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学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60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生理学: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肺通气概念: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动力:1、呼吸运动(原始、间接、最终动力)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内压的交替变化)3、胸内负压呼吸运动的形式: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活动受限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形式何时出现呼吸肌参与否浓度与感觉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平衡均匀用力呼吸运动时、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或吸入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快,费力;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的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500ml。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
1s末:80%; 2s末:96%; 3s末:99%。
每分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2~18次,潮气量平均为500ml,每分肺通气量为6000~9000ml。
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二、肺换气形式:气体单纯扩散动力:气体分压(张力)差。
呼吸的知识点总结1. 呼吸的生理过程呼吸的过程包括呼吸道的空气进入、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然后通过气管分支进入肺部。
在肺部,氧气被吸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然后被排出体外。
2. 呼吸的类型人类有两种类型的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通过扩张和收缩胸部来进行的,而腹式呼吸是通过扩张和收缩腹部来进行的。
正常呼吸通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结合。
3. 呼吸的频率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大约是每分钟12-20次。
呼吸的频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活动水平等。
4. 呼吸肌肉呼吸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实现的。
主要的呼吸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和腹肌。
肋间肌的收缩扩张使得肺部能够充分膨胀和收缩,而膈肌的收缩也能够帮助肺部进行呼吸。
5. 呼吸与健康呼吸对身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氧气,还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正常的呼吸还可以帮助维持酸碱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等。
6. 呼吸与情绪呼吸与情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深呼吸和缓慢呼吸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放松。
7. 呼吸与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呼吸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运动时,肺部会加大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同时,呼吸还可以帮助维持体温和排出体内的废物。
8. 呼吸与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呼吸功能,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
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以维护身体的正常功能。
9. 呼吸与环境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和气体成分也会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总之,呼吸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它与健康、情绪、运动、疾病和环境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了解呼吸的知识点,加强对呼吸的健康管理和保护,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等部分。
- 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参与维持酸碱平衡。
2. 呼吸过程
-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肺毛细血管气体
交换三个阶段。
- 呼吸道通气是指空气从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 肺泡通气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 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是指氧气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二
氧化碳则相反。
3. 呼吸控制
-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感受器控制。
-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脊髓,受到血液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
及酸碱平衡的反馈调节。
- 感受器包括呼吸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能感知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 呼吸肌肉
- 呼吸肌肉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肉,通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呼吸。
- 肋间肌则帮助扩张和收缩胸腔,增加肺的容积。
5. 呼吸与运动
- 呼吸与运动息息相关。
- 运动时,呼吸加快、加深,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6.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 呼吸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生理变化,例如婴儿和年老者的呼吸频率较快,肺功能也有所不同。
以上是呼吸系统生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呼吸生理学重点归纳1. 呼吸系统构成呼吸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咙和喉头-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脚趾myrtle:呼吸肌肉:代表各种肌肉(如膈肌和肋间肌)负责呼吸运动。
2.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顺利換气Process:呼吸系统从外部吸入氧气(吸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出)。
- 鼻和喉部过程:当我们吸气时,空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管。
- 气管和支气管过程:气管负责将空气传输到肺部,而支气管则将空气引入肺的不同区域。
- 肺部和肺泡过程: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气体交换。
- 膈肌运动:膈肌是呼吸运动的关键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推动呼吸过程。
3. 呼吸调节呼吸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呼吸中枢来实现,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桥脑部分。
主要的调节机制包括:- 中枢化学感受器:感知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 周围化学感受器:分布在大血管和动脉周围,对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敏感,通过神经信号传达给呼吸中枢。
- 伸展感受器:分布在肺部,对肺部充气程度变化敏感,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
4. 呼吸的生理效应正常呼吸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供应:呼吸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体内,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供应。
- 二氧化碳排出:呼吸系统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 pH调节: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呼吸系统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液酸碱平衡。
- 循环系统支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紧密相连,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 温度调节:呼吸过程中,大量的水蒸汽散发热量,对体温调节起到一定作用。
5. 常见呼吸问题一些常见的呼吸问题包括:-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等。
- 肺炎:肺炎是肺组织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症状包括气促、咳嗽、咳痰等。
呼吸生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呼吸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通过呼吸,人体可以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呼吸生理学是研究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包括呼吸机械、气体交换、呼吸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就呼吸生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呼吸系统结构1.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和喉部;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2.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两个肺部分别位于胸腔的两侧,通过气管与外界相连。
二、呼吸机械呼吸机械是指呼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1. 吸气:吸气是指外部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主要依靠胸廓的扩张和膈肌的收缩来实现。
胸廓主要由肋骨和胸椎构成,当膈肌收缩时,胸廓扩张,并且肺部容积增大,导致气体通过气道进入肺部。
2. 呼气:呼气是指肺部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主要依靠胸廓的收缩和膈肌的放松来实现。
当膈肌放松时,胸廓缩小,肺部容积减小,气体被排出体外。
三、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主要通过肺泡进行。
1. 通气:通气是指外部空气进入肺部,并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从而实现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通气和灌注比例:通气和灌注比例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的比例,通过通气和血液循环的匹配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3. 气体分压:气体分压是指气体在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压值,即气体分子在单位压强下的分布情况。
气体分压是影响气体交换的重要参数。
四、呼吸控制呼吸控制是指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过程,主要由呼吸中枢和周围化学感受器来完成。
1.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主要位于延髓和脑桥的呼吸中枢,它通过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2. 周围化学感受器:周围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主动脉和颈动脉窦内,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来调节呼吸功能。
第五章呼吸1.呼吸:指呼吸肌节律性舒缩引起的轮廓扩大与缩小的运动。
成人平静呼吸时呼吸频率12~18次/min。
2.肺通气:①直接动力(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②原动力(呼吸肌舒收)呼吸运动: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膈、肋间外肌收缩(主动)呼气运动:膈、肋间外肌舒张(被动)深呼吸(均为主动):吸气:膈、肋间外肌收缩+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呼气:膈、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肺内压变化:吸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末期,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时,始终比大气压低,称为胸膜腔负压:(原因)①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②肺是弹性组织,有回缩倾向。
即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的生理意义:①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②促进血液(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若胸膜受损可引起气胸!3.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增加)(一)弹性阻力:(对吸气是阻力,对呼气是动力)即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的张力(使肺泡缩小的力。
表面张力占回缩力的2/3。
)和弹性回缩力(肺被扩张得越大,回缩力越大)构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令肺泡脆弱的薄膜不会粘连在一起!)其生理意义为①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部扩张,使吸气省力)②防止发生肺水肿③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病理意义:可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
4.(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吸入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呼出量;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仍残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无效腔气量: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积。
)①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
②时间肺活量:(FEV又称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