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 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
简介泰山
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 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 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 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
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
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 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机会写景、议论,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政治抱负;《登泰山记》写景、叙事,描写泰山的壮丽
景色,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 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 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 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 雪山奕奕传神。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写出了泰山 安详明媚,肃穆中充满温柔飘逸美。
苍山负雪
日照城郭
思考: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 景物变化的?突出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点?
待日出: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稍见: 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须臾: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 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