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保护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76
中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几级?答案解析环境标准分为六类两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环境标准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两级:地方环保标准、国家环保标准国内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标准接轨。
(一)、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保政策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制订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基础。
(二)、污染物控制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因此不少省市制订了地方排放标准,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①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②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三)、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四)、环境方法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五)、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
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谓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六)、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哪几级环境标准体系的6类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保护方法标准;4、环境保护标准样品标准;5、环境保护基础标准;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级。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指国家对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等内容。
首先,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含量等指标进行限定,保障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促进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排放标准是指对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限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另外,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对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方面的具体限定标准。
通过对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定,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系统的
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环境管理标准是对于环境管理工作中各项措施、规范、
要求等方面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规范环境管理行为,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环境保
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
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环境标准汇总环境标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学习环境标准的定义,掌握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方法,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了解各环境要素的标准。
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①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规定,是环境政策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
问题: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③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规定,是制订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概况2008-03-10迄今为止,我国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制订工作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
三十多年来,环境保护标准在我国经历了产生、发展、完善的历程,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加,标准的种类日益丰富,标准的地位显著提高。
同时,标准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沿革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的。
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筹备小组办公室组织当时的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农林部、卫生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冶金工业部、轻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上海市、黑龙江省、吉林省等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一一《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并提交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行讨论。
11月17日,该标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卫生部颁布(标准编号:GBJ4-73,自1974年1月1日起实施。
当时,我国尚未对环境保护立法(《环境保护法》于1979年颁布),因此该标准实际上在一段时期内起着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作用。
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在1982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撤消,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为该部的环境保护局。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改组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
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到国家环境保护局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标准种类得到丰富、标准数量快速增长。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300余项,平均每年发布30余项标准。
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后,环境保护标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标准数量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近三年来,每年总局发布的标准均在100项以上。
目前,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数量已经突破10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