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企业营销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西方市场营销的比较分析1. 引言市场营销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文化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中西方市场营销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篇文章旨在比较中西方市场营销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其原因。
2. 中西方市场营销的区别2.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它们的市场营销行为中。
中国文化注重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商业活动往往以人际关系作为起点。
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商业活动往往基于自己的决策,而不考虑影响。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中国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更加注重人情味和人际关系上的维护,而西方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更加注重技术和独立决策。
2.2 市场环境中西方在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者营销策略的不同。
中国市场的经济环境相对落后,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和价格的普遍考验较为宽松,而且中国人普遍崇尚名牌、物美价廉往往能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不再存在。
另外,在中国市场中,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差异显著。
而在西方市场上,消费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消费者注重品牌,注重质量和服务,在西方市场上要通过品牌,提供智能化和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方能获取消费者青睐。
2.3 PR策略在中国市场上,公共关系(PR)预算大多数被消耗在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维护上,因为它们对于中国企业营销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西方,企业一般会将PR预算花费在营销宣传和消费者的个人关系维护上。
在西方,公司更注重在社交媒体上的品牌宣传,因为西方社会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和在线交流,这些方法比较快速有效。
2.4 广告宣传在中国市场上,企业往往要优先考虑国家的大政策和社会情绪,广告宣传要做到既不能太霸道也不能太低调传,不能太过奢侈浪费,还要注重公益性和面向老年群体等细节。
在西方,广告宣传的保护较少,企业可以更加独立地制定广告策略,并可以根据市场意愿和消费者口味来调整广告内容和形式。
1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历史背景市场营销学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管理学科,它综合地运用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以及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
关于市场营销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所实行的企业活动。
”英国市场营销协会:“一个企业如果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有意识地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和潜在需要来安排生产,这种活动就是市场营销。
”菲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是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人类活动。
”在西方国家,学术界不仅认为企业存在着市场营销活动,而且是认为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中和组织和团体的活动也与营销活动有共通之处。
市场营销滴水穿石的应用事实是已经超出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早在人类第一次从事商品交换时,市场营销就产生了。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市场营销虽然和商品交换及市场有关系,但市场营销并不等于商品交换,这从市场营销的涵义中就能得出结论。
彼德·杜拉克认为,市场营销活动最早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日本。
他指出:市场营销活动是由日本三井家族的一们成员首先应用的。
作为商人,他于1650年东京定居下来并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并为该店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原则,他比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苦斯·罗巴“(Sears·Roebuck创办于1860年)早250年就实行了“当顾客的采采购员”、为顾客设计和生产适合需要的产品,把花色品种规格齐全、丰富多彩的商品供应给顾客“,“保证顾客满意,否则原款奉还”等一系列经营宗旨。
近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业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以美国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观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在西方国家,生产观念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经营思想,盛行于1875年至1920年前后。
中外快餐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对比分析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更以每年递增10%左右速度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一大批中产阶级涌现,随着人们的消费观,饮食习惯的改变,迫切需要餐饮业为此提供高品位、多元化,无公害的服务。
催生了中国快餐企业如永和快餐的诞生,以及外国快餐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的入驻。
美国麦当劳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快餐集团。
麦当劳实施多种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范围日益扩大,逐步占领全球市场。
麦当劳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一、宏观环境:(一)人口环境:1,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大中城市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住地点集中 2,青少年所占比重较大 3,城镇化发展迅速等因素都为麦当劳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 4,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也势必会影响麦当劳的细分市场(二)经济环境:1,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也就为高消费提供了资金支持。
2,我国餐饮业的发展,中式快餐的不断兴起,对麦当劳的发展是一个威胁.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餐饮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也给众多的餐饮企业留下了市场发展的新的空间与机会,对于麦当劳来说,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它的销售量(三)自然环境:人们倾向于消费的无毒无害、绿色产品,对此麦当劳开始注重食品的绿色、健康;同时现在人们更加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杜绝白色污染,提倡环保, 2 对此麦当劳将原来的塑料材质改为现在的纸质保装。
禽流感、猪流感等食品健康问题也会影响麦当劳的营销。
(四)政治法律环境: 1,我国的政治环境稳定,政府设有连锁店的贷款政策,贸易壁垒也有所减弱,算是政策上的支持 2,我国鼓励消费,努力扩大内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麦当劳的营销 3为了环保,我国也出台了限塑令的法规,这就要求麦当劳公司改变包装材料,相应的会增加它的成本。
(五)科学技术环境:1,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2,科学发明和新技术应用于,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大大缩短;3,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促进麦当劳不断开发新产品;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习俗发生了转变,对西式快餐的需求增大(六)社会文化环境:1,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对于商品的理性购买能力提高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习俗发生了转变,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青睐使得对西式快餐的需求增大二、微观环境:(一)营销渠道企业:麦当劳在全球供销商(1)辛普劳食品加工公司是麦当劳在中国的土豆供应商。
收稿日期:2020-10-23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山东省校级横向课题 跨境电商对外营销文化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HXZX048)㊂作者简介:王映宇,女,山东乳山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㊁跨文化研究㊂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思考王映宇(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烟台㊀264003)㊀㊀[摘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加艰巨的挑战㊂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跨境电商的质量和效率㊂本文对如今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又分析了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跨境电商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跨境电商营销策略㊂[关键词]跨境电商;文化差异;营销策略;中西方[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10-0122-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10.055[本刊网址]http ://㊀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对外贸易产业也进入了 新纪元 ㊂特别是在国家积极倡导 一带一路 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 互联网+ 与跨境电商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创新㊁高效㊁科学的网络营销手段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㊂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12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搞到37.6%㊂跨境电商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对 中国制造 在国际领域开拓市场㊁站稳脚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㊂但是,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跨境电商贸易的过程当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给贸易双方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困扰,因此需要合理消解跨境电商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尽可能地弥补由信息不对等和文化差异带来的贸易偏差,这样才能够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更加自由㊁稳定㊁便捷的平台㊂一㊁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概述跨境电商极为 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上午平台达成交易㊁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㊁完成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㊂ 跨境电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的增强,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前行的主要动力之一㊂跨境电商平台主要分为 跨境出口外国 和 从国外组织货源跨境进口 两个类型㊂网络空间的独特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对跨境电商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也因此产生了鲜明的特点㊂全球性㊁无形性㊁匿名性㊁即时性以及无纸化都令其成为一种拓展人类贸易行为空间㊁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客观存在㊂对于企业和国家而言,跨境电商所构建出得开放㊁多维㊁立体多边贸易合作模式,有利于提升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与企业之间㊁国家与国家之间拥有更多交流合作㊁互利共赢的机会;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跨境电商能够使他们更加便捷㊁高效地获得其他国家所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㊁富有活力㊂二㊁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境电商网络营销中造成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对跨境电商网络营销工作造成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跨境电商网络影响而言,既有阻碍性的一面,也有促进性的一面㊂具体而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境电商网络影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首先,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㊂中西方国家所拥有的文化内涵㊁生活习惯㊁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所以也使中西方国家的人民养成了不同的消费习惯㊂例如中国人在消费习惯上倾向于保守消费,年轻人虽然拥有一定的 提前消费 意识,但是在从大概率上来讲,中国人更崇尚借鉴㊁积累的 保守消费 ㊂西方人则与中国不同,他们更倾向与 提前消费 ,习惯于通过贷款㊁信用卡等方式提前享受商品带来的附加服务属性㊂西方人之所以会有较强的 提前消费 意识,是因为西方国家普遍拥有较为发达的社会福利政策,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也使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多 提前消费 的能力㊂因此,在制定跨境电商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到中西方人消费者之间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通过制定适合西方人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体系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㊂(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产品喜好的影响中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由此二形成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㊂中国人注重直观㊁整体和经验,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到产品的包装㊁装饰等外在视觉属性㊂但是西方人更加注重理性思维,他们强调分析㊁实证和思辨,在购买商品时更多地希望能够了解产品的作用㊁价值,同时还十分追求个性化,希望能够购买到与众不同的产品来体现自己图一无二的气质㊂另外,中国人购买商品时,希望可以低调稳重,但是西方人追求个性解放,张扬荣誉,所以在制作跨境电商营销策略时,特别需要考虑到中西方消费者之间文化差异所形成的消费喜好,为产品的营销制定出符合输出国家文化心理的营销策略㊂(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产品解读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时候会对消费者的产品解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一定的误解,从而影响产品的正常销售㊂例如在对茶叶产品进行跨境电商网络营销时,很多茶叶名称的英译就涉及了文化差异的问题㊂22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福建名茶 大红袍 经常被翻译为 Red Robe ㊂这种直译的方式并没有将中国人心目中 红色代表喜庆㊁欢乐㊁吉祥 的想法传达出去,因为在西方文化中, Red Robe 的个象征符号所代表的是血腥和残暴,如果采取这样的直译方式可能会使西方消费者因为这个英译品牌名称而对产品产生误解㊂当消费者因为这个直译的名称产生了对产品的负面情绪时,就很容易使该产品成为 滞销产品 ㊂又如曾经在美国试销的 轻身减肥片 在初入美国市场时鲜少有人问津,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这是因为该产品的名称被翻译成了 Obesity Re-ducing Tablets ㊂以中国人的思维翻译出的减肥产品名称让西方人看到会以为这是一种专门为 obese people (肥胖症者)研发的产品㊂后来该品牌将英文名称改为 Slimming Pills ,以此来顺应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由此改善了产品的销售情况㊂总而言之,在为中国产品制定西方国家市场网络营销策略时,一定要关注目标国家的文化符号以及该文化符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 适得其反 的网络营销手段㊂三、中西方文化差异下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不是 洪水猛兽 ,在制定跨境电商营销策略时,制定者需要准确捕捉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去弥补消费行为中各方面的 鸿沟 ,让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形成 共情 ,促进消费者去理解产品㊁欣赏产品,最终引导消费者购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㊂(一)优化网页关键词,改善网络搜索体验中西方人民在进行网络消费时,由于文化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网页搜索习惯,所以在制定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时,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关键词能够更方便用户搜索和购买商品㊂在进行产品优化时,需要根据用户的用词文化习惯来制定关键词㊂例如在设计 长裙 的关键词时,以下四种表述就会比较符合西方国家人民的搜索方式: long dress , dress long , floor-length dress 以及 floor length dress ㊂但是, ankle dress floor dress 等关键词就不太符合这些国家用户的搜索习惯㊂所以,营销策划者在制定产品网页时需要对关键词搜索习惯进行统计和数据整理,为每个产品设置符合该国家人民搜索习惯的引索系统,提升自然搜索排名与广告搜索排名之间的转化率,从而改善用户的网络购物搜索体验㊂在网页文字的设计方面,中国人的阅读英文的习惯是喜欢用 Times New Rome 的字体,但是经调查表明,西方人在浏览网页时,更喜欢用 Tahom 的字体㊂此类的阅读习惯和视觉习惯也是一种潜在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因此在优化网页搜索体验时,也应当尽可能地满足西方用户的习惯和喜好,给他们更多的舒适感和实用感㊂此外,在一些语言表达上,跨境电商营销也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语言习惯来进行表述性调整㊂例如中国人在表示打折时,会说 打7折 ;但是英语翻译则需要将其译成 30% discount ㊂再如针对 男女都可使用 进行翻译时,部分平台将其翻译成 For both males and females ㊂这种翻译方法虽然也可以让西方消费者会意,但是并不符合西方人惯用的语言表达方法,而且过于冗长㊂因此可以将其直接翻译为 Unisex ,由此更加能够凸显出产品 适用性高 的特点,也便于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到产品的特性㊂(二)结合西方国家民俗文化,推动节日网络营销西方国家每年9月都有 Back to School (返校季),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的学校会招待校友返校,还会举办选美比赛㊁篝火晚会㊁交际舞会等活动㊂因此,在此期间,我国的海外购物网站可以推出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产品营销计划㊂例如可以迎合当下 生态环保 的理念,推出 胶囊衣橱(Capsule College)的营销活动,将一些适合学生的极简主义穿衣搭配方案推送给用户,满足西方学生想要在新的学期挑战自我㊁突破限制㊁改头换面的心理,同时还可以让这些大学生可以在返校季中购买促销服饰,从而推动中国服装产业的国家化发展㊂(三)突出产品个性化营销,展示商品内在价值中国人的文化思维倾向于抽象和感性,而西方人则较为具象和直观,他们更希望能够对产品的实际用途㊁价格㊁性能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制定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时,首先可以通过 评论营销 的方法,让客户通过其他客户的使用感受来判断是否要购买该商品㊂事实上,不管是在哪个平台进行电商营销,评论都是极为重要的宣传元素㊂在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中国海外电商平台可以制定一些产品性能标签来引导购买者对产品进行定性评价㊂例如针对电子产品的评价,可以制定出:分辨率体验㊁续航体验㊁通话体验㊁网络信号体验等不同板块,让客户在相应的板块下对给产品进行打分㊂还可以鼓励顾客将自己的多元化㊁个性化的使用方法分享出来,让客户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客户共同 解锁 产品的创新性功能,从而鼓励更多的客户加入 产品社交圈 ,使客户围绕产品拓展日常社交㊁娱乐活动,最终将这部分客户演变成产品的 忠实粉丝 ㊂另外,在制定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时,还要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造成导致的顾客审美差异㊂例如在销售服装时,中国对中国男性的普遍审美倾向是 翩翩君子 式儒雅风格的,但是西方人更崇尚力量和健美,因此在展示商品时,可以邀请不同类型的模特共同展示服装商品的多个方面,让不同风格㊁类型的男性都能够通过宣传图㊁宣传视频预估到自己穿上这件衣服之后的效果,这样能够将服装的利用率实用度大大提升,使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都能够找到自己与产品之间的契合点㊂结束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给中国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文化差异是一把 双刃剑 ,如何合理利用,则可以为出口商品增加创新型买点,从而拓宽销售渠道和贸易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将中国文化㊁中国制造㊁中国自信传达到世界各地,这对于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㊂因此,我们更应当努力抓住 一带一路 的 顺风车 ,秉持主动创造㊁积极进取㊁诚实守信的原则,制定出合理㊁科学的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为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㊂参考文献:[1]Echo.2020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从 野蛮生长 到 精耕细作 [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10):12-14. [2]周宝玉.基于跨境电商的中国企业国际创业路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0(2):34-39. [3]梁丽华.基于文化差异下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分32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10(Gen.No.296) 2021年5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May(last half)2021析[J].现代营销,2019(7):164-165.[4]张楚莺.跨文化的角度看文化差异对跨境电商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2):90-91,95. [5]宋晶,洪志燕,周爱国.文化差异下的跨境电商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7,18(5):81-87. [6]杨娅雯,陈凯鑫.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卖家竞争战略模式分析与研究 以京东海囤全球购为例[J].现代商业, 2020(26):57-60.Cross-border E-commerce Network Marketing Strategy under the Cultural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WANG Ying-yu(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Yantai Shandong264003,China)Abstract:With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lso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more arduous challenges.While vigorously develop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we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network marke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and then puts forward targeted cross-border e-commerce marketing strategies.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cultural differences;marketing strategy;China and the West(责任编辑:章樊)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121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包括城市生活常识的学习㊁法律法规㊁社会适应能力㊁文明礼仪和安全知识学习等㊂人文素质的提升,需要依托政府㊁社会㊁社区㊁企业㊁学校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各方力量,讲座㊁手机公众号㊁APP等多元化的形式,趣味化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灵活的时间,为该类群体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性㊂各类主体通过不同的供给路径给资溪面包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该类群体最主要的还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通过继续教育帮助自身完成生命历程转变㊂参考文献:[1]周彦兵.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与供给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2]冯玥,王春萌.生命历程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的教育需求[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0(3):52-58. [3]‘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资溪县杨坊村:面包产业撬动乡村振兴[J].中国发展观察,2019(14):18-23.Study on the Effective Supply Routes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in Zixi Bread IndustryWEI Li-hong(Nanchang Business College of JXAU,Nanchang Jiangxi332020,China)Abstract:Zixi,Fuzhou,Jiangxi Province,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bread ,with more than40,000workers in the bread industry.Thes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bread industry have not been expos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ave joined the bread industry in cities.They are reluctant to return to the countryside to engag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ut long-term aspirations to take root in the city.This paper uses the life course theory to study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the bread industry in Zixi,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needs of this group,to construct their life course trajectory,and to explore several career development paths that have helped them to make a successful trans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under various paths,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upply routes that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Key words:Zixi bread;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continuing education;life course theory(责任编辑:范新菊) 42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
企业营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目录一、我国企业营销的现状二、我国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三、我国企业营销的对策内容提要:创新中国营销,在现在的情况下,是不是一种狂妄之言,或者是不是一种不现实的一种自大之言呢,我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在国际上,实际上很多学者,也不断的强调,有一些新的理论,比如新型市场的理论,主要是对中国和印度而言的,他们说原来的一些游戏规则,包括跨国公司原来的一些游戏规则,在新兴市场的情况下,都要做出修正,创新中国的这个机会,是有根据的,我个人认为,这样三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中国的营销环境跟国外,跟西方有巨大的差别。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在变,我们变化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每天在变,另外中国的法制环境,中国的各种信用环境等等,跟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一个特殊的营销环境中,去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特殊的手段。
第二、中国的企业实际上,跟世界的企业相比,我们是很小,所以我们叫做跟居然去接近,我们最大最优秀的企业,跟国际上最大的企业相比,应该是1/500的概念,这样一个以小搏大的情况,我们必须做自己的战略和策略,我们不能完全模仿别人,我们要用自己的甚至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用中国特色的思路去做市场。
第三、也是最基本的根据是,中国人是中国人,而不是西方人,中国的消费者,与中国的消费者的习惯,中国的消费者的行为,我们在后面会提到,中国为什么会取胜,是因为中国消费者行为,我们很好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因为这样三个理由,我们创新中国营销,有机会,有根据,也有可能,也有必要。
实际上讲到中国创新营销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指我们本土的企业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包括跨国公司在中国,必须做出改变,实际上大量的跨国公司十几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是不断的做出调整策略,战略的一个过程,有一些跨国公司做的非常优秀,比如宝洁,摩托罗拉,大众汽车等等,因此他们有很好的业绩,相反有一些跨国公司,比较呆板,比较守旧,例如跨国广告公司,一直是比较源于他们自己的那套专业,不考虑中国的情况,不充分考虑,因此实际上跨国公司的进展会比较慢,这两部分加起来,构成了我们创新中国营销的整体的内容。
分析中西方商业银行的异同点,结合分析一、内部控制环境差异分析:1、产权制度差异:从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现代银行法人产权制度,其主要表现为股份公司的形式,这种产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多元化、银行资本的社会化。
通过发行股票,可以筹集到数量极其庞大的资本,补充银行资本不足的状况,解决了银行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提高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2)它有效地分解了经济上的所有权(财产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从而使得出资人同企业资产的实际营运相分离。
商业银行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形式和资格,能够自主地支配、使用、处理其实际财产和从事金融交易活动。
(3)出资人或股东的责任有限。
当银行亏损或破产时,出资人或股东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清偿责任,以其投资对商业银行负责,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关系,对股东利益的保护、银行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特征是:(1)占有权、收益权、转让权均高度集中于国家。
(2)银行财产的非法人性。
银行不具有独立的支配法人财产的资格,从某种程序上讲,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微观主体。
政府对银行行使行长的任免权、资源的配置权、经营的监督权。
(3)经营责任的无限性。
国家惟一拥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同时,国家也承担银行经营的无限责任,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
(4)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产权边界事先被国家界定,其他产权主体不能通过市场合约依法进入,从而表明银行产权的不可转让性。
2、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产权制度造成的“所有者缺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国外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政府与行长之间的委托代理契约仍然是行政性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在政府的行政性约束之下,并不能保证其独立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委托代理关系。
(2)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实行的是官本位的激励机制,通过行政级别的升迁来实现激励,干部的任免、奖惩以政治觉悟、思想品德、任期政绩为主要内容,从而造成银行高级管理层注重短期政绩,实际工作中短期行为明显。
中西方文化差异给外贸经营带来的契机和应对策略发表时间:2011-05-23T08:58:25.543Z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荣高悦赵振宇[导读] 有一位美国人在日本公司担任生产经理,他坚信美国式的民主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日本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荣高悦赵振宇石家庄铁道大学文化商务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人的言行总是受到其心理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从小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个人本文化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以及对人、事的看法等,所以个人的思想、言行无疑会打上本文化的烙印。
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对外贸经营有重要影响,所以对其正确把握能够促进对外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一)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差异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会对跨文化商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敏感性和处理在异文化背景中出现的问题的技能,商务活动就会出现障碍。
有一位美国人在日本公司担任生产经理,他坚信美国式的民主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日本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工人们认为上司无能,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领导却反来问他们。
既然上司无能,公司就没有希望,不如提前离职,以便及时找到新的工作。
这位美国经理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些背景,在日本,人们敬重权威,下属不仅服从上司,而且还把上司看作是自己的主人,并希望上司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甚至加班加点也是常事。
而美国人更为崇尚个体主义,参与意识较强,什么事都希望能够亲自去尝试一下。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碰到一起必然会发生冲突。
因此,了解双方的价值观对于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顾此失彼。
(二)思维方式和语言的差异语言是思维的反应,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语言作为交流媒介,而语言的文化因素又制约着交流的正常进行。
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通用语英语,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能采取准确的翻译策略,就会产生歧义。
科技产品的名称固然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大多数有文化内涵的概念却不易表达。
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
1988年11月,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赛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早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然而谁会想到,这桩“婚姻”似乎并不美满。
并购够并没有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
到2001年,公司的亏损额达到20亿美元,股价也一路下滑,并且裁减员工,公司的发展一直都很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大西洋两岸不同文化差异的冲突是这场婚姻危机的根本原因。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CEO施伦普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两家企业无论在组织结构,薪酬制度,还是企业文化上都相差非常大,他却采取德国的完全空中方式吧克莱斯勒当成一个部门来看待,在公司管理制度上,董事会结构成员都是以德国为主,大模式,他却在媒体上说:“这是一次平等的合并”,这使克莱斯勒美国员工无所适从。
再加上,施伦普在企业合并不久就解雇了作为并购整合经理的克莱斯勒总裁,导致克莱斯勒员工产生敌对情绪,许多优秀的美国设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纷纷投奔了福特、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
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的严重障碍,大大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开始被称为“天造的合并”如此失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当初合并的时候,戴姆勒——奔驰的CEO施伦普低估了文化的因素,在谈判时没有考虑两家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更没有分析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家文化差异对谈判以及合并后整合的影响,使得公司咋合并这么多年之后发展都比较艰难,并且无法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及营销策略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跨国公司带来了资金、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且不十分成熟的市场,这给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了解中国市场对国外投资者十分重要,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环境,找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营销活动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一、中国市场环境的新变化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被世界各国普遍看好,认为中国市场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
许多跨国大公司都认为不去争夺这一市场,就会失去一次最好的获利机会。
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上。
跨国公司正逐渐失去他们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因为国内的企业已经部分地掌握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出现了生产过剩、竞争过于激烈的现象。
在技术较为成熟的市场上,跨国公司的产品性价比不再占有绝对优势,边际利润的降低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有可能使企业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损害企业的市场价值。
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必须开发新产品,有所创新,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合理的价格,这样的竞争环境迫使跨国公司给与他们的产品更好的定位、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其他的市场因素。
这给跨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显著变化。
9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实力相当,竞争更加激烈,他们将其垄断竞争手段引入中国,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压垮对手,使竞争进入“白热化”垄断竞争阶段。
2、国内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市场营销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文化将影响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投资方式和市场运营方式。
中西方营销模式选择的差异营销模式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价值观导致了营销策略和方法的差异。
本文将从品牌定位、推广途径和沟通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营销模式选择的差异。
一、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上,中西方有不同的偏向和策略。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群体,强调家庭、团队和社会的价值观念。
因此,中文品牌的定位通常会强调亲情、友情、团队合作等因素,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
例如,中国的家电品牌格力空调以“而立之年”为口号,强调家庭和谐与幸福。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核心价值观,西方品牌更注重表达个体自主、个人成长的理念。
例如,苹果公司的品牌定位强调创造力和创新,突出个人独特。
二、推广途径中西方营销模式中的另一个差异是推广途径的选择。
在中国,传统媒体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报纸广告等仍然是中国企业推广产品和品牌的首要选择。
此外,在中国,特别是在乡村和小城市地区,线下销售渠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更依赖于实体店面和传统的购物方式。
而在西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营销成为主流。
企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引擎优化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来推广产品。
西方企业更注重线上销售渠道的发展,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购物。
三、沟通方式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中国企业更注重建立人际关系的沟通方式,注重个人联系的建立和维护。
与之相反,在西方文化中,更注重清晰、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
西方企业更强调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倾向于使用科技手段进行信息传递,例如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等工具。
结论中西方营销模式的差异源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中方注重群体,更强调和谐和关系的建立;西方注重个体,更注重自主和创新。
中方倾向于传统媒体和线下营销渠道,西方则倾向于数字营销和在线销售。
中方沟通方式强调人际关系和面子,西方更注重直接、清晰、有效的沟通方式。
了解中西方营销模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适合本地市场和文化的营销策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论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Edward T ylor,1891)把文化定义为:个人从其所属的组织成员中获得的知识、信念、技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方面蕴涵着的已有内容及形式。
在这之后出现了几百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探究其共性不难发现:文化是习得的,分享的,并从一代传承到下一代;文化不仅通过父母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还通过社会组织、特殊群体、政府、学校和教堂进行传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明显,文化要素在国际营销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国际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东西文化的主要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各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影响国际营销活动中营销组合的各个要素,还影响到营销者的策略制定。
因此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必须了解目标国与母国的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和态度格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 Hofste de)将文化定义为人类一群成员区别于另一群成员的思想意识的集合体。
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包括价值体系,它阐明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或者一种偏爱。
他通过对IB M经理们的工作价值观的测试提出了五维度的文化差异:权利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时间透视法。
研究表明在这几个维度得高分的国家为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而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分数较低。
了解这些维度差异有助于国际营销者规避文化壁垒,并根据差异调整产品、渠道以及管理上面的策略。
例如,日本企业营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更看重市场份额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很多西方公司在在日本建立分销渠道上会碰到障碍,那是因为日本人看重已经建立的起来的关系,而惧怕和担心不熟悉的。
中西方消费的差异及营销模式西方国家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中方以中国为代表。
中国具有6千年悠久历史;而作为西方代表的美国仅有几百年的历史。
现在经济发展却已经超出了中国几百年。
每个炎黄子孙恐怕都会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国人不聪明吗?不是!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名列世界前茅,仅次于犹太人,因为犹太人领导美国,就像耗子和大象,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美国和以色列那样迅速崛起,发展起来呢?为什么中国就不能领导美国呢?说到底还是消费理念的差别。
说到此大多数,或者至少最窄小的一部分人会感到诧异(最窄小从语言结构上看起来别扭,倒退几十年,几百年可以算作一个病句,可如今火起来了!是我王哥发明的。
楔子),难道中国人是傻~,愣头青不成,中国人有钱不会花?中国人是守财奴!说到点子上了。
美国人是花钱鬼;中国人是守财奴!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发展才是更道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如果我在10年前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时听他的一句话,我现在就是百万富翁。
中国人管这种情形叫假设,学过英语的人知道,在英语里叫虚拟语气,就是指过去能够实现而没有实现,而在将来又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儿子说,趁你现在还有几个破钱,赶紧买套门市房,然后用门市房房照作抵押,去银行贷款,再买一套门市房,然后用买的门市房房照作抵押,再买一套门市房……就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十年后你就是个百万富翁。
我没有这么做。
所以我是个“足赤”的穷光蛋了!反正睡觉倒踏实,不用惦记着别人来偷,来抢,到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份上,何惧之有?现在金融政策变了,不能也不允许那样投机取巧了,时过境迁,噬脐莫及了。
所以说消费理念代表了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状况。
美国人会享受,知道怎么享受;会消费,知道怎么消费。
美国人天生会花钱、做爱,而中国人天生会做爱而不会花钱!美国人最广大多数会开汽车,成年后就会贷款买房子,即便死了,也享受一生;中国人会攒钱,考虑“过河”,“爬坡”(有病又灾,儿女结婚或上大学)。
不同国家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越来越普遍,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和价值体系。
它包括人们的信仰、习俗、语言、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因此,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十分重要。
以下是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1.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文化差异会对产品设计产生直接影响。
产品设计的特征、形状、颜色和大小等都具有文化的内在因素。
例如,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而在西方,白色通常象征纯洁和无暇。
此外,不同的文化还要求产品注重不同的细节和方面。
2.文化对广告的语言和形式的影响广告是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的文化会对广告的语言和形式产生影响。
例如,英语广告通常是明确而简短的,而中文广告通常是形式多样,使用修辞手法炫技。
此外,在某些地区,如中东,广告中不能出现女性的肖像。
3.文化对销售策略的影响销售策略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
但在不同文化之间,销售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美国,销售人员通常会主动与顾客接触,而在日本,销售员通常会等待顾客找到他们的服务。
二、不同国家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1.中国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人情关系和礼仪,因此,在中国,建立人脉关系和面子需要在营销策略中考虑到。
此外,由于中国人重视婚礼和吉日,因此在推广高端产品时,企业可以选择在宜客户的婚礼日推出相关礼品,或者在一些有意义的日期销售。
在中国,家族和传统观念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可以在广告和产品宣传中强调传统观念和家庭价值观念。
此外,中国有着众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企业可以结合这些文化元素进行营销推广,增加文化认同。
2.美国文化对营销策略的影响美国文化强调自由、独立和个人权利。
因此,销售策略要注重顾客的选择权,让顾客可以从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手段,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
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并介绍一些针对这些差异的有效策略。
一、价值观和信念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这影响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态度。
例如,中国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
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企业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价值观和信念,调整产品定位和宣传策略,以确保与当地文化相符合。
二、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核心,对于国际市场营销来说,掌握并运用当地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跨文化沟通中,语言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障碍。
此外,国家和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例如直接与间接沟通、表达方式的差异等。
了解并适应当地的语言和沟通方式是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的关键。
三、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例如,在中国,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购买礼品和美食来庆祝;而在印度,由于宗教的影响,牛肉是禁忌之物。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调整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目标市场。
四、消费习惯和购买决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对于消费习惯和购买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西方人普遍更加注重个人消费和自我实现,而亚洲一些国家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
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决策的差异,有助于企业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销售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品牌形象和促销策略的调整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品牌形象和促销策略的调整是不可或缺的。
不同的文化对于品牌形象和促销方式有着不同的好恶和接受程度。
例如,某些国家对于幽默和讽刺的宣传方式接受度较高,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被认为不敬或不合适。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调整品牌形象和促销策略,以确保能够与目标市场产生共鸣。
国际营销中中外文化差异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市场营销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纷纷开拓国际市场, 文化因素已成为企业国际营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的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给企业国际营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企业只有避免自我参照准则, 重视各国文化的差异并且进行文化交流, 采取积极的措施, 才能获得跨国营销的成功。
关键词:文化差异; 国际营销; 影响; 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纷纷走出国门,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凭借着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不断地开辟和扩大市场, 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但是, 企业要进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容易受到文化壁垒的影响, 如何能够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融入当地文化, 突破文化障碍, 成为企业国际营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文化差异及其表现形式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渗透到国际营销的各个环节。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镜子, 是沟通交流的基础。
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活动, 必须与外国的相关组织当面进行沟通, 语言差异会导致沟通困难, 营销工作难以进行。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沟通的效果,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当地的语言, 向顾客介绍企业及其产品, 就会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度和吸引力, 也能够使企业更好地了解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反应。
因此, 解决语言问题是企业成功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基础。
(二) 宗教信仰宗教是文化中最敏感的要素。
宗教信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购买动机和消费行为模式, 不同的宗教环境会给国际营销带来不同的机遇和限制, 对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今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中西方企业营销比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多元化、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事业的巨大进步,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已经进行并在加速进行深刻的变革,各种营销思想、观念、理论与策略不断地生长、成熟与完善,不仅影响着本国企业的营销决策,而且影响着他国企业的营销决策,甚至是影响整个世界市场的营销趋向。
因此,分析比较中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理论、策略的精华与糟粕,总结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营销水平,增强企业搏击国际市场的能力,寻找我国企业营销的正确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拟从中西方企业的营运环境、营销观念、营销策略等几个主要方面做一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企业市场营运环境比较通常所指的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营销的各种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社会经济、人口统计、科学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宏观因素。
这里的市场营销运作环境与上述含义不同,主要是分析企业从事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应具备的主客体条件。
市场营销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因此,市场营销运作的基础和土壤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市场营销的充分运作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二是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依据上述三点,对中西方企业市场营销运作的主客体条件做以下比较分析。
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是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
从目前西方国家来看,虽然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不同,所采取的市场经济模式不同,但由于一开始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因而在这些国家里,企业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经营决策权利。
以美国为例,美国实行的是“自由企业制度”的市场经济,私人可以自由地开办和经营企业,除电力和邮电部门外,都不需政府批准,可以自由地选择经营方向,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私人企业可以自由雇佣工人,自由的采购原材料和制定商品价格,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盈亏自负;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销售,都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作出决定,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通过各类法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环境,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因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企业作为市场营销主体的地位是充分的。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既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也不具有独立经营、自主生产的权力,因而缺乏市场营运的最基本的条件。
经济体制改革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地位虽然在理论上得到确认,但在实践上还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转化过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可以说还不是市场经济意义下的真正企业。
首先,企业还没有做到完全自主经营,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按经营者对企业改革诸方面进展情况的判断,企业应拥有的各项权利还没有完全落实(详见表1)。
可见,企业的经济活动还一定程度上受上级行政部门的包揽或干预等;其次,企业经营还存在只负盈不负亏的情况。
如原国家体改委曾对6个省市898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自负盈亏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亏损的160户企业中,亏损的处理情况是:挂帐的占47.2%,自补的占35.5%,财政补贴的占7.1%,其它占5.1%。
企业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但又不完全承担相应的责任与风险,企业经营亏损,仍由国家兜着或变相的转嫁给国家,这就使企业继续存在对国家依赖的心理,减弱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压力。
总之,企业经营上的非完全自主性和企业经济利益实现上的双重依赖性,使企业既缺少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拥有的各项权力,又缺少按市场需要改进生产、提高质量,搞好经营活动的外在压力。
因而,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表1 企业改革诸方面进展情况的判断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没有实现企业经营自主权59.5% 38.2% 2.3%合理有效的分配机制27.4% 60.4% 12.2%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30.4% 53.0% 16.6%企业法人财产权41.3% 39.5% 19.0%明确产权关系44.0% 35.8% 20.2%2、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是企业营运的基础。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保证企业营销活动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西方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建立了完善的有利于企业高效率运营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世界最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仅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规则也比较健全。
美国不仅有发达完善的商品市场,而且有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货币金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建筑市场等。
美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且这种流动已经国际化。
美国的市场运行机制比较完善,一切生产要素均通过市场来配置,一切经济关系均通过市场来协调,使市场活动能自动地有序地运转起来。
美国的市场规则也较健全,拥有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行,有效地保证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包括平等竞争的规则得以贯彻,政府的监督和调控得以实施等。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首先,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商品市场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各种要素市场还处于发育阶段,这就使商品经济的各种规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不能根据经营需要灵活地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或配置;其次,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价格、利率、工资、竞争、供求等机制不健全、不配套,从而不能为企业营运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号,使企业的运营缺乏可靠的市场信号作为导向和依据;再次,统一的、开放的、公平的、规范的、有序的市场尚未形成。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市场发育快慢不同,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还没有完全打破,这就限制了企业生产与营销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和组合,进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市场营运活动的空间范围,无法通过公平竞争达到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目的;由于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竞争条件是不平等的,从而造成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经营结果和利益的不平等,这种机会与利益的不平等不仅影响企业以精心和严肃的经营态度参与市场竞争,而且使得相当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不能将这种压力转为面向市场需求的自我应变、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我国市场规则尚不够健全,市场行为还不规范,特别是有关市场营销的法规还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致使市场营销活动中无法可依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为一些企业采取不正当营销手段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方便条件。
总之,由上述可见,我国企业目前还缺乏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
3、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买方市场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是市场营销充分发挥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
西方市场营销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高度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问题十分尖锐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19世纪末以前,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社会产品并不太丰富,市场商品供不应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没有销路,因而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客观上不需要研究市场、研究产品的适销对路、研究产品的营销策略问题,市场营销尚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20世纪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市场商品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过渡为买方市场,市场销售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客观上需要研究市场、研究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方法,因而西方市场营销的理论与策略才逐步产生、发展、完善和成熟起来。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高科技化,市场商品的极大丰富和高质量化,为企业市场营销的运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国以来我国市场商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状态。
在商品严重短缺和卖方市场条件下,尚不具备实行市场营销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工业部门种类齐全,产品品种丰富,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1992年起,除少数品种规格外,绝大多数产品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注:国家统计局《工业结构调整研究》,《中华工商时报》1997年11月7日。
)。
从总体上看,在竞争性领域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
这就为我国企业实行市场营销在经济基础方面提供了客观条件。
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供给剩余尚属于低生产力和低消费水平基础上的剩余,是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消费水平都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
1997年我国人均GDP仅700美元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的若干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上。
同时,出现供给剩余的买方市场不仅是一个数量概念,还应该是包括质量、品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品消费出现的数量上的供大于求,只是买方市场、从而是企业实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消费质量、消费水平、消费服务和产品多样化等方面,还远未达到买方市场状况。
我国企业的营销管理的运作水平和运用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买方市场的发育程度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分析说明,我国企业的运营环境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运营环境在上述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企业市场营销运作的主客观条件还不够充分。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迅速接轨,企业运营的市场环境会逐步走向完善。
二、中西方企业营销观念比较西方企业营销观念的演进分为传统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观念两个时期。
20世纪初至40年代,西方企业先后奉行的是生产观念和销售观念,即处于传统营销观念时期。
生产观念、销售观念都将产品或企业作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将消费者当作企业销售系统的环境;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企业进入现代营销观念阶段。
首先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西方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它促使企业的经营思想由以生产和销售为中心转变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了企业经营思想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