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应用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40.03 KB
- 文档页数:17
用字规范的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分析调查中的问题和挑战,调查报告是基于调查任务的目的和范围,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的一份书面成果,XX 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用字规范的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用字规范的调查报告篇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学校及附近调查目的:了解汉字不规范使用情况,增强大家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促进汉字健康发展。
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用到汉字。
可以说,汉字与我们的一切都息息相关。
没有了汉字,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不尊重汉字的现象也应运而生。
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坏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汉字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社会用字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于读音相同而用错比如把“进”写成了“近”,把“珍惜”写成了“珍稀”。
出错率最高的是“的”、“地”、“得”这三个字。
应用“的”写成“地”;该用“得”写成“的”。
我们小组共十个人,有九个人的日记里都有用错这三个字的问题。
二、由于字形相近而写错比如把“席”写成了“度”,把“期望”写成了“欺望”。
我们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就把“虚心使人进步”写成了“虑心使人进步”。
三、由于粗心而多笔少画比如在“武”字的斜钩上多写一撇,在“具”字的里面少写一横。
像这样由粗心造成的错别字还有很多。
在我们学校门口,有个卖蛋卷的,他就把八笔的“卷”写成了九笔,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字。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我们才发现,用错写错汉字的现象很严重。
所以我提议,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每一个汉字。
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这是一件人人有责的事,希望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行动起来,为净化汉字做出最大的努力。
用字规范的调查报告篇2调查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街头宣传文字、广告标语上却有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校以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及社会用字规范化知识为起点,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字展开调查,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共建文明潍坊。
对汉字不规范应用的调查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对汉字不规范应用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简介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实施的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是贯彻“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方针政策,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测试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在以规范汉字为媒介的阅读、书面表达等活动中,掌握和使用汉字所达到的水平。
通过培训和测试的良性互动,明确相关人群汉字应用水平的等级要求,促进我国国民使用规范汉字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用字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同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还可以为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从业人员时提供资质依据。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全卷共120题,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为30题。
其中:第一部分是字音认读,考查考生是能否掌握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及准确判断多音字在特定使用环境中的恰当读音;第二部分是字形辨误,考查考生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掌握汉字字形及使用汉字是否正确;第三部分是汉字选用,考查考生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能否选出正确的汉字;第四部分是汉字书写,考查考生书写汉字是否正确。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等级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类似,共分三级六等,由高到低依次为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和不入级。
一级是较高的汉字应用水平,具体表现在:能够在使用环境中掌握和使用的汉字大约在4500至5500个;能够正确地掌握和使用汉字的规范字形、普通话读音、常用意义、基本用法和一些特殊用法;偶有汉字形、音、义方面的错误,但只是零星失误,不具有系统性特征;能够胜任对汉字应用能力有很高要求的工作或以使用汉字为主要任务的各种类型的工作,承担的工作任务范围极广,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到书刊的编辑、校对等。
考试分数达到660分及以上为一级甲等,600分至659分为一级乙等。
二级是中等的汉字应用水平,具体表现在:能够在使用环境中环境和使用的汉字大约在4000至4500个;能够比较正确地掌握和使用汉字的规范字形、普通话读音、常用意义、基本用法和个别特殊用法;间或出现汉字形、音、义方面的错误,但集中在使用频率很低或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汉字;能够胜任对汉字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工作或以汉字为主要任务的部分工作,承担的工作任务范围较广,如中小学教师、文秘、公务员等。
关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是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重要阵地,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校园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氛围,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关于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校园内应自觉使用普通话1、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
2、学生在课堂发言、自习等学习场合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习用语。
3、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
4、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
5、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禁止说粗话、高声喧哗。
6、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也要说普通话,并督促父母、长辈学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用语。
7、使用电话或网络等通讯工具,必须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
二、校园内要规范用字1、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2、学生参与制作的标语、名称牌、标志牌、宣传栏、宣传材料、奖状、奖旗等各种标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
3、学生参与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海报和通知等,用字必须规范。
4、班级黑板报、考试答卷等用字要规范,不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
5、作业、学习笔记等要求书写规范,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规范用字,减少错别字。
6、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禁止使用不伦不类的、格调粗俗的网络语言,禁止在网络中使用别字、自创字、怪字等。
三、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检查、督促力度1、使学生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意识,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并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郑州航空港区语言文字管理办法》和港语发[xx]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贯彻党的语言文字工作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字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二、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一)组织领导机构为做好我区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特成立区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孟凡林副区长副组长:尼合麦提〃莫拉合麦提区民宗局局长何殊鹏区建设局局长薛克波区教育局局长岳龙区行政执法局局长依布拉英〃阿尔甫区工商局局长成员:艾合买提〃买买提雅玛里克山片区管委会主任杨希林和田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吕新革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书记马1云峰扬子江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杨丰琳友好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陶守平友好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军八一街道办事处主任赵延朋炉院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来江文红庙子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俊武西山街道办事处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宗局,办公室主任由尼合麦提〃莫拉合麦提兼任,主要负责有关工作的调查摸底、数据统计、联络协调、联合治理、总结汇报工作,即时向规范社会用字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1、区民宗局负责对检查整顿工作的动员、组织、统筹、协调和指导;负责制定检查整顿实施方案和阶段工作安排,并承担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
2、区建设局、工商局负责对检查整顿中不合格牌匾、广告进行纠错整改(建设局、工商局对户外广告全面检查审核,严格按照语言文字使用要求设置牌匾、广告)。
3、区行政执法局负责对不合格牌匾不改的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4、区教育局负责各学校内部开展规范社会用字自查整顿活动,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国发[2013]23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13.06.05【实施日期】2013.06.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现予公布。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
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国务院2013年6月5日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录说明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2.《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说明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
二、本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
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三、本表在整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的基础上制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9.30•【文号】教语用厅〔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教语用厅〔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是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民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非纸笔化书写导致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较普遍;存在部分地方和学校重视不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在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现就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师生语言文化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培养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规范汉字书写习惯与能力;坚持尊重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数字化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新途径;坚持系统推进,着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规范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
二、主要举措(一)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该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制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
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两个附表,分别是《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始终把握六条原则:一是尊重传统,注重汉字规范的稳定性。
二是尊重历史,注重汉字规范的继承性。
三是尊重现实,注重汉字规范的时代性。
四是尊重民意,注重汉字规范的社会性和服务性。
五是遵循规律,注重汉字规范的科学性。
六是充分考虑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汉字应用的实际情况,兼顾汉字应用的国际需求,尽量避免扩大差异。
与以往汉字规范相比,《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集多个字表于一体,方便大众使用。
通过对以往汉字规范的整合、优化,满足信息化时代汉字应用实际需求,调适已有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之处,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往多个字表的功能。
二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定量、收字和分级。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Chinese Character Usage Abilit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Guideline2006-08-28发布2007-02-01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 (2)6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词语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规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
本规范在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制定。
本规范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规范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实施。
本规范起草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本规范起草人:张一清孙曼均佟乐泉陈菲肖航富丽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具有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使用汉字应当达到的水平。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录用人员和核定在职人员资格,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考核学生汉字应用水平。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GF3003-1999 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条例(2002年修正)正文:---------------------------------------------------------------------------------------------------------------------------------------------------- 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6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6月13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使汉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汉语言文字是指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语言文字的应用,应当遵循国家确定的汉语言文字和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的原则。
第四条凡本省行政区域内一切组织和个人,在执行公务或在公共场合的正式活动中使用汉语言文字时,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省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监督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语言文字工作。
第六条省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系统的语言文字应用管理。
第七条凡在汉语言文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汉语言文字的使用第八条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或在公共场合的正式活动中,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工作用语用字,第九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条下列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一)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主持、采访等;(二)公共服务行业对公众服务;(三)影视片(不含地方戏剧片)、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舞台艺术表演(艺术形式和剧情特殊需要除外);(四)展览馆、纪念馆解说员的解说;(五)旅游部门的导游;(六)运动会、展销会、讲演会等。
汉字规范化的作用与意义
1. 保护文化遗产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通过规范汉字的使用,可以确保汉字的书写和语义传达符合传统规范,不失去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2. 促进交流与理解
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形式,是中国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规范化汉字的使用可以避免因字形、字义等方面存在的混淆和误解,从而促进有效的交流和理解。
无论在教育、商务、文化等领域,汉字规范化都有助于提升交流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统一标准与规范文字
汉字规范化能够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
通过制定和推广汉字的规范标准,可以统一各地的文字表达,确保文字的一致性和相互理解。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适应先进科技与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汉字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
规范化汉字的使用可以适应先进科技和信息时代的需求,例如在计算机输入、网络通信、移动设备等方面。
规范化的汉字能够提升汉字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可读性和交互性。
5. 推动汉字文化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的国际传播越来越重要。
规范化汉字的使用可以提升汉字的国际认可和可读性,有助于推动汉字的国际传播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总结来说,汉字规范化的作用与意义广泛而重要。
它不仅保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促进了交流与理解,还统一了标准与规范
文字,适应了先进科技与信息时代的需求,并推动了汉字文化的国际传播。
汉字规范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现代汉字的应用和整理 现代汉字是中国最主要的书写文字系统之一。它是世界上仅次于拉丁字母的最常见的书写文字系统之一。自从中国汉字在公元前200年出现以来,它已成为许多人口和文化最多的国家的主要书写系统之一。然而,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传统媒体、网络和数字记录形式中。因此,现代汉字的应用和整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现代汉字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包括书法、印刷、绘画、雕刻和装饰等。在这些媒体中,汉字不仅用于表达思想和语言,还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例如,在书法中,书法家会用不同的笔画和字体来表达其意境和思想。在印刷中,汉字的读写方向和字体大小、间距等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绘画和雕刻中,汉字可以构成图案、花纹和装饰。因此,现代汉字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
其次,现代汉字在网络和数字记录形式中也有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汉字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中,汉字用于表达和传递信息。在电子书和文献数据库中,汉字用于记录和存储知识和信息。此外,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领域,汉字也用于进行交易和通信。因此,现代汉字在网络和数字记录形式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针对现代汉字的应用,整理和管理汉字也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传统媒体和印刷品,可以利用专业的排版和印刷技术来进行整理和管理。对于网络和数字记录形式,可以使用汉字处理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来进行整理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应对现代汉字的应用和整理,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汉字规范和标准化制度。首先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异体字拼音汇编》等字典和手册,用于规范汉字的使用。其次,还有《简化字总表》和《通行拼音汉字表》等规范制定而成的字表和标准,用于规范汉字的简化和拼音。
在现代汉字的应用和整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汉字的简化问题,现行的简化字总表虽然能够便于使用和识别,但也导致了一些传统汉字的丢失和失传。其次是规范化问题,由于汉字的含义和用法多种多样,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家机关应用文规范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范用语用字。
二、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电脑制作的美术字、变体字有减笔画或改换部件的都为不规范字。
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的第五章、第十六条规定起草公文应当做到:(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四)开门见山,文字精炼,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
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六)文种、格式使用正确。
(七)杜绝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
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的第五章、第二十五条规定草拟公文应当做到:(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二)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四)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
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
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五)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⑴”(六)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七)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八)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规范汉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规范汉字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我国现行的语言文字的通用范围有所不同,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通用语言文字两个层次。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规范汉字的法律依据什么?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与汉字有什么不同?规范汉字与汉字不是同一个概念。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已有6000多年历史,现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存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使用。
而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而形成的。
规范汉字的标准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规范汉字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该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2.异体字中的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稿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该表实际淘汰异体字1027个)3.字形以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该表共收字7000个)4.更改的县以上地名生僻字以1955年至1964年国务院分九次公布的为准。
(共更改地名生僻字37个)5. 更改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以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稿委员会和表决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为准。
小学汉字各项规范标准工作教育培训制度为做好师生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规范汉字素养,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规范汉字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字水平,把规范汉字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学校每学年开展推普周活动,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法规及常识的宣传、培训,活动要求全员参与,积极投入,出勤率和表现与评选语言文字先进个人挂钩。
3.学校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规范汉字教育培训工作,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以身作则,严格管理。
4.语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接受规范汉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培训,90%以上的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学校将写字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
5.其他学科教师也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指导和管理。
开封市联合小学2016年规范汉字书写评价标准优秀——写规范字,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正确且到位,字体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匀称,整体效果好;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字迹明显入端正、规范楷体有书法美感;纸面整洁;书写速度较快;写字姿势正确。
良好——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迹工整、端正;行款较为整齐,布局匀称;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纸面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合格——写规范汉字,笔顺正确,笔画正确,字体正确;字体端正,大小匀称;不写怪体字;纸面比较整洁;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
不合格——写字不规范,有多个错字;字体不端正,结构比例失调,歪斜不稳;纸面不整洁;书写速度慢;写字姿势欠正确。
权重——规范、正确:20%;工整、端正:20%;匀称、美观:20%;整洁、无污:20%;写字姿势:10%;书写速度:10%。
开封市联合小学2016年规范汉字书写工作奖惩制度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汉字书写规范化水平,在学校营造人人都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校园内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
1.教学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
2.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
3.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
4.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
5.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6.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7.教导处、总务处定期检查和评价师生校园用语。
(二)校园用字要规范,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1.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奖状、奖旗等各种标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2.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
23.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海报和通知等,用字必须规范。
4.公文、黑板报、教案、试卷等用字要规范.5.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必须规范.6.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情况进行培训。
国务院国发〔1992〕63号文件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
"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确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向认定机构提交“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实行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一、新进教师普通话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录用.具体要求: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其他的教师均需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教学辅助人员达三级甲等及以上。
1⒈要求简化以便于书写,便于计算机输入⒉增强表音表意功能在简化的同时,有繁化现象(二)规范(一)《汉字简化方案》1.《方案》的内容第一表:可正式应用的 230 个字;第二表:先试用,经修 订后再推行的 285 个字;第三表:先试用,经修订后再推 行的 54 个可类推偏旁。
“简体字”和“简化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汉字简化的原则“述而不作”的原则,后发展为“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来源有:⑴古代文物如甲骨文、周代金文、战国文字、汉 代金文、马王堆帛书、碑刻、行草书法作品等;⑵古籍如 字书、白话小说等;⑶近现代在群众中流行的如太平天国 文字、解放字等;⑷解放后新造字。
3.简化字的简化方法(见投影) ⑴保留原字轮廓⑵保留原字特征部份,省略一部或者大部⑶ 改换形体较简的声旁⑷另造新形声字⑸另造新会意字⑹用 简单符号代替繁体的一部份⑺草书楷化⑻用同音代替⑼利 用古字(二)《简化字总表》的产生及修订1.《简化字总表》的产生1964 年 3 月 7 日,经国务院批准,文改会、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简化字的通知》,文改会于同年 5 月编印了《简化字总表》2.《简化字总表》的内容第一表: 352 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 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 14 个简化偏旁第三表: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简化字,共 1754 个(实为 1752 个,“签”和“须”两字重见)。
3.《简化字总表》的调整(见投影) ⑴“叠”、“覆”、“像”、“罗”再也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⑵“”字读 lio (了解)时仍简作“了”,读 lio (望)时作“”,不简作“了”;⑶对第一表“余(馀)”的脚注内容作了补充,第三表“”下偏旁类推字“雠”字加了脚注。
(三)更改生僻地名字1.分 9 次更改,共计 35 个,县级以上2.更改的字并非简化字3.更改的地名字中,没有江苏的(四)关于《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一)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普通是指跟通常写法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的字;又可以特指跟规定的正体字(即选用字)有同音同义关系而写法不同的字,即被淘汰的异体字。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评分标准
一、汉字书写正确性
在汉字书写正确性的评估方面,我们将根据考生对每个字的正确书写程度进行打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每个汉字的拼音拼写正确,并且没有错别字,得满分;
2.拼音拼写有轻微错误,如声母、韵母或声调的错误,每个错误扣1分;
3.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每个错别字扣5分。
二、汉字书写规范性
在汉字书写规范性的评估方面,我们将根据考生对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笔画数量、字形结构的正确性进行打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每个汉字的笔画顺序正确,得满分;
2.笔画顺序有轻微错误,如笔画的连续性、笔画的方向等,每个错误扣1分;
3.笔画数量不正确,每个汉字的笔画数量与标准不一致,扣5分;
4.字形结构不正确,如偏旁部首的缺失或多余,扣3分。
三、汉字书写美观性
在汉字书写美观性的评估方面,我们将根据考生的书写风格、字形美观度进行打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书写工整、美观,字形大小适中,得满分;
2.书写较工整,但字形美观度稍欠佳,扣2分;
3.书写杂乱,字形大小不合适,扣5分。
四、汉字书写速度
在汉字书写速度的评估方面,我们将根据考生完成整个测试所需的时间进行打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测试内容,得满分;
2.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全部测试内容,每超过规定时间1分钟扣2分;
3.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以上,视为无法完成测试。
抱歉,当前访问用户较多,
请稍后重试。
文档助手持续学习升级中,期待为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汉字应用规范篇一:12《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20xx年8月19日,历时十年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
这个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对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
《通用汉字规范表》查看、下载http:///zwgk/20xx-08/19/content_2469793.htm一、最大亮点:226个简化字、45个异体字被收录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闫”等226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等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
以下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皙、噁、麽、陞、夥、龢、脩、菉、筦、瞋、勠、耑、袷、剋、徵、絜、蒐、澂、噘、瞭、昇、仝、甦、釐、扞、淼、劄、蹚、迺、祇、堃、邨、藉、喆、椀、阪、凓、乾、甯、犇、氾、叚、祕、谿、吒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喆[zhé];皙[xī];淼[miǎo];堃[kūn];陞[shēng];絜[xié][jié];仝[tónɡ];甦[sū];甯[níng];犇[bēn];龢[hé];邨[cūn];祕[bì];菉[lù];谿[xī];筦[guǎn];澂[chéng];昇[shēng];耑[duān]时作姓氏人名,[zhuān]时用“专”;釐[xī]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í]时用“厘”。
二、规范汉字与《通用汉字规范表》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经过规范整理的8105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
三、《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20xx年8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
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
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
第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这个法律的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
四、《通用汉字规范表》主要内容及形成过程《通用规范汉字表》将所有汉字分为三个级别。
其中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
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
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据了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整合1955年以来中国制定的几个主要字表的基础上制定的。
能够入选一、二级字表的汉字,主要根据其使用频率来确定。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此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将停止使用。
(据中国政府网、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北京青年报》)篇二: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数字概述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
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
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xx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
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
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
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若写作“一二八”事变、“一二九”事变,则可能理解为“12月8日”、“1月29日”,进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事实。
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
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九一三”事件、“七七事变”等。
(六)用“多”“几”“余”“左右”“上下”“大约”等表示不精确数时,使用汉语数字。
如:一百多次、九万左右、十余年、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
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全省农村信用社募集资金近5000万元,衣物9000多件,用于支持灾区灾民灾后重建。
(七)行政机关公文的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党委系统公文成文日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行政机关公文中成文日期署为“二〇〇九年九月十八日”,党委系统公文则署为“20xx年9月18日”。
同时,在签署行政机关公文成文日期时,应注意“〇”与“0”的区分,签署成文日期,只能使用“〇”,而不能使用“0”,如“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不能写成“二00八年四月十八日”。
四、阿拉伯数字的规范使用(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的表述,用阿拉伯数字。
如: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65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1949年10月l日、23时15分55秒等。
另外,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20xx年,一般不写成07年。
(二)物理量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如:700kg、82cm、30℃等,且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换行。
非物理量数值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00元,12个月、50名。
(三)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18、-29,-23.5、56%、1/9、1:700等。
(四)部队编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
如:56242部队、总2389号、国办发〔20xx〕12号文、t45/t34次列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97号汽油、维生素c2等。
(五)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见《金融学》中文2版,208页,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2。
(六)5位以上的数字且尾数多零的,为避免跨行和兼顾美观,一般可以用“万”、“亿”等单位计数。
如345000000元,可写成3.45亿或34500万。
(七)机关公文中的附件序号和页码标识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附件1”、“第1页”。
五、数字使用的注意事项(一)在公文中使用概数(模糊数)、约数数字,应当只模糊一头,而不能模糊两头。
如:“近百人”或“百人左右”,不能写或“近百人左右”;“80%以上”或“接近80%”,不能写成“接近80%以上”,等等。
(二)人民币大写应采用汉语数字的大写形式,如128.45元,当写作“壹佰贰拾捌圆肆角伍分”。
(三)文件标题序号标写采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合使用的编排方式,其标准格式是: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数字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与相应的计量单位结合起来,用来表示事物量的大小、多少,对事物的量具有规定性。
数字用在公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次序数,显示公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作为具有修辞色彩的词素以及代号、代码、时间等标志也需要用数字来进行标注。
可以采用的数字既有阿拉伯数字,也有汉字数字;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甚至还借助过罗马文中的数字来表示文章的内部层次。
而现行公文中,罗马数字已不再用于公文中表示公文的内部结构关系了。
在我党的公文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采用“甲、乙、丙、丁”①等来代替数字表示公文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的这种不规范用法。
在我国的现行行政公文使用中,特别是在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文,数字的不规范用法大量存在。
为规范数字的使用,早在1956年,国务院秘书厅就针对国家机关的公文、电报和机关刊物采用横排横写后的数字使用规范作了要求。
在国务院历次颁布的公文处理办法中对数字的规范使用都有涉及,但未作细致的说明。
1987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等中央七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②,对数字使用的规范、体例统一提供了参考。
为进一步规范数字的使用,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③(以下简称《规定》),把数字用法提高到了国家标准的高度,具有了强制使用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