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基础知识及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3
一、古代的制冷技术在古代,人们对于制冷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食物保存和药品保鲜上。
古代人们使用各种方式来制冷,比如在阴凉的地方存放食物,利用雪和冰块来降低温度,或者使用风机和水泵来降低环境温度。
然而,这些方法都只是简单的制冷手段,无法达到持续、稳定的制冷效果。
二、机械式制冷技术的出现19世纪初,机械式制冷技术开始出现。
当时,发明家们开始尝试使用压缩蒸发循环的原理来制冷。
1824年,英国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制冷机,这标志着机械式制冷技术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
随后,人们对于制冷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制冷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也不断得到提升。
三、电力驱动的制冷设备的发展20世纪初,电力作为新型能源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电力驱动的制冷设备的出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和灵活地进行制冷操作。
冰箱、冷柜和空调等设备开始进入家庭和工业生产领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四、制冷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生产等领域,制冷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冷技术还在航空航天、船舶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人们在特殊条件下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五、制冷设备制造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前,全球制冷设备制造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产业体系。
从原材料的研发到设备的生产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整个行业链条都在不断地壮大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冷设备制造行业也在朝着节能、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努力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便利生活的需求。
六、结语制冷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科技和生活质量不断追求的过程。
从古代简单的制冷技术到今天复杂的、高效的制冷设备制造行业,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们的创新和努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制冷设备制造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炎热的夏季,空调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舒适和便利,其中制冷空调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阶段早期的制冷空调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2年,美国工程师Willis H. Carrier成功发明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空调系统,为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机械式制冷空调技术的兴起机械式制冷空调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技术之一,它利用压缩制冷循环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
机械式空调的发展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前,空调大多用于电影院、办公室、地下商场等大型建筑场所,用于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战争期间,战斗机和轰炸机运用制冷技术避免雷达等电子设备受热影响。
(三)新型制冷剂的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氟利昂(CFC)的广泛应用,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8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证实氟利昂(CFC)是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的主要物质之一。
于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制冷剂的特点开始引起重视。
制冷空调行业的改革创新也随之而来,相关行业开始积极探索新型制冷剂的应用,研制出更加环保、高效的制冷空调系统。
(四)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智能化制冷空调技术以其高效、环保、节能、智能等特点广受人们青睐。
智能空调采用了先进的可控技术,使得空调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传感器、空气品质传感器、热负荷等数据自动地进行调节和优化,达到更舒适的室内环境,消耗更少的能源和环保的目的。
二、制冷空调技术的应用现状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与科技创新的加速,制冷空调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
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如下:(一)家庭用空调目前,家用空调已形成分体、中央空调、窗式空调三种类别。
分体空调采用室内外分开设计,可以更加灵活、省空间地布局。
制冷技术介绍制冷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转移出来,使其温度降低的技术。
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空调、冰箱、冷冻车、冷库等。
一、制冷技术的历史制冷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利用夜间的低温将水冷却,制作冰块用于制作饮料。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人用雪和冰制作冰块,用于降低饮料的温度。
到了18世纪,英国人威廉·卡门(William Cullen)首次成功制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制冰研究。
19世纪,美国人约翰·戴维斯·布尔(John Davis Booth)发明了第一个机械制冷机,这标志着制冷技术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二、制冷技术的原理制冷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压缩制冷原理: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将其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使其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2. 吸收制冷原理:利用吸收剂和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3. 热泵制冷原理:利用热泵的工作原理,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中吸收出来,然后通过压缩和膨胀等过程,将其释放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中,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空调:通过制冷技术,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2. 冰箱:通过制冷技术,将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3. 冷冻车:通过制冷技术,将车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冷藏和冷冻。
4. 冷库:通过制冷技术,将库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食品的长期储存。
5. 医疗设备:制冷技术在医疗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MRI、CT等设备的制冷系统。
总之,制冷技术在现代工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中国制冷发展史一、中国古代制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制冷技术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夏商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采用冰块和冰雪来进行食物的保鲜。
这是通过将冰块埋藏在地下或者保存在地窖中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冷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在中国古代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关于制冷的详细记载。
书中介绍了一种叫做“冰蒸”的制冷方法,即利用火炉燃烧炭火,然后将冰块放在火炉上方,通过火炉产生的热量使冰块融化,再通过冷凝反应使融化的水变成冰。
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是为古代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制冷方式。
二、近代制冷技术的引入与发展近代制冷技术的引入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需要冷却系统来保持正常运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制冷技术。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相对滞后,对于制冷技术的引进起初比较被动。
然而,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渐引进和应用制冷技术。
首批引进的制冷设备主要是由外国企业引进并在中国生产,如食品冷藏设备、冰箱等。
这些设备的引进为中国的制冷行业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制冷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开始加大对制冷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制冷行业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的低温冷冻机,填补了国内制冷设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制冷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制冷需求也大幅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制冷行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例如,中国制冷企业开发出了基于新能源的制冷设备,如太阳能制冷系统、地热制冷系统等,为环保节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制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的制冷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工业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工业制冷技术是制冷空调行业的一个分支,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冷空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冷凝器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工业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制冷技术始于公元前35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用冰和雪制造冷饮的方法。
到了公元前1000年,印度的一些寺庙中开始采用冷水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制冷技术,直到18世纪才出现第一个基础性的制冷原理——麦克斯韦原理。
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机械方式制冷,蒸气压缩制冷机是当时最主要的制冷设备。
20世纪上半叶,氟利昂的发明为制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冰箱的普及也使得制冷技术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制冷技术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三、冷凝器的应用冷凝器是制冷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排出室内的热量来实现降温的效果。
冷凝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制冷设备、冰箱等家电中常见,同时也在化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工业制造领域为例,冷凝器在各类特殊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液压系统中,冷凝器常常被用于冷却液体;在热处理工业中,通过改变冷凝器的设计和材料使得其能够适应高温的环境;在油田开采中,冷凝器可用于冷却井下工具和降低井温等。
可以说,冷凝器已经成为了工业制冷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据统计,目前全球空调和冷冻设备的数量已经接近35亿,这也为制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环保性和节能型制冷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在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的情况下,制冷技术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环保之路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制冷材料、设备体系和运行模式等方式,来实现制冷设备的环保和节能。
制冷工艺原理【制冷工艺原理】一、制冷工艺的历史1.1 早期的制冷尝试其实啊,人类对于制冷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获取低温。
比如说,冬天的时候把冰块收集起来,存放在地窖里,等到夏天再拿出来使用,这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制冷方式。
1.2 现代制冷技术的开端到了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现代制冷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1834 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机,这可是制冷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说白了就是,它为后来更高效、更先进的制冷技术奠定了基础。
1.3 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从那以后,制冷技术就像坐了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20 世纪,氟利昂等制冷剂的出现,让制冷设备变得更加普及和高效。
但后来发现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于是人们又开始寻找更环保、更安全的制冷剂。
二、制冷工艺的制作过程2.1 压缩式制冷咱们先来说说压缩式制冷,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制冷方式。
它就像一个循环的“跑步比赛”。
首先,制冷剂在压缩机里被压缩,就像给气体“加压”,让它变得很热。
然后,这些热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就好比人跑累了去吹吹风,散热降温变成液体。
接着,制冷剂经过节流阀,压力降低,温度也跟着降低,就像突然从高速跑变成慢跑,会觉得冷飕飕的。
最后,低温的制冷剂在蒸发器里吸收热量,让周围的环境变冷,完成一轮制冷循环。
举个例子,家里的冰箱就是用这种原理来制冷的,保持食物的新鲜。
2.2 吸收式制冷再来说说吸收式制冷,这有点像接力比赛。
它利用两种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工质对,比如水和氨。
通过加热,让氨气从溶液中跑出来,然后经过冷却和液化,再回到溶液中。
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制冷。
吸收式制冷常见于大型的中央空调系统,像一些商场、写字楼就用这种方式来调节室内温度。
三、制冷工艺的特点3.1 高效节能现在的制冷工艺那可真是越来越高效节能啦。
比如说,一些新型的压缩机和换热器设计,能够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说白了就是能让我们在享受凉爽的同时,少花点电费。
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在史前时代,人类已经发现在食物缺少的季节里,如果把猎物保存在冰冷的地窖里或埋在雪里,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在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懂得了采冰,储冰技术。
希伯来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大量的雪埋在储藏室下面的坑中,然后用木板和稻草来隔热,古埃及人在土制的罐子里装满开水,并把这些罐子放在他们上面,这样使罐子抵挡夜里的冷空气。
在古印度,蒸发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当一种流体快速蒸发时,它迅速膨胀,升起的蒸汽分子的动能迅速增加,而增加的能量来自周围的环境中,周围环境的温度因此而降低。
在中世纪时期,冷却食物是通过在水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像硝酸钠或硝酸钾,而使温度降低,1550年记载冷却酒就是通过这种方法。
这就是制冷工艺的起源。
在法国冷饮是在1660年开始流行的。
人们用装有溶解的硝石的长颈瓶在水里旋转来使水冷却。
这个方法可以产生非常低的温度并且可以制冰。
在17世纪末,带冰的酒和结冻的果汁在法国社会已非常流行。
第一次记载的人工制冷是在1784年,威廉库伦在格拉斯各大学作了证明。
库伦让乙基醚蒸汽进入一个部分真空的容器,但是他没有把这种结果用于任何实际的目的。
在1799年冰第一次被用作商业目的,从纽约市的街道运河运往卡洛林南部的查尔斯顿市,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足够的冰来装运。
英格兰人Frederick Tuder和Nathaniel Wyeth看到了制冰行业的巨大商机,并且在18世纪上半叶,通过自己的努力革新了这个行业。
Tudor主要从事热带地区运冰,他尝试着安装隔热材料和修建冰房,从而使冰的融化量从66%减少到8%,Wyeth发明了一种切出相同冰块的方法,即快速又便捷,从而使制冰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减少了仓储业,运输业和销售业由于管理技术所造成的损失。
在1805年,一名美国发明者Oliver Evans设计了第一个用蒸汽代替液体的制冷系统,但Evans从来没有制造出这种机器。
不过美国的一位内科医生John. Gorrie制造了一个相似的制冷机器。
制冷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 制冷效应制冷效应是指通过外界的助力,把热能从低温的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转移到高温的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有几种使物体变凉的方法,如蒸汽凝结、蒸发冷却、压缩膨胀等,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2. 理想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四个基本过程组成: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这些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进行,从而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的物体或系统中移开的目的。
二、常见制冷设备1. 制冰机制冰机是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它是用来冻结水或其它液体的设备,将液体冷冻成固体状态,从而实现冷却的目的。
2. 冰箱冰箱是一种家庭电器,用于储藏食物和保鲜食物。
它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往复运动,将室内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3. 空调空调是一种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的设备。
它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配合制冷剂循环工作的方式,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4. 制冷舱制冷舱是一种用于运输食品、药品、化工品等易变质品的车辆或设备,它通过制冷系统的工作方式,将舱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货物的保鲜和保质。
三、制冷剂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起着传递热量和吸收热量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氯氟烃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等因素。
2. 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起到传热、吸热的作用,是制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
一般来说,制冷剂需要具备一定的蒸汽压、凝固点等性能参数,才能满足制冷系统的工作要求。
四、制冷系统1. 制冷系统的组成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组成。
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工作,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对物体或系统的制冷效果。
2.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将制冷剂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并将制冷剂喷射到蒸发器中,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制冷效果。
制冷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应用制冷技术是在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制冷技术主要是用来制造冰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食品加工、医学、冶金、化学、电子等等。
现在,制冷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制冷技术的起源早在古代,人们就使用过简单的制冷方法。
一些古代文化中,人们用雪和冰来保持食物的新鲜。
在欧洲,人们从中世纪开始,就用简单的方法来冻结食物,比如在天然水源中放置瓶子,然后等待水结冰。
然而,这些方法非常低效,并且只能在寒冷的冬季时使用。
制冷技术的突破发生在19世纪初。
1820年,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磁制冷效应,这是一种制冷技术的基础。
1842年,美国医生约翰·戴维斯·爱瑞斯发明了第一个制造冰块的机器。
这台机器使用了冰塞斯达特(一种受到压缩的蒸汽)来制冷。
这个设备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2. 制冷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制冷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威廉·克里茨发明了一种制造冷气机的装置,使用了冷凝、蒸发和压缩来制冷。
这个新的装置促进了可控制的空气温度,这在炎热的夏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制冷技术进一步发展,工程师们发明了制造冷冻食品的装置。
这项技术将食物冻结并保持在零度或更低的温度,尽管这项技术不是那么复杂,但对于现代食品加工业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对制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现在制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能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 现代应用现代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加工。
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都配备有制冷设备,用来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冷冻。
在医药领域,许多药品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这也是制冷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科学研究中,制冷技术被用于制造极低温度,从而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进行一些前所未有的实验。
在工业化生产中,制冷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
制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家用空调到商用冷柜,从汽车空调到医疗用冷藏药品,制冷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研、医疗等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制冷技术呢?制冷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来将热量从一个物质中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技术。
这就是通过制冷器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制冷技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应用和发展却需要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一、制冷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制冷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印度人就开始使用一种叫做“苏佩寺”的制冰技术。
通过将水置于陶罐中,然后将罐子浸入冰块中,最终实现了制冰。
到了18世纪,西方的科学家们开始对制冷技术进行探究和改良。
英国科学家卡兰顿发明了第一种机械制冷器件,但其效率较低,应用受到限制。
到了19世纪后期,美国工程师威廉·卡里尔发明了第一台制冷剂压缩机,使得制冷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家用空调等产品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冷柜等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制冷技术也随之发展,现代制冷技术越来越实用、高效、环保。
例如,采用新型制冷剂的空调和冰箱,既能够大大减少环境影响,还能够在使用寿命方面更为持久。
二、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家用空调、冰箱、冷柜、冷水机、汽车空调等。
除此之外,制冷技术还应用于农业和海洋。
由于植物和动物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需要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冷气机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好方式,例如在酒窖等地方可以实现精确的温控。
制冷技术在医学领域也有极为重要的应用。
许多药物和疫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以确保其质量和效力。
没有制冷技术,人们将难以维持药物和疫苗的质量。
三、制冷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制冷技术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例如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
制冷简史人类最早的制冷方法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冷物质-冰、深井水等。
我国早在周朝就有了用冰的历史。
到了秦汉,冰的使用就更进了一步,据《艺文志》记载:大秦国有五宫殿,以水晶为柱拱,称水晶宫,内实以冰,遇夏开发。
” 这实质是我国最早的空调房间。
到了唐朝已生产冰镇饮料并已有了冰商。
冰酪、奶冰也发源于中国,是冰淇淋的雏形,在元朝时由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带到了欧洲。
现代的制冷技术,是18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
1755年爱丁堡的化学教师库仑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
他的学生布拉克从本质上解释了融化和气化现象,提出了潜热的概念,并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在普冷方面,1834年发明家波尔金斯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并正式申请了英国第6662号专利。
这是后来所有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型,但使用的工质是乙醚,容易燃烧。
到1875年卡利和林德用氨作制冷剂,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开始占有统治地位。
在此期间,空气绝热膨胀会显著降低空气温度的现象开始用于制冷。
1844年,医生高里用封闭循环的空气制冷机为患者建立了一座空调站,空气制冷机使他一举成名。
威廉·西门斯在空气制冷机中引入了回热器,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
1859年,卡列发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申请了原理专利。
1910年左右,马利斯·莱兰克发明了蒸气喷射式制冷系统。
到20世纪,制冷技术有了更大发展。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研制成功(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米里杰发现氟里昂制冷剂并用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伯宁顿发明回热式除湿器循环以及热泵的出现,均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发展。
在低温方面,1877年卡里捷液化了氧气;1895年林德液化了空气,建立了空气分离设备;1898年杜瓦用液态空气预冷氢气,然后用绝热节流使氢气成为液体,温度降至20.4K;1908年卡末林·昂纳斯用液态空气和液态氢预冷氦气,再用绝热节流将氦液化,获得4.2K的低温。
机房空调基础知识(一)一、制冷发展简史1800年人们发现冰/雪和盐混合时具有制冷效应,能够大幅度降低水温,使水结冰。
1834年英国人波尔金斯制成第一台使用乙醚作为制冷剂的压缩式制冷机。
1873年德国人林杰发明了氨制冷机。
1876年甲醚被用于制冷剂用来从阿根廷到法国运输肉类19世纪末随着机械制冷技术不断成熟,产生大量可应用的制冷剂如氨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甲烷以及烃类。
20世纪初Start制冷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化应用,而当时已经开发的制冷剂工作压力较高且大多数均具有毒性和可燃性。
1928年一种新型的制冷剂(二氯二氟甲烷)在美国合成成功,它不可燃,且具有低的毒性,工作压力低,属于人们期望的理想的制冷剂。
1931年杜邦公司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种新合成的制冷剂,氟利昂家族从此诞生了。
1930-1950年制冷剂家族以及大型商用空调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1988年蒙特利尔协议,缔约国就限制使用对大气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达成了协议并规定了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二、制冷剂状态变化1、水也是制冷剂的一种,制冷循环吸热或放热利用的正是物质相态转变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巨大的热量,因为水在正常压力下饱和温度较高,不能吸收通常温度下室内的热量,所以不常用。
2、而R22在正常压力(70PSIG),其蒸发温度为(4.5℃),且单位溶剂制冷能力较强,对于人类理想的舒适温度21-27℃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冷源。
3、与水的性质类似,对于R22来说,在(70PSIG)压力下,饱和温度为(4.5℃),故此在此压力下蒸发过程制冷剂温度,恒定为(4.5℃),蒸发过程首先是饱和液体状态。
在(70PSIG)压力下,如果R22的温度低于4.5℃,其一定处于液态,且温度低于饱和点,我们称其为过冷液体。
如果R22的温度高于4.5℃,其一定处于气态,且温度高于饱和点,我们称其为过热气体。
4、为实现制冷剂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凝器一侧的冷凝散热,唯有通过升高制冷剂的压力来提高其饱和温度,使其高于室外环境温度从而实现散热冷凝过程。
模块一蒸气压缩式和吸收式制冷原理任务1.1 制冷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学习目标:1.掌握制冷技术、制冷机等基本概念;2.了解常用人工制冷方法;3.了解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4.了解课程性质、内容、教学方法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
制冷技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热量不断地转移给外界环境,使该物体保持低温的一门科学技术。
实现制冷过程所需的机器和设备称为制冷机。
由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传向高温,所以制冷机在制取冷量的同时,必须消耗外界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是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制冷机中,除压缩机、泵和风机等机器外,其余是换热器及各种辅助设备,统称制冷设备。
将制冷机同消耗冷量的设备结合一起的装置称为制冷装置,如电冰箱、空调器、冷库、汽车空调等。
制冷过程大多依靠内部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完成(热电制冷除外),即把热量从被冷却物体转移到环境介质中。
完成这种功能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也称制冷工质。
人工制冷的方法有多种,表0-1反映了人工制冷的方法及所能达到的温度范围。
表0-1 人工制冷方法及所能达到的温度范围1.制冷技术的发展根据我国、埃及和希腊等文化发展较早国家的历史记载,人类最早的制冷是对天然冰雪的利用,收藏冬季自然界的冰雪供夏季使用。
利用天然冷源严格说还不是人工制冷,现代机械制冷技术始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
1755年爱丁堡的化学教授库仑(William Cullen)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
随后,他的学生布拉克(Black)从本质上解释了融化和汽化现象,提出了潜热的概念,开创了现代制冷技术的先河。
1834年美国人波尔金斯(Jacob Perkins)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并正式申请了专利,这是最早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形。
制冷技术的发展与趋势从古代人们采用冰块来制冷,到现在我们使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在制冷领域的技术进步是令人瞩目的。
本文将探讨制冷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一、历史的发展制冷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采用冰块来降低温度,最早使用铜管和泥砂来制造制冰器,这些制冰器取决于低端热和高端弱且不可控制的良质热源。
后来,一些发现使制冷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
18世纪末,化学家亨利·卡瓦年发现了制冷剂的特殊性质,并开始使用它们制造制冷机。
1844年,约瑟夫·奥特完成了第一架制冷压缩机。
这一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制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热力学的发展使得制冷技术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代空调系统逐渐成为每个家庭和办公室的必备品,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高。
二、当前技术趋势1.更环保近年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制冷技术的环保性也逐渐成为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现在,一些新型制冷剂被广泛使用,这些化学品不会产生与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有关的危害物质。
此外,制冷设备的能源效率也不断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2.更精准在过去,制冷设备的控制开关通常是在机械上完成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科技的突破,现在很多制冷设备已经能够做到精准的控制和调节。
一些新型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出现,使得制冷设备的自动控制更加精准有效。
3.更加智能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冷设备具有了人工智能的功能。
它们可以自动检测室内环境,并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等因素调节温度。
此外,还有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制冷服务。
三、未来的发展1.新型制冷技术很多制冷剂被认为是有害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寻找新型的制冷技术。
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出现,如热电模块、热泵、霜冻浓缩等,将为未来的制冷技术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选择。
2.战略合作由于制冷技术发展面对着多方面的挑战,如发展新型制冷技术、环境污染等,因此,各个国家、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