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5
海洋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别.doc农业文明趋向于安定,因为耕地需要精耕细作,土地是无法移动的。
所以从事农业的民族都是保守的,不善于冒险。
海洋文明富有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茫茫大海,目的地在遥远的彼岸。
海洋文明与经济贸易如影随形,诸如民主、工业文明、如今社会的都与其有直接关系!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
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
古代日本文明与海洋的关系远比中国文明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却远不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
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与海洋的关系虽然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
古代海洋文明最著名的就是古希腊,他们的文明依赖于海洋而产生和发展,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古希腊的文化里有关海洋的描述很多,以海洋为主体的文化很发达大河文明大河文明,顾名思义,就是以来大河发展起来的文明。
其文化发展与大河密不可分。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河文明就是4大文明古国,他们都是靠大河才发展起来的古埃及——尼罗河中国——黄河,长江(最主要的是黄河)印度——恒河古巴比伦——底各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农耕文明也就是其社会各方面以来于农耕的一种文化,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95以上。
具体表现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政治:强调农业为军事服务,包括农产品的军事化(就是农产品要上交给国家,然后再分配给军队),农民的军人化,农民每隔几年就要服军役,要进行戍守边疆,押运粮草等各种军事活动经济:小农经济为主,重农抑商。
试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古罗马、希腊与中国为例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是古代历史发源的两种文明形势,两大文明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其生长的环境的不同,性格迥异,各有千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
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两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十分明显的,海洋文明以航海商贸业为主,而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
海洋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地中海沿海有犬牙交错的海岸线和崎岖不平的陆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海湾、海港和内海,沿岸陆地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土地贫瘠。
显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要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给自足、偏安一隅是比较困难的,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与外界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而要想与外界进行贸易,就要有比较好的交通环境,但是当时,地中海沿岸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陆地交易运输成本很大,因而陆路交易规模小,但是他们有广阔的地中海,以及沿岸的天然优良港湾,发展海上贸易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比如希腊,在希腊的总面积中只有18%是可以耕种的,8%是草地和牧场,9%是林地,其他65%是山地,而在古代可耕地的这一数字还要小。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大城市雅典处于东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向东方的门户,希腊人可以通过雅典,从繁盛的小亚细亚讲物品与文化源源不断地送往希腊,希腊也因此逐渐强大。
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49年的波西之战,希腊的胜利,使得希腊获得了和平安稳的发展环境,雅典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古老的地中海上,希腊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弯曲的手指伸进地中海,在那里抓住了海洋文明的最初源头。
希腊人的商船队在东西方之间往返穿梭,而海洋商贸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支柱。
农耕文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发源于大河中下游两岸,靠着肥沃平坦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发展种植业,并创造了光耀夺目的古文明,因而也有将农耕文明称为大河文明的。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作者: ————————————————————————————————日期: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它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
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
考察人类有据可考的历史,按上述的标准要求,第一个有充足的史料证明的海洋文明当是古希腊文明,而农耕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国,她们都是文明古国。
下面就来看看两种文明的区别联系何在。
首先,一个重传承,一个重创新。
农耕文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传承性。
这首先是由它生产方式决定的。
农业种子、技术对季节变化、工具制造等方面知识积累方面传承性。
也就是因为这种生产上的传承需要,后来发展到了对祖先世系记载的认真程度。
著名的有“孔氏家谱”。
儒家文化是农耕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实际上是农耕文化传承性在这一方面的突出表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跨国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阻挡的大背景下,探讨轴心时代,尤其是中西轴心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点及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轴心时代”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1.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1)农耕文明的形成①就地理环境而论,中华民族繁衍、栖息于东亚大陆,是一个大河文明的国家。
②轴心时代的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形成。
(2)农耕文明的特点①“农业是命脉”是历代中国人的共识,而“重农抑商”也就成了每一个朝代的基本国策,从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就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态度。
②内陆的广阔,也为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可能。
这也是“统一、专制、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2.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1)海洋文明的形成①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属于海洋文明国家。
地中海、爱琴海带来了航海的便利。
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平原少、土地贫瘠,只能种一些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只有通过海洋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发展。
(2)海洋文明的特点①古希腊各城邦之内,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雅典的民主政体等。
②航海的便利又使各城邦较早地接触到域外文化、异族文化。
③古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易于接受域外文化的特质。
二、“轴心时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的“家国同构”轴心时代的中国也是邦国林立,但与古希腊的城邦制不同,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从而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这就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在这种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
试论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区别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是古代历史发源的两种文明形势,而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两种文明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海洋文明典型的国家就是古希腊,农耕文明典型的就是中国,所以就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来论述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区别。
文明的发起都源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整个地球就分为海洋和土地,那么两大文明则是各有千秋,互相辉映。
首先,海洋文明是一种开放的文明,注重创新,以希腊为例。
希腊从最先开始,很多工商业奴隶主在城邦进行买卖,那些适于发展工商业的的城邦成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很多市场不能吸收这些商品,原材料也不能满足供应,所以,必须想海外扩张。
所以在大殖民运动之后,在黑海,爱琴海,西地中海沿岸,南意大利,西西里岛,最远至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建立了许多新的城邦,希腊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这些地区的城邦对工商业奴隶主发展工商业,同时掌握了海洋,殖民地都紧紧临近海洋,希腊通过海洋,进行贸易,不仅对自己国家进行贸易,同时很多多余的商品都贸易到更多的国家,进而形成了海上贸易。
在贸易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商人的互相贸易,文化也在其中不断的进行交流,对其他名族推销自己的手工艺品,艺术品,纺织品,武器和珠宝。
其次,因为它的开放,希腊不断的吸收外来人口,同时不断的向外运送自己本土的人口,互相的交流,不仅使自己的文化得到了宣传,而且那些外来人口学习到了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对自己本土的文化进行改新和完善,互相交融的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参考。
对希腊的创新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而农耕文明则是以土地为主,它没有海洋文明的流动性那么大,主要是土地为田进行耕种。
以中国为例,一般以土地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其本身的自然环境和物种应该是丰富的,就如中国,很多从事农耕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偶尔富余的东西用来交换和贸易,但都在本土进行,所有的商品都在本土贸易,能满足贸易的要求。
所以具有封闭性和局限性,因为物种的丰富,所以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并不多,他的创新性要弱一些,因而发展要慢一些。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以中国和古希腊为例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
它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
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
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
考察人类有据可考的历史,按上述的标准要求,第一个有充足的史料证明的海洋文明当是古希腊文明,而农耕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国,她们都是文明古国。
下面就来看看两种文明的区别联系何在。
首先,一个重传承,一个重创新。
农耕文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传承性。
这首先是由它生产方式决定的。
农业种子、技术对季节变化、工具制造等方面知识积累方面传承性。
也就是因为这种生产上的传承需要,后来发展到了对祖先世系记载的认真程度。
著名的有“孔氏家谱”。
儒家文化是农耕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实际上是农耕文化传承性在这一方面的突出表现。
甚至连传宗接代这种观念,都是农耕文化传承性的一种表现。
只是儒家拿来用作自己的神主罢了。
此外,在文字上,这种传承性也有充分体现。
这些内陆国家的文字,相对于海洋文明来说具有更为稳定和持续特性。
大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差异——以中西为例大江文化,也叫农耕文化。
大河文化的根基是大河流域,那里沃野千里,灌溉便利,有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代大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特征,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
其中唯一延续下来的只有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中心部位和起点是黄河文化。
海洋文化,即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典型的是古希腊文化以及受其影响的整个西方文化。
大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一、群体与个体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文化占主导,儒家文化旨在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重现世人伦,重人事而敬宗教是其思想核心,故中国的大江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海洋文明是一种在较为极端的气候下生存的民族的文明,在人口稠密的城邦,如雅典等,要从黑海沿岸和埃及等地购进谷物。
于是,西方文明发展成为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的产生基于市场意识,而市场意识基于交换意识,交换意识又基于承认各自独立的平等意识,平等意识则来自于分立、独立意识。
因此,西方文化对人显得相当尊重,个人主义盛行。
二、封闭与开放大江文化是农耕文化,土地是重要依存,而土地是基本固定不变的。
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愚民政策及屯田、均田、编户制度,农民明哲保身的封闭意识,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宗法制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形成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白居易的《朱陈村》可以充分印证这一点: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而从地域特征来看,海洋文明处于海洋的包围中。
以古希腊为例,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
试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古罗马、希腊与中国为例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是古代历史发源的两种文明形势,两大文明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其生长的环境的不同,性格迥异,各有千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
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两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十分明显的,海洋文明以航海商贸业为主,而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
海洋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地中海沿海有犬牙交错的海岸线和崎岖不平的陆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海湾、海港和内海,沿岸陆地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土地贫瘠。
显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要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给自足、偏安一隅是比较困难的,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与外界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而要想与外界进行贸易,就要有比较好的交通环境,但是当时,地中海沿岸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陆地交易运输成本很大,因而陆路交易规模小,但是他们有广阔的地中海,以及沿岸的天然优良港湾,发展海上贸易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比如希腊,在希腊的总面积中只有18%是可以耕种的,8%是草地和牧场,9%是林地,其他65%是山地,而在古代可耕地的这一数字还要小。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大城市雅典处于东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向东方的门户,希腊人可以通过雅典,从繁盛的小亚细亚讲物品与文化源源不断地送往希腊,希腊也因此逐渐强大。
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49年的波西之战,希腊的胜利,使得希腊获得了和平安稳的发展环境,雅典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古老的地中海上,希腊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弯曲的手指伸进地中海,在那里抓住了海洋文明的最初源头。
希腊人的商船队在东西方之间往返穿梭,而海洋商贸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支柱。
农耕文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发源于大河中下游两岸,靠着肥沃平坦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发展种植业,并创造了光耀夺目的古文明,因而也有将农耕文明称为大河文明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跨国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阻挡的大背景下,探讨轴心时代,尤其是中西轴心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点及其对今天社会的影响,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轴心时代”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1.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1)农耕文明的形成①就地理环境而论,中华民族繁衍、栖息于东亚大陆,是一个大河文明的国家。
②轴心时代的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形成。
(2)农耕文明的特点①“农业是命脉”是历代中国人的共识,而“重农抑商”也就成了每一个朝代的基本国策,从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就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态度。
②内陆的广阔,也为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可能。
这也是“统一、专制、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2.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1)海洋文明的形成①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属于海洋文明国家。
地中海、爱琴海带来了航海的便利。
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平原少、土地贫瘠,只能种一些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只有通过海洋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发展。
(2)海洋文明的特点①古希腊各城邦之内,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雅典的民主政体等。
②航海的便利又使各城邦较早地接触到域外文化、异族文化。
③古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易于接受域外文化的特质。
二、“轴心时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的“家国同构”轴心时代的中国也是邦国林立,但与古希腊的城邦制不同,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从而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这就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在这种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
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存在的安全问题任何单一的文明模式,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出现代文明来。
因
为地理环境条件的决定性作用,古埃及、巴比伦、希腊、以色列等文明可以以各种方式交融渗透,甚至包括流血的方式,终于得以产生近代文明。
而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这种交融渗透扩展到世界范围,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现代文明。
而中国、印度的文明囿于地理条件以及交流手段的限制,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死胡同。
更为封闭的玛雅文明,终于下落不明地失灭了。
恰如最近发现的四川三星堆文化一样。
在海洋文明到来之前,两种制度、两个民族族互相间的纠缠与争斗成为了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
那是狼文化与羊文明之间的一组悠长且带着血腥气的交响。
有趣的是,中原人掌握了更多的话语与著史权,因而,在后来的书卷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草原文明的野蛮与疯狂,与此相反,我们读到更多的是汉民族文明的懦弱、宽容与同化力。
自汉民族发明文字后,即开始了对来自北边部落人种,语言上的歧视。
很阿Q,也很无奈。
商朝那会儿,没有纸,我们的祖先们就用利器在乌龟壳背上,狠狠地给了那些每到冬季都挥师南抢的草原人一个名称--
鬼方。
到了殷纣年间叫对方的名字就更难听了,先是混夷,后来干脆就是獯鬻了,与称呼其他低等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之中的愤怒与歧视,一目了然。
周朝姬家拿下江山之后,在文字上做了调整,早期叫北方游牧民族为猃狁,到了孔子能够认字的时候,刻在木板之上那些敏于
行讷。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盗文明的历史冲突
除恶务尽
16分钟前
一、秦国:生存模式选择了农耕文明
二、东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第一次较量
三、南北朝:五胡乱华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
四、元朝:游牧文明第一次主导世界
五、明朝:农耕文明第一次与海盗文明的较量
六、清朝:游牧文明的复辟,第二次主导中国
七、海盗文明的工业化国家----英国
八、鸦片战争:海盗文明第一次主导世界
九、民国:农耕文明与海盗文明的媾和
十、游牧文明的工业化国家----苏联
十一、新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合作
十二、冷战:游牧文明与海盗文明瓜分世界
十三、改革开放:农耕文明与海盗文明的合作
十四、农耕文明的工业化国家----中国
十五、新时代:农耕文明第一次主导世界的畅想。
同样海陆兼具,为何古代中国选择农耕文明,而欧洲选择海洋文明?人类的文明类型可分为游牧民文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
中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西方则走上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道路——海洋文明。
两种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文明在古代交集甚少,但近现代以来,两类文明开始有了激烈交锋,海洋文明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开扩性和侵略性,农耕文明的稳定性此时受到了冲击。
农耕文明内向温和,具有传承性,趋于稳定;海洋文明积极进取,创新性强,稳定性较差。
二者都有各自的优点,要想拥有安稳的社会保障和开阔性的科技创新,就要二者兼具,相互融合,基于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取长补短。
但同样是海陆兼具,为什么古代中国选择农耕文明,而欧洲选择海洋文明呢?是什么导致了东西方的差异?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东西方的文明起源文明的起源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每个文明的发展又与发源地一直存在紧密联系。
自然环境即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制约人类创造文明的活动。
以中国和希腊这两种模式非常不同的文明为例,其发源与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黄河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
四大文明都是起源于大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之一,也是以黄河流域为文明起源的农耕文明。
中国祖先们依托大河生存,人口集聚,共同创造出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处温带,气候温和,河水冲刷的平原地势平缓,加上降水丰富,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根据碳十四检测,稷和水稻早在5500年前后就已经在中国和东南亚被驯化,成为粮食的,这说明中国在较早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农耕生产活动。
《左传》有云:“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这里讲的是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曾带领部落“以火纪”,即用火驱逐野兽,用火烧掉荒草荆棘,开辟了农田,是开拓和发展农耕生产者的汉族先民。
试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古罗马、希腊与中国为例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是古代历史发源的两种文明形势,两大文明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其生长的环境的不同,性格迥异,各有千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
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两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十分明显的,海洋文明以航海商贸业为主,而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
海洋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地中海沿海有犬牙交错的海岸线和崎岖不平的陆地,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海湾、海港和内海,沿岸陆地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茂密,土地贫瘠。
显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要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给自足、偏安一隅是比较困难的,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与外界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而要想与外界进行贸易,就要有比较好的交通环境,但是当时,地中海沿岸地势险峻,道路崎岖,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陆地交易运输成本很大,因而陆路交易规模小,但是他们有广阔的地中海,以及沿岸的天然优良港湾,发展海上贸易成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比如希腊,在希腊的总面积中只有18%是可以耕种的,8%是草地和牧场,9%是林地,其他65%是山地,而在古代可耕地的这一数字还要小。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大城市雅典处于东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向东方的门户,希腊人可以通过雅典,从繁盛的小亚细亚讲物品与文化源源不断地送往希腊,希腊也因此逐渐强大。
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49年的波西之战,希腊的胜利,使得希腊获得了和平安稳的发展环境,雅典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古老的地中海上,希腊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弯曲的手指伸进地中海,在那里抓住了海洋文明的最初源头。
希腊人的商船队在东西方之间往返穿梭,而海洋商贸也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支柱。
农耕文明以四大文明古国为代表,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发源于大河中下游两岸,靠着肥沃平坦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环境发展种植业,并创造了光耀夺目的古文明,因而也有将农耕文明称为大河文明的。
工业革命为什么不发生在农耕文明而在海洋文明(十)副标题:文明间的促进融合和冲突东方农耕文明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错过了蒸汽机时代发展的过程,也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跟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农耕文明工业化的大发展,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进一步发展到强起来。
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大国将继续朝着现代化大国的方向发展。
华北平原土地文明的发展可以是跨越性,也可以是原动力发展的。
文明没有高低贵贱,在封建王朝时期农耕文明的先进性高于其他文明,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海洋文明的发展超越了其他文明。
一是农耕文明是海洋文明工业化、现代化的先驱。
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孕育和发展海洋文明,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就没有现代文明,没有现代科学现代书籍,就没有更大范围的文明的推广和进步。
没有指南针就人类不能拥有海洋深入海洋航行在海洋。
在希腊爱琴海文明时期,雅典等城邦国家只能跨着小船在海岸游荡,根本无法逾越地中海到达南部,更不可能航行在大海上,就没有海洋民族更没有海洋文明。
没有中国的火药就不会有热兵器时代,根本不会产生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航海罗盘所以东方农耕文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推动了海洋文明的发展。
文明的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推动的共同形成的人类文明。
二是东方农耕文明不会产生工业革命。
农耕文明以土地为根本以农业为基础,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为整个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也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为其他民族如游牧民族、海洋民族提供基础保障,又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牛耕田雕像形成了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思想,将农业生产、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产业处于服务,服从地位,手工业、商业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超越农业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因为农耕文明始终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来自于其他如游牧民族、海洋民族的文明影响和推动作用相对弱一些,而农耕文明相对较强。
电脑家教 转haizhilv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异,解读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作用和历史意义。
首先我要声明这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同观点大家可以商榷。
本人不接受板砖和谩骂。
本人水平有限,文字功底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新奇的发现。
可能早就有人想详细阐述过相同的内容。
还请看过类似文章的高人不吝赐教。
在这里我想先强调一下,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性。
两者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去论证哪个重要没有意义。
因为就算缺少了百分之一,我也只能叫他百分之九十九而非百分之百。
人和动物都要依附于环境。
当人真正的祖先在非洲大陆上诞生,成长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族群。
他们所要面临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一个我们现在也一直未能真正找到答案的问题。
人口资源的问题。
当这样一个问题出现在一个小小的族群的中的时候。
他们的解决办法十分的简单。
是我至今仍在采用的方法。
一个叫分家,一个叫拓荒。
分家,就是将现有的领地分割成几块。
每一块都由有一个强壮的个体和他所拥有的异性和他的子嗣拥有。
这种方法也只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经过不断的分家后,必然导致领地冲突和族群战争。
强大的族群吞并了小族群。
当然在战斗中也一定会消耗掉不少人口。
战败的小部族不得不选择逃离,躲避追杀远走他乡。
这就是拓荒的开始。
还有一种拓荒者是被族群排斥的小群体。
稍作思考便知道他们一定是某种内部斗争的战败者或者是牺牲品。
如此数十万年里人类将足迹踏遍了整个地球。
从上面的推演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够统治全球是他强大的适应内能力,所导致的族群不断分化迁徙的结果。
这是由先天条件,创造的必然结果。
当世界各地都有人类居住后,一些偶然因素开始显现他们的强大威力。
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肤色和骨骼体质的不同。
这些突变恰恰是应运了各自种族所自地区的地理环境。
(如有人对这一问题有疑问请自行搜索相关知识,这里不再举例。
)人类卓越的认识能力无疑是来自对于外部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想象。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轴心时代”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1.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1)农耕文明的形成①就地理环境而论,中华民族繁衍、栖息于东亚大陆,是一个大河文明的国家。
②轴心时代的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形成。
(2)农耕文明的特点①“农业是命脉”是历代中国人的共识,而“重农抑商”也就成了每一个朝代的基本国策,从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就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态度。
②内陆的广阔,也为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可能。
这也是“统一、专制、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2.古代希腊的海洋文明(1)海洋文明的形成①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属于海洋文明国家。
地中海、爱琴海带来了航海的便利。
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平原少、土地贫瘠,只能种一些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只有通过海洋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发展。
(2)海洋文明的特点①古希腊各城邦之内,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雅典的民主政体等。
②航海的便利又使各城邦较早地接触到域外文化、异族文化。
③古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易于接受域外文化的特质。
二、“轴心时代”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的“家国同构”轴心时代的中国也是邦国林立,但与古希腊的城邦制不同,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从而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这就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在这种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就成为这种宗法文化的核心,“家国同构”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
2.古希腊的契约精神和民主政治(1)契约精神①古希腊文化是西方契约精神的源头,契约精神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
商品贸易的发达依托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环境,而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则直接催生了契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