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验技术.共51页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51
第四章染色与染色剂未加染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除了能够辨认细胞和包核的轮廓以外,看不清楚其他任何结构。
即使由于组织内部各种物质的折射指数不同,从光线的明暗上能使我们看到一些组织结构,但也是极其简单而有限的。
远远不能满足观察和诊断的要求。
我们不仅要通过显微镜视野来看到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而且还要通过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变化来研究它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染色的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为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较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远为复杂,理论性强,技术要求严格,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在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
第一节染色的基本原理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与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
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一.染色的物理现象1.溶解性:这种染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染色,苏丹类染色剂为脂溶性染料,它可以被脂质溶解,使脂质着色,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一特性。
因此,当苏丹类的酒精溶液与组织细胞中的脂质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移”到脂质中去,而使脂质着色。
2.吸附作用:较大物体有从周围介质吸附小颗粒到自身的特性。
有些染色则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和毛细管作用而被吸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胞的小孔中去而着色的。
例如活性炭吸附各种分子,甚至胶质和微生物等较大的颗粒一样。
二.染色的化学反应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染色作用常是对立的,而不是一致的。
任何染料均可电离,离解出阳离子或阴离子。
酸性染料中的酸性部分有染色作用的是阴离子;碱性染料中的碱性部分有染色作用的是阳离子,细胞内同时含有酸性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中的阳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核(含有核酸)黏液和软骨基质呈酸性部分被盐基性染料苏木素所染、反之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的阴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浆及其内部的某些颗粒物质被酸性染料伊红所染。
病理检验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病理检验技术的定义病理检验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病理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诊断疾病和评估疾病进展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2. 组织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1 组织学技术的原理•组织固定:将病理组织样本用甲醛或其他固定剂进行处理,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以保存。
•组织包埋: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用蜡进行包埋处理,使其易于切片。
•组织切片:用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用切片机进行切割,得到薄片。
•组织染色:通过染色剂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诊断。
2.2 组织学技术的应用•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和染色情况,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
•疾病进展评估: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疾病研究: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3.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1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抗原获取:将组织样本中的抗原通过特定的方法提取出来。
•抗原检测:将提取出来的抗原通过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可视化:通过特定的染色剂或荧光标记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视化。
3.2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分子病理学研究:通过检测特定的抗原,可以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相关的信号通路。
•癌症诊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
•免疫疫苗研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研究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从而研制疫苗。
4. 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1 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原理•DNA提取:通过特定方法,从组织样本中提取出DNA。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将DNA扩增至足够数量。
•DNA测序:通过测序方法,确定DNA的序列。
4.2 分子病理学技术的应用•基因诊断: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诊断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肿瘤。
•药物治疗选择: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评估患者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一、非组织制片方法有哪些?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的种类(根据所使用支持物质不同)1.石蜡切片法2.火棉胶切片法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5.树脂切片6.碳蜡切片三、组织切片的重要程序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四、标本重要来源及取材重要注意事项标本重要来源:临床活体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解剖,实验动物等。
组织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保持新鲜。
2、标本大小适宜。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5、选好标本切面。
6、保持材料的清洁。
7、切除不需要部分。
8、明确编号,登记。
五、何谓固定,常用固定方法及固定液有哪些标本(组织)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固定方法: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浸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使全身灌注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合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浸泡固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
固定液:1、单纯固定剂:甲醛、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
2、混合固定液: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 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六、何谓脱水,常用脱水剂。
脱水:运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取的水分臵换出来,以使标本处在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常用脱水剂:1.单纯脱水剂:如乙醇、丙酮和甲醇。
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
常用乙醇2.脱水兼透明剂: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通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七、石蜡包埋程序1)组织取材3mm厚度,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