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模拟)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上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5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悠然自得,内心是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 ,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 踯躅静谧无所适从B. 徜徉静谧不知所措C. 踯躅宁静不知所措D. 徜徉宁静无所适从2. 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
(《英雄泪》)B.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光阴的故事》)C.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
(《冰雨》)D. 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
(《风雨无阻》)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B. 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
C. 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 , ; ,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
她的文章看起来平平淡淡, , , 。
”① 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② 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③ 从而以之入文④ 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⑤ 加之她的敏慧⑥ 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A. ③⑥①④②⑤B. ③⑤②⑥①④C. ①②⑥③⑤④D. ①③⑤②④⑥5.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3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5.下列对北京2023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精品】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形象。
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
A.手段组合惟妙惟肖 B.媒介组合栩栩如生C.手段集合栩栩如生 D.媒介集合惟妙惟肖2A.进行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对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很有意义。
B.【精品】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药物青蒿素,在帮助人类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C.分析人士表示,巴基斯坦政府批准的这项从中国购买8艘潜艇的协议,是两国之间最大的军售合同,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武器出口合同。
D.由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过马路,影响了其它正常行驶的车辆,轻则扰乱交通秩序,重则引发交通事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________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①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②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③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④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A.③⑤②④①B.③②⑤①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②③①④二、语言表达5.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姓名)。
(2分)2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4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的两项是(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A.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爷爷离世,傩送离家,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没有倒下;她拒绝船总的帮助,继续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这表现了她柔中有刚的一面。
C.《呐喊》里的“看客”,既有统治者及其帮凶如赵太爷、红眼睛阿义等,也有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酒客、未庄男女等,鲁迅借此揭示国民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虽然带的食物足够,但极度缺乏淡水。
E.《哈姆莱特》中,年轻美丽的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后来失足落水而死。
2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回中,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
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
(6分)(2)‚‘想不到爷爷这样狠心!一个死了,还要把另一个送出去。
人家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地摧残?’觉民愤怒地说。
苏北四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解析版)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isthetheater?A.OnMartin’sLane.B.OnMaple Street.C.OnCraven Street.第二节出5听第听第听第10.Howmuchwillthewomanpayamonthonaverageifshepaysyearly?A.$270.B.$285.C.$295.11.Howcanthewomanpaytherent?A.Bycreditcard.B.Bycheck.C.Bycash.12.Whatdayisittoday?A.Monday.B.Tuesday.C.Wednesday.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eredidthewomanworkinFinland?A.Inalanguagecenter.B.Inarestaurant.C.Inahotel.14.WhydoesthewomancometoEngland?A.Todosomesightseeing.B.TostudyEnglish.C.Toenrichherexperience.15.Whatpositiondoesthemanoffer?A.OrdinaryWaiter.B.HeadWaiter.C.Manager.16.Howlongdoesthemanwantthewomantoworktoshowherability?A.Sometenminutes.B.Aroundhalfanhour.C.Aboutfortyminutes.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eredidthespeakercomefrom?A.Scotland.B.England.C.Switzerland.18.Whatwastheweatherlikeonthefirstdaywhenthespeakerarrived?A.Clearandwarm.B.Warmbutfoggy.C.Windybutcloudless.19.Howdidthespeakerfeelatthefirstsightofthegardens?A.Surprisedattheillmanagement.B.Amazedatthebeautyofthegardens.1A.casuallyB.originallyC.temporarilyD.eventually27.Chinahasbeenworkingto________thelegallandscapeforautonomousvehicles,whichareonahighwaytocommercialavailability.A.clarifyB.accelerateC.transmitD.preserve28. Severalmelonstallswerebelowthewindowandabovethem________withabigclockontopofit.A.wastheTelecomTowerB.weretheTelecom TowerC.theTelecomTowerwasD.theTelecom Towerwere29.Thestaffwere_______whenthecompanyannouncedafatbonusforeveryone.A.intheredB.aswhiteasasheetC.tickledpinkD.intheblack30.DuringtheSinglesDayin2017,thesalesofChinesee-commercegiantssuchasAlibabaoutnumbered_______ofBlackFridayandCyberMondayintheUS.A.thatB.thoseC.thisD.it31.I_______myluggageinalockeratthestation,savingthetroubleofdraggingitaroundwhenshopping.A.drainedB.depositedC.distributedD.delivered32._______thefactthatyourpaymentmissesthedeadline,you’llhavetopayafineaccording tothecontract.A.InpossessionofB.InspiteofC.IncaseofD.Inviewof33.Inwesterncountries,onlythecompletelyinnocentorthedeterminedlyblindcouldbelievethatanygovernmentactivityneartoelectiontime______electoralimplications.A.hasn’thadB.didn’thaveC.doesn’thaveD.hadn’thad34.—Ihadmycomputerstoleninmyoffice,butluckilythepolicegotitbacktome.—Howunbelievable!Thethief________it.A.needhavesoldB.mighthavesoldC.shouldhavesoldD.musthavesold第35题此题考察谚语俗语。
2018届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
5 2018-2018学年第四中学高三年级普通班期中模拟考试试卷
(注选择题答案和作内容均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理解(13题,13分)
1~4题
高校招生已进入录取阶段,部分落榜考生容易产生1心理,有关专家2这些考生和家长,对于路不明、花钱得到的录取通知书要格外3。
比如,目前许多大学在普通本科教育之外,还举办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等等,一些片子故意4教育形式,迷惑家长和考生,待入学后方知上的不是本科。
[1] 中1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茫然 B.迷茫 c.迷惑 D.迷离
[2]中2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提请 B.提示 c.提醒 D.提倡
[3]中3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提防 B.防备 c.预防 D.防止
[4]中4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混合 B.混同 c.混杂 D.混淆
5~8题
5全球变暖,普通人能做些什么?专家们的答案是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6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不能小看这些“小事”。
研究表明,如果小汽车少开一里,平均可少排放二氧化碳220克左右;放弃一次2000里的飞机旅行,则可以减排278斤。
面对正在“发烧”的世界,我们“清贫”一些又7人走灯灭、使用节能电器、吃当季水果、穿朴素的衣服......这些串通的节约行为,在全球变暖的形式下,正在被8新的时尚含义。
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上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上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皆为杰出人物;又是,各有所长。
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与家庭教育。
A.并提春花秋月渊源B.并称春兰秋菊渊源C.并提春兰秋菊源远D.并称春花秋月源远B(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A(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秋高鹰隼傍霄抟B.九流争赴水萦蟠C.几处溪山存旧物D.江汉回波散翠澜D(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A.B.C.D.C(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句,四句依次对应,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018届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有答案)7题。
周德兴,濠人。
恭谨勇毅。
与太祖同里,少相得。
从定滁、和。
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
从取金华、安庆、高邮。
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
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
再进湖广行省左丞。
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
元平①阿思兰及周贵自全州援,德兴再击败之。
追奔至全州,遂克之。
道州、宁州、蓝皆下。
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广西平,功多。
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②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
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
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
先是,傅友德已克阶、,而和所帅舟师未进。
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
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
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
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
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
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
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
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乱。
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趾③,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
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
”至五溪,蛮悉散走。
会四川水尽、通塔平诸洞作乱,仍命德兴讨平之。
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
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定武昌等十五卫④,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
决荆州岳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楚人德之。
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
”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
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
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期末考试考前模拟试题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
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 无所适从鄙夷不屑爽然若失B. 削足适履鄙夷不屑屡试不爽C.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D. 无所适从匪夷所思屡试不爽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高亢明亮,诉说着故事,歌唱着生活,让每个人闻之心悦。
B. 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C. 层层梯田映着水光,大者如曲池,小者如镜,仿佛在天地间溢满秋水的眼睛,光粼粼,亮闪闪,熠熠生辉,令人过目难忘。
D. 翠翠日夜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有着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
3.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青花瓷》)B.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夕阳红》)C.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大中国》)D.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赞》)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以后,便成为一个越演越烈的社会现象。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悠然自得,内心是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 ,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 踯躅静谧无所适从B. 徜徉静谧不知所措C. 踯躅宁静不知所措D. 徜徉宁静无所适从2. 下列歌词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谁在乎?英雄泪。
(《英雄泪》)B.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
(《光阴的故事》)C.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眼前的色彩忽然被掩盖,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
(《冰雨》)D. 爱是漫长的旅途,梦有快乐梦有痛苦,悲欢离合人间路,我可以缝缝补补。
(《风雨无阻》)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今日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光临,蓬荜生辉,请开怀畅饮!B. 拙著新近出版,敬赠阁下拜读,如获赐正,荣幸之至。
C. 因身体抱恙,不能到会,坐失学习良机,深表遗憾。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小狗呆萌可爱,惟妙惟肖。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 , ; ,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
她的文章看起来平平淡淡, , , 。
”①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③从而以之入文④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⑤加之她的敏慧⑥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A. ③⑥①④②⑤B. ③⑤②⑥①④C. ①②⑥③⑤④D. ①③⑤②④⑥5.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附参考答案)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的好处,是 ▲ 的。
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
一个酷爱读书、 ▲ 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屑于整天 ▲ ,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 .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B .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C .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D .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2.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3分)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A .①③B .②⑥C .③⑤ D.④⑤3.下列各句中,谦敬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 .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 .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D .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4.下列对联与相关场所对应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繁藻洁俎豆祝千秋②竹韵松涛清自远风台月榭悄无言③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④近贤门之居容光必照遵海滨而处明德惟馨A.①祠堂②庙宇③宅第④园林 B.①宅第②庙宇③园林④祠堂C.①祠堂②园林③庙宇④宅第 D.①宅第②园林③庙宇④祠堂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先秦哲学家荀子《乐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2018届江苏省百所名校高三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纰.漏/霹.雳新鲜./纤.维相形见绌./咄.咄逼人B.巨擘./糟粕.疤.痕/奇葩.恪.守不渝/溘.然长逝C.陷阱./饥馑.翘.首/憔.悴有恃.无恐/两山对峙.D.贞.烈/箴.言昏厥./攫.取步履蹒.跚/心宽体胖.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B.5%左右的农村“留守青少年”过分迷恋网络,打乱了正常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导致学习成绩一日千里....。
C.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就把他们追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想演绎得淋漓尽致....。
D.直接把牛奶或者什么豹奶狼奶给婴儿喝,别说长得健壮,不呕吐拉稀已经谢天谢地....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谭千秋、张米亚、吴忠红……在生死抉择面前,这些老师恪尽职守,不畏牺牲,用生命奏响师魂。
B.饱受质疑的中国奶粉行业,对于三鹿奶粉导致大量婴儿肾结石的事件无异于雪上加霜。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D.美国的次贷危机的确在持续蔓延,不管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的救市举措,应该说这些举措从美同历史上来看也是很少见的。
4.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乐观的,一种是悲观的。
例面对同一杯水,乐观者笑盈盈地说:“这杯水还有一半就满了……”,而悲观者却沮丧地说:“这杯水还有一半,快没了……”;面对同样的夕阳,乐观者赞赏地说:“夕阳无限好……”,悲观者却无奈地说:“只是近黄昏……”。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D(踯躅:指徘徊不进。
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
宁静:指心情安静平和。
静谧:指环境寂静。
无所适从:指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强调“听从”。
不知所措:指不知该怎么对付,形容惊慌、窘迫)(3分)2. C(“你的影子无情在身边徘徊”是拟人手法;A项,“往事恍然如云烟”是比喻手法;B项,“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可是终究是一阵烟”两句都是比喻手法;D项,“爱是漫长的旅途”是比喻手法)(3分)3. B(拜读,谦敬辞用错)(3分)4. D(根据上文“小说家”和“诗人”,首句只能选①,体现因果关系;③中的“之”指代①中的内容;⑤应在“这是我辈凡人……”之前,与前文构成并列关系;“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暗示后文有转折,故选②;④中的“只有”与⑥中的“而”相承)(3分)5. B(①为春,③为夏,②为秋,④为冬)(3分)6. A(探求)(3分)7. A(明清时指举人)(3分)8. (1) 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中”“廉”“白”各1分,被动句式1分,4分)(2) 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解”“赇”“污”“籍”各1分,4分)9. 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
(每点1分,4分)参考译文:蔡先生,名霁。
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
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
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
蔡先生心里想:“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
”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
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
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不要用俗务埋没他!”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
2017—201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皆为杰出人物;又是,各有所长。
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与家庭教育。
A. 并提春花秋月渊源 B. 并称春兰秋菊渊源C. 并提春兰秋菊源远D. 并称春花秋月源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 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 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 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3. 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 秋高鹰隼傍霄抟B. 九流争赴水萦蟠C. 几处溪山存旧物D. 江汉回波散翠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
点睛: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A. ⑥②⑤①④③B. ③①④②⑤⑥C. ⑥①④②⑤③D. ①②④⑤⑥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
5.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 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
画中明月高悬,人凭桥看溪水东流;D项,今夕对明月;A项,不是柳树;B项,没有鸟,也不是山涧;C项,写的是梅花,所以只能选D项。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
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
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
蒙临行,辞元振。
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
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蒙诺之。
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
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以奉周旋。
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
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
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
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
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
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
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
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
深入贼庭,果逢挠败。
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
愿足下早报吾伯父。
宜以时到,得赎吾还。
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
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帅.师讨焉帅:率领B. 俾.其薄俸也俾:使,让C. 蛮覆.而败之覆:遮盖D. 殆.非人也殆:几乎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9. 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答案】6. C 7. C8. (1)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2)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9. 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
【解析】6. 试题分析:覆:翻转。
7. 试题分析:乡曲,即乡里。
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乡曲,即乡里。
8.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
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
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
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
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
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
”李蒙答应了。
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
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
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
(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
(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
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
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
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
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你近来还好吧。
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
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
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
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
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
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
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
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
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
(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
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
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
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
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
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许浑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0. 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
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11.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0. ①柳初凋、寒竹、秋雁;②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表达惜别情感;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
11. 寓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解析】10. 试题分析:“表明季节的词语”要概括出意象“柳、竹、雁”的特征,答“作用”要结合“柳”“留”谐音“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秋雁”的南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回答艺术效果,主要是“借景抒情”,答题时注意归纳景物的特征,人后分析情感。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此题注意从借景抒情的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风霜高洁,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5)顺风而呼,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孔子《论语》)(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1). 乱花渐欲迷人眼(2). 水落而石出者(3). 渺沧海之一粟(4). 汩余若将不及兮(5). 声非加疾也(6). 赢得仓皇北顾(7). 切问而近思(8). 岂因祸福避趋之..................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