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类风湿性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症状:持续性、对称性关节肿胀及疼痛,伴有晨僵。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及ACR/EULAR2009年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
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及个体化。
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
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再辅以理疗,同时应尽量减少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最终选择疗效及耐受性均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06.900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4) 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自身抗体谱(含RF、抗CCP,AKA、APF、抗MCV)及炎性指标(CRP、ESR)。
(6)其他自身抗体检查(包括ANA、抗ENA和ds-DNA 抗体),免疫球蛋白。
(9)胸部X片及心电图检查。
(10)腹部B超(肝胆胰脾和肾脏)。
(11)影像学检查:受累关节的X线片检查。
(12)骨密度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2)超声心动图、胸部CT、关节超声检查,关节MRI、关节镜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病毒性肝炎系列、肿瘤标志物。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CHEN Yao;ZHOU Yan;ZHU Hong【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风湿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208例,根据胸部CT检查结果分为RA组和RA合并ILD组(RA-ILD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ILD组患者CRP、抗-CCP抗体和RF水平及AKA阳性率均高于单纯RA组(P均<0.05).两组间ESR、ANA、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高龄、男性患者、吸烟史、病程长、AKA阳性、CRP阳性、高水平CCP抗体及高水平RF的RA患者应警惕ILD的发生,需早期行胸部CT检查,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5【总页数】4页(P486-489)【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作者】CHEN Yao;ZHOU Yan;ZHU H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全球发病率约 0.5%~1.0%[1],除关节受累外,约50%患者可出现关节外表现,如心脏、肺、血管、肾脏、皮肤等[2-3],因肺部血供及结缔组织丰富,所以常受累[4],其中,以肺间质病变最为常见[5-6]。
因其起病隐匿,常被忽视,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08例RA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RA-relatedinterstitiallung disease,RA-ILD)发生的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208例RA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1例,年龄17~85岁,平均(53.77±13.16)岁。
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ICD-10:M35.002+J99.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2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1、2),《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
1.符合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l. 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项目2. 符合干燥综合征的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表 2. 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3.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网格样改变。
4.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5. 必要时进行肺活检病理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1.一般治疗:休息,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等。
(四)标准住院日: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35.002+J99.1*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有明显影响干燥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病毒全套;(4)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HRCT、肺功能、肝胆胰脾彩超、骨密度;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自免肝相关抗体谱、KL-6、抗磷脂抗体谱、血气分析、肾小管酸化功能、溶血试验、泌尿系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HCV-RNA、PCT、C13呼气试验、消化内镜检查。
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ICD—10:M35。
002+J99。
1*)。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2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1、2),《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1.符合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表l. 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项目2。
符合干燥综合征的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表2. 分类标准项目的具体分类3.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网格样改变。
4.肺功能表现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5。
必要时进行肺活检病理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年)1.一般治疗:休息,对症治疗。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等。
(四)标准住院日: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5.002+J99。
1*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
有明显影响干燥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本临床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病毒全套;(4)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HRCT、肺功能、肝胆胰脾彩超、骨密度;2。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诊治;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组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2%-0.36%。
常伴有关节外的其他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肺部受累很常见,间质性肺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最常见的肺病变,见于约30%的ra患者,少数出现慢性肺纤维性肺泡炎则预后较差。
[1]早在1948年就有人报道了3例ra患者并肺脏病变的病例中,就有2例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肺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对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性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ra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1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尚完全清楚。
有研究报道结缔组织的肺部病变既有免疫复合物对肺实质和肺血管壁的损伤,又有淋巴因子对肺组织的破坏。
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与α1-蛋白抑制物及hla基因表达改变有关[2]。
有部分患者对抗风湿类药物如金刚类制剂、细胞毒类制剂等均会产生肺部的病变[3] 。
药物产生肺间质纤维化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各种药物以不同方式引起肺的损害,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过程[4],一般经过给予停用相关药物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有时病情出现恶化,甚至死亡。
ra-ild的发生涉及到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全身多个系统参与的缓慢复杂过程。
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最有效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促进剂[5],有促进血管外基质的沉积,进一步影响肺纤化;γ-干扰素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而减少纤维化产生。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详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5-09-30T15:01:35.7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作者:李卫琼[导读] 云南省迪庆州藏医院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等,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2]。
李卫琼(云南省迪庆州藏医院 674400)【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并找出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造福患者,提高其生命健康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5日~2013年7月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资料,判断治疗方法是否可行。
结果: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活动量和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呈正比。
在所选择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病人中,有38例呼吸系统正常,余下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剩下的42例患者的影像都表现为蜂窝状、网络状、磨砂玻璃状等,发生了肺部病变。
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后,77例患者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2例因细菌感染而停止治疗,1例救治无效死亡。
结论:对风湿类关节炎患者要定期进行肺部的CT检查,预防间质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现发现伴有间质性肺炎症,就应尽快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虽然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但是也存在使患者感染的风险,因而要小心运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28-0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具有对称性多关节炎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对其造成行动不便等后果,严重者,更有可能使肺部发生感染,危及生命。
类风湿关节炎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骨组织遭到破坏、炎症细胞入侵等,此病除了对关节产生不良影响,也可能波及患者的心、肺、神经系统,间质性肺炎(ILD)就是它的一种并发症,且发病机率大,对人体危害性强[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X光片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伸直消失,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06.991)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81.540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手关节等多关节发病,膝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伴明显晨僵、关节肿胀等。
2.体格检查:患膝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屈曲挛缩畸形、外翻畸形、或关节融合等。
3.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类风湿5项等化验指标以及X 线检查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膝骨关节炎病变终末期。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对于术前畸形严重患者(屈曲挛缩大于45°,或关节僵直甚至融合等),为术后康复锻炼需要,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06.991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膝关节病变终末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膝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KS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血沉、CRP;(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患膝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片;(6)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类风湿5项、免疫8项、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颈动脉超声等。
活血化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对活血化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实施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诊疗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所有患者为对比组(n=33)和观察组(n=33)。对比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比组治疗措施上再实施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患者的FVC、FEV1和FEV1/FVC指标情况比治疗前得到提升,且观察组中患者的FVC、FEV1和FEV1/FVC指标情况优于对比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时,在常规治疗上再对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汤可以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 肺间质纤维化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比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所产生的呼吸衰竭会使得患者出现关节肿胀、不可逆畸形等[1]。临床中主要运用西医的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但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一些副作用。本文选择66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对活血化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实施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中进行诊疗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所有患者为对比组(n=33)和观察组(n=33)。对比组当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26岁至76岁之间,平均值(48.71±3.26)岁,病程在1年至17年之间,平均值(6.72±2.14)年。观察组当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2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值(49.07±3.42)岁,病程在1年至18年之间,平均值(7.06±2.26)年。两组患者的所有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可以比较。
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TCD 编码:BNV070)。
西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 年A 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
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ZYYXH/T114-2008)。
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尪痹(类风湿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尪痹(TCD 编码为:BNV070)和类风湿关节炎(ICD10 编码为:)的患者。
2. 患者已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维持原剂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可进入本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ESR、CRP、RF、IgA、IgG、IgM,C3、C4、CH50(4)AKA、APF、CCP(5)抗核抗体谱(6)心电图(7)双手、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组织非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心磷脂抗体、HLA-B27、电解质、肌酶谱、血脂、血尿酸、乙肝五项、抗结核抗体、尿沉渣分析、大便潜血、主要受累关节X线片、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骨密度、CT、MRI、关节超声以及其他合并系统损害的相关检查等。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石亚妹;陈晓梅;武丽君【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2)005【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88例RA合并IPF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与113例单纯RA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为高分辨率CT(HRCT)提示肺间质改变,包括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肺、胸膜肥厚等;其中有干咳症状者18例(20.5%),有胸闷、气促症状者11例(12.5%),有呼吸困难者22例(25.0%),有Velcro啰音者23例(26.1%).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滴度、类风湿因子(RF)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补体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补体4水平、口干、眼干、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合并IPF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临床症状轻微,应尽早完善肺HR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高滴度抗CCP抗体、RF可能与RA合并IPF 相关.【总页数】3页(P458-460)【作者】石亚妹;陈晓梅;武丽君【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相关文献】1.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J], 李茹;李霞;张晓苹;相晓红;栗占国2.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18例临床特点分析 [J], 辛克弘3.CRP、RF及ASO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J], 卢北玲;史剑飞;彭晶;张西安;尹月;李丹;李萍4.吡非尼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对血清KL-6、ACPA的影响 [J], 杨金良;郑学军;赵亚君;王晓霞;王建芳;韩宝华5.活血通络汤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 [J], 李锐;叶冰玉;刘佳钰;陈庆平;李娟;沈思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标准住院
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ICD-10:
M05.102+J99.0*)。
(二)诊断依据。
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ULAR)提出来新的RA分类标准,即:至少一个关节肿
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
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关节炎症状和体征,并有常规放射学典型
的RA骨破坏的改变,可确诊为RA。另外,该标准对关节
受累情况、血清学指标、滑膜炎持续时间和急性时相反应物
4个部分进行评分,4个部分评分的总得分6分以上也可确
诊为RA(表)。
表.ACR/EULAR 2009年RA分类
关节受累情况
受累关节数 受累关节情况 得分(0-5分)
1 中大关节 0
2-10 中大关节 1
1-3 小关节 2
4-10 小关节 3
>10 至少1个为小关节 5
血清学 得分(0-3分)
RF或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0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 2
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正常上限3倍)阳性 3
滑膜炎持续时间 得分(0-1分)
<6周 0
>6周 1
急性时相反应物 得分(0-1分)
CRP或ESR均正常 0
CRP或ESR增高 1
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间质性肺炎和纤维化改变。
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
换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 风
湿病分册》。
1.一般治疗:休息,并保持关节功能位置。
2.药物治疗:
(1)RA原发病治疗: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等。
(4) 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青霉胺、秋水仙碱、
依地酸钙钠(EDTA),等。
(四)标准住院日: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
纤维化ICD-10:M05.102+J99.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血气分析、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APF
抗体、抗核抗体谱、ANCA;
(4)心电图、关节影像检查、胸部HRCT、肺功能、
骨密度、肝胆胰脾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KL-7水平检测、滑膜液检查、
心脏彩超、泌尿系彩超、关节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
HCV-RNA、PCT、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肿瘤筛查、C13
呼气试验、支气管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休息,缓解期尽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外
用药。
2、吸氧或高压氧治疗。
3、药物治疗:
(1)RA原发病治疗:见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路径。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
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等)、植物制剂。
(3)其他治疗:IVIG、生物制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等,重症患者视病情而定。
(4) N-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青霉胺、秋水仙碱、
依地酸钙钠(EDTA),等。
(5)必要时抗感染、保护胃黏膜、保肝、防治骨质疏
松等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
相关诊断和治疗。
3.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转入相应路径。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ICD-10:M05.102+J99.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20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初步的检查结果制订下一步诊疗计划 □根据情况调整基础用药 □申请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签署各种必要的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 □完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风湿病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膳食选择 □止痛对症治疗 □既往基础用药 □对症处理措施 : 氧疗、改善右心功能、防止继发感染 □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必要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传染病四项 □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APF抗体、抗核抗体谱、CRP、ESR、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病毒全套; □心电图、关节X片、胸部HRCT、肺功能、肝胆胰脾彩超、骨密度 □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KL-7水平检测、滑膜液检查、心脏彩超、泌尿系彩超、关节彩超和磁共振检查、HBV-DNA、HCV-RNA、PCT、C13呼气试验、消化内镜检查。 长期医嘱: □风湿病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膳食选择 □继续类风湿关节炎原发病治疗 □既往基础用药 □对症处理措施 : 氧疗、改善右心功能、防止继发感染 □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必要时) 临时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风湿病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膳食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原发病治疗。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植物制剂。
□其他治疗:IVIG、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等,重症患者
视病情而定。
□ N-乙酰半胱氨酸,等。
□必要时抗感染、保护胃黏
膜、保肝、防治骨质疏松
等治疗。
□需要时给予钙剂、阿法骨化
醇、双磷酸盐防治骨质疏
松治疗
□对症处理措施 : 氧疗、改
善右心功能、防止继发感
染
□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必
要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CRP、ESR、肝功能、
肾功能、血糖、胸部HRCT;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8–13天 住院第14-20天(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完成必要的其他专科会诊 □ 评估一般情况、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或合并症、治疗副作用等 □ 上级医师查房,提出系统的治疗方案 □ 明确出院时间 □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
出院病历等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
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根据病情调整长期用药,坚持服药 临时医嘱: □ 必要时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CRP、ESR,胸部HRCT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心理与生活护理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