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共5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50
第讲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必备一、原子的结构与性质1、能层与能级能层:电子层能级:s、p、d、f、g能级交错:1s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2)泡利不相容原理(3)洪特规则3、前36号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4、元素周期表(1)结构(2)分区①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②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为s、p、d、ds、f区5、元素基本性质与元素周期律①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往下,半径增大。
②化合价③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6、电离能: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是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①电离能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②电离能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离能越大【特别提醒】半满和全满时,电离能要偏高。
7、电负性:描述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①电负性越大,对电子对的吸引力越大②电负性比较: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
二、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共价键(1)共价键的分类①按键的极性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②按成建的形式可分为δ键和π键(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能、键角①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②键能越大,键越稳定2、物质的电子式(1)电子式的书写(2)判断共价物8电子稳定结构3、分子的结构(1)常见分子的构型(2)价层电子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3)分子的极性4、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规律: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三、配合物1、配合物的形成2、配位数3、空间结构四、晶体1、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2、溶沸点的比较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②同种类型晶体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高中化学vv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节。
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共价键作为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理解物质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以人教版选修3中的《共价键》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共价键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的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与特点;–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共价键的形成和影响。
2.能力目标:–运用共价键的概念解释物质性质的变化;–分析和比较不同共价键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概念、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演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
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现象引入共价键的概念:例如,问学生为什么氧气和氮气是气体而不是液体或固体?2. 知识呈现与拓展•通过PPT展示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并解释共享电子对的概念。
•简要介绍单、双和三共价键,并通过示意图展示不同类型的共价键。
3. 实例演示•利用实例演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例如,以氢气(H2)和氯气(Cl2)共价键的形成为例,通过动态模拟讲解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
4. 实践探究•分组实验: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共价键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例如,比较氢气(H2)和氮气(N2)的燃烧性质。
5.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归纳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并分析共价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 拓展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探究共价键的重要性。
例如,介绍共价键在有机化学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7.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点名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检查;•布置相关作业:阅读课后扩展材料、完成练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NaCl、HCl的形成过程[设问]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讲解、小结][板书]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δ键 S-Pδ键 P-Pδ键[过渡]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δ键外,还能形成π键[板书]2.π键[讲解]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3.δ键和π键比较①重叠方式δ键:头碰头π键:肩并肩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较大②成键电子:δ键 S-S S-P P-Pπ键 P-Pδ键成单键π键成双键、叁键4.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方向性[科学探究] 讲解[小结]生归纳本节重点,老师小结[补充练习]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δ键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I2 B.BaCl2 C.H2SO4 D.NaOH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KNO3 B.BeCl C.KO2 D.H2O2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N2、HCl、H2O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HCl、NaBr、MgF2、Na2S、CO2[答案]1.D 2.A3.C4.AC5.略6.略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板书]二、键参数1.键能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