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设备验收质量控制流程图英文回答:The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for equipment acceptance can be depicted in a flowchart. This flowchart outlines the steps involved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equipment being accepted. The following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flowchart:1. Start: The process begins with the start symbol, indicating the initi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processfor equipment acceptance.2. Document Review: The first step is to review the relevant documentation, including the equipment specifications, manuals, and any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This helps in understanding the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equipment.3. Inspection: The next step is to conduct a physicalinspection of the equipment. This involves visually examining the equipment to check for any damages, defects, or discrepancies.4. Testing: After the inspection, the equipment needs to undergo various tests to ensure its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functionality tests, performance tests, safety tests, and any other specific tests as per the equipment requirements.5. Test Results Evaluation: The test results are then evalua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quipment meets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This evaluation may involve comparing the test results with the predefined acceptance criteria or standards.6. Non-Conformance Handling: If any non-conformance or deviation from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s identified during the evaluation, it needs to be addressed. This may involve documenting the non-conformance, investigating the root cause, and implementing corrective actions.7. Acceptance Decis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st results and non-conformance handling, a decision is made regarding the acceptance of the equipment. If the equipment meets all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d any identified non-conformances are resolved, it can be accepted. Otherwise, further actions may be required, such as retesting or rejection of the equipment.8. Documentation: Finally, the acceptance decision and all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est results, non-conformance reports, and any other supporting documents, are documented for future reference.End: The process ends with the end symbol, indicat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for equipment acceptance.中文回答:设备验收质量控制流程图描述了设备验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步骤。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案例导入】少校的命令减少决策信息失真度,使决策建立在真实和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先讲一个有名的故事。
据说历史上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少校对值班军官:今晚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见,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穿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就在礼堂集合,我会为他们放一部关于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今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今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上有雨,少校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今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
如果下雨,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今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经过5次传递,少校的命令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信息失真率达到90%以上。
企业决策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命令失真,如何避免这种失真?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1)减少决策传递的层次,关键性决策要直接面对企业所有员工,员工对重大决策要原汁原味和全面地了解。
(2)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成果,建立企业的网络平台,使企业的所有决策和企业的经营信息在企业网络平台上展现出来,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数据库了解企业。
(3)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的机制与渠道。
(4)建立决策执行失真责任追究制度。
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失真情况:一是对决策没有真正理解就盲目执行,使决策出现偏差;二是有意使决策出现失真,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这两种情况都应当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减少失真率。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图与顾客有关要求支持过程﹙SP﹚注解∶增值活动信息流S1文件控制过程(4.2.3)S2记录控制过程(4.2.4)M1战略制定过程(5.3、5.4、5.4.1、5.4.2)M2职责与权限管理过程(5.5、5.5.1、5.5.1.1、5.5.2、5.5.3)M3沟通管理过程(5.5.3、7.2.3、7.2.3.1、7.4.2、7.5.1.7)M4管理评审过程(5.6、5.6.1、5.6.1.1、5.6.2、5.6.2.1、5.6.3、7.3.4.1)S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6.2.1、6.2.2、6.2.2.1、6.2.2.2、6.2.2.3、6.2.2.4)S4基础设施及环境管理过程(6.3、6.3.1、6.3.2、6.4、6.4.1、6.4.2)C1市场开发过程C2合同评审过程(7.2、7.2.1、7.2.1.1、7.2.2、7.2.2.1、7.2.2.2、7.2.3、7.2.3.1)C3设计开发过程(7.1、7.1.1、7.1.2、7.1.3、7.1.4、7.3、7.3.1、7.3.1.1、7.3.2、7.3.2.1、7.3.2.2、7.3.2.3、7.3.3.2、7.3.4、7.3.5、7.3.6、7.3.7)S5采购过程(7.4)C4产品制造过程(7.5.1、7.5.2、7.5.3、7.5.5)C7顾客财产管理过程(7.5.4)S6设备和工装管理过程(7.3.1.1、7.5.1.4、7.5.1.5、6.3、6.3.1)S7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过程(7.5.3、7.5.5)S8产品防护过程(7.5.5)C5产品交付过程(7.5.1、7.5.2、7.5.5、8.2.1.1)C6售后服务过程(7.5.1.7、7.5.1.8、7.2.3、7.2.3.1、8.2.1.1)S9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过程(7.6)S10顾客满意度测量过程(8.2.1、8.2.1.1、7.2.3、7.5.1.7、7.5.1.8、8.3.3、8.3.4、8.4)M5内部审核过程(8.2.2、8.2.2.1、8.2.2.2、8.2.2.3、8.2.2.4、8.2.2.5)S11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8.2.3、8.2.3.1、8.2.4、8.2.4.1、8.2.4.2)S12不合格品控制过程(8.3)M6统计分析过程(8.4、8.1)M7持续改进过程(8.5.1、8.5.1.1、8.5.1.2)M8纠正预防过程(8.5.2、8.5.3)。
目的
保证在生产组织和产品交付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异常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到相关职能单位,确保相关职能单位迅速做出反应、解决问题。
术语
生产异常分为:一般异常情况和紧急异常情况
一般异常情况包括:设备/模具/工装一般故障、原材料/外协件/工位器具到位不及时、产品质量异常、原材料/外协件/产等造成生产停线30分钟以上、有可能造成不能完成生产计划风险的情况和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
紧急异常情况包括:设备/模具/工装重大故障等造成生产停线4小时以上、批量质量事故、成品库存量低于最小库存等有可能造成交付风险的情况和员工伤亡事故;
一般异常情况和紧急异常情况具体描述见附件1。
流程图
说明:
1、生产工序或工位结束后,生产操作工不得擅自离岗(包含各种原因补产、临时安排加班任务等),生产班组必须向生产
与交付管理组报告后,经允许方可离岗
2、一旦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生产科/计保科必须根据紧急异常情况预计解决时间和对生产计划的影响程度,决定信息汇报
级别,若有交付风险必须及时向工厂厂长汇报。
3、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车间班长/生产科计划主管、计保科交付主管或管理值班人员等按流程通知相关责任人/单位后,
各相关责任人/单位必须迅速反应,并及时处理或传递异常情况;生产科计划主管、计保科发交主管或值班人员有权协调和组织各职能单位分析、解决问题,并对处理及时或拒不执行和相互推诿的责任人/单位提出考评建议,经工厂厂长批准后执行。
4、对于生产与交付管理组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有异议的,各单位相关人员先按照要求执行,然后通过正常程序先与计保科经
理沟通协调,与计保科经理无法协调到位的,可直接与武汉工厂厂长沟通协调
附件1
附件2。
.实用文档.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图注解∶增值活动信息流.S 1文件控制过程〔4.2.3〕S 2记录控制过程〔4.2.4〕M战略制定过程〔5.3、5.4、5.4.1、5.4.2〕1M职责与权限管理过程〔5.5、5.5.1、5.5.1.1、5.5.2、5.5.3〕2M沟通管理过程〔5.5.3、7.2.3、7.2.3.1、7.4.2、7.5.1.7〕3M管理评审过程〔5.6、5.6.1、5.6.1.1、5.6.2、5.6.2.1、5.6.3、7.3.4.1〕4S人力资源管理过程〔6.2.1、6.2.2、6.2.2.1、6.2.2.2、6.2.2.3、6.2.2.4〕3S根底设施及环境管理过程〔6.3、6.3.1、6.3.2、6.4、6.4.1、6.4.2〕4C1市场开发过程C2合同评审过程〔7.2、7.2.1、7.2.1.1、7.2.2、7.2.2.1、7.2.2.2、7.2.3、7.2.3.1〕C3设计开发过程〔7.1、7.1.1、7.1.2、7.1.3、7.1.4、7.3、7.3.1、7.3.1.1、7.3.2、7.3.2.1、7.3.2.2、7.3.2.3、7.3.3.2、7.3.4、7.3.5、7.3.6、7.3.7〕S采购过程〔7.4〕5C4产品制造过程〔7.5.1、7.5.2、7.5.3、7.5.5〕C 7顾客财产管理过程〔7.5.4〕S设备和工装管理过程〔7.3.1.1、7.5.1.4、7.5.1.5、6.3、6.3.1〕6S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过程〔7.5.3、7.5.5〕7S8产品防护过程〔7.5.5〕C 5产品交付过程〔7.5.1、7.5.2、7.5.5、8.2.1.1〕C6售后效劳过程〔7.5.1.7、7.5.1.8、7.2.3、7.2.3.1、8.2.1.1〕S 9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过程〔7.6〕S10顾客满意度测量过程〔8.2.1、8.2.1.1、7.2.3、7.5.1.7、7.5.1.8、8.3.3、8.3.4、8.4〕M 5内部审核过程〔8.2.2、8.2.2.1、8.2.2.2、8.2.2.3、8.2.2.4、8.2.2.5〕S11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8.2.3、8.2.3.1、8.2.4、8.2.4.1、8.2.4.2〕S12不合格品控制过程〔8.3〕M统计分析过程〔8.4、8.1〕6M持续改良过程〔8.5.1、8.5.1.1、8.5.1.2〕7M纠正预防过程〔8.5.2、8.5.3〕8。
2023年全国质量月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通用题型)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0题)1.关于战略,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战略是可以围绕着新产品和服务建立的B.组织的战略目标应该对组织的战略挑战C.战略制定不涉及组织的供应商或顾客D.组织通过战略对未来作出应对决策和配置资源2.在将组织战略目标加以分解的方法中,可以应用方针目标管理方法,还可应用()。
A.质量功能展开(QFD)B.平衡记分卡(BSC)C.六西格玛管理(6σ)D.全面生产维护(TPM)3.过程管理适用于组织的()A.生产部门B.设计部门C.所有部门D.销售部门4.“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称之为特殊过程,以下不属于特殊过程的是()。
A.PCB波峰焊接B.支架冲压成型C.螺栓镀锌D.防腐门喷塑5.质量概念涵盖的对象是()A.产品B.服务C.过程D.可感知或可想象的任何事物6.对于一般组织而言,顾客投诉管理过程属于()。
A.一般过程B.支持过程C.特殊过程D.价值创造过程7.全面质量管理(TQM)的质量的含义是()A.产品质量B.工作质量C.产品质量及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各项工作质量D.质量控制8.QC小组活动基本程序通常包含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指()A.ADLI(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阶段B.LeTCI(水平-趋势-对比-整合)四个阶段C.SDCA(标准化-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D.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9.定量分析中由于多种可变原因造成的误差属于()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系统误差D.偶然误差10.企业现场的群众性质量管理与改进活动可包括()A.小改小革B.QC小组活动C.合理化建议D.以上都是11.以下技术文件中,不属于计量技术的法规的是()。
A.JJG2001-1987线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B.JJG(京)39-2006智能冷水表检定规程C.C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D.JJF1117—2010计量比对12.读错、记错是属于()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绝对误差D.随机误差13.中国质量奖是在()年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在质量管理领域授予相关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荣誉。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以确保满足顾客要求为宗旨,使内部、外部
质量信息有效的沟通,制定本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信息管理方法及沟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来自顾客及公司各部门、各层次间相关信息沟通的控制和管理。
2 引用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顾客满意度调查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术语
无
4.职责
4.1信息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外部技术信息等沟通过程
的控制和综合管理,并负责信息的归档、保管工作。
4.2质检部负责质量检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沟通过程控制和管理。
4.3各车间、各部门负责提供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信息。
4.4营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信息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4.5采购部负责采购信息沟通过程。
5.程序
5.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见附录1)
5.2信息沟通程序说明
5.2.1信息收集
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公司内、外部各类信息,以及在各种报刊上刊登的与公司生产、技术、经营有关的信息,与同行业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来源。
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及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各主管部门应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报主管付总经理。
并汇总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进行归类分析,将结果报管理者代表;
●各部门必须向与部门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
●公司通过例会、简报、板报、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信息的沟通。
5.2.2质量信息分类
a)A类质量信息
●批量质量事故;
●造成停产的重大质量问题;
●顾客查询的重要意见,顾客投诉;
b)B类质量信息
●生产中发生的严重不合格项目或质量缺陷;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自己难以解决的;
●长期遗留下来未解决的问题;
c)C类质量信息
●各部门、车间内偶发性的产品或过程不合格信息。
5.2.3质量信息的反馈
●各部门的质量信息要以“质量信息反馈单”的形式传递。
●质量信息反馈时间:A类不得超过4小时, B类不得超过8小时。
5.2.4质量信息的处理
●C类质量信息由各发生部门/分厂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主管经理批准.
●B类质量信息由质保部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主管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处理意见
●A类质量信息由主管经理做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经批准的最终处理意见分别返回到各类信息的主管部门
●各信息主管部门将处理意见及时返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并监督检查信息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
●有关责任部门接到信息处理意见后应立即组织对处理意见的落实工作。
5.2.4信息台帐管理
a)有关责任部门将信息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返回到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按管理体系分别建立台帐。
b)信息中心建立流动信息统计台帐,按月统计流动信息数据,于每月五日前统计完毕。
信息统计台帐应包含以下几方面信息:
●经营采购信息;
●与顾客有关的信息;
●安全生产信息;
●质量检验信息;
●生产信息;
●质量管理体系信息;
●外来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信息;
●其他信息。
5.2.5信息管理规定
a)各信息主管部门要对定期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及反馈渠道的顺畅进行检查。
b)信息中心每季对信息沟通过程绩效进行一次检查评价,每年对信息沟通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到管理评审输入。
6.过程绩效及计算方法
过程:信息沟通
绩效:质量信息反馈、传递、处置符合率=
“质量信息反馈单”填写符合份数/抽检“质量信息反馈单”份数×100% 7.质量记录
“质量信息反馈单”
“信息统计台帐”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
“信息沟通检查表”
“外部顾客报怨处理单”
8.附录
8.1附录1《质量信息沟通流程图》
8.2附录2《质量记录清样》
《质量信息传递流程图》
责任部门输入主要流程输出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