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三章热和能
- 格式:docx
- 大小:39.17 KB
- 文档页数:13
第十三章内能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使劲。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1.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使劲。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讲义P2-P4文字内容与插图,大体概念、概念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为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一样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人们通常用10-10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忙咱们观看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扩散现象能够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什么缘故咱们能够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咱们的鼻子,因此咱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形相似,请大伙儿讨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鞭炮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一起特点?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无法看到。
2.这些味道咱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能够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看演示实验-2,(1)想一想:在那个实验中,什么缘故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若是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阻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若是把它放在上面,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面的瓶子中。
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
(2)教师演示实验,提示同窗们观看实验现象,那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路,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那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给学生展现图-3的液体扩散实验。
别离展现开始时到30天后的硫酸铜溶液,大伙儿看到了什么现象,那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30天后的溶液界面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这说明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到了对方,混为一体。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二节内能导学案(无答案)第二节内能【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掌握物体温度和分子热运动之间的关系。
•掌握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了解物体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导引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不断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在物体内不断碰撞,从而产生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微观粒子热运动状态的度量。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部分分子速度较慢,一部分分子速度较快。
温度高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快的分子数量多;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速度较慢的分子数量多。
3.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物体的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速度不同,因此物体的性质也不同。
•物体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等,取决于分子热运动的紧密程度。
•物体的热导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热导率越高。
•物体的膨胀性: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物体膨胀越明显。
四、学习要点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体性质的联系。
•分子热运动指的是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有密切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在相同温度下,物体的分子热运动速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包括物体的状态、热导性和膨胀性等。
五、学习拓展1.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概念。
2.深入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研究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如热膨胀性和热容量等。
以上是本节课的学习导学案,请同学们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物体性质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班)导学案一、知识回顾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分子?它的组成和结构是怎样的?2.什么是分子热运动?有哪些表现形式?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知预览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3章的第1节,主题为分子热运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的量值指示无关的原因。
三、新知探究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分子热运动是分子在空间内连续无规则地作无规则的振动、转动和平动的运动。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无规则性:分子热运动是无规则的,即每个分子的热运动轨迹不同,无法预测和确定。
•高速性:分子热运动的速度非常快,通常在几百米每秒甚至几千米每秒的范围内。
•碰撞性:分子之间会互相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传递能量和动量。
•高能性:分子的热运动是高能量的运动,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
2.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表示,分子热运动的强弱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这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和分子热运动的能量有直接关系。
我们知道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能量也增加,分子热运动更加激烈;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分子的平均能量减小,分子热运动越来越缓慢。
3.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的量值指示无关的原因我们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但是温度计不能直接测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
这是因为物体的温度只能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能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单个分子的热运动状态。
物体的温度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热平衡状态下与其接触的其他物体之间的热交换情况来确定的。
因此,温度只是对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状态的一个整体平均值的指示,无法直接反映分子的运动情况。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扩散现象既能够在发生,还能够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特别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尽管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特别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特别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特别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特别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
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您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不?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您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不?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第十三章热与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究的问题,直到17世纪与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与内能的观点,能够解释特不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讲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特不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通过所举例子我们能够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与体之间、体与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特不光的铅片与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能够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
这讲明扩散也能够在体与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不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因此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明白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什么缘故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缘故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第十三章热和能§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d=r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反思:§16.2(1)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课题:第13章内能复习课编号9w04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本质。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地做____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有关,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扩散,扩散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引起的,因此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知识点二:内能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影响物体内能的主要因素:、、。
5.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条件:,传递方向:。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功: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知识点三:比热容:6.比热容表示各种物质在吸热和放热能力上的差别。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 _、____________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7.比热容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水的比热容 c水教学思路学生纠错=;物理意义:。
8.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_____________ ,Q放=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2.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正确的()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B.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3.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________;热现象中的“热”是指:________;热膨胀中的“热”是指:________;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无答案)第三节比热容【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预习检测】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复习目标】1、掌握内能、比热容、热值的概念,能准确辨析内能和热量。
2、会应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独学】【知识梳理】课前完成预习中的“知识梳理”如有不会可在教材中查找,注意知识点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并完成预习练习(5分钟)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与分子________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____________越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
2、热量:热传递是内能的_________,_________内能的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之间的不同部分之间有___________。
3、比热容: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质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只要__________相同,______一定,比热容就_______________。
5、物质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物体的原来的温度t o,物体后来的温度为t物体吸收的热量为Q 吸,那么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热值:____________某种燃料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__________有关,与燃料是否_________无关。
7、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______;对于气体常用Q放=___________.【思考】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和联系问题:思考以下三种说法是否正确?(1)、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______________(2)、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二、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知道内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内能的概念展示下列图片:.运动的篮球都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图2.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他就具有了重力势能,那么互相吸引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图3.被压缩的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那么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就具有了势能呢?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叫它什么。
总结:上面的几幅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结论:引出内能定义观察书图12-16,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0 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探究: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猜想与假设: 内能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 (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做一做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现象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动能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多结论: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在大理论分析:(2)内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例:一杯热水与同温度的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
总结:内能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引导学生完成WWW 1、2三、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将一袋冷牛奶放入热水中,过几分钟,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温度变化。
分析:结合教材P39图12—17阐述热传递的过程。
(温度,内能)想一想:在上述过程中内能是如何转移的?师生小结:(1)热传递的传递条件传递方向(2)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分子热运动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
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4.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二)自主预习:一、学生阅读课本P26-P27,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作单位来量度,我们一般用_________来观察它.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3.固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液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气态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课本上找出来并用铅笔划出来.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如何变化?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此特点?如果不是,你能举个反例吗?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又如何变化?二、导学环节二、仔细阅读课本P29,从图11.2-1、图11.2-2以及图11.2-3演示的四个实验(包括第一段的实验)中体会什么样的现象是扩散现象?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举出具体扩散现象的实例吗?讨论:图11.2-2及图11.2-3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物质放在底部,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三、阅读课本P30中间部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猜测一下课本演示实验中,哪杯水中扩散现象快,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2.前面几个实验能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3.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4.什么叫热运动?它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四、阅读课本P30下半部分至P31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图11.2-5的说明说明了什么?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为什么?结合图11.2-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三、当堂检测1.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_________.2.围绕太阳运行的九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轨道离太阳最远的是_______,地球处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__条轨道上.3.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寸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⑧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8.晚上在屋里点燃一支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它的气味,这是气体的______现象,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这一过程越快.12.下列事件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扫地时,灰尘四起B 花开时,花香满园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刮风时,黄沙扑面13.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A 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B 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C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15.把磨得很光得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固体由分子组成B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引力D 固体地分子间存在斥力17.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B 两瓶气体,抽掉中间的隔板后气体逐渐混合C 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D 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四、学生/教师反思: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2.改变内能的方法. 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 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二)自主预习:1.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由于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而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每个分子既有分子动能又有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没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由于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的分子有关,所以那些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和分子间作用强弱的因素(如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物质种类、物质状态等)会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由于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比较复杂,在初中阶段不做较深的要求,同学们只需知道:同一物体在物态变化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不同物体不能只以温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内能大小,还与其它因素有关,现不做研究,所以如果说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这就错了.只能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改变内能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或向外界放热,内能会减小.例如:冬天如果感到手冷,可以有多种方法提高手的温度,如靠近火炉1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双手相互摩擦或双手相互拍击等,这些方法都能使手的内能增大.其中手靠近火炉或暖气片、手捧一杯热水属于热传递,而双手互相摩擦和相互拍击属于做功的方法.3.做功和热传递的联系与区别.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它们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并不能说这两种方法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1)做功的过程是物体的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的过程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2)在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功的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在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中,热量大小量度内能变化的大小.4.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焦.因此只有转移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内能才可称为热量,如果脱离热传递过程,热量就没有意义,所以,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可能)降低.二、导学环节三、当堂检测1.下列事件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 )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面包温度降低C 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D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B 只要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就一定吸收了热量C 只要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就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D 物体的温度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内能有可能增加3.下列事例中,肯定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秧田中的水被晒热B 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冰棒C 磨刀时刀刃发热D 热开水变凉4.关于温度、热传递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B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C 温度的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D 热量总是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5.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就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6.人造地球卫星穿越大气层飞向太空或者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卫星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属于用___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的例子.7.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将___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___消耗了内能.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磨刀时刀刃发热 B 热水逐渐被晾凉C 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D 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9.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 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10.两个物体相接触,热不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A 比热容B 热量C 质量D 温度11.关于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物体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 0℃的物体也有内能D 物体吸热,那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D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越快,它的动能越大,内能就越大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对外做了功D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14.小华把蚊香片放大电热驱蚊器的发热板上,蚊香片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法改变蚊香片的内能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片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学生/教师反思:比热容(第1课时)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4.记住水的比热容.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二)自主预习:一、思考课本“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与水升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二、1.如果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哪个多( )A 水B 沙子C 一样多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猜想:_______(填“水”或“沙子”)的吸热能力较强.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2)怎样保证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2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2.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_____1℃所_____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二、导学环节三、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质量是5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_______________.三、当堂检测1.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 1.5kg,温度降低到20℃,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3.质量为500g的某中物质,温度从20℃降到30℃,吸收了2.1×104J的热量,则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什么物质?四、学生/教师反思:比热容(第2课时)一、学习先知(一)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4.记住水的比热容.5.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6.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自主预习:二、导学环节例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高的物质比热容大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例 2.试利用地理和物理知识解释我国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的原因.例3.一室内游泳池注入质量为6×105kg的水,水温从18℃提高到28℃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三、当堂检测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B 吸收的热量越多,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大C 温度的变化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就越小D 比热容跟热量、温度的变化、质量等因素无关2.对一桶水来说( )A 温度高时,比热容B 倒掉一半后,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C 结成冰后,比热容与水还是一样大D 液态水的比热容是一个确定值,是水的基本特征之一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B 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小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D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大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D 内能5.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A北方冬天,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 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C 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D 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6.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B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C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热量多7.电热器因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4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7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8.质量为1kg,温度是20℃的水,吸收8.4×103J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39.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c水=4.2×103J/(kg·℃) )10.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气式热水器的初装费,使用年限见下表热水器名称初装费使用年限可能发生人身事故吗?对环境有污染吗?太阳能1500元15燃气式800元 5(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填写上表的空白处(2)在15年内,使用哪种热水器更经济?(3)若由你来帮助家长选购,你认为应选上述哪种热水器?简述理由若这太阳能热水器装水量为100kg,集热管接收太阳能的有效接收面积约为2m2,每小时1m2接收面积上有效接收太阳能约为2.1×106J,则该热水器每小时的水温升高多少?四、学生/教师反思:4。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热量的计算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具体章节如下: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单位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讲解内能的增加和减少,包括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3. 热量的计算:介绍热量公式Q=cmΔt,并讲解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机的工作原理:讲解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以及能量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 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能够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知识解决问题。
3. 掌握热量公式Q=cmΔt,能够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定义,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讲解内能的改变: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讲解热量的计算:引入热量公式Q=cmΔt,讲解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热机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冲程和能量的转化。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单位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热量的计算Q=cmΔt热机的工作原理四个冲程能量的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100g的水体温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4.2×10³ J/(kg·℃)×0.1 kg×10℃=4.2×10³J2. 题目二: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20%,燃烧20L汽油完全,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答案:假设汽油的热值为4×10⁷ J/L,放出的热量Q=Vq=20L×4×10⁷ J/L=8×10⁸ J,热机效率η=20%,所以实际利用的热量Q'=Q×η=8×10⁸ J×20%=1.6×10⁸ 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方式?学生是否掌握了热量公式的运用?热机工作原理是否讲解得易懂?2. 拓展延伸:研究热机的效率提高方法,探讨热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______________ 发生,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_ 中发生,也能够在___________ 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_________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_______________ ,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_______ 有关。
5..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 —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i、你在实验中看至y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i、你在实验中看至y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_______________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 体 : 现 象: 液 体 : 现 象 : 固 体 : 现 象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 1、 图16.1-5能说明什么?2、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 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3、 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 。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 _____________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 分子间无相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整理】1 •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结 论结 论结 论分 子执 八「① __________(基内能本内I*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有关,•越高,热运动越剧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②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______________ - ③ 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 ___________ 2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 •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4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 .扫地时,灰尘满屋B .煮饭时,米粒翻滚C .洒水时,水雾飞舞D .炒菜时,满屋飘香E •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 .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 .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 .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 .细雨濛濛 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5 •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 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 ,其原因是 _______ .6 .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 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 .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7 .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茶蛋赴鸡西人喜爱的食品,把鸡蛋放入用酱油和少量茶叶为主要佐料配制成的汤中煮 成茶蛋”煮好的茶蛋”外壳和蛋清颜色都发生了明显交化,这主要是因为分的无规则运 动使酱油中的色素分子 ____ 到了鸡蛋里面;除此之外,茶蛋变成的速度要比用冷水腌制咸蛋 快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
11 .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C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 .尘土飞扬B .烟雾缭绕9.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 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 _B .若温度低于0C,这个现象就消失 D .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 ••…()C .花香扑鼻D .余音绕梁窜味”请你从屋里角度分析,食物 窜味”属于 ____ 现 方式失去水分的。
A .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 .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 •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激烈12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斥力C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做无规则运动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热运动越剧烈14 .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C .组成固体的分子式静止的第二节【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 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 过 ______________ 改变内能的。
6. 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 _______ 能、 _______ 能,同时还具有 _______ 能,子弹落地后, 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 ________ 能•7. 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 __________ 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 的内能 _______ ;温度降低时,内能 ________8.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 _______ ,温度 _________ ;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 物体的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D .尘土飞扬,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B .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D .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B . 0C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 .•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内能内能 _______ ,温度______ .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____ 使空气的 _______ 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12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 _______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 __________ ,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_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