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和除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小数乘法运算;2. 能够利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小数除法运算;4. 能够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教学准备材料:1. 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数学教具(小数图形、小数拼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利用教具或黑板上的小数图形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思考小数的大小关系。
二、讲解小数的乘法运算(20分钟)1. 引入小数的乘法概念,比如「0.5乘以2等于多少?」;2.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小数的乘法运算步骤;3.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运算技巧;4.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纠正错误并解答疑惑。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2. 要求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列出解决步骤;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讲解小数的除法运算(20分钟)1. 引入小数的除法概念,比如「1除以0.5等于多少?」;2.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小数的除法运算步骤;3. 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除法计算练习,帮助他们理解运算规则;4.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小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练习(20分钟)1. 教师布置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练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完成;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疑问;3. 鼓励学生多多尝试,提高运算能力。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3. 激励学生,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2.巩固乘法口诀和简便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乘法口诀;2.复习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含余数的除法问题;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乘法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乘法口诀(5分钟)•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
2. 探究含余数的除法运算(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如25 ÷ 6 = ? ,帮助学生理解含余数的除法应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的解题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上有30个学生,每排6个,共排几排?”,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 进阶乘法计算(15分钟)•考虑一些复杂的乘法题目,如248 × 14 = ? ,引导学生通过拆分、近似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含余数的除法运算。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较复杂的乘法和除法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较复杂的乘法和除法问题教案目标通过该教案,学生将能够解决较复杂的乘法和除法问题,并掌握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回顾一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引入较复杂的乘法问题提出一些较复杂的乘法问题,例如:- 456 乘以 28- 37 乘以 94- 1203 乘以 57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这些较复杂的乘法问题。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例如列竖式或使用拆分和逆运算的方法。
4. 分享解决方法请各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
5. 引入较复杂的除法问题提出一些较复杂的除法问题,例如:- 1624 除以 8- 2496 除以 32- 5010 除以 456. 分组活动将学生继续分组,让他们共同解决这些较复杂的除法问题。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列长除式或使用倍数和逆运算的方法。
7. 分享解决方法请各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结果。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
8. 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例如:- 一箱苹果有36个,共有12箱,共有多少个苹果?- 每本书需要花费15元,小明有60元,他最多能买几本书?9. 总结和复让学生总结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复。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他们的解答正确率,评估他们对较复杂的乘法和除法问题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口算除法-人教版 (7)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算除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方法。
(3)总结口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3. 演示与讲解结合实例,演示口算除法的计算过程,讲解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加深学生对口算除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口算除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算除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口算除法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乘法:理解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乘法运算,掌握乘法规律。
2. 分数的除法:理解分数与分数之间的除法运算,掌握除法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彩色图片卡片、小黑板、白板、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些彩色图片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分数,如1/2,1/4,3/8等。
2. 出示一张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这个分数的读法和意义。
然后逐张出示其他卡片。
二、分数的乘法(15分钟)1. 分数的乘法定义: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2. 引导学生观察例题:1/3 × 2/5 = ?,解释计算过程。
3.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与同伴互相核对答案。
4.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的乘法规律。
三、分数的除法(15分钟)1. 分数的除法定义: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相当于将第一个分数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
2. 引导学生观察例题:2/3 ÷ 4/5 = ?,解释计算过程。
3.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与同伴互相核对答案。
4.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的除法规律。
四、综合运用(2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练习题,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3. 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小组竞赛,出示一系列分数计算题,小组成员依次回答,比赛答对数量最多的小组。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
2. 师生共同检查错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解决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耐心、合作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强调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规范。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拟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开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拟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案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第2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教材第109~110页的相关内容。
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让学生对乘、除法学问形成一个系统的学问结构。
2.坚固驾驭乘法和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驾驭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体会学问之间的相互联系。
3.使学生参加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沟通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学问网络。
重点:娴熟驾驭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因数末尾带0的笔算除法,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算。
课件。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计算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重点,在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分别学习过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有关“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的学问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乘、除法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学问?生说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以及积(商)的改变规律。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要达到:进一步驾驭乘除法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敏捷运用积(商)的改变规律进行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师:下面我们就从口算闯关竞赛起先,去追寻我们今日的学习目标吧!1.第一关:口算下列各题。
(1)23×4=230×4=18×3=70×50=说出得数,并讲出每一题的算法,再找出本组题目中的规律。
(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积的改变规律。
)(2)54÷3=540÷3=60÷30=180÷90=说出得数,并讲出每一题的算法,再找出本组题目中的规律。
(商的改变规律和不变的规律。
)师:乘、除法的口算大家驾驭得比较好,接着我们要去闯其次关。
2.其次关:估算下列各题。
(1)493÷70≈720÷92≈学生说出答案后,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一般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但有时也须要把被除数看作几十或几百,再口算出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1课时_口算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口算除法的学习,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掌握计算除法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口算除法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2.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除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运算方法。
例如:24 ÷ 3 = 8,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除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36 ÷ 4 =,25 ÷ 5 =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和计算问题的应用和比较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和计算问题的应用和比较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以及计算问题的应用和比较。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为你介绍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2.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进行计算;3.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准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练习册等。
2.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 导入:通过展示两个水果盘,一个盘子上有1/4的苹果,另一个盘子上有1/3的橙子,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盘子上水果的总数。
2. 引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1/4乘以4和1/3除以3。
(二)学习分数的乘法运算1.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乘法运算规律,例如:1/4乘以3等于多少?2. 利用小黑板或白板,进行演算过程的展示和解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三)学习分数的除法运算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除法运算,例如:1/3除以2等于多少?2.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分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演示,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原则和方法。
(四)实际问题的计算应用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中的分数进行运算,例如:小明买了1/2公斤的苹果,他吃了1/4,还剩下多少?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运算,并进行具体计算。
(五)分数的大小比较1. 提供一些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和讨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如:1/3和1/6,1/4和1/2等。
2.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四、巩固练习根据课本和练习册提供的习题,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内容,例如:-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实际问题的计算应用;- 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年级数学教案:学习乘法与除法的运算学习乘法与除法的运算一、引言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运算方法,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用到它们。
乘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大量相同数量的数,而除法可以将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四年级的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2. 掌握乘法口诀表;3. 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4.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三、学习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运算的简化形式。
例如,2 × 3 可以理解为将数字 2 重复加 3 次,也可以理解为将数字 3 重复加 2 次。
乘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横向和纵向的数量关系,例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矩阵的乘积等。
通过掌握乘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2. 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表是学习乘法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乘法运算。
让我们回顾一下乘法口诀表的内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通过多次的口诀练习,学生可以逐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计算乘法的速度和准确性。
3. 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方法。
例如,将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除法来解决。
除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计算分数、计算平均速度等。
4.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朗德除法和短除法。
朗德除法适用于较大的数,短除法适用于较小的数。
学生需要掌握两种方法,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1)朗德除法朗德除法是一种逐步逼近的计算方法,通过不断减去被除数的一个整倍数,最终得到商和余数。
例如,我们想计算 23 除以 5:首先,我们找到一个比 23 稍小的 5 的整倍数,即 5 × 4 = 20;然后,我们用 23 减去 20,得到余数 3;最后,我们将商和余数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23 ÷ 5 = 4 余 3。
乘除法综合应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十课教案教案主题:乘除法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 通过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场景。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张购物小票,问学生如何计算总金额。
2.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小票上的价格和数量,并引入乘法的概念。
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则:1. 教师使用白板板书,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则,如何计算两个数的积,并进行示例演示。
2. 学生逐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练习乘法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例如:某书店购进了20本图书,每本售价45元,求总购进金额。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答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点评。
引入除法的概念: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例如:某民工每天挖沙土,一天挖了1200千克,他计划用相同的速度挖10天,问他一天要挖多少千克?2.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入除法的概念,并进行一些示例演示。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1. 教师板书除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并进行示例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例,逐步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练习除法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例如:某果农一共种植了120颗苹果树,每棵树每年可以产苹果500个,问他一共可以收获多少个苹果?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点评。
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1.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如购买食材、制作食物等。
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对解题过程进行点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乘法和
除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乘法和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确保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具:计算器、练习册、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举一些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
1.讲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简单明了地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演示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第三步:练习
•给学生布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器自行完成。
第四步:拓展
•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第五步:总结
•总结乘法和除法的重点,让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同
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乘法和除法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掌握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整数相乘的规则和运算方法;2. 掌握整数相除的规则和运算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相乘的规则和运算方法;2. 整数相除的规则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整数乘除运算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 教师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复习1. 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2. 大数和小数的比较。
步骤二:引入教师通过引入的方式,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提问学生关于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与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类比,加深对整数运算的认识。
步骤三:整数相乘1. 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相乘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规律;2. 教师解释整数相乘的规则,如正数乘以正数为正数,负数乘以正数或正数乘以负数为负数,负数乘以负数为正数;3. 教师通过示例,带领学生进行整数相乘的运算练习;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步骤四:整数相除1. 教师出示一些整数相除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规律;2. 教师解释整数相除的规则,如正数除以正数为正数,负数除以正数或正数除以负数为负数,负数除以负数为正数;3. 教师通过示例,带领学生进行整数相除的运算练习;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步骤五: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乘除运算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思考,并用文字或图形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数乘除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将整数运算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六、巩固与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2. 学生完成当堂练习,检查正确与否;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认识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特别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掌握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我们现在来学习如何使用乘法和除法来计算分数。
一、认识分数的乘法1. 分数乘法的概念分数乘法是指两个分数相乘的操作。
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分数的乘法运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将整数乘以分子的数值,分母保持不变。
例如:2×(3/4)=(2×3)/4=6/4=3/2(2)分数与分数的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得到新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分母。
例如:(2/5)×(3/4)=(2×3)/(5×4)=6/20=3/10二、认识分数的除法1. 分数除法的概念分数除法是指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的操作。
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分数的除法运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按照分数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将除数的分子乘以被除数的分母,除数的分母乘以被除数的分子,并将两个结果相除,得到的商就是分数除法的结果。
例如:(3/4)÷(2/5)=(3×5)/(4×2)=15/8三、综合运用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的问题中,我们使用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人物的速度、时间的乘除计算等。
例题1:小明每小时可以跑3/5公里,他连续跑了4小时,他一共跑了多少公里?解:小明每小时跑3/5公里,连续跑了4小时,所以小明总共跑的公里数为(3/5)×4=12/5=2 2/5公里。
例题2:小华用1小时做完了1/3的家庭作业,那么他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全部完成?解:小华用1小时完成了1/3的作业量,那么剩下的2/3作业量所需的时间为(2/3)÷(1/1)=2小时。
第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