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系统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05.50 KB
- 文档页数:8
分析论述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内部布局规划的思路和注意事
项
任何一个物流咨询规划的项目,都要明确规划需求,需要满足未来几年发展需要,细化来讲,需要设计多少个整箱拣选点、多少个拆零拣选点、库容应该设计多大等等。
功能分区规划:
1、收货暂存区:待收货及已收货未上架的商品暂存区域;
2、存储区:所有商品的存储区域,包含整箱拣选商品和拆零拣选商品;
3、拣选区:整箱及拆零待拣选的商品存放区域;
4、集货区:此区域用来收集整箱区、拆零区、贵重区等拣选完成的货品,并在集货区按门店进行摆放;
5、退货区:收回下游客户的退货,存储管理,并将退货交接给供应商;
6、贵重品区:贵重商品的存储和拣选区域;
7、辅助功能区:比如叉车充电区域、托盘/周转箱等设备存放区、废纸箱存放区等,以及其他办公生活区域,包括洗手间、打单室、机房、办公室、会议室等。
注意事项:
我们在规划功能分区时考虑到如下这些因素。
首先,整箱和拆零商品的存储和分拣需要尽量挨在一起。
其次,所有小仓库都没有月台可卸货,同时进货车辆偶尔会有些大车型,需要空间更大,因此一侧规划为收货用。
最后,要注意备货仓的位置是否合适。
关现代配送中心的概念、定义、原理、意义摘要:一、现代配送中心的概念二、现代配送中心的定义三、现代配送中心的原理四、现代配送中心的意义正文:一、现代配送中心的概念现代配送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系统,它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为一体,旨在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的物资配送。
现代配送中心不仅具有存储、分拣、包装、运输等功能,还具备信息处理、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多种职能。
在我国,现代配送中心已经成为物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配送中心的定义现代配送中心是指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仓储技术、运输技术等,对物资进行集中采购、存储、分拣、包装、配送等一系列作业的综合性物流设施。
现代配送中心的核心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并保障物资质量。
三、现代配送中心的原理现代配送中心运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传递,以指导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的操作。
2.物流网络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流网络设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3.仓储管理: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如自动化仓储设备、冷链仓储等,提高仓储效率和物资质量。
4.分拣与包装:根据客户需求和运输条件,对物资进行合理分拣和包装,确保物资安全、快捷地送达客户手中。
5.运输管理:运用先进的运输技术,如GPS定位、实时监控等,实现运输过程中的高效调度和监控。
四、现代配送中心的意义1.降低物流成本:通过集中采购、仓储优化、运输整合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提高物流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资配送的速度和准确性,满足客户需求。
3.优化供应链:现代配送中心有助于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4.提升服务质量:现代配送中心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客户服务机制,确保物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配送中心案例分析本文将对配送中心进行案例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商品配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建立高效、可靠、优质的配送中心,成为了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通过对一家知名企业配送中心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建立高效的配送中心,以及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案例背景该企业是一家拥有上千家门店的零售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
该配送中心主要面向企业内部门店进行配送服务,满足员工和消费者的需求。
该配送中心为实现快速高效配送,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强大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了产品的快速准确配送。
1. 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该企业的配送中心采用了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为配送管理提供支持。
该系统有三个主要模块:货物信息项、订单管理和物流调度模块。
货物信息模块是对所有货物信息的管理,包括货物名称、数量、单价等,相当于一个货物库存系统。
订单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订单信息的管理,包括订单状态、订单信息等。
物流调度模块是对物流方案的管理,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2. 快速准确的订单处理该配送中心采用高效的订单处理流程,使得订单可以快速准确地处理。
当送货员到达门店时,系统会提示送货员进行扫描货物,以确保货物数量准确无误。
这种高效的管理方式,确保了产品的准时送达,满足了消费者和门店员工的需求。
3. 物流管理的高度自动化该配送中心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物流管理。
系统完成了从订单生成到仓库管理、货物装卸、配送等整个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操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这种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使得配送中心能够控制自己的物流和管理流程,实现更好的配送服务。
4. 优质的服务保障该配送中心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保障,提供了高质量的配送服务。
该企业实施了全网覆盖的配送业务,确保每个门店都能及时获得所需的产品。
在配送过程中,系统会即时地跟踪货物的状态,以及送货人员的反馈,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和状况,确保了服务的保障。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配送中心系统规划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加,配送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建立一个高效的配送中心系统成为了非常必要的。
一、系统目标1. 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整合配送资源,优化配送路线和运输方式,提高配送速度和准时率。
2. 降低配送成本。
通过优化仓库布局、运输计划和人员管理,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3. 提高货物跟踪能力。
建立有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货物运输过程,提供准确的货物追踪和查询服务。
二、系统组成1. 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仓库的运营管理,包括货物入库、出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
通过与采购、销售和配送等系统对接,实现对货物的有效管理和跟踪。
2. 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运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路线规划、运输工具分配和调度等功能,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运输流程的优化。
3. 人员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
通过对人员的考勤、绩效和薪资等数据进行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激励程度。
4.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通过各种物流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和报告,方便管理决策和客户查询。
三、系统功能1. 仓库管理功能(1)货物入库:包括货物验收、分拣、上架和储存等操作。
(2)货物出库:包括订单确认、拣货、包装和发货等操作。
(3)货物储存管理:包括库存监控、周转管理和盘点等操作。
2. 运输管理功能(1)路线规划:根据订单和运输需求,确定最佳的配送路线。
(2)运输工具调度:根据货物种类、体积和目的地等要素,合理安排运输工具的调度。
(3)运输流程监控:实时监控运输过程,提供货物跟踪和异常处理等服务。
3. 人员管理功能(1)招聘管理:发布岗位信息、招聘筛选和面试安排等操作。
(2)培训管理: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和评估培训效果等操作。
(3)绩效管理:设定绩效目标、评估绩效水平和激励奖励等操作。
基于flexsim的配送中心仿真分析报告
配送中心是一个全面的物流系统,它是物流运输网络的一部分。
它可以使物流更有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处理更大批量的货物。
Flexsim是一个物流建模工具,可以制定物流系统的模型,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运作情况,以便于优化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提高物流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本文利用Flexsim构建了一个仿真配送中心,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获得了一系列总结过的结果:
1、仿真结果表明,当模拟期间仓库库存从10000件增加到12000件时,平均每小时出货速率从870件/小时上升至1000件/小时,同时可容纳货物储备量也从800件上升至1000件;
2、在多系统运放的条件下,当保存中心遇到单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出货速度不会降低太多,也不会干扰按计划的发货;
3、此外,该配送中心实施某些有效生产方法之后,又能够提升配送效率,比如进行容器拣选作业加工,以减少手动拣选工作时间等。
总而言之,借助Flexsim仿真工具,对配送中心的现状进行模型模拟分析、评估和优化后,配送中心的整体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得到提升,这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关于沃尔玛配送中心的分析沃尔玛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零售商,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提供优质、低价的商品以及高效的物流配送。
配送中心作为沃尔玛物流体系的核心,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优化顾客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沃尔玛配送中心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不足和发展趋势。
沃尔玛配送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公司开始构建自己的物流网络,以确保向各个门店提供稳定、高效的商品供应。
如今,沃尔玛拥有遍布全球的配送中心网络,能够高效地服务于数千家门店。
沃尔玛配送中心规模庞大,每个中心可存储数十万种商品,并且具备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化拣选系统、机器人技术等,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沃尔玛还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门店的高效配送。
规模效应:沃尔玛配送中心规模大、覆盖范围广,可以集中采购、存储、配送商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沃尔玛配送中心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化拣选系统、机器人技术等,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为门店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优秀的供应链管理:沃尔玛配送中心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确保了商品从供应商到门店的顺畅流动,减少了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劳动力成本:由于采用了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沃尔玛配送中心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技术和设备升级成本: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沃尔玛需要不断升级其技术和设备,这可能导致初始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上升。
数据安全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沃尔玛配送中心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数据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
继续投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提高运营效率,沃尔玛配送中心将继续投资于先进技术和设备,如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营。
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沃尔玛配送中心将更加注重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环保技术和创新运营模式,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速达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毕业设计外文摘要1 引言1.1系统开发的意义现代运算机技术的高速进展,运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各行各业都广泛地使用着运算机,运算机知识差不多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运算机进行信息治理与信息治理系统的开发紧密相关,专门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贸易自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引入先进的经营治理技术,服务理念与营销方式以及统一的国际运行规则。
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和竞争力水平。
就物流企业自身而言,企业的高速进展更要求企业治理水平不断完善、提高。
因此,迅速提高企业的经营治理水平,把握先进的治理方式是企业迫在眉睫的情况。
再者,由于传统物流行业操作过程复杂,手续繁多,业务信息多,围绕这些信息的处理也专门纷杂[2]。
而且,物流行业竞争猛烈。
这种竞争,一个方面表现在进展客户的市场开拓上,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收集处理信息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上,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对业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上,而更高层次上,还牵涉到公司决策层对整体业务的操纵和和谐[3]。
随着公司创办历史的增长,物流业务数量的增加,规模的增大, 往常公司将物流业务通过业务治理部门进行纸质治理的方式差不多不能满足现代治理的需求。
如何有效对物流业务信息进行数字化治理表达了现代治理理念, 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应用前景[4]。
相比传统物流,现代物流更多借助于信息流的操纵作用,它不再把建立基础设施作为最要紧手段,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各种基础设施,将企业的物流信息和物流需求予以共享并快速传递[5]。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因为正是信息技术,将物流之中原先割裂的各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从而表现显现代物流的整合化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将原先在实现物资空间位移中所进行的物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一起,以一个整风光对社会的物流需求[6]。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商品入出库、保管、货品集中、流通加工及配送等进行全面管理的信息系统。
配送中心的物流操作作业是在计算机管理下进行的,以指示书的方式说明作业,配以物流控制、计算机控制的自动仓库,以及机械化分拣装置等来共同完成,还必须与总部和各分店的信息系统相协调才能实现其管理功能。
(一)体系结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的各子系统构成。
1.订单处理系统订单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两种作业,即客户询价、报价与订单接收、确认与输入。
(1)客户询价、报价与接收订单及处理客户可以利用电话、传真和计算机系统联网等方式进行订货,当接到订单后配送中心就开始了接受订货的工作。
一天中可以多次接收订单,在确定的时刻截止后进行订单的相应处理并指示出库。
少批量多频度的订货使处理数据的件数、出库件数及配送件数增加了许多,为此配送中心的作业强度和物流成本会随之增加。
采用计算机系统联网的方式接收订货,客户的订单信息可以自动地转入到配送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减少了订单输入的工作量并防止了错误的发生。
作为接收订货所必要的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客户编号、订货日期、订货商品、数量、到货希望日期、到货地点、到货时间、包装形态等。
自动订单处理系统根据客户发送来的这些数据调用相应数据库,取得此项商品的报价历史资料、数量折扣、客户以往交易记录及客户折扣、商品供应价等数据,再帽配送中心按其所需净利与运送成本、保管成本等来制订估价公式并计算销售价格。
接着由报价单制作系统打印出报价单,经销售主管核准后即可送予客户,报价单经客户签回后即可成为正式订单。
在客户订购数据成为正式订单之前,销售人员还需核查在客户指定出货日期是否能如期出货。
当销售部门无法如期配送时,可由销售人员跟客户协调,是否分批交货或延迟交货,然后按协调结果修改订单数据文件。
销售人员还需检查客户付款状况及应收账款数是否超出公司所定的信用额度,超出额度时则需由销售主管核准后再输入订购数据。
简述配送中心的定义与作用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进行货物的集散、分拣和配送。
它是一个集仓储、搬运、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设施,用于提高物流效率,实现货物的快速、准确、高效的配送。
1. 定义配送中心,顾名思义,是指负责进行货物配送的中心。
它是物流链条中连接供应商和零售商、消费者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物流网络中货物分拣、集散、装载和配送等功能。
通常配送中心位于城市周边或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以便更好地覆盖目标市场,并且通常与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配合配送货物。
2. 作用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信息管理配送中心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对货物的跟踪、监控和管理。
在实际操作中,配送中心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获取实时的货物信息,包括货物的位置、数量、状态以及交接记录等,以便对货物进行准确的管理和控制。
这种信息管理的方式,使得配送中心能够更好地掌握货物的流向,提高物流的可视化程度,从而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
2.2 货物集散与分拣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中的集散中心,承担着将来自供应商的大批货物进行集中、分类、装载等工作的任务。
在配送中心内,货物经过分拣系统的支持,按照各自的属性进行分散、整合,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配送效率。
配送中心的分拣系统是其核心设施之一。
2.3 配送与运输配送中心作为货物的中转站,承担着将经过分拣后的货物按照目标区域分类、装车和配送的工作。
配送中心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的要求,选择最佳的配送路线和运输方式进行货物的运输。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车辆效能、行车时间、货物特性等,以便实现货物的快速、准确的配送。
3. 个人观点和理解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具备货物集散、分拣和配送的功能,还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对货物的管理和控制。
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中心的高效运作能够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分析选址因素:1.地理位置:物流配送中心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以方便货物的集散和分拣,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和成本。
2.交通网络:配送中心附近应有良好的道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
这样可以方便货物的进出和转运,缩短物流的时间和距离。
3.人力资源:选址时应考虑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包括人口分布、就业机会和劳动力素质等。
这样可以确保有足够的工人供应,并能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环境因素:考虑到物流配送中心的周边环境,如气候、地形和安全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运输工具的选择和物流设备的使用。
布局设计:1.分区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根据不同的作业流程、货物分类和处理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收货区、分拣区、储存区、装载区等。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货物的损失和误运。
2.物流设备:合理选择和布局物流设备,如输送带、货架、叉车等。
这样可以提高物流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安全措施:在布局设计中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如防火设施、紧急疏散通道和监控系统等。
这样可以保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降低潜在风险。
最优化策略:1.合理规划:根据需求分析和数据统计,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线和计划。
采用优化算法和模拟软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的时间和成本。
2.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交互。
这样可以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误差和问题的发生。
3.与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
这样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减少库存和缩短物流周期。
综上所述,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布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网络、人力资源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和最优化策略,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希望本文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布局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标题: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尤其在电子商务领域,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配送中心的管理变得空前重要。
为了有效协调和管理配送中心的各项活动,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
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CMIS)是一种集成了信息处理技术、物流管理理念和决策支持能力的系统,用于优化配送中心的日常运营活动,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仓库管理、运输和配送等。
三、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DCMIS的主要功能包括:1、订单处理:接受、验证和跟踪订单。
2、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水平,自动补货,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
3、仓库管理:监控仓库的各项活动,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移动等。
4、运输和配送:安排运输和配送,优化路线,确保准时交付。
5、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提供决策支持。
四、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DCMIS提供了以下优势:1、提高效率:自动化和优化配送中心的各项活动,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2、降低成本:通过优化运营和减少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3、提高客户满意度:快速、准确和高效的配送服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4、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五、结论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系统通过自动化、优化和监控配送中心的各项活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支持。
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物流配送中心是在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后产生,在仓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
仓储配送业务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企业降低库存、固定资金投入,实现准时制生产;商店减少存货,降低流动资金使用量,而保证销售。
国内外的很多物流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送中心是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有效途径。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配送中心与物流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它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科管理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和费用,更好地完成社会赋物流配送中心的任务和职能。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以仓库为基础,而且仓储是其重要功能,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1 配送中心的定义: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包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求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2]在供应链上,配送物流主要起到商品集散的作用,它通过商品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和统一配送,成为连锁经营市场供应的保障系统。
在整个连锁经营的物流系统中,配送中心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连锁经营物流系统的大多数物流活动都是集中在配送中心进行的,可以说配送中心的运营情况是整个物流系统运营好坏的标志。
2仓储管理概述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产供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管理系统是企业整个内控中的重点的中心。
“仓”可以称为仓库,是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
“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适当用有形物品的行为。
它的性质可以归结为仓储是物质货物的生产持续过程,物质的仓储也创造着货物的价值;仓储既有物品静态的储存,也有物品动态的存取、保管、控制监督的过程;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仓储的对象即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必需是实物动产[3]。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向物品提供存放场所、物品的存取和对存放物品的保管保养、控制监督与核算等过程的统称。
现代仓储与传统仓储比较有着较大的区别。
传统仓储管理主要体现是对物品的管理,体现出静态的特性,而现代仓储管理更注重满足客户需求、高动态响应和低成本等的管理[4]。
3 仓储管理系统的分类第一类是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在销售物流中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在供应物流中如生产企业的零配件配送中心,都能见到这样的案例。
第二类是以仓库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的问题。
第三类是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其鲜明的特点是具有非常灵活的计费系统、准确及时的核算系统和功能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5]。
4 配送中心仓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基于对物流中心流程和功能的分析,物流中心仓储配送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模块可分为两大类:配合实体模块作业管理的信息模块和针对物流中心整体营运管理的信息模块。
其中,配合实体模块作业管理的信息模块具体包括:订单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进货管理模块、库存储位管理模块、出货管理模块以及退货管理模块;追对配送中心整体营运管理的信息模块具体包括:设备管理模块、财务会计管理模块以及营运绩效模块[6]。
5对库存控制的研究clark和scarf在1960年对多阶段的库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国外学者研究多阶段库存的序幕[7],供应链的概念出现了之后,供应链库存控制一直是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1)供应链库存控制的问题。
著名的供应链库存控制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豪(Hau.Lee)[8]在1992年,提出了供应链库存控制所面临的14种问题,但是对问题缺乏系统化的分析。
李豪(1997)[9,10]还对长鞭效应的表现、来源、解决方式进行了研究。
Charles J.Corbett[11]则对长鞭效应加以数量化,研究发现长鞭效应无法完全消除。
(2)供应链库存的解决措施与供应链库存模型。
李豪[12,13]指出产品的多样性引起库存的投资增加和顾客服务水平的降低,为了应付这种情况,许多企业投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以及适当的运输方式,这些投资有利于提高订单满足周期的效率。
另外的一个方法就是进行产品和流程的再设计,获得库存和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是延迟产品多样性。
在论文中,他提出了简单的和服务的水平。
GochenKrautter[14]提出不仅要从流程的角度来看待库存问题,还要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库存问题。
Ravi Anvpindi,Yehuda Bassok[15]研究了一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的模型,并对零售商单独持有存货和有一个中心存货进行了对比,得出多个零售商的库存物理中心化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收益。
Gerand P.Cachon[16]采用博奕论的方法对一个两级供应链的合作和竞争政策进行了分析。
Ram Ganeshan[17]建立了一个包括多个零售商,多个供应商和一个仓库的模型。
Srinagesh Gavirneni,Roman Kapuscinski,Sridhar Tayur[18]对三个条件下的库存模型进行了对比:供应商除了过去的数据,再没有其他信息;供应商知道零售商的策略以及最终产品的需求分布;供应商有关于零售商的全部状态的信息。
得出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效益的提高作用很大。
李豪[19]还建立了一个包括零售商、制造商的两级供应链,然后分析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收益,认为信息共享可以大量减少库存,降低费用。
另外,分析和数字表明,需求流量和提前期对信息共享的相关成本降低有重大的影响。
Gerand P.Cachon[20]研究了一个供应商、多个零售商模型下的信息共享作用。
YossiAviv[21]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6 对拣货的研究6.1 拣货作业在物流配送中的重要性在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范围中,拣货作业是极为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正确而迅速地把用户所需商品集中起来。
拣货系统的优良与否不但会影响配送中心系统的生产率,而且也会影响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发挥。
实践证明,物流成本约占商品最终售价的30%,其中包括配送、搬运和储存等成本。
拣货成本约是其它堆叠、装卸和运输等成本总和的9倍,占物流搬运成本的绝大部分[22-24]。
要降低物流搬运成本,应从拣选作业着手改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的物流中心仍属于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其中与拣货作业直接相关的人力占50%以上,且拣货作业的时间投入也占整个物流中心作业的30% ~40%[25]。
由此可见,规划合理的拣货作业方法,对于物流中心的运作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6.2 拣货方法的分析一般在行业内采用的拣货设备和技术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手工纸面单据,手工打印标签,无线手持终端,电子拣货标签[26],下面是这四种方案的对比还有一种分法将拣货模式分为人工拣货,电子标签+台车,电子标签+输送带这三种拣货模式,他们的对比如下:人工拣货,这种模式投资成本最低,整个作业过程基本上依靠人工完成,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员工的熟练程度,适合于货物种类少,辐射半径小的小规模配送中心;电子标签+台车,与人工模式比较,该模式的效率已经大为提高,不依赖熟练员工,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无纸化。
但货物的输送存在问题,尤其是提单上的货物量很大时,效率大打折扣;电子标签+输送带除自动化立体仓库外,这种拣货模式的效率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理想拣货作业的七个要点,基本上都能实现,仓库面积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用输送带[27]。
6.3 EIQ分析E表示订货,I表示货品的种类,Q表示订货量,对这三者的分析就是EIQ分析,常采用三维空间图来表,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28]。
运用EIQ分析法获得优化方案,针对不同的订单形态采取与之适应的拣货策略,对于需求偏中等的物流中心,相对目前采用的单一拣货方法,能够缩短订单的前置时间和平均拣货时间,并减少作业高峰期系统瓶颈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9]。
下面是运用EIQ分析选用不同拣货方式的例子例1拣货方式分区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被订购的频率(IK)以及订购量(IQ)从上表中看到:4张订单的品项数分别为5 4 2 5,由IK值可以看出,除品项3外,其余都被重复订购。
从整体上看,单个订单订购的品项数不多,且重复订购的比例很大,宜采取批量拣取。
例2假设某处理邮购的物流中心,根据EIQ分析,绘出的EN、IK分布统计图如下:从图中看出,订单的品项数(EN)绝大多数都小于EN1,说明订单的品项数不算多,而订单的IK值大部分都在IKh以上,说明同一品项被订购的频率很高,宜采取批量拣货。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一批订单中只有少数几种商品订购频率很高且数量较大,其余品项数多,但数量不大且重复订购的频率较低,这是可结合单单分割策略,将这批订单中订购频率高的几种商品采用批量拣货,而其余的按订单拣货[30]。
6.4 一种能提高拣货效率的ABC拣货方式对于人工拣货来说,拣货本身这个动作很短,而走向所拣货物的走路时间很长,所以,要提高拣货效率,最根本的是要缩短走路时间。
应用ABC分拣方法,重新设置拣货流程,可以有效缩短两个货品拣货位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将货物分为高频拣货货品和低频拣货货品。
通过计算,这种拣货的平均拣货路线的减少比率为:1/2-a/2[31]。
参考文献:[1]刘志强,丁鹏,盛焕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祈洪祥配送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3]丁言立现代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构建物流技术2005, 11(6): 67-68[4]邓为民供应链优化没有终点物流2006, (3): 37-38[5]胡方霞基于UML的仓储管理系统应用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6]王丽亚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案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徐贤浩,马士华供应链网络状结构模型中多级库存控制模型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7)[8][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林国龙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Hau Lee,Cory Billington,Manag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ies:pitfalls and opport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2,spring[10]Hau Lee,Padmanabhan V,Whang S,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management science,1997,43(4)[11]Hau Lee,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spring[12]Christine Harland,Supply Chain Operation Performance Roles,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1997,18(2)[13]Hau Lee,seungjin Whang,Decentralized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s:incentives and information,management science,1999,45(5)[14]Hau Lee,Effective inventory and service through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management science,1996,44(1)[15]Hu Haichao.Topics in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PhD).Columbia University 2001[16]Ravi Anvpindi,Yehuda Bassok,Centralization of stocks:retails and manufactures, management science,1999,45(2)[17]Gerand P.Cachon,Competive and cooperative inventory policies 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ience,1999,45(7)[18]Ram Ganeshan,Managing supply chain inventories:a multiple retailer,one warehouse, multiple supplier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9,(59)[19]Srinagesh Gavirneni,Roman Kapuscinski,Sridhar Tayur,Value of information in capacitated supply chains,management science,1999,45(1)[20]Ki Ling Cheung,Hau L.Lee.The Inventory Benefit of Shipment Coordination and Stock Rebalancing in a 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ience.2002,48(2)[21]Gerand P.Cachon,Marshall Fisher,Supply chain inventory management and value of shared information,management science,2000,46(8)[22]大福(株式会社) 自动仓库及分拣系统案例集(企业资料) 2002[23][日]间野勉.物流机器システム综合カタログ集[M] 东京:流通研究社2003[24][日]菊田一郎.物流ャンタ-システム事例集Ⅱ[M] 东京:流通研究社2000[25]刘昌祺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陈庆洪物流仓库拣货方法分析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7年第04期:82-86[27]傅静芳配送中心的拣货作业模式研究物流技术 2005年第03期:41-42[28]刘昌祺物流配送中心间或系统选择及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29]王靖物流中心拣货作业优化方案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30]李诗珍,王转配送中心拣货系统中的分区策略研究物流技术 2002年第02期:32-34[31]行喜欢 ABC分拣效率的数学模型中国市场2006年第25期: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