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常见题型1
- 格式:ppt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9
小说常考题型:一.事件的概括:1.基本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简要概括内容:方法:时间地点和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情节链的梳理。
二.人物形象(一)如何概括人物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典型语句;2.看文中刻画人物的相关事件或片段;3.品读文句或事件,用贴切的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有事文中出现了人物特点的词语,可参用)4.归纳总结(二)描写人物,主要是人物心理的描写,要结合情节中人物当时情景境(心理渐进)三.景物描写的作用先点名是坏境描写,然后从不同角度思考它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结合具体内容回答),7.与······形成对比。
(答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四.段落的作用插叙的作用:1.诠释悬念,补充、交代故事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5.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最后一段作用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分析中心。
2.使人物形象更丰富:分析形象。
3.首尾呼应,照应文题,前后照应等。
4.情节上使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5.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6.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解开悬念,虚实结合,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五.句子的理解题型;1.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联系XX段(全文),谈谈你对“······”一句的理解。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高考复习)小说阅读常考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性格品质3.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组织: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 文中写的X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 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①情节为表现人物②情节的一般作用: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烘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名题旨;线索作用。
答案组织:XXX在文中有XXX作用(情节作用),突出了XXX(内容),表现了XXX(主旨)(三)环境描写常见题型1.环境描写的作用答案组织: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态,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思想;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铺垫伏笔。
(三)主题思想常见题型1. 找出主题句子或概括主题2. 本文对你有何启发?谈谈体会3. 结合全文主旨,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看法解题思路:(1)从标题入手标题作用——设置悬念;小说线索;塑造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情节转折;一语双关,突出主旨;形象生动,象征寓意。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五)表达技巧常用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2.语言上有何特色?解题思路:手法技巧+具体内容+艺术效果注意:①结合诗歌鉴赏手法技巧②补充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更好塑造形象,揭示主题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性;第二人称,抒情性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客观、自由。
(六)语言常见题型1.某一词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XX词语(句子)用了什么修辞,写了…内容,表现了…。
中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考点之一:揣摩人物形象题型有: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考点之二:注意环境描写题型有: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③揭示人物心境,刻画人物形象,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⑤揭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命运,突出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表现了……的主题(思想)考点之三:把握故事情节题型有:1.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用短语或句子)2.概述故事内容;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局部内容的理解)4.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5.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首尾呼应,结构紧密,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必备知识梳理【小说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何为小说的“真实”】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
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荒诞:情节荒诞。
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环境荒诞。
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
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1点2分,2点3分)(2)真实:塑造的人物真实。
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话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
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
超然客公众号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②描绘了……景色,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二、小说的情节: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题型1、归纳情节——例如:小说主要记述了哪几件事?题型2、分析情节的作用: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
高中小说题型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2. 《百年孤独》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加西亚·马尔克斯B. 村上春树C. 威廉·福克纳D. 弗朗茨·卡夫卡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小说?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祝福》D. 《围城》答案:D二、填空题4.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_________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答案:祥子5.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安娜的悲剧命运,揭示了_________的虚伪和腐朽。
答案:上流社会6.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最终与_________结婚,实现了她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
答案:罗切斯特先生三、简答题7. 请简述《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故事。
答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经历了误会和偏见,最终克服了彼此的傲慢与偏见,达到了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真挚的爱情。
8. 《悲惨世界》中,让·瓦尔让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答案:让·瓦尔让在《悲惨世界》中原本是一个因偷窃面包而被判刑的囚犯。
在出狱后,他被主教的仁慈所感动,决定改过自新。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和市长,并且一直秉持着善良和正义,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四、论述题9. 论述《围城》中“围城”的象征意义。
答案:《围城》中的“围城”象征着人们对婚姻和生活的渴望与恐惧,以及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心理。
小说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自己构建的“围城”,既渴望进入,又害怕被束缚。
10. 分析《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形象特点。
答案:爱斯梅拉达是《巴黎圣母院》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吉普赛女孩,以其美丽、善良和纯真著称。
小说阅读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讲解一、人物常考题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的外貌+肖像+性格+身份地位+重要经历、结局)第一,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验、教养、气质等。
第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
第三,小说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四,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概括人物心理以及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例:以……为线索,概括……的过程/ 文中……体现人物什么心理?找到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品味人物心理。
常考题型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1)侧面烘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的……衬托出主要人物的……(2)次要人物的……(语言、行动)推动了情节发展(3)揭示或凸显主题(4)作为线索,贯穿全文(5)作为故事的讲述着者和见证人,串起整个故事,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二、情节常考题型1:情节的概括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的……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1)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四步骤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找到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其结局,向前推出发展和开端等)常考题型2:情节的作用(1)情节:补充说明了……,使得……情节更加合理,为下文……情节铺垫(2)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常考知识点3:情节的叙述(1)叙述的顺序①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②插叙a.内容上:对主要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b.结构上:承上启下,揭示了上文……的原因,为下文……铺垫,推动情节发展c.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写出人物的品性或关系深化文章主旨,d.艺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行文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2)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自由表达,增强文章真实感;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沟通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在所写对象为物象时,起到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新高考新题型之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技巧【题型一】诗化(散文化)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①环境描写:多有自然景物、民情风俗描写,人、景、情虚实相生,场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②情节结构:淡化情节,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③人物形象:淡化人物的典型性,人物形象多正面美好。
④主题表达:如人与自然和谐(抗争)关系、思考人的命运、人在社会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人性的美好……⑤语言风格:具有抒情意味,清新自然,蕴含意象美、诗意美。
【注】如果同学们嫌太多记不住,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口诀: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味浓。
【题型二】外国小说中的一些热门手法。
答:①“显示”:客观地将那些人与事呈现出来。
②“讲述”: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与事加以一定的解释与判断,流露出对人与事的感情。
③表面虚构,内在真实: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把内在的真实嵌入外在的虚构。
④节制: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越大力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反,适当的节制和隐忍,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具有更大的情感张力。
⑤延迟: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例1 】([奥地利]卡夫卡《煤桶骑士》)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重新处理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本文,谈谈卡夫卡是如何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的。
答:①作者采用了“表面虚构”而“内在真实”的法则来处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把内在的真实嵌入外在的虚构。
②表面虚构:作者虚构了一个“骑着空煤桶飞翔讨煤”的穷汉形象;小说采用了象征、夸张等艺术技巧,拉开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③内在真实:情节发展与穷人处境悲惨、富人为富不仁的社会现实高度吻合,作者对生活细节、场景细节、心理活动等的细致描写,极其真实。
【注】这里的答题结构,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首先综述,然后分条答,注意一定要标序号,那样你的答案会让阅卷人看得一清二楚,得分点更容易看到。
小说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人物类1.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2)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3)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2.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3)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4)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
(5)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3.高考题中常见的问法有:(1)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2)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3)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答题的思路应该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情节类考点一:梳理情节类(一)思维趋向——“寻→理→抓”1.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
2.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3.抓,就是抓住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
(二)答题模式1、答题是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何事不能省略)2、用主谓(宾)形式,主要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不可叙述细节。
3、有时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三)注意事项①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②注意题干要求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小说中常见题型设置一、梳理情节(抓住人物活动或者事件来梳理)1、(《头汤面》)浒浦羊庄经历了怎样的盛衰变迁?门庭若市——勉强维持——重新叫响——物是人非2、(2015浙江,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二、情节的作用思路:1、点明结构上的作用。
2、概括内容。
3、主题。
4、人物(次要人物的作用)开头:设置悬念,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伏笔悬念,铺垫,总起全文,点题,渲染烘托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伏笔,铺垫,插叙结尾:卒章显志,照应,点题,深化,总结全文,欧亨利式(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的伏笔前后照应,诗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③深化主题),戛然而止式(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补叙:照应前文,补充解释或者巧设突转,出人意料,引人意料,伏笔铺垫其他:详略得当总结:1、开头段作用:内容上:①总领全文②引出所写对象,交待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叙写)③开篇点明题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结构上:①设置悬念②埋下伏笔③照应后文(或结尾)首尾呼应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⑤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强调……的内容⑥欲扬先抑。
使文章有起伏之势,突出强调……⑦若连续发问,兼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用问句开头:提出问题,引人思考)⑧若连续感叹,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⑨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作用:内容上:①本段内容(……对象+怎么样)②照应上文,呼应下文;前后照应③形成对比或反衬或正衬,突出强调了……的内容结构上:①承上启下(如何承上?如何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②为……作铺垫,埋下伏笔③思路的转变(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3、结尾段(内容、结构、特色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归结主旨②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③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④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⑤和文中……照应⑥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⑦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⑧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⑨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主要考点梳理小小说阅读题目类型:形象题、情节题、环境题、主旨题、手法题、作用题、语言题。
一、形象题1.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1)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抓肖像、抓语言、抓动作、抓神情、抓心理、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2)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3)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2. 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角度(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3)小说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情节题1. 情节题的类型:(1)分析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概括情节(3)情节的作用2. 小说情节的作用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环境题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四、主旨题通过对_________五、手法题小说中常见的手法: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肖像、心理、动作、行为)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六、作用题小说标题的作用:(1)概括了文章内容(2)(反映)突出了文章主旨(3)好的诗意题目引起读者兴趣(4)渲染某种意境或氛围(5)增加文学性、增添含蓄蕴藉的意味(6)文章线索拟题的角度:1. 可以从情节内容的角度拟,或能概括全部情节,或能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2. 可以从人的角度拟,或是主要人物,或点明主次人物关系;3. 可以从物的角度拟,常常是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是标题;4. 可以从表现的主题的角度拟,或直接就是主题,或含蓄表现主题;5.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题;6. 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7. 可以以人物的情感为题;8. 还可以综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辞取有文采的题或幽默的题。
小说阅读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标题)情节结构:题型一:故事情节梳理概括1、线索:地点,人物,时间。
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2、故事发展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和尾声)3、表述式概括: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常用)题型二:情节作用分析(注意位置)切入点:1、内容上:表现了或刻画了人物xxx性格;点题或突出xx主题,表现xx主旨或深化xx主旨。
(主旨也可单独分点)2、结构上: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起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3、读者感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等。
环境题型一:自然环境的作用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渲染xx气氛,奠定xx 感情基调。
;人物方面:烘托人物xxx心情;暗示人物xxx命运;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情节方面:为后面xx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暗示或推动xx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主题方面:揭示xx主旨;深化xx主旨。
开头:侧重于渲染故事气氛,暗示人物命运,暗示社会环境。
中间:侧重于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侧重于照应前文,深化主旨。
题型二: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人物形象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式、方法:(主要途径和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宝玉、黛玉;孔乙己、葛朗台;林冲;老人与海;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
侧面描写(风紧、雪大)2、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
3、情节入手:全面、恰当、实事求是;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分清主次,把握主要性格特征;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知识拓展:小说常考题型(一)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或者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情节的作用:环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情节结构: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⑦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概括题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规范思路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本示例《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深海战胜大马林鱼。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3.分析情节安排特点和技巧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