煮煤”技术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污水等排放,CO2可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2010年陕西发电量1090亿千瓦时,据估算,若严格按照脱硫、脱硝、脱碳标准进行,则需要“三脱”费用一次性投资301亿元,年运行费140亿元。
若采用“水煮煤”技术则可以节约以上投资及运行费用。
2、经济效益:“水煮煤”技术高效、节煤、节水,无需专有的污染物减排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据估算,按照2012年火力发电37867亿千瓦时计算,采用“水煮煤”技术可节约燃煤2亿吨,或者多发电6681亿千瓦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使用本技术可以由煤炭获取廉价的氢气,并且副产高纯的CO2,这势必大大促进其下游工艺(例如合成氨、制甲醇、合成碳酸酯等)的发展。
未来,当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耗殆尽或开采成本太高时,氢作为一种有望与电能并列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载体,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利用“水煮煤”技术实现煤的规模化低成本清洁制氢,必将加速我们向氢时代过渡的进程。
3、社会效益:该技术几乎可以拉动整个能源与化工领域的进步,涉及人民生活、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更快升级和换代,特别是形成高效环保技术,以及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同步提升等具有变革性的推动或引领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需解决的问题和资金需求:
主要有以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与验证:
1.不同煤种在大型工业规模上不同操作参数条件下的气化规律和完全气化
实施方案,大型工业规模的超临界水煤气化炉的设计与运行准则;
2.工业规模的高浓度煤浆高压连续混输技术的工程优化方案;
3.工业规模超临界水煤气化炉加热技术工程优化方案;
4.高效、紧凑的反应器设计准则、放大理论、系统优化、集成理论与方法;
5.工业规模超临界水煤气化炉催化剂、氧化剂回收再生方法;
6.工业规模超临界水煤气化炉在线排渣及其资源化利用方法;
7.超临界水煤气化炉防腐蚀技术工程化方案;
8.与超临界水煤气化炉相匹配的新型蒸汽轮机优化设计准则,及与超临界水煤气化炉相匹配的具有最大出力的新型蒸汽轮机设计方法;
9.与超临界水煤气化炉相匹配的新型高效低阻换热设备设计开发;
10.工业规模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系统中关键参数在线测量及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