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检测报告5
- 格式:xls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1编制依据 (1)1.1.施工图纸 (1)1.2.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1)2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2)3施工部署 (4)3.1.总体部署原则: (4)3.2.施工阶段划分 (4)4施工准备 (4)4.1.施工准备流程图 (4)4.2.技术准备 (5)4.3.物资准备 (6)4.4.组织准备 (8)4.5.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 (10)4.6.施工现场及场外的准备 (10)5主要施工方法 (11)5.1.施工工艺流程 (11)5.2.线缆敷设 (11)5.3.分线箱安装 (12)5.4.设备安装 (13)5.5.系统调试 (17)6质量标准和验收 (20)6.1.质量控制标准 (20)7施工、安全防护、消防、临时用电、环保等注意事项 (21)7.1.产品保护 (21)7.2.安全和环保措施 (21)1编制依据1.1. 施工图纸、设计变更1.1.1.《国家体育场电讯工程深化施工图第三册公共广播系统》1.1.2.设计变更:EM_07_**10、DM_07_**10、EM_07_**19、DM_07_**19 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序号名称编号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6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1997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10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548511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9001-8812 《传声器测量方法》GB9401-8813 《磁带录音机测量方法》GB2018-8714 《收录机相关参数和测量方法》GB4878-8515 《传声器的主要性能测量方法》GB9396-8816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9517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SS2112-8218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2 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国家体育场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服务性广播、业务性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共计分为80个广播分区。
4. 2.1机房设备安装音控室内布局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4.2. 1.1广播室设备的安装应考虑到维修方便,设备间不应过分密集,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一般不宜小于150Omm,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应保证间隔便于通行,不宜小于TooommO4.3.12设备安装应平稳、端正,落地式设备应用地脚螺栓加以固定,或用型钢在墙上加固。
4.4.13设备安装完毕,应对其垂直度进行调整,垂直误差不大于15/1000。
4.2.2线路敷设4.2.2.1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电应用屏蔽软线。
话筒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
长度在10~50m之间应使用双芯屏蔽软线做低阻抗平衡输入连接,中间若有话筒转接插座的必须要求接触特性良好。
长距离连接的话筒线(5Om以上)必须采用低阻抗(200Ω),平衡传送连接方法,最好采用四芯屏蔽线,对交线对并接穿钢管敷设。
调音台及全部周边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需采用单芯(不平衡)或双芯(平衡)屏蔽软线连接。
4.2.2.2功率输出的馈电是指功放输出至扬声器(箱)之间的连接电缆,视距离远近进行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选择。
4.2.2.3供电线路选择(单相、三相、自动稳压器),宜用隔离变压器(1:1),总用电量V1OKA时,用单相220V供甩:总用电量>10KVA时,用三相电源再分三路输出220V供电。
电压波动超过+5%或一10%时,应采用自动稳压器,以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工作。
所有馈电线宜穿管敷设。
4.2.2.4接地与防雷应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敷设。
应设有专门的接地地线,不与防雷接地或供电接地共享地线。
音频接地必须为单点,不得形成音频接地环流。
4.2.3扬声器的安装4.2.3.1扩声扬声器系统宜采用明装,若采用暗装,装饰面的透声开口应足够大,透声材料或蒙面的格条尺寸相对于主要扩声频段的波长应足够小。
4.2.3.2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牢固,不得因振动而产生机械噪声。
4.2.3.3与火灾事故广播合用的背景音乐扬声器(箱),在现场不得装设音量调节或控制开关。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总则1.0.1 为加强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定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的组织程序和合格评定标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
1.0.3 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系统检测 system checking and measuring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自检完成并经过试运行后,采用特定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并给出结论。
2.1.2 整改 rectification对工程中的不合格项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达到合格的要求。
2.1.3 试运行 trial running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和自检完成后,系统按规定时间进行连续运行的过程。
2.1.4 项目监理机构 project supervision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
2.1.5 验收小组 acceptance group工程验收时,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形成的、承担验收工作的临时机构。
2.2 符号HFC-------混合光纤同轴网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P---------网络互联协议PCM------脉冲编码调制QoS------服务质量保证VLAN----虚拟局域网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应包括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工程验收。
3.1.2 智能建筑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智能建筑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3.2 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3.2.1 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应检查下列内容: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2 图纸会审记录;存在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还应检查设计变更记录和工程洽商记录;3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和设备开箱检验记录;4 隐蔽工程(随工检查)验收记录;5 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6 自检记录;7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 试运行记录。
实用标准..............................................................1.1. 施工图纸 (1)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1)................................................................................................................3.1. 总体部署原则: (4)3.2. 施工阶段划分 (4)..............................................................4.1. 施工准备流程图 (5)4.2. 技术准备 (5)4.3. 物资准备 (6)4.4. 组织准备 (8)4.5. 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 (10)4.6. 施工现场及场外的准备 (10).........................................................5.1. 施工工艺流程 (11)5.2. 线缆敷设 (11)5.3. 分线箱安装 (12)5.4. 设备安装 (13)5.5. 系统调试 (16).......................................................6.1. 质量控制标准 (19)........................7.1. 产品保护 (20)7.2. 安全和环保措施 (20)1.1. 施工图纸、设计变更1.1.1. 《国家体育场电讯工程深化施工图第三册公共广播系统》1.1.2. 设计变更: EM_07_**10、DM_07_**10、EM_07_**19、DM_07_**19 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序号名称编号1 《智能建造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路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3 《民用建造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4 《高层民用建造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6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6806-1997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16-928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 GB50150-9110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548511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GB9001-8812 《传声器测量方法》 GB9401-8813 《磁带录音机测量方法》 GB2022-8714 《收录机相关参数和测量方法》 GB4878-8515 《传声器的主要性能测量方法》 GB9396-8816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 GB4943-9517 《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法》 SS2112-8218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7450-87国家体育场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具有背景音乐广播、服务性广播、业务性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共计分为80个广播分区。
IP 广播系统
要求:
广播系统:该系统需支持分控;为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设备为统一品牌(录音卡座除外)
(1)所投产品具有版权局颁发的数字化IP网络广播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所投产品具有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分会颁发的公共广播扬声器设备智能建筑优质产品证书。
(3)所投产品具有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分会颁发的全数字化IP网络公共广播系统智能建筑优质产品证书。
(4)所投产品曾使用在奥运、亚运等大型工程项目,并提供用户使用报告或相关荣誉证书。
2023年质量员之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的标志()。
A.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手动启动,同时应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B.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同时应不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C.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同时应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D.当任何一个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手动启动,同时应不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答案】 C2、计量器具的专业人员的职责是正确应用法定计量单位和()。
A.正确保管计量器具B.检验校核计量器具C.确保各类计量器具在有效期内使用D.维修计量器具【答案】 C3、直埋电缆的上下应铺设黄砂层,黄砂可以用无杂物的细土替代,其铺设厚度不小于()mm。
A.50B.100C.150D.200【答案】 B4、室内采暖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
A.调试B.试压C.清洗D.验收【答案】 A5、专用接闪杆应能承受0.7kN/㎡的基本风压,在经常发生台风和大于()级大风的地区,宜增大接闪杆的尺寸。
A.8B.9C.10D.11【答案】 D6、智能化集成系统接口功能应符合接口技术文件和接口测试文件的要求,接口应()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应为检测合格。
A.10%B.20%C.50%D.100%【答案】 D7、当塑料导管在砖墙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少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mm。
A.10B.15C.25D.24【答案】 B8、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
A.5%B.10%C.15%D.20%【答案】 B9、发生质量事故基本上是违反了()。
A.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总项目的有关观感的规定B.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一般项目的有关观感的规定C.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一般项目的规定D.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主控项目的规定【答案】 D10、矩形风管弯管的制作,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
一、一般规定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可按检验-测试-检查文件的完整性-评审-签字-移交的顺序进行。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条件:①系统工程经试运行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已经出具系统试运行报告。
系统试运行记录表应符合本规范表B.0.1的规定②竣工验收文件齐全二、竣工验收(一)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文件:1.工程合同2.设计任务书3.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签署的深化设计文件4.竣工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系统拓扑结构图(或原理图)2)系统平面布置图3)管线图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设备器材清单(包括安装位置)6)设备、器材的检测报告及认证书7)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8)工程和设备变更审核单9)系统调试记录5.系统试运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应备功能检验记录2)电声特性测试记录3)试运行记录(二)编制依据《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6-2010)(三)工程设备安装验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对照竣工验收文件,检查系统设备配置,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数量、产地及安装位置2.按本规范B.0.2(公共广播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告表)列出的相关项目与要求,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等方法,对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观感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四)系统应备功能的验收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逐项功能演示。
并应按本规范表B.0.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应备功能验收报告表”做好记录(五)系统电声性能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测试2.系统电声性能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3.应按本规范表B.0.4即“公共广播系统工程电声性能测量记录表”做好记录(六)应审查竣工文件是否齐全,并应按本规范表B.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表”填写验收结论(七)竣工验收文件应一式三份,签字盖章后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存一份一般规定(一)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1.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图纸应齐全,并已经过审查和批准2.施工区域具备进场条件,应能保证施工安全和用电安全3.施工人员应熟识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电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二)新工程的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应与土建施工协调进行;预埋线管、支撑件,预留孔洞、沟槽及其他预埋件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三)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勘察现场情况,查勘现场应包括下列内容:1.与传输线路有关的道路(包括横跨道路)的情况2.允许同杆架设传输线路或同杆架设广播扬声器的杆路及自立杆路的情况3.公共广播传输线缆预留管道及允许公用的线缆、管道的情况(四)影响公共广播传输线缆及广播扬声器架设的障碍物应提前处理(五)公共广播设备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施工设备、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
2023年质量员之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的压力范围是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MPAA.0.1B.0.3C.0.5D.0.7【答案】 A2、对于钢导管而言,无论是明敷还是暗敷,一般都采用()连接,特别是潮湿场所,以及埋地和防爆的配管。
A.套管扣压式B.套接紧订式C.丝扣D.套管【答案】 C3、检测智能化集成系统集中监视、储存和统计功能时,每个被集成系统的抽检数量宜为该系统信息点数的(),且抽检点数不应少于20点,当信息点数少于20点时应全部检测;能化集成系统抽检总点数不宜超过1000点;抽检结果全部符合设计要求的,应为检测合格。
A.5%B.10%C.20%D.100%【答案】 A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规定,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测试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结果符合()的应判定为合格。
A.设计B.招标文件C.合同D.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答案】 D5、中压圆形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为矩形风管规定值的()%A.30B.40C.50D.100【答案】 C6、智能建筑工程自检记录由施工单位填写,施工单位的()作出检查结论。
A.施工员B.质检员C.技术负责人D.专业技术负责人【答案】 D7、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应符合系统功能的要求,厚度不应小于()mm。
垫片不应凸人管内,亦不宜突出法兰外。
A.5B.3C.2D.4【答案】 B8、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4MPa放水流量大于IL/s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5~90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
A.15B.30C.10D.20【答案】 A9、下列()不符合智能建筑工程检测结论与处理的相关规定。
A.检测结论应分为合格和不合格B.主控项目有一项及以上不合格的,系统检测结论应为不合格;一般项目有两项及以上不合格的,系统检测结论应为不合格C.被集成系统接口检测不合格的,被集成系统和集成系统的系统检测结论均应为不合格D.系统检测不合格时,应限期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对整改后的项目重新检测,直至检测合格10、无线接人认证的控制策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的认证方式进行检测,且应抽取网络覆盖区域内不同地点进行()次认证。
2023年质量员之设备安装质量专业管理实务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规定,信息化应用系统检测时,应测试业务功能和业务流程,结果符合()的应判定为合格。
A.设计B.招标文件C.合同D.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答案】 D2、硬聚氯乙烯(U~PVC)给水管的连接方式为()。
A.焊接B.粘接C.法兰连接D.热熔连接【答案】 B3、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款()以上()以下的罚款。
A.3%,5%B.1%,4%C.2%,4%D.2%,5%【答案】 C4、冷凝水排水管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其坡度宜大于或等于();软管连接的长度,不宜大于150mm。
A.10‰B.6‰C.5‰D.8‰【答案】 D5、公共广播系统检测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时,评分分()个等级。
A.2B.3C.4D.5【答案】 D6、浴盆软管淋浴器挂钩的高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应距地面()m。
A.1.5B.2.0C.1.6D.1.8【答案】 D7、矩形风管弯管的制作,一般应采用曲率半径为一个平面边长的内外同心弧形弯管。
当采用其他形式的弯管,平面边长大于()mm时,必须设置弯管导流片。
A.400B.500C.600D.800【答案】 B8、长度的单位中1海里约为()Km。
A.1.5B.1.852C.2D.2.5【答案】 B9、某电梯安装工程项目,由于电梯工程在高且深的井道内作业,每层在层门安装前留下较大的门洞,因此对于作业人员或其他闲杂人员存在高空坠落危险,针对这一情况,施工项目部对从事影响工程产品质量的所有人员进行了控制。
施工项目部对该电梯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如下:机房通向井道的预留孔随时开通以方便施工;安装好导轨后放基准线进行配管、配线;所有层门洞靠井道壁外侧设置坚固的围封,围封的高度为1.2m;保护围封下部设有高度为150mm的踢脚板,并采用左右开启方式;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