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作业 陈东方
- 格式:docx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1年实验心理学考博试题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斯蒂文斯定律2、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3、听觉掩蔽4、通道容量的竞争5、列出4种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二、试说明负启动效应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20分)三、请用具体的研究实例说明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
(20分)四。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汉语中是否存在着“词优效应”现象。
(20分)中国科学院1998年普通心理学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2. 社会化3. 图式(schemata)4. 平行加工5. 蒲金野(J.Pulkinje)现象6. 系统脱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2. 简评乔姆斯基(N.Chomsky)的学说。
3. 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分述现代神经心理学(或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当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2. 试述传统的双重记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记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1998年实验心理学考博试题一、微积分1. 证明:(1)可导的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
(5分)(2)可导的周期函数的导数仍为周期函数。
(5分)2. (1) x>0, 求y=2xx 的导数。
(5分)(2)求曲线y=0, y=lnx, x=e围成的图形绕x轴旋转而得到旋转体的体积。
(5分)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因变量的高限效应2. 选择反应时3. 拉丁方设计4. 再认法5. 双盲实验三、设计一个实验,来探讨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20分)四、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测量味觉感受性并说明有何优点。
(20分)五、在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食物量对其学习的影响。
结果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large reward 38 30 20 15small reward 52 32 16 12注:表中数据为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秒)请说明该实验的各种变量,并用图表表示本实验结果,并说明根据此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20分)中国科学院1999年普通心理学考博试题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 颜色视觉后象2. 帕帕兹环路3. 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4. 人文主义心理学5. 情节记忆6. 测验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
东北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任务定义注意常用在关心注意本身的实验中。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加法反应时认为,如果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则()A.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B.作用于相同的加工阶段C.相互独立的D.可以相加的参考答案:B3.衰减模型认为注意瓶颈允许多个通道进入高级加工阶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图片联想实验说明了情绪对认知的依赖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反应时间,它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反应的时间”或“反应持续的时间”。
()B.错误参考答案:B6.让被试先在某个确定的光强下判断刺激,然后要被试注视强光一段时间,再回到原来的确定灯光下,这时被试判断刺激的反应时会()。
A.比原来长B.比原来短C.和原来一样D.不确定参考答案:A7.脑磁图是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的一种技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再认和回忆两种方法构成了传统记忆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情绪的测量方法有()A.形容词核对表B.维量等级量表C.面部表情D.生理指标E.圆形量表参考答案:ABCD10.间接知觉论完全否定了直接知觉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1.维量等级量表是一个四维量表,包括愉快维、紧张维、冲动维和确信维。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以反应时作为因变量时,必须考虑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通常控制主试者效应的方法是()。
A.等组匹配法B.实验过程标准化C.平衡误差法D.消除法参考答案:B14.应用减法反应时进行证实的实验有()。
A.形匹配实验B.字母转换实验C.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实验D.心理旋转实验E.内隐联想测验15.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等不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6.外显记忆是通过无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实验心理学》作业1. 有人为了研究光强对视敏度(视力)的影响,选取了两种强度的光,一种是弱光,一种是强光,结果发现两种光强下视敏度没有差异。
于是该人得出结论,光强对视敏度没有影响。
请问:a 该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什么?b 作出这个结论有无问题?为什么?a.自变量是光强,因变量是视敏度。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弱光和强光。
b.有问题。
在选取被试上实验者没有说清楚,要在实验开始前选取视力相同的被试做实验。
而且自变量是强光弱光的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有作用。
2. 某电视台编出一套历时两个月的适合儿童的科技节目。
电视台想了解儿童看了节目后有关科技知识是否有明显提高。
于是有人为电视台设计了如下方案:实验组测验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验如果后一次测验好于前一次测验,就说明收看科技节目对提高儿童的科技知识是有帮助的。
请问该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在这两个月内不能肯定儿童的智力没有发展,而且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学到一些科技知识。
所以,应该选两组年龄类似的儿童,一组实验组测试→收看电视节目→实验组再测试,而另一组实验组测试→→实验组再测试,再来比较结果。
3.某项研究探讨学习遍数对记忆成绩的影响。
随机选取一批被试,要求他们学习10个英语新单词。
将这批被试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学习遍数(一遍、两遍或三遍,每遍30分钟)。
测验表明,三组的回忆正确率都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请问:a 因变量具体采用了什么指标?b 根据统计结果是否可以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为什么?a.因变量指标是单词回忆的正确率。
b.不能得出学习遍数对记忆没有影响的结论。
因为十个单词每遍学习30分钟太长了,应该缩短每次的时间。
4. 在一项“疲劳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者事先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
结果表明从事某项体力运动的时间和记忆成绩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该研究者得出结论:疲劳是不影响人的记忆的。
实验心理学试题( 99-10 年)2009-01-14 14:31:55| 分类: 10.1.9 专 4 | 标签: | 字号大中小 订阅 99-10 实验心理学试题 1999 年试卷一、单项选择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 ) A 减慢 B 无影响 C 先减慢后加快 D 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 ) A 绝对阈限 B 差别阈限 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呷阈限3 在但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 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 ()A 字变量B 控制变量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 A 粉笔-黑板B 桌子-椅子C 男人-女人三填 空1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_____ 影响而进食;胖从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_______ 的影响进食。
2两维图形的知觉分组原则中有 _____ 、連续性规律、 _____ 、接近性规律。
3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 ____ 误差或 ______ 误差。
4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25岁以前反应时间逐渐 ______ ,60岁以后反应时间逐渐 ______ ■4 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 A 较困难的 B 不可能的 C 较容易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 A 选择反应 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 )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7 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B 一样C 更好D 无规律)D 肯定的)D 延缓反应C 练习交数不够 )D 任务过于容易A 更差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期限将 A 不影响 B 提高 C 降低 D 先提高后降低 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 A 态度 B 血压 C 性别 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 ( )A 一致性B 有效性二多项选择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 A 内容词 B 轴心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 )A 嗅适应B 大小恒常性 D 智力C 敏感性C 算符D 可测量性 D 开放性词C 视网膜象的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 理解B 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4 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额外动机B 预备时间C 智力5 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D 学会推理 D 年龄D 颜色恒常性D 狗-房屋5再认的保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保存量=认对______ 的百分比数-认错 ______ 的百分数。
级专业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任课教师周爱保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1.75%的差别阈限2.阈限的信号检测论观点3.K=ΔI/I4.S=b·I a5.反应时间减法技术的实验逻辑6.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7.单一分离8.交叉的双重分离二、设计题(任选二题,各10分,共20分)1.设计一项信号检测论实验。
2.设计一项Sternber g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变式,并说明是如何利用反应时附加因素法则的?3.设计一项Jacoby等人加工分离程序的变式。
4.设计一项Greenwald等人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
三、分析题(任选四题,各9分,共36分)1.分析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和信号检测论技术的相互关系。
2.分析在评价法中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时使用累积概率的原因。
3.分析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4.分析内隐联想测验(I A T)能够测量内隐偏好的机制。
四、网上实验(4分)要求:1、说明实验的目的、意义及程序2、说明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与设计类型3、对本实验施行的可行性分析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1.75%的差别阈限在恒定刺激中,当要求被试只进行两类判断时,只有50%的次数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较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因为它处于次与50%与10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的中点;同理,我们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用于它处于0%与5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的中点,那么差别阈限为1/2(上限-下限),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称为75%的差别阈限。
2.阈限的信号检测论观点信号检测论将辨别力指数dˊ,即接受者的感知鉴别能力作为从噪音背景中区分信号的阈限,在噪音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信号的强度越大,就越容易从噪音中分辨出来。
3.K=ΔI/I韦伯定律的公式表示。
实验心理学上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以下哪个变量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关键变量?()。
A. 被试变量B. 环境变量C. 自变量D. 因变量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是()。
A. 描述心理现象B. 解释心理现象C. 预测心理现象D. 控制心理现象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是为了()。
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的复杂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在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是指()。
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被试不知道D. 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被试知道答案:A6. 以下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D. 可重复性原则答案:C7. 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
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B8. 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
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A9. 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的随机化是指()。
A. 随机选择被试B. 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的实验条件C. 随机选择实验材料D. 随机选择实验时间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的重复性是指()。
A. 在不同时间重复实验B. 在不同地点重复实验C. 在不同被试上重复实验D. 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实验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A. 被试的成熟B. 被试的疲劳C. 被试的期望效应D.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答案:ABCD2. 实验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外部效度?()A. 实验环境的特殊性B. 被试的代表性C. 实验材料的选择性D. 实验时间的短暂性答案:ABCD3. 实验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文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以上都是3.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降低实验的成本4. 双盲实验是指:A.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参与者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知道实验条件5.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感知C. 记忆D. 哲学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7. 解释什么是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8. 描述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典型流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讨论实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研究人员想要研究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快乐音乐和听悲伤音乐的两组,然后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可能的局限性。
五、实验设计题(每题20分,共20分)12.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颜色对人们购买决策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实验法3. B. 减少实验误差4. C.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等。
7.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即实验结果是否真正反映了研究假设。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8. 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典型流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目的: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步骤: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
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
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
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
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
请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最多不超过10遍)。
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及迷津。
”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
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3、每遍结束后,主试记录此次数据(时间、错误次数)。
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结果:1、列表整理每遍的练习结果。
2、根据结果画出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目的: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
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
」、分别设计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混合设计的实验设计,说明实验将如何安排和进行。
1独立组设计:测试咖啡因对反应时的影响。
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
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
如果看到蓝色的“黃”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黃色按钮。
请不要抢按或错按。
”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 2-0. 7秒。
接着,给第一组被试服用含有10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
之后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时。
第二组被试则服用含有2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
重复上述实验。
第三组被试则服用不含任何咖啡因的葡萄糖水,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然后重复上述实验。
2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
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
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
请不要抢按或错按。
”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 2-0. 7秒。
一、分别设计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混合设计的实验设计,说明实验将如何安排和进行。
1独立组设计:测试咖啡因对反应时的影响。
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
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
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
请不要抢按或错按。
”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2-0.7秒。
接着,给第一组被试服用含有10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
之后再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反应时。
第二组被试则服用含有2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
重复上述实验。
第三组被试则服用不含任何咖啡因的葡萄糖水,并告知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暂时增强人的精力,然后重复上述实验。
2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30名志愿者。
程序:首先,告知被试此次实验会服用低量的咖啡因,在征得志愿者同意后,确定志愿者的视觉、色觉、听觉正常,然后随机将志愿者分成三组,每组10名学生。
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
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
请不要抢按或错按。
”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2-0.7秒。
接下来,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选定这三组被试的实验顺序。
分别是:高剂量、低剂量、安慰剂低剂量、安慰剂、高剂量安慰剂、高剂量、低剂量其中高剂量是含100毫克咖啡因的药剂,低剂量含20毫克,安慰剂则是葡萄糖水。
因为咖啡因需要6个小时才能被人体肝脏分解排出,所以每次实验都要间隔1天以上。
在被试服用药剂后,要告知被试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暂时使人恢复精力。
之后进行上述反应时实验,记录反应时间。
3混合设计被试:在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学生中选拔40名志愿者,男女各20名。
程序:先将被试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每组20名,然后进行反应时实验。
在被试进入实验室中,告知被试“这是一个简单的反应时实验,你在听到“滴”的一声后,会看到大屏幕上会出现汉字。
如果看到蓝色的“黄”字就用优势手按下蓝色按钮,看到黄色的“蓝”字就按下黄色按钮。
请不要抢按或错按。
”在被试进行过一定的练习并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后,进行10组反应时实验,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建立基线。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声与字符出现的时间间隔为0.2-0.7秒。
再根据反映时的快慢,分为快组和慢组。
因此,是将被试分为四个组,别为女性快组、女性慢组、男性快组、男性慢组。
每组10名被试。
通过随机方式让每组被试服用高、中、低剂量咖啡因和安慰剂。
顺序为:100毫克、60毫克、20毫克、安慰剂60毫克、100毫克、安慰剂、20毫克20毫克、安慰剂、60毫克、100毫克安慰剂、20毫克、100毫克、60毫克因为咖啡因需要6个小时才能被人体肝脏分解排出,所以每次实验都要间隔1天以上。
在被试服用药剂后,要告知被试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暂时使人恢复精力。
之后进行上述反应时实验,记录反应时间。
二、1.在比较视觉的简单和复杂反应时的试验中,应采用组内设计还是组间设计?为什么?这个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它有几个水平?请设计一个实验具体说明。
组内设计,因为组内设计是被试被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每个被试接受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处理。
在比较视觉的简单和复杂反应时实验中,需要被试通过随机的方式,先后接受简单反应时测试和复杂反应时测试,来对比两者的不同。
而如果采用组件设计,则测验的结果可能会因被试的内部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测验结果可能会受到“人差方程”影响。
实验设计:被试:从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选择30名志愿者,男女各15人。
程序:将30名志愿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三组,每组10人,5男5女。
并通过随机方式,让三个组分别接受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实验。
顺序如下:简单、选择、辨别辨别、简单、选择选择、辨别、简单在进行一定联系后,用机器记录下实验中每个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对比。
每次实验要间隔一个小时以上。
以下是三个反应时实验的实验过程。
简单反应时:告诉被试要做一个简单的反应时测验。
“请你将优势手的食指放在红色按钮上,听到“滴”的提示音后,准备反应。
此时会看到大屏幕上的红色方块,按下红色按钮,尽量做的又对又快,你可先进行练习,然后再做实验。
”被试可先进行反应时训练,将准确率和有效按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后,再进行试验。
由机器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音与大屏幕上红色方块出现会有“+-0.2”秒的时间间隔。
当被试使用优势手进行完十次实验后,再进行十个非优势手的实验。
选择反应时:告诉被试要做一个简单的反应时测验。
告知被试“你听到“滴”的提示音后,会看到大屏幕上出现不同颜色的方块(红黄蓝),此时按下与方块颜色对应的按钮。
请尽量做的又对又快,十个一组。
你可先进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实验。
”被试将准确率和有效按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后,再进行试验。
由机器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音与大屏幕上方块出现会有“+-0.2”秒的时间间隔。
当被试使用优势手进行完十次实验后,再进行十个非优势手的实验。
辨别反应时:告诉被试要做一个简单的反应时测验。
告知被试“你听到“滴”的提示音后,会看到大屏幕上出现不同颜色的方块(红黄蓝),但只在红色(有效刺激颜色)方块出现时,按下对应的按钮。
请尽量做的又对又快,十个一组。
你可先进行相关训练,再进行实验。
”将准确率和有效按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后,再进行试验。
由机器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同时,为了防止被试抢按,提示音与大屏幕上方块出现会有“+-0.2”秒的时间间隔。
当被试使用优势手进行完十次实验后,再进行十个非优势手的实验。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自变量是简单或复杂实验刺激、是否优势手和性别。
水平分别是:简单实验刺激、复杂实验刺激、优势手、非优势手、男性和女性。
2.实验方法和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者方法吗?实验观察法是指在一定的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对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干预和实验控制的、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观察法通常可以排除一些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因素,提高效率。
而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则无法排除。
可以。
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可用来发现问题,而实验观察法则可以验证假设。
3.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是哪种实验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合适?(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组内设计(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组间设计4.事后实验设计和其他实验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等)在实验过程上的区别。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选择与分配被试,也不需操纵自变量,而其他实验设计则需要研究者设计因变量和自变量,控制外部条件。
5.当我们用语词材料进行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实验时,应考虑哪些刺激特点?在实验方法上怎样对这些刺激特点进行控制?以防自变量的混淆,请以具体的有关实验设计加以说明。
位置效应实验:被试:从北京理工大学12级宇航系选取40名志愿者,随机分成10组,每组4人。
程序:被试进入实验室后,被告知“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
在听到“滴”的提示音之后,屏幕上会连续呈现一连串汉字。
呈现完毕,请你按照提示回忆刚刚出现的汉字。
回忆时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
请将回忆的汉字输入屏幕下的记录框内。
回忆完成后请点击“确认”键确认。
答案提交后,系统会给你正确的结果,请认真对照。
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达到学会的标准为止。
”屏幕上会出现10个没有语义关系的汉字,以类似拉丁方的顺序呈现。
学会的标准是达到80%的准确率。
刺激特点是语词材料的无相关意义性与排列随机性。
在试验中,每个汉字应以随机的顺序出现,并要确保每个词与词之间没有意义相关。
以通过检验汉字在刺激系列中的不同位置对识记和保持量的影响,验证位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