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71127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4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抗震支架是一种用于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结构组件。
其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
设计范围: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功能、地域、抗震等级等方面。
首先,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抗震支架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电力设施等结构对抗震支架的要求更高。
其次,建筑物的功能也会影响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
例如,医院、学校、消防设施等关键公共设施需要具备更高的抗震能力。
第三,地域特点也是抗震支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地质条件等都对抗震支架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还与抗震设防等级相关。
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不同的抗震支架设计。
技术要求:1.抗震支架的选材要求高强度、抗腐蚀、耐久性好。
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以及玻璃纤维等。
2.抗震支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
连接件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并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3.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支架的布置应合理,满足抗震要求。
5.抗震支架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
使用合适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准确计算出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6.抗震支架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施工质量。
7.抗震支架的维护和检修也是重要的技术要求。
定期检查支架的连接件、腐蚀情况等,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确保其长期可靠的工作状态。
总之,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规的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支架是一种关键的结构构件,它的设计和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因此,抗震支架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抗震设计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震荡作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含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受力性能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抗震支架设计的基础和指导。
其次,抗震支架的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也至关重要。
抗震支架一般采用高强度、具有较好延性和韧性的钢材作为主要材料,以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发生破坏。
同时,连接方式应采用可靠的焊接或螺栓连接,确保抗震支架与建筑结构的牢固连接。
此外,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要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案相协调。
抗震支架的布置位置、数量和尺寸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确定,以确保其在地震时可以有效承担水平荷载。
最后,在抗震支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抗震性能验算和模拟分析,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评估抗震支架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能力,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证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总之,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严格,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要求,做好抗震支架的设计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抗震支撑工程设计要求1.结构设计要求:(1)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地震力;(2)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震烈度区域,进行相应的抗震设防等级确定;(3)根据所处地震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如更强、更刚、更韧等;(4)建筑物应设有足够的支撑系统,包括剪力墙、框架、柱和梁等;(5)应按照建筑物的形式和用途,确定地震破坏的控制要求;(6)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确定相应的抗震指标和结构安全等级。
2.材料选用与施工要求:(1)建筑结构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2)建筑物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3)应采用适当的材料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确保连接部位的强度和稳定性;(4)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和用途,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5)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3.设备设施要求:(1)建筑物应设有适当的抗震设备和设施,如防震减灾设备、抗震支撑、隔震装置等,以提高抗震能力;(2)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和用途,确定相应的设备设施要求;(3)应定期对抗震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4.监测与维护要求:(1)建筑物应设有适当的结构监测系统,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实时监测;(2)应建立健全的维护体系,对建筑物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抗震性能的长期有效性;(3)应定期组织抗震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
总之,抗震支撑工程设计要求是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包括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与施工要求、设备设施要求以及监测与维护要求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稳定。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1. 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此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改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组成。
2. 下列情况需要安装抗震支架(1)重力大在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木与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以及相关设备。
(3)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大于或是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8~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4)内径绝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以及重力绝不小于150N/m 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3.安装注意事项(1)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往最为大间距为12m,纵向最为大间距为24m。
(2)新建工程非金属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架侧向最为大间距作为6m,纵向间距为12m。
(3)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12m,纵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24m;柔性管道与改建、扩建工程管道参数作为刚性管道的一般。
(4)抗震支架厂家生产的抗震支架各部件除了工厂自检之外,没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此确保结构安全。
(5)其他参数以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国家响应规范。
没有规矩绝不成方圆,借以更进一步保障人民的住房安全,加强对于抗震支架的质量控制,我国对于抗震支架做了一些越来越详细的规范,上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抗震支架适用范围作为整个项目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成品支架只适用在整个地下室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
1.对位于抗震支架设防烈度作为6的地区除了甲类建筑之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绝不作抗震计算。
2.机电设备绝不应设置于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且防止设备与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抗震支架设计规范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抗震支架的设计,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设计要求抗震支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结构可靠性: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结构可靠性,确保在地震情况下能够承受合理的荷载和变形。
2. 材料选择:抗震支架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3. 尺寸设计:抗震支架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荷载要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连接方式:抗震支架的连接方式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传递荷载和抵抗地震力。
5. 安装施工:抗震支架的安装施工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6. 检测与评估:抗震支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性能良好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计流程抗震支架设计的流程如下:1. 收集设计信息:收集建筑物的结构信息、荷载信息、地震活动信息等。
2.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抗震支架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3.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抗震支架的制作。
4. 设计尺寸: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和材料性能,确定抗震支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
5. 进行连接设计:设计抗震支架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6.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设计结果编制抗震支架的施工图纸,包括详细的尺寸和连接要求。
7. 进行施工: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抗震支架的制作和安装。
8. 进行检测与评估:定期对抗震支架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参考标准抗震支架设计应参考以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规范》- 《建筑抗震支架材料技术规定》- 《建筑抗震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结论抗震支架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良好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构分析和材料选择。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1. 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此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改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组成。
2. 下列情况需要安装抗震支架(1)重力大在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木与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以及相关设备。
(3)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大于或是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8~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4)内径绝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以及重力绝不小于150N/m 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3.安装注意事项(1)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往最为大间距为12m,纵向最为大间距为24m。
(2)新建工程非金属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架侧向最为大间距作为6m,纵向间距为12m。
(3)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12m,纵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24m;柔性管道与改建、扩建工程管道参数作为刚性管道的一般。
(4)抗震支架厂家生产的抗震支架各部件除了工厂自检之外,没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此确保结构安全。
(5)其他参数以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国家响应规范。
没有规矩绝不成方圆,借以更进一步保障人民的住房安全,加强对于抗震支架的质量控制,我国对于抗震支架做了一些越来越详细的规范,上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抗震支架适用范围作为整个项目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成品支架只适用在整个地下室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
1.对位于抗震支架设防烈度作为6的地区除了甲类建筑之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绝不作抗震计算。
2.机电设备绝不应设置于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且防止设备与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之五兆芳芳创作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取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 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修建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取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纳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按照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取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机关应便于装置.(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该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则.(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修建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含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场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度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平安.(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修建电机工程抗震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则.(11)质量包管要求(12)施工人员资质要求A) 所有管道装配人员和设备装置人员均应具有在行业中至少三年以上有关的任务经验. B) 所有供本工程使用的管道和配件均应合适标书内技巧规格说明书要求的尺度. C) 所有烧焊技工必须具备由有关政府机关签发的有效上岗施工证书.(13)成品支架及抗震支架供给商职责供给方需对整个管线支架系统进行设计,对综合支吊架受力情况及材质选型进行详细计较,提供力学计较书,并提供设计图纸供甲方指定的设计院审核.对设计院有意见的,供给商须按设计院意见进行修改直至设计院批准为止. 按照甲方扶植工程进度按时供货,不得影响工程进度;供给商应提供完整的《成品支架装置技巧手册》、《成品支架装置使用指南》、《成品支架荷载计较书》、《成品支架现场装置指导手册》等一整套资料,以包管产品的平安与提供优质的办事. 供给商在整个支架及管线装置进程需派技巧人员提供驻现场培训工人及技巧指导办事.(14)资料呈审供货方应提交管道支架和固定支撑详图供审批. 供货及施工方应提交管道试验和清洁凈化程序供审批. 施工方应在试验和投入运行之后须提交完整的试验陈述.这些年来支架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仍是支架存在良多问题,我们需要对支架现阶段发明的各类由于各方面导致的缺乏,想方法来进行改良和优化,并且还要在本行业的根本上进行更新.本文章来自于南通正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得每个角落,只要您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得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得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与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得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得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得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得高层建筑得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得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得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得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得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得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得位移,其设置与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得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得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得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得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得相关规定。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本文介绍了抗震支架在电器工程和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
在电器工程中,设计范围包括大于
DN65的电器配管、重力大于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和母线槽以及其他重力超过要求的设备。
对于重力小于要求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则可以不进行抗震设计。
在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中,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
管道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吊架的间距也有具体要求。
在设计要求方面,对于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
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规定。
抗震节点布置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
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构成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
抗震组件/构件采用热镀锌防腐,在有绝缘要求时应采用喷塑工艺。
力学验算方面,抗震构件应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设计及验算应符合构件的应许设计值。
抗震构件验算指标包括承重吊杆长细比、斜撑杆件长细比、锚栓抗拉/抗剪荷载、抗震连接件角度/性能等。
在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与电器工程类似,具体要求根据规范进行设置。
抗震支架的设计标准之五兆芳芳创作
1、对于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除甲级修建以外的电机工程设施,不需要进行抗震计较.
2、如果室内给水、热水和消防管道的直径需要设置为大于或等于DN65,则抗震支架应设置为在合适第8章要求时悬挂和固定.
3、电机设备不该设置在可能导致使用功效障碍等次生灾害的地方;对于带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强振动对连接部件的影响,避免设备与修建结构之间的共振现象.
4、8度、9度以上的高层修建给排水立管应采纳直线长度大于50m的防振措施,当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纳防振措施.
5、8度和9度规模内的修建物水泵等设备应设置防振根本,固定在固定位置,并计较确定限位装置.
6、抗震吊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按照工程现场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抗震吊架由锚具、钢筋吊杆、抗震连接件和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 1.8KN 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抗震支架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需要符合当地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不同地区的抗震要求不同,因此设计师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抗震设计准则,包括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地基条件、重要性类别等要素。
其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应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散地震能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抗震支架的材料和形式,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担和分散地震力。
同时,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要考虑其与结构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抗震支架应与建筑结构的墙体、框架等部分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抗震系统。
设计师需要正确地确定抗震支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和位置,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传递和分散地震力。
此外,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考虑其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设计师需要确保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并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检修和维护。
同时,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考虑到其对建筑空间的占用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验算和检测。
设计师需要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试验等手段对抗震支架进行力学分析和验证,确保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支架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性能和功能仍然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抗震支架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符合当地抗震规范和标准、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与其他部分相互协调、易于施工和维护、经过验算和检测等。
只有合理满足这些要求,抗震支架才能在地震中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抗震支架是一个重要的结构组件,用于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设计抗震支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求:1.地震设计参数:首先,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设计参数确定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最大地震位移等,以确保支架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构件材料:抗震支架的构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选择强度高、韧性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耐久性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3.结构形式:抗震支架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震作用特点进行选择。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剪力墙、框架、筒体等。
不同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支架布置:抗震支架的布置要合理,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均匀受力。
支架之间的间距和布置密度要满足相应的设计规范,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5.强度和刚度:抗震支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不会过度变形或发生破坏,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6.连接方式:抗震支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应选用适当的连接件,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连接件的性能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耐疲劳等要求,以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
7.抗震评估:抗震支架的设计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以验证其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地震动力学分析或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评估支架的抗震性能,并对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8.建筑施工:在抗震支架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
确保支架的安装质量和连接质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9.定期检测和维护:抗震支架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查支架的变形、裂缝等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作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以提高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抗震支架是一种用于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装置。
它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震动,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人员安全。
抗震支架设计的范围涉及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工程施工等方面,同时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对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设计范围1.材料选择:抗震支架主要由钢材制成,包括角钢、工字钢、圆钢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
2.结构形式:抗震支架有多种形式,包括单层支架、多层支架、框架支架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类型、高度、使用功能等。
3.设计参数:抗震支架的设计参数包括支架的尺寸、位置、布置密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抗震需求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4.工程施工:抗震支架的施工包括支架的制作、安装及连接等环节。
施工过程需要遵循相关的工艺规范,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二、技术要求1.抗震性能:抗震支架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支架在地震发生时应能充分发挥其减震效果,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影响。
2.结构强度:抗震支架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地震力产生的水平和垂直荷载。
支架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发生破坏或变形。
3.稳定性:抗震支架在地震发生时会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因此其稳定性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支架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
4.耐久性:抗震支架需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长期使用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和强度。
因此,在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防腐性能。
5.运输和安装便利性:抗震支架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运输和安装的便利性。
支架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拼装、拆卸和运输,以提高施工效率。
6.环境适应性:抗震支架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因此,支架的材料和防腐处理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综上所述,抗震支架设计的范围涉及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工程施工等方面,同时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抗震支架规范抗震支架规范是指针对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抗震性能进行规定和要求的一套标准。
抗震支架规范主要包括抗震支架设计和安装方面的要求,下面就抗震支架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1.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
2.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分布、强度与刚度等因素。
3. 在设计抗震支架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荷载情况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
二、抗震支架的材料选择1. 抗震支架的主要材料应选用抗震性能好、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如冷弯型钢材等。
2. 抗震支架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采用可靠的焊接工艺和控制措施。
3. 抗震支架的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经过合格的检测和验收。
三、抗震支架的安装要求1. 抗震支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其布置的平整和牢固。
2. 抗震支架的连接件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并进行必要的防松措施。
3. 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四、抗震支架的验收要求1. 抗震支架的设计、生产和安装应有相应的资质,并经过相应的验收。
2. 抗震支架的检测应按照国家有关的抗震检测标准进行,确保其抗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 抗震支架的验收应由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五、抗震支架的维护和管理1.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2.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使用、维护、检查和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3.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管理部门应负责对抗震支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总结起来,抗震支架规范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循抗震支架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抗震支架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抗震支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有哪些
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承受地震力,并保护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
2. 材料要求:抗震支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力的荷载,并保证抗震支架的稳定性。
3. 安装要求:抗震支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能够正确、牢固地与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连接。
4. 强度要求:抗震支架的承载能力应能够满足被支撑构件或设备的重量和地震力的要求,确保其不发生断裂或变形。
5. 刚度要求:抗震支架的刚度应能够保持被支撑构件或设备的稳定姿态,避免其产生过大的位移或倾斜。
6. 稳定性要求:抗震支架的稳定性应得到保证,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不会产生失稳和倒塌。
7. 防腐要求:抗震支架应采用防腐措施,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保证支架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腐蚀而失效。
8. 检测要求:抗震支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9. 其他要求: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还应考虑到易拆卸、易维修等因素,以方便抗震支架的使用和维护。
总之,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包括设计要求、材料要求、安装要求、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防腐要求、检测要求、其他要求等方面,以确保抗震支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
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1)质量保证要求
(12)施工人员资质要求A) 所有管道装配人员和设备安装人员均应具有在行业中至少三年以上有关的工作经验。
B) 所有供本工程使用的管道和配件均应符合标书内技术规格说明书要求的标准。
C) 所有烧焊技工必须具备由有关政府机关签发的有效上岗施工证书。
(13)成品支架及抗震支架供应商职责供应方需对整个管线支架系统进行设计,对综合支吊架受力情况及材质选型进行详细计算,提供力学计算书,并提供设计图纸供甲方指定的设计院审核。
对设计院有意见的,供应商须按设计院意见进行修改直至设计院批准为止。
根据甲方建设工程进度按时供货,不得影响工程进度;供应商应提供完整的《成品支架安装技术手册》、《成品支架安装使用指南》、《成品支架荷载计算书》、《成品支架现场安装指导手册》等一整套资料,以保证产品的安全与提供优质的服务。
供应商在整个支架及管线安装过程需派技术人员提供驻现场培训工人及技术指导服务。
(14)资料呈审供货方应提交管道支架和固定支撑详图供审批。
供货及施工方应提交管道试验和清洁凈化程序供审批。
施工方应在试验和投入运行之后须提交完整的试验报告。
1.0.4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不作抗震计算。
5.1.4 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
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7.4.6 电梯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梯包括其机械和控制器的连接和支承应符合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相对位移。
2 电梯应在其运行的最高层设置地震安全报警开关,当报警开关水平位移超过150mm,电梯就近停于平层。
(解释: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150mm,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
3 设计基本要求
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3.1.8 穿过隔震层的建筑机电工程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并应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注:和我们相关的是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增加了使用量。
3.5.5 需要设防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所承受的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应由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承来承担,
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应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承来承担。
注:管线抗震支架设计时有横向抗震支架和纵向抗震支架两种。
4 给水排水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当其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承。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还应按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设置防晃支架,其管段设置抗震支架与防晃支架重合处,可只设抗震支承。
5 暖通空调
•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架。
•管道抗震支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架。
•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架。
6 燃气
6.1.1 对于内径不小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敷设应满足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注:燃气管道抗震支架的范围为DN25及以上。
和水管不同。
6.2.5 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设置承受自重和热伸缩推力的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
6.2.7 燃气管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燃气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
2 燃气水平干管不宜跨越建筑物的沉降缝。
7 电气
7.1.1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计,但当8度及以上时可不再提高。
7.1.2对于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注:电气配管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内径不小于60mm,与燃气、水管的设计范围不同。
对桥架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大于15Kg/m。
7.5.5 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2 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承;
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设抗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