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98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南方草场资源调查方法导论及技术规程
一、绪论
南方草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牧业、林业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特别是在高原和半山地的重要牧场征用地。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草场资源的发掘、保护和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和政治任务。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南方草场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分析和评估,以有效利用
草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调查方法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对草场资源的一种实地调查,包括对草场资源类型、空间
分布、储量、植被类型、地貌特征、水源等分布状况的现场观测,以及对
草场资源使用情况、植被保护状况等的实地调查。
在现场调查时,要根据
调查任务,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绘制调查图,制定调查表,采取恰当的
调查手段,以求达到有效而科学的调查效果。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法是通过对调查范围内的一定比例样本对草场资源的空间分
布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整个调查区域进行科学推断,从而获得草场资源的储量、分布、类型等状况简要描述。
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探讨
邢廷铣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02(019)005
【摘要】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却很低.通过综合分析南方草地资源现状、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南方草地利用的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和主要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南方草地生产效率的评价体系.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邢廷铣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8
【相关文献】
1.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草地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J], 杨汝荣
2.我国南方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J], 丛慧;杨知建;肖静;赵志丽
3.世界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J], 张明华
4.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热势在必行 [J], 张兴华
5.论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J], 黄不凡;张存根;胡定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草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进行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草地资源评估的意义草地是陆地上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其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草地能够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人类和动物的粮食、饮水和草料等生产资料。
对草地资源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草地资源评估的方法1. 土地利用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了解草地的面积、分布、类型和利用状况等基本信息。
2. 植被指标分析:通过监测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评估草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3. 土壤质量评价: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判断草地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程度。
4. 经济效益评估:考虑到草地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调查农牧民的草地利用收益情况,评估草地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
三、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1. 合理利用:根据草地的生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和草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利用和过度放牧的现象发生。
2. 种草改良:在草地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土壤质量较差或植被退化的区域进行适当的种草改良,提高草地的产草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3. 建立保护区:在一些重要的草地生态系统中,可以设立自然保护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4. 科学管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完善草地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提高人们对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意识。
结论草地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了解草地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评估和管理草地资源,我们可以确保草地的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南方草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草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方草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南方草牧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南方草牧业的现状分析1. 区域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适宜草原植被的生长。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草地资源丰富,并且南方地区有较长的草生长期,为草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 产业规模南方草牧业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为地方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地区的牛羊养殖数量庞大,品种繁多,以水牛、糜棱羊、洽洽羊等为主。
南方地区草原面积广阔,出产了大量的饲草和牧草,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3. 技术进步近年来,南方草牧业通过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管理的推动,不断提高了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草场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了南方草牧业的发展。
4. 地方支持政策南方各级政府对草牧业发展给予了重视和支持。
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和财政资金投入,促进了南方草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南方草牧业的未来趋势分析1. 提高牧场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南方草牧业将更加注重牧场的生态环境保护。
采取合理的放牧制度、合理利用农畜废弃物、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牧场生态环境。
2. 推广优质饲草和牧草的种植未来,南方草牧业将更加注重优质饲草和牧草的种植,以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培育适合南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饲草和牧草,提高牧场的饲料资源供给水平。
3. 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为了提高南方草牧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行业的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研究新型草地养殖技术、饲草种植和管理方法,加强草地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等,提高草牧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加产值和效益。
4. 加强合作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南方草牧业面临着资源有限和管理不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的研究
林祥金
【期刊名称】《草业与畜牧》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讨论了开发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的意义、目前利用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的措施.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林祥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8
【相关文献】
1.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兴牧效益分析 [J], 许俐俐;包水明;李荣同
2.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全天候养羊法浅析 [J], 张志美
3.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全天候养羊法浅析(分类号S826.4) [J], 张志美
4.我国南方草山草坡适宜发展木本饲料 [J], 冯忠民
5.开发利用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畜牧业 [J], 何昌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要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组织的“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资料,并参考有关考察地区提供的观测或调查资料,针对我国南方草山草地草坡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我国“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并就草山草坡的开发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南方草山草坡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生态安全建设分类分类中图法 S812.8 我国食物安全与后务食物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关系天 21 世纪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对策的重要问题。
我国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发展草食家畜的很大潜力,有可能建成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生产基地,成为解决我国食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已成为稳定脱贫致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
为了我国南方草地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经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根据李博院士的建议,组成“咨询组”①,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司、湖北、湖南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 1996-11-18~1996-12-02 对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考察②。
考察结束后,“咨询组”完成了考察报告。
本文就是在这一考察报告基础上守成的。
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近期可集中开发的规模1.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南方草地与北方草地比较[1],其共同点是景观开阔,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是对全球变化有明显影响的碳库和氮库。
南方草地不同于北方草地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经发行后,1-2hm[!--empirenews.page--]2 草地可饲养 15 只绵羊单位;第二,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终年不枯的常绿草地带,一般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适于饲养我国紧缺的均质半细毛羊及高档肉牛、肉羊;第三,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第四,易于改造,多年试验证明,在南方草山草坡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十分成功,试验点上已建立的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可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优质人工草地相媲美;第五,分布较零散,初步统计,670hm2(万亩)以上成片分布的草地仅占总面积的 20% 左右;第六,土壤中缺磷,部分地区缺钾,pH 值一般在 5 左右;第七,由于地形起伏,交通不便,成为草山草坡开发中的重要限制因素。
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研究草地资源是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粮仓和栖息地之一,在社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资源密集型经济和高消耗型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草地资源面临着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艰巨挑战。
草地资源的开发草地资源是一个无穷尽的宝库,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经济上,草地资源包括草原畜牧业、草业旅游、草地种子、饲料、草制品等多个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草地畜牧业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为这是草地资源的大宗消费。
同时,草地畜牧业也是草地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利用草地生产肉、奶及毛皮等产品,带动农牧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草地还可以用于草海矿三元复合生产等方面。
这种综合开发的模式不仅可以使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草地资源的生态保护然而,草地资源的开发也需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
草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脆弱和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因为自身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受到严重的损失。
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地使用过度和恶化。
首先,要推广科学种草技术,坚持草地的合理利用和保育。
科学种草包括合理掌握草地的灌、休、放、急管制度,改善草地性状和演替经营方式等。
通过科学种草的方法,可以避免草地过度放牧、恶化和退化等问题。
其次,针对草地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可以采用生物改良、地理信息系统和草种改良等技术手段,促进草地恢复和再生。
在生物改良方面,可以对草地进行人工关爱、松散土壤、改变盐碱所等措施。
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则可以有效的记录、分析和预测草地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最后,政府必须积极的参与草地资源的保护。
这包括制定法规、规划和行动计划,多方位的投资和补助和加强监管等措施。
政府的参与,对于草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岿然不动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不能极端地采取破坏性措施,而应该探寻科学、适度的开发和保护模式。
我国南方高山草场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我国南方高山草场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对于保护草地资源环境、发展旅游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了南方高山草场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根据南方高山草场的特点,提出了南方高山草场的保护对策。
标签:南方高山草场;旅游开发;保护1 南方高山草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 承载能力的有限性高山草场承载力的有限性首先表现在对游客数量承载的有限性,同时还有对草场畜牧数量承载的有限性。
高山草场在区域生态安全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同时,南方高山草场也是有明显季节限制的景区,旅游多集中在有限的季节内,因而造成短期内游客骤然增加,给景区生态景观和自然遗迹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1.2 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此外,传统畜牧业也为南方高山草场景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由于权属问题的不明确和管理的不严格,造成目前南方许多高山草场景区大片的草场被开发成耕地,使得整个南方高山草场景区的草场面积大幅度下降。
同时,又由于不合理的放牧,造成草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得南方高山草场退化,区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1.3 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骑马是草原旅游的主要活动方式,由于马匹在旅游点的集中使用,草场被反复践踏,植被受损,土壤板结,发生退化。
地表土壤裸露面积增大,引起土地沙化。
南方高山草场景区跑马场规模不等,跑马场占用的草场被马匹践踏的十分严重,同时跑马场的业主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对草场资源掠夺性的开发,不予与保护,使得草场资源破坏严重,加剧了其生态脆弱性。
同时旅游活动影响了土壤、水的分布、植物种群成分,导致地表径流与侵蚀加强,重塑了地表轮廓,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景观面貌,进而影响了景观价值。
1.4 旅游者对景区植被、土壤的影响旅游者对景区植被、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游览痕迹。
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对策龙显静2012210362摘要:随着人口压力增大和北方草地的严重退化,21世纪南方草地将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分析了中国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段时间内我国南方革业的发展应由中高山地区向丘陵地区转移,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南方的独特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革业发展道路;同时,应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生态系统管理的方式,以促进南方草业的可持续发展,雏持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
关健词:南方革地;开发利用现状;发展战略前言:我国南方大部分山区(如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优良牧草生长。
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山区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这些地区有着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学术界关于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弊的热烈争论,在任继周等学者的主导和带领下,南方很多地方开展了种草养畜的科研、试验示范项目,研究与探索适宜的技术,把大面积的草山草坡改良为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将山区的畜牧业引上现代草地畜牧业的轨道,并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O多年来,不论是科研试验还是生产实践,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不同人工草地家畜系统指标体系,探索出了较成熟的单项和配套技术,建植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在对2O多年南方人工草地家畜生产系统科研与实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成熟的科研成果、技术和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1南方草地开发现状中国南方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2.6083亿hm2(不含台湾),天然草地总面积为7958万hm2,草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为南方土地总面积的30.51%,其中可利用的草地面积占70%以上,是南方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1]。
南方生态草地的效益及开展生态草地建设的机遇王荣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我国南方草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天然草地总面积达7958万公顷,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0%。
南方草地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且南方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当下所处时代背景等给我国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带来机遇。
关键词:南方;生态草地;效益;机遇引言草地是地球陆地最重要、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之一[1,2,3]。
全球草地面积约为3.42×109ha,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4]。
据1980—1990年全国首次统一规程进行进行的草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拥有各类天然和改良草地39283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 [5]。
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从大兴安岭起,向西南到横断山脉的斜线以西部分,集中分布在藏、蒙、新、青、川、甘、滇等省区[6],即我国南方草地主要集中于川、滇两省。
由于我国北方草地较为集中、面积宽广,也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故长期以来,人们多将重心集中于北方草地的建设与发展,相对而言,对南方草地的发展重视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侵蚀、石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且南方地区地势不如北方平坦,机械化程度低,农民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生活水平较难达到小康水平,而经、饲、粮三元种植结构则可通过种植饲料作物,带动畜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此外,为响应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草业生态文明发展的号召,南方各省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生态草地建设的投入,使得南方开展生态草地建设充满机遇。
1南方草地现状及南方建设生态草地的优势中国南方通常指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山地和丘陵面积占70%以上,主要为亚热带和边缘热带。
南方天然草地总面积达7958万公顷,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0%,次生草丛和灌草丛植被是南方草地的主要类型[7]。
南方地区又分为东南和西南两部分,东南以丘陵平原为主,西南以山地、丘陵和高原为主。
南方草地资源及利用对策冯志丽 200830040104摘要:根据我国南方地区草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等,总结分析了南方草地资源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并提出从改良建植人工草地、草田轮作、农牧结合、草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利用对策。
南方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利用策略组合,更好的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使南方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方草地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利用策略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utilization status of the grassland resourc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summarized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 Strategies of improvement and establishment the artificial grassland, grass~crop rotation,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production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 Different Southern region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ir own development needs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achieve a bet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southern China.Key words: grassland resources in southern China;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tential;utilization strategies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粮食安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草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作者:万有俊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02期[摘要]草地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饲草资源,在畜牧生产中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云南省武定县有着丰富的草地资源,生产潜力大,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有利于增加畜产品的供给,减少对粮食作物的依赖,提高畜牧养殖效益。
基于此,本文就武定县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展开分析,为其他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畜牧业[中图分类号]S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2-112-2云南省武定县天然草地面积为20.84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8.76万hm2。
据测定,平均667 m2产鲜草207 kg,总产鲜草58.20万t,有效产草量34.96万t,理论载畜量约为3.83万个黄牛单位,丰富的草地资源成了家畜饲料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草地资源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任意开垦、滥采乱挖、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和病虫鼠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载畜量超载严重,致使武定县草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尤为重要。
1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①加快草地资源开发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武定县有着丰富的草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开发,可以增加养畜经济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加快草地资源开发是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的需要。
目前,武定县人均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食物结构单一,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低,对粮食的依赖程度较高。
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有利于增加畜产品的供给,减少对粮食作物的依赖,缓解居民、牲畜对粮食和饲料的需求压力。
③加快草地资源开发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南方草地项目总结报告南方草地项目总结报告本次南方草地项目旨在研究南方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以期能为南方地区的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从野外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展开,历时半年完成。
在野外调查方面,我们选择了多个南方地区的草地作为样地,对其地下根系和地上植被进行了调查。
通过记录不同物种的数量和覆盖度,我们对南方地区草地的植物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调查中发现,南方地区的草地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物种组成相对复杂。
其中,常见的植物有狗尾草、榆叶梅等,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植物,如滇南玉叶榕等。
此外,我们还对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南方草地的土壤肥力较高,适宜植物的生长。
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在南方地区的草地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区,开展了不同的科研课题。
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南方草地的水分利用特性和根系结构,以及草地植物与昆虫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利用大型设备和仪器,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南方草地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对南方地区草地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运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常见的南方草地昆虫进行了采集和观察,初步了解了它们与草地植物的互动关系。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对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整理。
通过统计不同物种的数量和覆盖度、计算草地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南方草地的生态特征。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南方草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生物量较大,多样性指数也较高。
此外,我们还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南方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
综上所述,本次南方草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初步了解了南方草地的生态特征,并为南方地区的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此外,我们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多个学术会议,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传播了本次项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次项目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数量的不足和研究深度的不够。
作者: 刘厚培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综考会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70-77页
主题词: 南方山区草地;南方草山草坡;我国南方;利用方向;资源特点;草食家畜;产草量;林线;
山地;坡度
摘要: <正> 自从1979年春人民日报发表“向南方山地要牛肉”的文章以来,立即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强烈反响和研究兴趣,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不同见解,有持赞同观点的,也有持否定态度的。
这些讨论极大地活跃了学术空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生动局面,值得提倡和发展。
今后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南方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对国家制定适合国情的农牧业生产建设方针和发展战略,将会起到重大的作用,把这个问题。
1 南方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南方草地资源优势①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常绿草地带,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②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易于改造;③适于发展农牧结合型持续农业。
④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成为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投资回报率高。
(2)存在问题由于南方草地畜牧业起步晚,加之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尚存在一些问题。
①南方草地分布较零散,畜牧业发展方向尚未完全解决;②地形起伏,交通不便,草地利用率低,且发展不平衡;③自然牧草质量较差,人工栽培牧草受限制;④草地分布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差,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政策方面尚不完善。
(3)相关对策①国家将南方草地列为加大开发力度的一项后备农业自然资源,并组织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每个区域草地开发的具体规划结构及畜产品生产指标与技术体系,同时考虑畜产品加工基地及销售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②建议中央像支持北方牧区草地畜牧业那样, 设立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基金, 财政上开一个户头, 对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予以支持, 各省区在使用这项经费时, 应给予配套, 并应建立相对应的专项基金。
③加大南方各省区草原执法力度, 认真而系统地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制定贯彻草原法!的条例, 使草地管理真正走上以法管理的轨道。
为此,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草地畜牧业的领导及草地管理机构的建设、草地监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真正做到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 县有中心, 乡有站, 村有兽医。
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开发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
④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改变目前业已形成的区域畜产品组成的结构和规模, 也行将改变我国整体的畜产品结构和供求关系, 以及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规模及水平。
为此, 在制定南方草地畜牧业开发规划的同时, 要全面考虑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及与我国有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际畜产品供求市场的发展态势, 全面考虑南方草食性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的建设计划与规划。
提要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组织的“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资料,并参考有关考察地区提供的观测或调查资料,针对我国南方草山草地草坡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我国“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并就草山草坡的开发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南方草山草坡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生态安全建设分类分类中图法 S812.8 我国食物安全与后务食物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关系天 21 世纪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对策的重要问题。
我国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发展草食家畜的很大潜力,有可能建成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生产基地,成为解决我国食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已成为稳定脱贫致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
为了我国南方草地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经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根据李博院士的建议,组成“咨询组”①,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司、湖北、湖南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 1996-11-18~1996-12-02 对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考察②。
考察结束后,“咨询组”完成了考察报告。
本文就是在这一考察报告基础上守成的。
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近期可集中开发的规模1.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南方草地与北方草地比较[1],其共同点是景观开阔,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是对全球变化有明显影响的碳库和氮库。
南方草地不同于北方草地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经发行后,1-2hm[!--empirenews.page--]2 草地可饲养 15 只绵羊单位;第二,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终年不枯的常绿草地带,一般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适于饲养我国紧缺的均质半细毛羊及高档肉牛、肉羊;第三,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第四,易于改造,多年试验证明,在南方草山草坡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十分成功,试验点上已建立的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可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优质人工草地相媲美;第五,分布较零散,初步统计,670hm2(万亩)以上成片分布的草地仅占总面积的 20% 左右;第六,土壤中缺磷,部分地区缺钾,pH 值一般在 5 左右;第七,由于地形起伏,交通不便,成为草山草坡开发中的重要限制因素。
由上可见,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成为继北方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之后的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其产值将超过北方牧区,且投资回报率高。
1.2 近期可集中开发的规模根据农业部 80 年代初期组织的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数据①,我国南方草山草坡总面积约 6530万hm2,可利用面积约 4670万hm2。
大部分分布在亚热带(包括云贵高原、两广、两湖、四川、江西及东南沿海各省共 13 个省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海拔多在 800~2500m,年降水量 1000~2000mm,年均气温 10~15℃,无霜期 180~250d,冬季低温期随纬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
地表主要为石灰岩和其它岩类经风化形成的薄层母质,上面发育了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与草甸暗棕壤等土壤类型。
地貌整体上呈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岩溶地貌,与侵蚀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相互交错,地表切割破碎,部分地段残留着由不同地质时期和海拔高程不同的夷平面组成的“山原”和河谷阶地,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因地制宜、分层利用与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原则,以及本次实地考察后的估测,宜于发展草食家畜的草地及灌草丛约有2670~3330万hm[!--empirenews.page--]2,但因地形、地表物质组成与土壤、交通条件等差异,可利用率与开发难易程度很不相同。
根据部分地区开发利用实践与本次考察估测,我国南方宜于近期规模性开发的草山草坡约 1330万hm2。
2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案例分析2.1 草山草坡开发利用试验与示范我国自 80 年代开始对南方亚热带草地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性开发。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都将南方草地畜牧业列为科技攻关项目,从“七五”的种草养畜试验、“八五”的草地畜牧业优化模式,到“九五”的草地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先后在湖北宜昌、利川、钟祥,湖南城步,贵州威宁,福建莆田,江西樟树和四川巫溪等地建立了实验区,为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并提出了可借鉴的饲养经验与技术体系。
近 15 年的科学实验和 10 多年的示范开发经验,确立了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和经营的高效性。
从 1978 年开始,农业部对南方草地先后实施了 39 个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
到目前为止,已在南方 13 个省区建成了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近 130万hm2,其中飞机播种牧草保留面积约 18万hm2。
这些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发展草地畜牧业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解决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一些示范乡、村已成为稳定脱贫迈向小康的支柱产业。
从对湖北、湖南和云南境内的几个草地畜牧业承包户的调查结果来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
例如,在湖北恩施市大山顶草场,对 18 家种草养畜专业户的抽样调查看,承包前(1983 年)年畜牧业收入 16026 元,占总收入的 23%,人均畜牧业收入 166.2 元,到 1995 年,畜牧业收入 58613 元,占总收入的 68%,草场开发区人均畜牧业收入 723 元,其中专业户人均畜业收入 2000 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比承包前增加了3~4 倍。
在湖南龙山县八面山乡,1982 年人均收入 149 元,通过发展畜牧业,到 1995 年,人均收入 1027 元,比 1982 年增加了近 8 倍。
就整个开发实验区来看,投资回收期一般在5 年左右,投资年回报率在 20% 左右。
就单位面积人工草地看,每公顷建设投入 1950 元左右,建成后,年收益在 4500 元/hm[!--empirenews.page--]2 左右;改良草地每公顷建设投入 900 元左右,建成后,年收益 1500~2250 元/hm2。
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使山区土壤肥力及性状有了明显改善,不仅促进了林木的生长,而且还较陡坡裸露地减少土壤侵蚀量 90% 以上,比坡地农田减少 80%~90%,比坡地天然草地减少 70% 左右。
由此可见,开发草山草坡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这些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
通过十几年的试点示范,在南方建立的三叶草、黑麦草、鸭茅等混播草地及非洲狗尾草、狼尾草、象草等高产人工草地十分成功,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新西兰的人工草地水平;引进的黑白花奶牛在长年放牧条件下,年产奶量可达 4~5t/头;罗姆尼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考利代兰细毛羊、婆罗门牛等饲养状况良好。
绵羊净毛率高达 60%~70%,净毛量可达 4kg/只,从而看到在南方建立优质高效羊毛和奶牛及肉牛生产基地的广阔前景。
与此同时,通过千家万户在零星草地及坡地上放养山羊及肉牛的成功,以及探索出来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看到了南方建立草食家畜生产基地的希望。
可见,南方草地资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草食家畜生产基地,甚至可能成为广大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作为贫困山区稳定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是肯定的。
但如期望成为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产品生产基地还有待加强研究、开发与建设。
2.2 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任何一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的必须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准则[3],南方草山草坡多为森林反复破坏后的次生草地,加之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在滥垦、樵采等影响下,成为继北方黄土高原之后,又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北方被冲刷的黄土形成了黄河,南方被冲刷的红黄壤形成了“赤水”!据报导,目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 40% 左右,30 年来,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正以每年 1.25%~2.5% 的速率递增。
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看到,一些溶岩地区,上百万年形成的薄层土壤已被冲刷殆尽,形成了光秃秃的卧牛石,因失去土壤再生能力而形同“石漠”。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破坏了土地生产力,而且抬高了河床、湖底,淤积水库,降低湖泊及水库的调蓄能力及工程效益,导致频繁的灾害。
因此,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应与生态安全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empirenews.page--] 十余年前,我国曾开展过一场关于南方山地是否宜于开发草地畜牧业或宜林或宜草的争论,应当说,不分场合地向南方草山要牛肉或概不宜牧的提法都是不够客观的,但对毁林养畜,遍山放牧会引起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忧虑却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引起重视。
南方山地的垂直分异是很明显的,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与丘陵,其适宜性是不同的[4]。
总的讲,南方山地既宜林,又宜牧,也宜农(含经济作物)[5],南方草山可以并且应该牧、农、林各业互相结合、互有促进地协调发展,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应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形成各层次优化的“农牧林”镶嵌景观,提高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产力,以维持区域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性生态经济规划,合理配置农林牧生产,以形成土地利用和各业投入在生态经济上的平衡配置,但草地畜牧业不论在生态效益(保护水土、贮碳育氮)和经济收入上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就草地本身而言,由于气候条件的制约,北方草地是夏绿冬枯的,非洲著名的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是雨绿旱枯的,北方冻原、青藏高原与高山草地更有大半年处于冰冻休眠状态,我国南方亚热带天然草山草坡在冬季也有短期枯萎,且草质粗硬,多不堪食。
但是,近十几年来经筛选引种的温带禾草与豆科草种,在南方山地较高处种植后却经冬不枯,在薄雪下仍维持盎然生机,嫩绿如春,构成东亚亚热带山地的“冬天里的春天”——常绿草地带,形成了一个新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山地常绿温带草甸。
这不仅在生态学上有值得深究的理论价值,在经济上更为亚热带丰富的大农业增添了一项优质高产的新兴产业,必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empirenews.page--] 大部分地段土地属集体与个人混合使用,用地养地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都从多方面探讨草山草坡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具体执行方案。
湖南省湘西州提出的拍卖、租赁与入股三种方式有明显的实效和可操作性。
为了进行草山草坡的合理开发,明确草山草坡的使用权属,认真贯彻《草原法》,完善草地承包制已成为南方草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投入,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