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10.68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真题及详解2015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真题(总分:15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45.00)1.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6,收入效应=-4,则X商品是()。
(分数:3.00)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独立商品解析: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分数:3.00)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同D.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解析: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所有组合。
所以,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相同,不同的点代表着不同的商品组合。
3.在以下生产函数里,哪一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递增()。
(分数:3.00)A.Q=min\'7baK, bL\'7dB.Q=4K+2LC.Q=10K1/2 L1/2D.Q=5K2/5 L4/5√解析: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投入要素数量增加一倍时,产出增加多于一倍。
D项,当要素均增加一倍时,产量Q1 为:Q1 =5(2K)2/5 (2L)4/5 =26/5 ×5K2/5 L4/5 =26/5 Q>2Q,说明,投入要素增加一倍,产量增加超过一倍,因此,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
A、B、 C三项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4.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
(分数:3.00)A.增加√B.减少C.不变D.达到最低点解析: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存在如下关系: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当平均成本最小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
你还再为复习理不出头绪而苦恼吗?你还在为其他卖家罗列堆砌的大量无用资料而迷茫、浪费大量时间金钱吗?选择本套资料,将为你解除以上烦恼。
1、2003—2012年历年真题及详细答案(好评后后续送 2012年官方试题和详细标准答案)2、新增暨南大学2012年西方经济学136分高分研究生笔记,(1)高鸿业的宏微观第四和第五版本,内容很繁杂,也很细致。
尤其是第五版新增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主要与四版的“IS-LM-BP”模型一致。
(2)本资料内容框架很简单,每一章总结了10-14道简答题,基本上覆盖了该章节所有内容,其中包括名词解释。
在最后的一部分,有论述题的6大体系细致内容,简短而精炼:利率,汇率,滞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RMB升值,欧债危机,只要把体系背过,30分的论述轻松拿到。
(3)参考书籍:圣才西经,平狄克,曼昆,范里安等。
所以大家不必再花冤枉钱买其他参考书籍了,节省更多时间用于数学。
(4)背诵方法:每天一章,宏微观总共23章,一个月轮回一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很多人看了西经书籍,都会有种朦胧的感觉,那对于应试教育是很不利的,希望这本背书经典能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150分的专业课真的不能大意,相信大家应该都看了一遍西经了,肯定会有同感的。
3、 2013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典研究生笔记,笔记是高分研究生整理的,自己娟秀,内容完整,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体系完善,是一份精华的笔记,是一位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脉络以及考点非常了解的高分研究生整理的最新笔记,笔记内容翔实,共145页,清晰,堪称经典之作!这是我两年复习的心血总结,把两本书所有的要点总结到A4纸上,把知识点以题和专题的形式总结出来,非常的系统,最后两个月的时候我基本上就再没有看课本,更多的时间是背这本总结的材料和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所以当年的考试题绝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在上面,非常有含金量。
并且2012年的真题我也看了绝大部分的答案上面都有。
2013年暨南大学博士考试财政学试题
一、简答题:(8*5=40分)
1.产权不定的情况下,公共资源浪费严重,用公共产品理论解释
2、税收结构改革的要点
3、财政分权“俱乐部”理论(鼓励用模型解释)
4、财政支出的替代效应
5、二部定价法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结合实践谈其运用
二、论述题(3*20=60分)
1.“营改增”的想法
2.收入分配改革的财税措施
3、从理论与现实谈“房产税”的开征
2013年暨南大学博士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简答题:(8*5=40分)
1.持久收入假设
2、利率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3、外部性及解决措施
4、什么是价格上限及其应用
5、
二、论述题(3*20=60分)
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异同
2.SI-LM-BP模型
3、古诺模型及经济运用。
2016一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一、计算题1.效用函数U=XY,X的价格为2,Y的价格为3,收入为120。
(1)计算效用最大化的X、Y数量。
(2)计算货币的边际效用以及总效用。
(3)假如X价格上升44%,Y价格不变,消费者欲维持原来的总效用水平,则收入应该变为多少?2.厂商的总成本TC=Q^3/3-20Q^2+800Q,厂商达到最大利润时产量为60。
厂商在A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a=2234-3Qa,在B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求该厂商的利润。
3.三部门经济的AE-NI模型C=220+0.8(Y-0.1Y+Tr)I=100+0.08YG=100(1)问均衡产出和预算盈余。
(2)由于消费者对经济的担忧,使自发消费从220变成120,求新的均衡和预算盈余。
(3)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加政府购买以使产出回到原来水平,求新的政府购买数量及预算盈余。
(4)实施减税的话回到原来的产出,新的均衡的税收和预算盈余。
(5)实施增加转移支付,新的转移支付和预算盈余。
二、简答题1.假设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试由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2.用M-F模型画图推导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下,民众对经济担忧情况下,产出、汇率、利率、贸易余额的变动。
三、论述题给出了2012年的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
(1)请分析上述材料。
(2)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2019年广东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一、解析题1、APι曲线斜率和TPι曲线斜率2、生产函数Y=aL+bY+c(a,b,c都是常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3、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行业)的管制与AC,MC的关系4、MR和P和需求收入弹性5、自然失业率不为0的原因?选项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愿失业?6、某人家新建了一栋房子并住进去了算GDP中的计入消费?投资?还是净出口?7、会使产品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右移的行为8、根据两种商品的弹性变动,判断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劣等品?9、考了远期风险贴水率上升(下降)资产价值会怎么变10、公共物品的特点和外部效应的判断二、判断题①完全竞争市场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②价格歧视的存在不总是会让消费者状况变差()③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投资取决于永久收入()⑤恶性通胀的原因()⑥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判断()三、计算题1.考了两个厂商古诺模型计算,卡特尔,如果只有单一厂商什么情况,有一方背弃承诺什么情况。
暨南大学 803西方经济学 考试大纲 真题整理 及 参考答案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西方经济学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考试内容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 需求与供给基本理论1.需求理论(2003年简述)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用什么办法使其发生变动。
P29 需求量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需求变动: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2006年判断4’)需求量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品自身价格;影响因素.5.4.3.2.12.供给理论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的成本;商品自身价格;影响因素.5.4.3.2.1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2005年名词解释8’)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P27均衡产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补充:均衡状态也叫市场出清的状态。
1/10【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2015年暨南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内部与外部均衡的含义,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掌握汇率政策和国际储备政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比较深入分析中国在汇率水平和国际储备管理方向的具体实践。
(二)考试要点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工具和调控原理(1)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内外均衡①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含义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与协调斯旺曲线米德冲突(2)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①支出增减型政策②支出转换型政策③其他政策工具④政策工具的搭配(3)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①关于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②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2.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①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②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2/10【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2(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①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②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开放经济下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3.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1)汇率制度概述①汇率制度的内容与历史演进②当代汇率制度的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自由浮动(“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爬行钉住制、汇率目标区制、货币局制度③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④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2)汇率水平的管理①汇率水平变动的经济影响贬值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贬值对产出的影响贬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贬值对物价的影响贬值对收入再分配、财政赤字、货币供给等方面的影响②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a.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b.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c.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3)外汇管制①外汇管制的目的②外汇管制的手段价格管制数量管制(4)货币的自由兑换3/10【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3①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②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4.国际储备政策(1)国际储备政策的概念①国际储备的概念②国际储备的构成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 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③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2)国际储备的作用①支付国际收支逆差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汇率稳定③充当对外举债的保证(3)国际储备的供给①影响国际储备供给的主要因素②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相对短缺的原因(4)国际储备的需求①特里芬关于国际储备与进口关系的论述②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5)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①储备货币种类的安排②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考研时想要取得好成绩,总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成功秘诀,但是你是否曾留意,很多考生在毫不觉察的情况下,就已经沉溺于误区,甚至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4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回忆版
1、名词解释
1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效率工资;。
下面的不记得了。
2、间答题
1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的主要因素与长期供给增加的主因素是一致的}当然不是完全一致的,看第十八章和最后一章,好象是着两章}
2 规模收益增加既平均成本递减。
}不对|
3 银行意愿准备金越高,货币乘数越大。
|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
还有两题不记得了应该比较简单一点吧
3、分析题
1推导三个部门的IS方程
2用基数效用论推倒需求曲线
3还有一道微观的计算比较简单,是完全竞争厂商方面的。
还有两题,也是微观的,记不清楚了,以后记起来再补吧。
4、大题。
1。
第一题好象是关于垄断厂商的,什么均衡啊,价格歧视啊。
2。
第二题是宏观的,关于汇率的各方面作用,影响。
2005年广东暨南大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专业考研真题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
2.需求弹性
3.预算线
4.等产量线
5.完全竞争市场
6.公共物品
7.GDP
8.边际储蓄倾向
9.乘数
10.IS曲线
二、概述题
1.概述消费者行为理论。
2.概述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理论。
3.概述宏观经济政策。
行政管理学:
一.简答题
1.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是行政学的发瑞。
2.法约尔提出了“跳板原则”。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
4.1983.《彭德尔顿法》奠定美国公务员制度基础。
5.职位分类以人为中心,品位分类以事为中心。
6.政治领导由考任录用,行政领导由选举产生。
7.林德布洛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型。
8.机关文书处理包括发文和收文处理两方面。
9.国防和社会治安是私人产品。
10.资产阶级权力分立和制衡用及实践是依法行政的法政基础。
二.简述题
1.行政职能构成。
2.行政领导者主要职责。
3.韦伯理想行政组织原则。
4.现代人事行政特征。
5.法治行政基本法则。
三.论述题
1.中国行政改革核心问题。
2.行政国家的特点,谈谈你的对行政国家现象的认识。
宏观经济学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1. 国民经济核算,流量、存量。
(2011 简)
答:(一)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
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
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不
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
的存货价值的增加。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
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响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异,即出口-进口。
表示老外对中国产品的购买。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
(2)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
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
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
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5)资本折旧。
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用公司表示为:GDP艺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工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二)流量与存量流量指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积累的数量;存量是指变量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出来的数量。
给出一个流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段,给出一个存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点。
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存量之差就是相应时段内的流量。
某国的总财富是一个存量,在年初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初总财富,在年末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末
总财富。
这个量是不能在时段上度量的,因为它在任一时段内的每一时点上通常都有不同的值。
新生产的财富是一个
流量,它是在一定时段内度量的量。
这个量是不能在时点上度量的,因为新生产的财富绝不可能在某一瞬间冒出来。
同理,漏出的财富也是一个流量。
两个流量之差亦为流量,它就是所考虑的时段上的财富净增量,即财富净增量=新生产的财富- 漏出的财富。
这个量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它与期初和期末总财富的关系是:期末总财富=期初总财富+财富净增量。
一般而言,某期间的流量就等于期末存量与期初存量之差: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间流量
资本存量表示某一时点上的资本品总量,净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的资本品净增量,总投资表示某一时段上新生产的资本品,折旧表示某一时段上消耗掉的资本品(死亡的资本)。
这四个量的关系就是:净投资=总投资-折旧=期末资本存量-期初资本存量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经济意义(2008 年论)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 买方:GDP= c+i 总供给/ 卖方:GDP= y 而:c=a+by 从而:y=(a+i)/(1-b)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均衡国民收入由三个因素决定:自发消费a、投资i和边际消费倾向b。
这三个量
都与均衡收入正相关。
作为经济中的注入,投资与均衡收入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
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经济社会消费水平就越高。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针对的是短期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此时提倡刺激消费以提高总需求是合适的。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
总需求/ 买方:GDP=c+i+g
总供给/ 卖方:GDP=y
而:c=a+b[y-(T 0+ty-Tr)]
从而:y=(a+i+g-bT 0+bTr)/(1-b+bt)
(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以混合税为例)
总需求/ 买方:GDP=c+i+g+(x-m)
总供给/ 卖方:GDP=y
而:c=a+b[y-(T 0+ty-Tr)]
(x-m)=x-(m 0+ Y y)
从而:y=(a+i+g-bT 叶bT叶x-m o)/(1-b+bt+ 丫)
2. 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
(2006 年简)
答:答题要点:第一期消费比第二期消费更为昂贵,第一期的消费的价格为 1 ,则第二期消费的价格为1+r。
当r 提高,即第一期消费的价格提高,从而将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利率的提高能否使家庭的消费率提高,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直观地讲,利率提高是鼓励储蓄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利率提高,一笔同样的存款,可以给债权人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债权人愿意增加存款,以赚取更高的回报。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当家庭为了将来退休时享受一定水平的消费,他有一个从存款获得收入的标准,比如说每年10000 元。
为了在退休时期获得每年 1 0000元的收入,在存款利率为5%时,他现在可能每月要存1000元(假定),但是当利率提高到 1 0%时,他现在每月需要存入的钱就可能大大减少,说只要650 元。
因此,从这个例子我们得到的推理是:利率提高,人们的储蓄倾向可能下降。
实际的经验数据也显示,实际利率提高对家庭储蓄的效应并不显著。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实际利率提高的效应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像上面给出的例子一样,两种效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