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4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

1、直接欣赏一组沃尔塔瓦河的风光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然后提问?

师: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

2、通过介绍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同时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旋律

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速度?(2)、彩色标注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2、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句旋律。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的发声,纠正她们的问题。

3、模唱第二句旋律。这个环节将处理学生低音的演唱。(音高落下,但声音的位置不变)

4、模唱第三部分旋律。

5、完整哼唱第一乐段。

6.再一次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二段的情绪

有什么变化?

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7.模唱第二段旋律,同时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8.完整哼唱全曲旋律,为学唱歌词做好准备。

(二)、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

3、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

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四、情感升华:

1、让学生分析歌词中描述了哪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一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今天能够幸福地在自己的国土愉快的学习生活,那么请同学们把自己对祖国的这份情感用你

们的歌声尽情地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喜欢流行音乐,对音乐课本

上的歌曲不太感兴趣。再加上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所以我要求学生再演唱歌曲时要轻声不喊叫,整齐的开始与结束。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与歌唱习惯。

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

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

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我的祖国》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运用合适的歌唱与呼吸方法,能以赞美的情感演唱

歌曲。在歌唱中,让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附点与弱起节奏,并学会分析旋律的平行、上行、下

行与波浪式进行的不同。最后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参与多种

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与音乐产生共鸣,使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开阔,培养学生积

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教学中,我用宽

容的心态、温柔的语句去鼓励、安慰他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的有感

情的演唱歌曲《我的祖国》。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歌曲充分的理解及对

音乐学习的渴望。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评测练习

1、让学生感受四拍子的强弱规律练习

6/8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2、典型节奏练习

弱起X X | X X X X | X .X .

3、旋律进行

波浪式进行:抒情、雄壮、优美、欢快

平行:具有一种向前的推动力、号召力

下行:柔和、宁静、哀怨、悲伤

上行:激昂、开朗、不断高涨

《我的祖国》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课,我的反思如下:

1、语速可能为了赶课,速度有些快,会导致有些话,学生没有听清楚。应该把语速方面一些。

2、在讲课时,课件发生了一些小问题,在下次做课件的时候,少做超链接,尽量使用播放笔进行播放。

3. 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配合教学光盘中的音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在我的示范和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效果非常棒,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歌曲的充分的理解及对音乐学习的渴望。整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课标分析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惟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

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1.审美价值。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将音乐列入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理由。长期以来我们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价值,将音乐教育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摈弃科学实践的做法,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强调音乐概念应和音响尽量统一,只有这样我们学到的才能称其为是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