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信[6]: “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去推崇西方的 ‘先进理 念’,并因此而对自己的传统采取彻底否定的 态度,则就更不能不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立 场。”建议“应当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立场或 基本立足点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或反思。”通 过“积极的渗透与整合”在‘两极对立’之间 取得平衡。 马复[7]: 所谓的“中国学习者悖论”(即一种较为落后的 数学教学怎么可能产生较好的学习结果?)实 际上并不构成“悖论”;新课程并没有盲目推 崇西方和彻底否定传统;新课程的许多理念、 做法,都是排除‘两极对立’而趋向平衡的选 择的结果。
Amos1592-167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
基本观点: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身心的发展完全依 赖于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传授、讲解.主张教学要以课堂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 夸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忽视了学 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数学教育的出路
教育战争的本质: 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之 间、数学教育家之间、课程设计者与课 程实施者之间的争论实质上是 “重教轻学说”与“儿童中心说”之间 争论的延伸与具体化。
重教轻学说(teacher-centered instruction)[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Comenius.Johann
2. 中国的数学教育战争 姜伯驹院士[4]:“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 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 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 “‘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 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 错误的。” 对“新课标”的数学课程体系的质疑 “照这样的‘新课标’,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与逻辑推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更谈不上创 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效果是滞后的,十年以 后,长大成人的这一代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 强,就悔之晚矣。”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基本定理也 不要求讲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