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3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制冷技术》课程知识要点知识点一一、填空题1、在两个变温热源之间的理想制冷循环称。
2、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组成循环的四大件是、、、。
3、传统的家用电冰箱及汽车空调使用的制冷工质为,其中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是中的原子。
4、制冷工质的lgP-h图上通常是一点两线三区,其中一点为、两线为和,三区分别为、、。
5、R22的分子式为,H2O做制冷剂的简写代号为。
6、复叠式制冷循环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它们通过联系起来,两部分采用的工质分别为和。
7、节流机构是制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和。
8、复叠式制冷循环是由和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采用的工质分别为和。
9、理想制冷循环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
10、两个变温热源之间的理想制冷循环称循环,它是由两个过程和两个过程组成。
11、制冷装置中的节流机构的作用是和,其中通过控制液位来调节的节流机构是。
12、制冷系统中需要保温的管道有和,以尽量避免和;辅助设备油分离器的安装位置是。
1.劳伦兹循环、2.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阀3.卤代烃、卤代烃、氯4.临界点,饱和液体线、饱和气体线,过冷区、过热区、气液两相区5.CHF2Cl,R7186.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冷凝蒸发器,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7.节流降压、调节流量8.高温部分、低温部分,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
9.等熵、等温、10.劳仑兹、等熵、可逆多变11.节流降压、调节流量、浮球阀12.低压液体管、低压回气管、冷量损失、吸气过热、压缩机的排气之后冷凝器之前二、判断题1.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置于气缸内的两个具有螺旋状齿槽的螺杆相互啮合旋转使齿间容积发生变化,从而完成气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三过程。
(√)2.2LiBr吸收式制冷机中,水是吸收剂,LiBr溶液是制冷剂。
(X )3.液体气化制冷是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实现制冷的。
(X )4.内平衡式与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的最大区别是适用于蒸发器的阻力损失不宜过大的场合。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一种将热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的过程,使低温物体的温度降低的技术。
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冰箱、空调、冷库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制冷相关的基础知识。
1. 制冷原理制冷原理主要涉及热力学和热传导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反向流动。
制冷过程中,一般采用制冷剂来传递热量,通过压缩制冷循环来实现。
2.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工作原理。
它包括四个主要组件: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的热量并蒸发,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然后,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接着,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释放热量,并在过程中冷凝成液体。
最后,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后重新进入蒸发器,循环往复。
3.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制冷循环中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制冷剂选择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近年来,由于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影响,需求环保制冷剂的研究和应用。
4. 制冷效率制冷效率通常用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衡量。
COP定义为制冷量与所消耗的功率之比。
COP越高,表示单位能量消耗下制冷量越大,制冷效果越好。
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包括改进制冷循环、增加换热面积、减小温度差等。
5.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冷库等。
冰箱以制冷为主要功能,通过控制温度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空调则是通过制冷和除湿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冷库主要用于食品、药品等物品的储存,通过低温来延缓物品的变质。
6. 制冷应用制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冰箱、空调、冷库等家用和商用设备外,制冷还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制冷⼈必备的制冷技术知识(图解)⼀、制冷术语1、制冷:物体或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2、制冷剂: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完成循环的⼯作物质。
常⽤制冷剂:氨、氟利昂(R22、R134A、R407C、R410A)、⽔。
3、载冷剂:是在间接制冷系统中⽤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常⽤的载冷剂: 冰河冷媒、⽔、盐⽔、⼄⼆醇⽔溶液。
制冷量:单位时间⾥由制冷机(空调器)从低温物体向⾼温物体所转移的热量。
制热量:单位时间内由空调器(热泵型)从外界吸热后向室内输送的热量。
COP = 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
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表达形式均采⽤COP(能效⽐)表⽰。
EER = 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EER值越⾼,表⽰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
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功率(W)的⽐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EER。
标准单位:⽡(W)或千⽡(KW)1KW = 860kcal/h1美国冷吨 = 3.526kw = 3024kcal/h(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在24⼩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显热: 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温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质的形态不发⽣变化,这种热称为显热。
潜热: 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其形态发⽣变化,但温度不发⽣变化,这种热量⽆法⽤温度计测量出来,⼈体也⽆法感觉到,但可通过实验计算出来,这种热量就称为潜热。
1.⼲球温度:(符号DB)普通的温度。
2.湿球温度:(符号WB)温度计的球体上湿润时的温度,受湿度的影响。
3.露点温度:(符号DP)对空⽓进⾏冷却,空⽓中的⽔分开始结露⽔的温度。
湿度:空⽓中⽔蒸汽的含量。
绝对湿度:1m3的湿空⽓中所含⽔蒸⽓的质量。
(单位:公⽄·⽔/公⽄·⼲燥空⽓)相对湿度:湿空⽓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的绝对湿度之⽐。
(单位%,符号RH)饱和湿空⽓:空⽓中含⽔蒸⽓量是有限度的,达到最⼤容量时的湿空⽓称为饱和湿空⽓。
制冷基础知识制冷基础知识⼀、制冷术语:什么叫⼯质?凡是⽤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来传递热能的⼯作物质统称为⼯质。
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作物质称为⼯质。
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作介质。
例如:氟利昂、氨、⽔等。
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即制冷⼯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或⽔⽽被冷凝成液体。
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的。
什么叫载冷剂?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的。
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
例如:空⽓、⽔、盐⽔、有机化合物及其⽔溶液等。
⼆、制冷系统中的⼯作参数的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温度、华⽒温度、绝对温度。
1)摄⽒温度(t ,℃):我们经常⽤的温度。
⽤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温度(F ,℉):欧美国家常⽤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般在理论计算中使⽤。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A、华⽒温度F (℉) = 9/5×摄⽒温度t(℃) +32 (已知摄⽒温度求华⽒温度)B、摄⽒温度t (℃)= [华⽒温度F(℉)-32]×5/9 (已知华⽒温度求摄⽒温度)例: F (℉) t (℃)212 10032 05 -150 -17.8C、绝对温标T(oK)= 摄⽒温度t (℃) +273 (已知摄⽒温度求绝对温度)例:t (℃) T(oK)-30 243-10 2630 27330 3032、压⼒(P):在制冷中,压⼒是单位⾯积上所受的垂直作⽤⼒,即压强。
通常⽤压⼒表、压⼒计测得。
1)压⼒的常⽤单位有:Mpa(兆帕),Kpa(千帕),Pa(帕),bar(巴或巴帕),kgf/cm2(平⽅厘⽶公⽄⼒),atm或B0 (即标准⼤⽓压,⼀般看作是:1bar、0.1MPa),at(⼯程⼤⽓压),mmHg(毫⽶汞柱),mmH2O(毫⽶⽔柱)。
第一章制冷基础知识一、制冷原理1.基本概念a.制冷:从某一物体或区域内移走热量,其反向过程即为制热。
b.能效比:单位时间内移走的热量与所耗的功之比。
一般来说,常规制冷机的能效比约为2.2-4.0,这就是说,耗费1W的输入功率,制冷机可以移走2.2-4.0W单位热量(即制冷量为2.2-4.0W),它并没有“制造”或“消灭”能量。
这也是机械压缩式制冷(制热)比其它方式如热电式、吸收式制冷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
2.基本制冷循环及其在压焓图上的表示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主要热力过程以完成制冷循环,如下图所示。
冷凝器:放热压缩机:压在制冷工程计算中,常用压焓图来表示各个过程的状态变化,并可从其上直接查出制冷剂的各种状态参数,大大简化计算。
纵坐标是绝对压力P的对数值,横坐标是焓值,所谓焓值即是制冷剂的内能与推动功之和,是系统中的总能量。
焓的变化意味着制冷剂从外界吸收或向外界放出热量。
图中焓差△h=h2-h1,即为制冷量。
二、制冷系统中主要部件简介1.压缩机:将制冷剂由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压缩机的形式如下所示:按开启方式分类 按压缩形式分类●全封闭式压缩机 ●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 (天加风冷式冷热水机组、风冷管道式分体空调机组采用)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半封闭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开启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2.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成为液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形式如下:(1)风冷式冷凝器:其结构为翅片管利用风机冷却(2)水冷式冷凝器结构有板式、套管式、壳管式三种形式●板式冷凝器 ●套管式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3.膨胀阀: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降压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
膨胀阀有内平衡和外平衡两种,内平衡式适于较小阻力的蒸发器,外平衡型可抵消蒸发器中的过大压力降。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指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鲜的食品。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等方面介绍制冷知识的基础内容。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基于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而第二定律则说明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趋势,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利用这些原理,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室内或食品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二、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潜热的特性,可以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释放热量。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三、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量的传递。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
蒸发冷凝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制冷循环则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关键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冰箱利用制冷循环原理,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凝器外,使冷藏室内温度降低。
空调则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冷库则利用制冷设备将空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
五、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是衡量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冷效率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率。
COP越高,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效越高。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制冷循环、选择高效制冷剂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六、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家用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新鲜的食品。
制冷知识点总结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在保鲜、储存、交通运输、医药、化工、航天和军工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冷技术不仅可以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享受清凉舒适的环境,也能有效保障食品、医药等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制冷技术的能耗和环保问题也备受关注。
因此,对制冷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常见制冷设备、能源利用、环保等方面进行制冷知识点的总结,并给出一些案例和实践应用。
一、制冷基本原理1.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一种通过不断循环流动的化学药剂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在制冷循环中,常用的介质包括制冷剂、空气、水等。
制冷循环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蒸发器是用于吸收外部热量的部件,压缩机是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的设备,冷凝器则是用于散热的部件,膨胀阀则是用于降低制冷剂压力和温度的部件。
2.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完成热量转移的任务。
制冷剂应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低沸点、低凝点、不易燃烧、不易爆炸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酮、氟化碳等。
3. 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原理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主要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因此需要通过外力的作用才能完成。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是自然流动的,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会反向流动。
通过这些热力学原理,制冷循环可以实现对热量的转移和控制。
4. 制冷循环中的熵增原理在制冷循环中,熵增原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熵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反映的是系统的混乱度和无序度。
根据熵增原理,任何一个封闭系统中,熵都会不可逆地增大。
在制冷循环中,通过控制系统的混乱度和无序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热量的转移和控制。
制冷知识全套L压缩机频繁启动不利于回油,由于连续运转时间很短压缩机就停了,回气管内来不及形成稳定的高速气流,润滑油就只能留在管路内。
2、缺油会引起严重的润滑不足,缺油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压缩机奔油多少和快慢,而是系统回油不好。
3、蒸发温度每提高10°C,电机负载可增加30%甚至更高。
4、回气温度越高,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
回气温度每升高VC,排气温度将升高1~1.3。
最5、蒸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低,压缩机制冷量减小,负荷增加,如果运转时间延长,耗电量会增大。
6、蒸发温度每降低1度,制取同样的冷量需增加功率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蒸发温度,对提高空调制冷效率是有利的。
7、降低回气管路阻力也可以提高回气压力,具体方法包括及时更换脏堵的回气过滤器、尽可能缩小蒸发管和回气管路的长度等。
8、制冷剂不足也是回气压力低的一个常见因素。
9、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气温度高;•电机加热量大;•压缩比高;•冷凝压力高;•制冷剂的绝热指数;•制冷剂选择不当。
10、家用空调器的蒸发温度一般比空调出风口温度低5~10度,正常运行时,蒸发温度在5~12度,出风温度在10~20度。
11、正常情况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冷凝压力很接近。
冷凝压力升高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也升高。
12、压缩比越大,排气温度就越高,输气系数减小,从而使压缩机的制冷量降低,耗电量增加。
13、降低压缩比可以明显降低排气温度,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吸气压力和降低排气压力。
14、通过提高吸气压力来降低排气温度比其他方法更简单有效。
15、冷凝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系统内有空气;•制冷剂充注量过多;•冷凝器散热面积不足、积垢;•冷却风量或水量不足、冷却水;•通风不良导致吸入的温度太高等;16、排气压力过低,虽然其现象是表现在高压端,但原因多产生于低压端。
17、对低温制冷系统来说保持一定的过热度,不仅能防止液击,还能使润滑油较顺利地返回压缩机。
2023《制冷培训资料-a10》•制冷原理介绍•制冷剂与载冷剂•制冷压缩机与冷凝器•制冷系统的控制元件目•制冷系统的管道与阀门•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录01制冷原理介绍1制冷的基本概念23利用制冷技术使制冷介质在低温下保持其固态或液态,以达到制冷效果。
制冷用于制冷技术的介质,通常为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
制冷剂制冷过程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等部件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制冷循环制冷系统的组成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提供动力。
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液体。
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充分蒸发。
使制冷剂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
制冷技术的发展利用冰块、天然冰雪等作为冷却剂,主要用于食品保鲜和冷藏。
早期制冷技术利用压缩机制冷剂,实现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
压缩式制冷技术利用热能驱动制冷剂吸收剂,实现制冷循环,主要用于大型制冷设备和特殊场合。
吸收式制冷技术利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和可靠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冷技术之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02制冷剂与载冷剂按性质分为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
按照成分分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混合物及共沸物。
按氟氯烃含量分为氟利昂、低氟利昂和无氟利昂。
制冷剂的类型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但会破坏臭氧层。
R12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R22制冷剂环保型制冷剂,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
R134a制冷剂环保型制冷剂,具有较低的GWP。
R600a制冷剂常用制冷剂的特性载冷剂的种类与特性具有高热容量、无毒、不易燃、价格低廉等优点。
水盐水乙二醇水溶液氟化物具有较低的凝固点,但腐蚀性较强。
凝固点低,传热效果好,但腐蚀性较强。
凝固点低,化学性质稳定,但价格较高。
03制冷压缩机与冷凝器类型制冷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等类型。
工作原理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来压缩气体;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螺杆的旋转运动来压缩气体;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叶轮的旋转运动来压缩气体。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其中一系统中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系统中的技术。
制冷的原理是通过创造低温区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最终使得低温区的温度降低。
本文将介绍制冷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制冷和液体制冷。
1.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常见的一种制冷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物理性质,将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空气制冷的循环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至低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通过节流阀膨胀器将高压液体膨胀为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通过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
2.液体制冷:液体制冷是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制冷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液体制冷的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自液体转化为气体,吸收周围的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至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循环。
3.制冷循环中的关键设备:a.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的设备。
b.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的设备。
c.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的设备。
d.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的设备。
4.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放热。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5.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设备、冷藏设备、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应用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冷冻等。
总而言之,制冷技术是一种将热量从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的技术。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涉及制冷技术和制冷设备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对于从事制冷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剂以及制冷设备四个方面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专业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规律。
制冷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降低。
常用的制冷原理有蒸发制冷、吸收制冷和压缩制冷等。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制冷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剂与外部的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热量。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将低温低压的蒸发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冷凝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与外部的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释放热量。
节流装置是制冷循环中的控制装置,通过减小蒸发剂的流量和压力,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呈现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三、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质,它起到传递热量和实现温度降低的作用。
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饱和蒸汽温度、气化热、比容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到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要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安全性包括其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等,要选择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专业中的实体部分,它包括冷库、冷藏车、冷冻机组、空调设备等。
冷库是用于存储冷冻或冷藏食品的设备,它通过制冷循环实现温度的控制和保持。
冷藏车是一种用于运输冷藏货物的专用车辆,它通常配备有制冷机组,可以保持货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冷原理: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等
热力设备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实现对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状态的变化,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2.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工作物质,它能够在制冷循环中不断循环流动,实现吸热和放热
的过程。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3.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主要部件。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
热量,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将热量排出到冷凝器中,再通过节流阀减小压力,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再次吸收热量,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制冷效果。
4.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空调、冰箱、冷库等。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
合和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5.制冷应用: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
通过制冷技术可以实现
对物质温度的调控,达到保存、加工、使用的目的。
总之,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物质温度的调控,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