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教案(第五章).ppt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24
定温、定熵、多变压缩消耗理论功的比较:
8-2 余隙容积的影响
余隙容积: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位置时,在活塞顶面与气缸盖间有一定的空隙,该空隙的容积称为余隙容积。
1)对生产量的影响:降低排气量。
2)对理论耗功的影响:不论有无余隙,压缩单位质量气体所消耗的理论压气功相同。
8-4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与活塞式压气机相比,叶轮式压气机结构紧凑,输气量大,输气均匀且运转平稳,效率高。
缺点是单级增压比小、摩擦损耗大。
✓叶轮式压气机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型式。
轴流式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
课后作业无
9-3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一、混合加热理想循环(萨巴德循环)
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狄塞尔循环)
三、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奥托循环)
9-6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燃气轮机的特点:
1.开式循环(open cycle),工质流动
2.运转平稳,连续输出功
3.启动快,达满负荷快
4.压气机消耗了燃气轮机产生功率的很大部分,但重量功率比(specific weight of engine)仍较大
循环示意图:
循环原理图:
课后作业9-1。
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第2节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能源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能源是指直接来自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的能源,有时也叫________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燃料、油页岩、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____________而来的能源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焦炭、________、蒸汽、热水、沼气等.3.一次能源还可分成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指具有天然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会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____________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等.非再生能源是指必须经历____________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核能等,它们将越用越少,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4.常规能源(又称传统能源)是指当前开发________上比较成熟、使用____________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能、核裂变能等.新能源是指________才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或正在研究以便广泛推广使用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等.5.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气候带和植被分布、影响土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6.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成为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酸雨的危害有:影响____________,危害____________,使土壤____________,腐蚀建筑和艺术品等.7.电冰箱和空调机的________、泡沫塑料________、电子器件清洗用的________破坏臭氧分子.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________,它吸收99%的太阳____________中对生物最有害的部分,同时吸收太阳辐射,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强烈的____________.会对植物、动物产生直接的________作用,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明显的影响,并有可能引起人体________,眼病等.【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能源及其分类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B.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C.水能是可再生能源D.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作为能源的共同特点是()A.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C.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都是新能源知识点二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3.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辐射到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B.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C.“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D.“温室效应”使得土壤酸化4.能源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有()A.水能的开发利用可能造成地面沉降、地震、破坏生态系统、水质变化等B.酸雨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江河湖水酸化,使农作物减产C.臭氧不是氧气,它的变化不会影响人类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D.核能带给人类巨大利益,人类可以无节制的开发利用1.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用煤做燃料供热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2.能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A.能量的消失过程B.能量的创造过程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D.能量的转化、传递并且逐渐消失的过程3.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实际上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C.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利用的所有能源实际上都是太阳能转化而成的D.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本身4.下列属于新型能源,又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石油C.天然气D.核能5.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A.温室效应B.厄尔尼诺现象C.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D.火山喷发和地震6.CO2气体有个“怪脾气”,它几乎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大气中CO2浓度增加,能使地表温度因受太阳辐射而上升;另外,它还有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热辐射的作用,阻碍了地球周围的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排放,使整个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一样.因此,大气中CO2浓度的急剧增加已导致气温的逐步上升,使全球气候变暖.(1)这种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产生的效应称为()A.光热效应B.光电效应C.光气效应D.温室效应(2)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植物和生物物种灭绝B.大量燃料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燃烧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禁止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B.开发使用核能、太阳能C.将汽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石油气D.植树造林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市区禁止摩托车通行是为了提高城区空气质量B.无氟冰箱的使用会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C.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白色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8.下述化学物质中,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最大的是()A.氟利昂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需要人工制取的能源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它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其中辐射到地面的总功率为8×1026 kW,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10.地球上的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第五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第2节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课前预习练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2.未经加工、转换初级原煤原油天然气加工、转换煤气汽油电能3.日益减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质年代原煤石油4.技术比较普通原煤石油天然气新近核聚变能太阳能氢能5.全球温暖化海平面上升降水量变化影响人体健康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人的健康生态系统酸化和贫瘠7.制冷发泡氯氟烃保护伞紫外辐射加热大气层紫外辐射破坏结构功能课堂探究练1.AC[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动植物转化成的,其来源可追溯到太阳能,A对;汽油燃烧会引起一些化合物的产生,导致有毒气体的生成,B错;水能是可再生能源,C对;煤、石油等存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D错.]点评明确不同能源的定义及实际使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分析本题的关键.2.BC[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再生能源,它们必须经历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它们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B、C正确.]点评了解能源的分类方法,并理解分类的依据.3.BC[“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它的危害是使地面气温上升、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等,故B、C选项正确.]点评准确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危害是解题关键.4.AB[水能的开发利用要改变原有河流的结构,会引起地面沉降、地震等,A正确;酸雨是呈酸性的降水,有腐蚀性,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江河湖水酸化等,B正确;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吸收99%的太阳紫外辐射中对生物最有害的部分,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C错误;核能技术,尽管在反应堆方面已有了安全保障,但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故不能无节制的开发利用,D错误.]课后巩固练1.D[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但由于这些燃料中含有杂质以及燃烧的不充分,使得废气中含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污染了大气.而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应大为推广,故答案应选D.]2.C[能源利用的过程是做功或热传递的过程,前者是能量的转化,后者是能量的转移.] 3.ABD4.A5.C6.(1)D(2)B(3)BD8.A9.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海洋能水能核能太阳能二次能源电能汽油煤气能沼气10.见解析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叫做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地球给人类提供的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的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从根本上讲是在开采上亿万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热力学七年级第五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等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热力学定律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热平衡和热力学定律;3.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4.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5. 热力学循环和热效率。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热力学的概念,如讲解热水器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于温度和热量的思考。
第二步:温度和热量的概念讲解1.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2. 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3. 热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第三步:热力学定律的介绍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意义。
第四步: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1.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热对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第五步: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1. 理想气体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第六步:热力学循环和热效率1. 热力学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热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七步:实验和练习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热传导和热对流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在实验和练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教学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学方案符合教学要求,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既注重了理论的传授,又注重了实践的操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加强对热力学实践应用的讲解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