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1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货币: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中,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是货币。
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铸币:(即金属货币)是以金属,特别是贵金属作为币材而铸成的货币。
信用货币:包括4种形式: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纸币。
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
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足值货币:商品货币的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不足值货币:信用货币自身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即不足值。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计价单位:又称价值尺度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交易媒介:又称流通手段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
财富贮藏: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即工商企业以延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到后期消费者一次付清货款。
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只需支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的本金和利息。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单位:一国在对货币单位加以规定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另一个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自考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代码:00150)通关宝典(讲义)金融理论与实务JINRONGLILUNYUSHIWU教材框架图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5)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5)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6)第三节货币制度 (6)第二章信用 (9)第一节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9)第二节现代信用形式 (10)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13)第二节利率的计量与种类 (13)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5)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15)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17)第一节外汇与汇率 (17)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8)第三节汇率的作用 (20)第四节汇率制度 (21)第五章金融市场概述 (23)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23)第二节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 (25)第六章货币市场 (28)第一节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28)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29)第三节回购协议市场 (30)第四节国库券市场 (30)第五节票据市场 (31)第六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32)第七章资本市场 (34)第一节中长期债券市场 (34)第二节股票市场 (35)第三节证券投资基金 (37)第八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40)第一节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40)第二节金融远期合约市场 (41)第三节金融期货市场 (41)第四节金融期权市场 (42)第五节金融互换市场 (43)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 (44)第一节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 (44)第二节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44)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46)第十章商业银行 (48)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 (48)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 (49)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管理 (49)第十一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52)第一节投资银行 (52)第二节保险公司 (53)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55)第一节货币需求 (55)第二节货币供给 (57)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60)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60)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60)第三节通货膨胀 (62)第四节通货紧缩 (64)第十四章货币政策 (65)第一节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 (6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66)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 (68)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传导 (69)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70)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框架图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1.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马克思是怎样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货币产生的客观性的?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2)金属货币:金、银金属货币虽然克服了实物货币自身的一系列弊端,但其自身存在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交换数量的增长而增长。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是不足值货币。
正是因为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货币的需求,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的起源是与下列哪一因素密不可分( C )。
A、私有制B、社会分工C、商品交换进展D、财宝分配2.价值形式演变的最初时期,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因此马克思把那个时期称之为( A )。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样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3.关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马克思称之为(B )。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样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4.按照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表现形式依次经历了以下时期( A )。
A、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货币形式B、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C、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价值形式—>货币形式D、一样价值形式—>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5.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D )。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6.在工资和各种劳动酬劳支付中,货币发挥( D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7.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要紧特点不包括( B )。
A、离政策工具较远B、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C、离最终目标较近D、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具有紧密的有关关系8.货币用来为商品标明价格时,执行( A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9.( C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宝的一样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0.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形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现在货币发挥的是( D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财宝贮藏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11.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 B )。
编号:《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自学辅导材料●配套教材:《金融理论与实务》●适应层次:本科内部使用目录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4)第2章:信用 (4)第3章:利息与利率 (5)第4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5)第5章:金融市场概述 (6)第6章:货币市场 (6)第7章:资本市场 (7)第8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7)第9章:金融机构体系 (8)第10章:商业银行 (8)第11章: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9)第12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9)第13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9)第14章:货币政策 (10)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 (11)二.多项选择题 (32)三.填空题 (44)四.名词解释 (49)五.简答题 (50)六.论述题 (52)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54)二.多项选择题 (55)三.填空题 (56)四.名词解释 (60)五.简答题 (65)六.论述题 (75)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主要内容1.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2.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
二.重点1.货币的起源。
2.货币形式的演变。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难点1.货币的职能2.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2章:信用一.主要内容1.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2.现代信用的形式。
二.重点1.信用的含义。
2.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3.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难点1.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2.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4.国家信用工具。
5.消费信用的作用。
第3章:利息与利率一.主要内容1.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率的计量与种类。
3.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4.利率的作用。
二.重点1.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2.利率的计量。
3.利率的种类。
4.利率的作用。
三.难点1.收益的资本化。
2.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课程代码:001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均无分。
1.以下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C )1-52A.纸币B.银行券C.金属货币D.电子货币2.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 D )1-54A.国家对货币形式的强制性要求B.发达国家的引领C.经济学家的设计D.商品生产、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3.流通中的主币( D )1-57A.是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B.是有限法偿货币C.主要用于小额零星交易D.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4.从整体视角看,属于货币资金盈余部门的是( A )2-68A.个人部门B.非金融企业部门C.政府部门D.金融机构5.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属于( C )2-78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3-89A.基准利率B.名义利率C.实际利率D.市场利率7.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 D )4-115A.固定汇率制B.联系汇率制C.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8.直接标价法下,如果单位外币换取的本国货币数量增多,则说明( B )4-101A.本币对外升值B.本币对外贬值C.外币汇率下跌D.本币汇率上升9.股票市场属于( B )5-125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期货市场D.期权市场10.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B )5-119A.获取盈利B.货币政策操作C.筹集资金D.套期保值11.以下不属于...货币市场特点的是( B )6-130A.交易期限短B.流动性弱C.安全性高D.交易额大12.当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是( D )6-13513.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的是( C )8-193A.日式期权B.港式期权C.美式期权D.欧式期权14.某上市公司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8元,假设该股票某日的收盘价为12元,每股盈利为元,则该股票的市盈率为( B )7-16015.以下不属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功能的是( D )8-180A.价格发现B.套期保值C.投机获利D.融通资金16.在我国,由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主要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是( C )9-211A.金融资产管理公司B.金融租赁公司C.财务公司D.信托公司17.作为我国管理性金融机构的“一行三会”是指( C )9-203A.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地方金融工作委员会、各金融行业协会B.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C.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D.中国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18.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和( C )10-222A.贷款业务B.证券投资业务C.借款业务D.现金资产业务19.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保险是( B )11-262A.责任保险B.保证保险C.再保险D.人身保险2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 A )14-316A.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B.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C.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金融理论与实务单选:1.金银复本位制又叫平行本位制。
许多国家将平行本位制改为双本位制。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在这种情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2.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率之间波动。
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降低,反之,利率会较高。
3.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从供求关系着眼,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
4.交易的组织方式:场内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5.债券的发行方式:公墓发行和私募发行价格沿趋势移动这一假设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条件。
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这条假设是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
6.我国远在西周时期就有专司政府信用的机构泉府,西汉时期有私营高利贷机构子钱家,到了明末清初,以票号、钱庄为代表的旧式金融业发达。
1845年英商东方银行在香港和广州设分行和分理处,丽如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外商新式银行。
1897年我国民族资本自建的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设立。
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开始总分行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信用银行体制。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
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投资银行一向被誉为“华尔街的心脏”、“资本市场的心脏”。
保险中的近因原则是引发保险事故的主要原因。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就增长”。
多选:1.马克思认为,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1、我国最早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是贝壳,贝壳被看作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货币形式。
P502、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P513、信用货币的基本形式: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P524、货币的职能(2点)。
在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P54—555、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P56—576、商品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典型形态,在这种制度下,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P58—597、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P608、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P679、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的优缺点 P70 在我国的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一直居于主体地位。
P7010、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P7311、银行信用的三个特点 P7612、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
P7813、消费信用有哪些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P80—8114、单利与复利(计算题) P8715、利率按照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r=i+p。
P9016、利率的一般作用 P93—9417、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P9518、外汇的含义。
P99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19、汇率的作用 P108—10920、金融市场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P118—11921、金融工具的特征 P119—12022、普通股具有的基本权利 P12223、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P12424、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是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代码】0015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最常见的电子货币的载体是(C)A、本票B、支票C、银行卡D、银行存折2、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转让票据而获得资金的票据行为是(C)A、票据签发B、票据背书C、票据贴现D、票据承兑3、强调“货币市场失衡导致汇率变动”的汇率决定理论是(B)A、国际借贷说B、货币分析说C、利率平价理论D、购买力平价理论4、将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债券通常被称为(D)A、国库券B、金融债券C、政府债券D、指数债券5、下列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是(C)A、股票B、票据C、期权D、债券6、债券的票面收益率即为债券的(C)A、到期收益率B、现时收益率C、名义收益率D、持有期收益率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C、期权交易D、远期交易8、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被称为(B)A、贴现率B、市盈率C、收益率D、容量比率9、将合约买方风险锁定在一定限度内的金融工具是(D)A、利率期货B、外汇期货C、金融远期D、金融期权10、我国的中央银行是(A)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11、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机构是(D)A、商业银行B、金融租赁公司C、信用合作机构D、信托投资公司12、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避免成员国竞争性货币贬值为宗旨的国际金融机构是(A)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金融公司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D、国际清算银行13、“充当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中介人”体现了商业银行的(A)A、信用中介职能B、信用创造职能C、支付中介职能D、资产管理职能14、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D)B、证券投资C、担保D、现金资产1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C)A、安全性B、流动性C、盈利性D、便利性16、货物与服务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金融账户D、储备资产17、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B)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型通货膨胀D、预期型通货膨胀18、判断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准是(D)A、需求旺盛B、货币超发C、本币贬值D、物价水平持续下降19、依据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信用等级划分标准,下列属于“投资级债券”的是(B)A、B级B、Baa级C、Ba级D、C级20、下列属于中央银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D)A、降低再贴现利率B、扩大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有价证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单一型二元式。
2.保险中的最大诚信是指在保险标的损失中保险双方当事人要诚实守信、不隐瞒重要事实。
3.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4.西方商业银行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贷款理论)。
5.商业银行按一定的利率购进未到期票据的行为是贴现。
6.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管理的市场是货币市场。
7.由债权人开出命令债务人按期付款的票据是商业汇票。
8.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9.属于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是股本和公开储备。
10.投资者因投资资产价格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入称为资本收益。
11.按信托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可将信托分为(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
12.属于我国M1层次的货币是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能够创造基础货币的机构是中央银行。
14.目前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属于市场利率。
15.交易双方就将来按约定时间和约定价格交易某种金融资产而达成的协议是期货合约。
16.《巴塞尔协议》规定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
17.不可保财产的范围包括:土地、矿藏、矿井、矿坑、森林、水资源以及未经收割或收割后尚未入库的农作物;货币、票证、有价证券、文件、账册、图表、技术资料、电脑资料、枪支弹药以及无法鉴定价值的财产;违章建筑、危险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在运输过程中的物资;领取执照并正常运行的机动车;牲畜、禽类和其他饲养动物。
18.社会总供给会从商品数量、价格等多方面影响货币需求量。
19.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股票市场。
20.金本位制下汇价决定的基本依据是铸币平价。
21.牙买家体系下汇价决定的基本依据是22.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附属债务)。
23.人民币的标价方法是直接标价法。
24.需要承兑的商业票据是银行承兑票据。
25.属于信托职能的是财务管理职能、资金融通职能、信用服务职能。
26.我国M0层次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27.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一般是需求膨胀。
28.期权合约卖方可能具有的风险收益特征是收益有限大,损失无限大。
29.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偿还性)。
30.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单一型二元式。
31.在经济过热时通常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是双紧有财政政策。
32.货币购买力与物价水平成反比。
33.按信托目的可将信托分为(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
34.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一半,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增加到原来的一半。
35.商业银行速动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
36.包含通货膨胀补偿因素在内的利率是名义利率。
37.目前我国使用的保险补偿方式包括支付现金、更换、修理。
38.基金单位总规模固定且投资者只能在流通市场上购买或变现基金单位的是封闭式基金。
39.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40.融资性租赁的基本性质是以“融物”代替“融资”。
41.国际储备货币中包括美元、德国马克、日元和欧元。
42.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确定两国货币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对比。
43.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货币的购买力水平提高。
44.我国从1993年以后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改为固定利率。
45.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是商业银行。
46.属于影响企业还款能力的第一来源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47.属于动产信托标的物的是交通工具、设备、原材料。
48.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49.信托行为成立的依据是(信托的目的)。
50.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
51.以发行所在国的货币标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被称为(外国债券)。
52.狭义的金融市场就是(证券市场)。
53.交易双方就将来按约定时间和约定价格交易某种金融资产而达成的协议是期货合约。
54.一般来说,利率下降,债券市场价格(上升)。
55.对于股票发行管理,从国际通行的做法来看,可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
56.目前股票公开发行方式普遍采用的是上网定价方式。
57.最典型的资金信托业务是(融资性资金信托)。
58.附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常采用面值发行。
59.货币供应量是反映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某一时点上银行的负债总额。
60.在经济过热时通常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是双紧。
61.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62.汇率是指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习惯上又被称之为货币的对外价值。
63.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核心中介机构是(商业银行),直接融资金是以证券公司为核心。
64.商业银行所持国债被称为法定准备之中的65.在信用这种借贷行为中,它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
66.减轻一国货币贬值压力可采用的政策是财政金融紧缩政策、管制工资和物价、实行币制改革。
67.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是单一型一元式。
68.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地位最为特殊的是国有商业银行。
69.马克思认为正常情况下的利率水平应(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70.在资本构成中,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属于公开储备。
71.被称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的是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是流通市场。
72.保险组织经济补偿的首要环节与内容是危险转移。
73.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是美元。
74.因房地产投资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
75.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发行的发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76.保险合同终止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是(自然终止)。
77.道路、桥梁、码头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的特约承保财产。
78.在经常账户中,赔偿和无偿捐赠属于经常转移。
79.在我国结售汇制下,外汇储备增加则相应要增加人民币的投放量。
80.在我国的货币层次中,个人储蓄存款属于M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卷”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下列可能引起汇价波动的因素有国内物价、国际收支状况。
2.优惠利率可采用的做法是(差别利率法和贴息法)。
3.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各种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
4.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具体表现为(集中存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
5.证券活动的三大违法活动有(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
6.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银行信贷、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三来一补”、租赁信贷、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存款)。
7.投资者可以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资产组合管理、投机发现价格。
8.资金信托与银行存款业务的差异是法律关系不同、目的不同、业务处理不同。
9.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包括中央银行能够加以控制;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取得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据以分析和监测;它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系紧密,它的变动一般能引起最终目标作相应的变化。
10.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一般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11.保险供给者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
12.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3.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有(出口信贷、银行信贷、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三来一补”)。
14.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有(财政金融紧缩政策、管制工资和物价、实行币制改革)。
15.投资基金的特点表现有多元化投资、专家理财、流动性强。
16.对出口信贷正确的理解有17.下列利率中可以发挥基准利率作用的是中国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18.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这两者的总和,而前者又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
19.下列关于人民币表述正确的有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题)2分,共10分)1.保险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保险供给者、保险中介人和保险需求者)。
2.狭义的金融市场就是证券市场。
3.目前股票公开发行方式普遍采用的上网定价。
4.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债券市场价格下跌。
5.货币的形态经历的阶段依次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银行券和信用货币。
6.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
7.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8.在我国银行业中,第一家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的商业银行是中国农业银行。
9.储蓄来自于居民手持的现金,我国商业银行对居民储蓄的基本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10.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组织经济补偿。
11.按合约规定的对合约标的物的权力来划分,期权合约分为(买进期权和卖出期权)。
12.按外汇交易方式划分,外汇买卖分为即期外汇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
13.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财产委托给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和处理的行为。
14.保险补偿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转移、损失分难和实施补偿。
15.按股票投资者权益的不同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两大类。
16.按合约执行日期规定的不同划分,期权合约分为欧洲期权和(美洲期权)。
17.按发行后基金单位是否可以赎回,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18.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
四、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2、活期存款:是指顾客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3、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
它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4、债券:是表示债权的有价证券,到期要偿还本金,利息可定期支付或到期一次支付或通过贴现发行变相支付。
5、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6、活期储蓄:是零星存入,随时可取,每年计付一次利息的储蓄存款。
7、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财产委托给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和处理的行为。
8、欧洲债券:是指不以发行所在国货币而以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标值、并还本利息的债券。
9、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