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探析金融危机与电影之间的联系
- 格式:pdf
- 大小:168.34 KB
- 文档页数:2
在影片中,美国政府早已预料到2012年地球会出现大的灾难,所以各国政府联合在研制秘密计划,也就是诺言方舟计划,但是这一切民众还都蒙在鼓里。
当灾难真正来临时,美国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政府官员转移走,完全置公众的知情权不顾,置三亿美国民众的生命于不顾。
好在美国首席科学家强烈要求把真相告诉民众,但总统顾问极力反对。
在影片最后,海啸马上就要来了,在大家面前诺亚方舟成了唯一的逃生工具。
当总统顾问等官员登上方舟后,也就是他们生命得到保障时,他们关闭了舱门。
面对船外黑压压求生的人群,他们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哪怕给他们一个站足的空间,就可以救千千万万的生命,但他们没有,何况保护公民是政府的责任。
对生命的漠视达到如此地步,真的令人发指。
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席科学家发表了发自肺腑的一段话,呼吁大家尊重生命,感动了麻木的官员,这才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在灾难面前,人类终于团结了起来,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战胜了灾难,人类才可以存续。
《2012》这部影片不但场面气势宏伟,其要表达的深意也令我们反思。
假如是把美国政府替换成中国政府,登上诺亚方舟会是什么人呢?在灾难面前我们普通百姓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地位可以不平等,财富分配可以不平等,但是至少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人人生而平等,政府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同时严禁官员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谋私利。
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互帮互助,而不是一己私利。
The Evaluation of 2012In the film, the U.S. government had expected the earth would appear big disaster in 2012, so government of every country jointly developed on a secret plan-the Noah's ark plan, but all the people are still in the dark. When the disaster really came, the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first thought how to diver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tally ignoring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and the life of 300 million nationals. Fortunately the chief U.S. scientist urged for telling the truth to nationals, but the President's advisers objected to it. At the last of the film, tsunami would be here soon, and the Noah's ark became the only escape tool. When the officials went on Noah's ark and their lives obtained safeguard, they closed the door. Facing the people outside the ark, they show little compassion, even giving them a standing foot space can save thousands of lives, but they didn't. What’s more protecting citizens was the obligation of government. The disregard for life was really outrageous. But thankfully, the chief scientist announced many words from thebottom of his heart, calling on everyone to respect life. It touched the numb officials and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Facing disaster, the human finally united up, and defeated disaster.The scenes of 2012 is grandiose,and the meaning it expressed also need our self-examination. If the U.S. government is replac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o will board on Noah's ark? In the face of disaster do we, ordinary peopl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scape? Status can be inequality,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can be inequality, but at least the life of everyone is equal.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l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reat every citizen equally. Don't ignore the lives of others. In the face of disaster, what we need is mutual help, not selfish interests.1. Which plot are you deeply impressed with?2. How do you feel after you see the movie?。
电影2012观后感3篇电影2012观后感1无意间,看了这部影片,本来看着网友的评论觉得一般,就不想看,但是无聊之余也想感受一下什么才是世界末日。
看过以后,觉得有两点很震撼,一是必须学会开飞机,二是必须要有钱。
当然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就众所周知了。
当然也少不了崇拜美国总统的作风,如果换做是某国主席,他们早就逃之夭夭了,死也不会选择和全国子民同归于尽。
所以如果有机会,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做美国人!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反动,但是心里所想,就算是宪法也是管不住的。
管得住人,还管得住心吗?玛雅人的预言迟早有一天会实现,在现如今的可怜的地球上,多少人心存保护环境的意识?就算有很多人有这个意识,又有多少有行动可以来证明?叫他们不开车?以防止地球变暖,他们如果买得起车,会去骑自行车吗?绝对不会!叫他们不用空调,他们在极冷或者炙热的情况下,会控制住自己不按那个空调的开关键吗?绝对不会!所以世界末日,早晚有一天会来。
世人不必惊慌,因为是世人自掘坟墓的后果,又有何可惊慌?无非就是自尝苦果罢了,何不向天一笑,潇洒的化为灰烬呢?世界末日敲醒了愚蠢的世人,可是又有几个是真正的醒来?还不是一样?醒了又睡去!毕竟骨子里流的就是中国人的血!电影2012观后感2我不知道2012年世界末日会不会真的到来,但看了这部预言的片子,我真的感触颇多。
它主要讲了在世界末日当天,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被毁灭,无一例外。
而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人们也会遇到灾难,生死只在一瞬间。
在这个时候,亲情、友情、爱情的种种交融更是扣人心弦。
灾难降临之后,无私与自私在这部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堪称经典。
在这部片中,让我明白了,在生死危难的关头,父母亲总是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自己则选择了牺牲。
这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也只有我们的父母亲能做到这般境地了。
片中,男主人公只是一个无名的作家,他写的书也不过就能卖个500本而已,然而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令我深思。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阿曼达·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2012》电影的观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2012》电影的观后感800字1看了电影《2012》还不错。
明白美国拍灾难片总是不会让人失望。
看之前就听说这部片子的特技是如何如何地强大,果然,一切都像是真的。
可是好像和以前的后天比起来也不见得就技术更高明在哪儿。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特技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可预知的巧合,毫无例外,好莱坞总是爱来这套的。
在这部电影里这点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使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虽然总是在为主人公能否逃离的危急关头担心不已的同时,心里也在不停地告诉自我别相信这一套,这个帅哥肯定没问题的。
这当然也使这部电影的可视性打了必须的折扣。
譬如,在男主人公救出前妻一家于濒临地震倒塌的房屋,刚刚出门的一瞬,房屋连同它的周围全部陷于地下;戈登医生不会开飞机,却在后面的塌陷即将危及飞机的那一瞬由业余飞机驾驶员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成功驾驶飞机逃离现场;还有男主人公“我竟然忘了他的名字”为了找到那个疯子藏的地图而来不及赶上前妻一家人的飞机,但还是在岩浆逼近的那一瞬抓住了前妻的手;当然还有那艘巨大的方舟即将撞上喜拉玛雅山,数万人行将毁灭的那一瞬,男主人公将卡在齿轮里的异物取出挽救了大伙的性命。
无数个一瞬间成就了永恒,可是永恒就有一个,男主人公永远不会死,男主人公永远都是抱得美人归。
只是可恨的是,为了成就他的幸福,而不惜牺牲戈登这位可爱的聪明的整容医生的生命,牺牲那个勇敢坚毅有点神经质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和老板的女人相好的的飒飒,。
当然有些人的牺牲是让人觉得有点痛快当然也是可预料的,就是那个尤里,可是他的死,导演是可爱的,给了他一个饱满和完整的形象,他放弃了那个背叛他的并且在他的怂恿或者说逼迫下接收戈登医生整容的喀秋莎“忘记她名了,暂用这个代替吧”,但却为了救自我的儿子而放弃了自我。
电影《2012》心理学分析导演只是根据玛雅预言改编而导演了一部《2012》,其中加入了中国元素也只为打进中国市场,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仅场面效果就足以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原本简单的圈钱目的,如今却产生了超乎想象的结果。
不得不佩服导演艾默里奇的手段,以及他对观众心理的了解之透。
导演艾默里奇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心理学家,他似乎可以看透所有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吸引全球观众,更懂得如何吸引中国观众。
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2012》已经让我们展现了他强大的功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被末日心理所缠绕的人,往往是内心还不够成熟,同时自我意识较弱的人,此类人最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个“近因效应”,即越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就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人联想起相关的事情。
自从汶川地震后,人们对地震特别关注,导致对此类事件不必要的担忧。
所以最近频频发生的地震让人忧心忡忡。
有些人热衷于末日预言,甚至期待着它的来临。
对这类人,从精神分析学角度来分析,这类人往往把自己放在旁观者、揭露者、幸存者的位置上,想象一切能从新再来,从自我胜利和有能力控制一切的现象中获得快感。
海地、智利、土耳其,就连“身边”的唐山,也在近日轻微震动了一下,接连出现的地震消息不仅让少数人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将其与虚构的电影《2012》联系起来。
有的人之所以把一些自然界的现象看成是灾难将临的预兆,其实都是“末日心理”在作怪。
他们大多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往往还很敏感、不够成熟,并且自我意识较弱。
整日忧心忡忡,甚至茶饭不思,频频上网搜索各种灾难的信息,这种“末日心理”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造成“牵连观念”,听不进去客观、科学的解析。
女性以及青少年易受坏信息的影响。
通常来说,如果是一个心智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人,看到有关地质灾害的新闻后,是不会出现这种…末日心理‟的,更不会不断地联想。
《2012》电影影评《2012》是一部于 2009 年上映的美国灾难片,讲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人类为了生存而展开的一系列逃亡和救赎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其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视觉效果。
《2012》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世界末日场景。
山崩地裂、火山爆发、海啸肆虐等灾难场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世界末日之中,感受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电影中的特效制作非常精细,场景的还原度很高,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灾难的恐怖和毁灭性。
这种视觉上的震撼,无疑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其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除了视觉效果之外,电影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电影的剧情较为老套,基本上是一部关于求生的灾难片。
主角们在灾难中不断地寻找生存的机会,期间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地登上了方舟,获得了生存的希望。
这种剧情在灾难片中并不罕见,缺乏新意和惊喜。
此外,电影中的人物设置也有些不合理,主角的身份和背景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一些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也显得有些牵强。
例如,主角的身份是一名失意作家,却能够成为俄罗斯富豪的司机,并且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情节设置让人难以信服。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主要围绕着主角一家和一些配角展开。
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互动不够丰富,缺乏足够的情感张力。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更加鲜明,他们的自私和贪婪,与主角们的善良和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戏剧冲突。
不过,尽管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传达的一些信息和思考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电影中描绘的世界末日场景,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脆弱和无助。
当灾难来临时,无论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和财富,都无法逃脱被毁灭的命运。
这也让我们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2012》电影观后感
电影中的场景令人惊叹,特效制作精良,将世界末日的景象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了灾难的迫近和人类的渺小。
特别是当巨大的海啸席卷城市,喜马拉雅山被海啸淹没等场景出现时,那种震撼和绝望感让人难以忘怀。
同时,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他们在灾难中的表现和选择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关于人类的生存与选择。
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死抉择。
有些人选择自私自利,只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展现出了无私的精神,帮助他人共同求生。
电影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人类的价值观。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脆弱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和珍视。
电影还引发了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类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正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所导致的后果。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我们将面临无法挽回的灾难。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让我感到无奈和讽刺。
例如,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人类面临灭亡的危机,但他的声音并没有被重视,最终导致了更多人的死亡。
而美国政府却利用灾难大发横财,成为了诺亚方舟的主宰。
这种不平等和不公正让我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思考。
然而,电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情节的发展显得过于仓促,人物的情感变化不够细腻,导致一些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此外,电影对于人类应对灾难的方式和可能性的描绘也有些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中的复杂性和困难。
让人不得不相信的“世界末日”—《2012》影评●电影简介:电影原名:2012中文译名:201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主演: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桑迪·牛顿 Thandie Newton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阿曼达·皮特 Amanda Peet丹尼·格洛弗 Danny Glover奥利弗·普莱特 Oliver Platt乔治·席格 George Segal切瓦特·埃加福特 Chiwetel Ejiofor约翰·比灵斯列 John Billingsley电影类型:动作、冒险、科幻、灾难电影片长:158分钟上映时间:北美、中国首映:2009年11月13日制片国家:美国剧情简介:《2012》是一部关于世界末日的灾难片,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而这句话正是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的预兆。
当男主人公杰克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时,却发现曾经的湖水已经干涸了,有大批的动物死亡,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查理的人,他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认为他是疯子就没有理会。
但是灾难却到来的很快,强烈的地震和接踵而至的各种灾害也随之爆发。
于是,杰克带着家人踏上了寻找方舟的求生之路。
在寻找过程中,他们经历了重重考验,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并幸存下来。
●影评内容:美国大片《2012》,我得承认本片是我目前看到的灾难片的极致。
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这部电影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有史以来最逼真最震撼最完美的电影特技,让人感觉到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第一次看到《2012》,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相信人类真的可能有那么一天将面临这样的灾难,而且是在我的有生之年,那个时间可能就是2012年12月21日。
2012影评500字地理角度
《2012》是一部以地理灾难为主题的电影,讲述了一群人在地
球末日来临时努力生存的故事。
从地理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展现了
地球面临的巨大灾难和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
首先,影片中呈现了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极端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等。
这些灾难不仅在地理上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地震裂开了大地,海啸淹没了
城市,火山喷发带来了熔岩的威胁,这些场景展现了地球地理环境
的剧烈变化和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其次,影片中还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地理灾难时的无助和恐惧。
在电影中,人们纷纷逃离灾难区域,试图寻找安全的地方。
然而,
面对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这反映了地
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控制力。
另外,影片中也展现了人类在地理灾难中的求生欲望和努力。
主人公们在灾难中不断寻找生存的希望,努力逃离灾难区域,寻找
新的生存空间。
这表现了人类对生存的顽强意志和对地理环境的适
应能力。
总的来说,《2012》这部电影从地理角度展现了地球面临的灾难和人类在其中的生存挑战。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地球的地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预防自然灾害,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脆弱和无助。
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人们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电影产业发展作者:刘汉文刘振林来源:《声屏世界》2010年第10期编者按: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有了新的气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年一度的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百合奖、童牛奖,评选出的电影精品和优秀影片足以说明中国电影的非凡进步。
并且,中国电影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每年国内票房增速和年均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30%和40.4%。
然而,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如何保持发展强势,作者在分析了这一时期世界电影业的总体形势和中国电影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后,提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对策——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相比,后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这个时期,中国电影不仅需要作为艺术创作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作为创意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重要内容,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世界电影业的总体形势一、世界电影业总体增长,美国电影业占全球半壁江山。
根据权威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报告,从2004年到2007年,世界电影产业虽有一定的回落,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从各国市场份额来看,美国电影业是世界电影业的龙头。
以2007年为例,全球电影业的产值是838.96亿美元,包括影院票房、电视播映权、DVD销售和出租等所有由电影产品直接产生的收入,其中美国电影产值为355.17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电影业影响不小,其电影产量从平均每年900部左右,下降到2008年的716部,2009年更是下降到677部,比2005年减少26.4%,年均下降7.4%。
与此相反,该国电影全球票房仍然继续着5年来的上升势头,2009年达到2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08年的278亿美元增长了7.6%。
其中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票房首次冲破百亿大关,达到106亿美元。
电影业成为美国国内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
《2012》解说文案_灾难拒绝加法和美国梦——《2012》美国动作/冒险/科幻电影《2012》,于2012年上映,由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哈洛德·克卢瑟编剧,影片讲述了杰克·杰克逊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
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
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
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
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第二天灾难发生了。
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
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
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
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在经历灾难的生死考验之后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
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
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
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类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艾导的手艺艾默里奇这个导演,基本上就是一个好莱坞的王晶,跟风能力有余,创新意识欠奉。
甚至从某种角度讲,还不如王晶。
王胖子至少还开创过赌片潮流,为香港影坛贡献过牌局斗智这种新桥段,艾默里奇……谁记得他有什么手法是别人没玩过的吗?艾氏是个很擅长做加法的导演,早期的《星际之门》是科幻加冒险,《独立日》是《异形》加《星球大战》加《世界大战》,《哥斯拉》照搬日本怪兽片和《异形》,《明日之后》是《活火融城》加《龙卷风》加《天地大冲撞》等等,《史前一万年》是各种怪兽片和蛮荒冒险电影的集合。
2008年12月(上)金融危机下中国电影走向●文◎田陌全球金融风暴让好莱坞兵荒马乱。
电影公司纷纷减产,大牌明星身价缩水,人人都感觉到了电影冬天的寒栗。
时至10月.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才初步显现,而电影行业依旧一派繁荣.即将到来的贺岁档似乎比往年更加热闹。
但这繁华的景象并不说明中国电影行业不受影响。
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对处于全球化当中的中国同样不可避免。
有人预期,2008年幸免于难的中国电影.在未来的两年中将会遭遇挫折。
但也有乐观的业内人士认为,依历史来看,经济萧条的时候往往会造就一些伟大的电影,届时,中国电影业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东边晴西边阴好莱坞向来是大手笔.动辄砸出几亿美元拍一部电影。
如今.面临山呼海啸般涌来的金融风暴.资金不再青睐电影业.一些银行已经放弃了好莱坞。
这让好莱坞制片公司不得不缩减开支以艰难过冬。
2005年,收购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所创立的梦工厂的派拉蒙影业公司,就因为拿不到足够的贷款.而让筹拍多时的两部电影流产。
而在10月与梦工厂。
分手”后.派拉蒙又宣布将年减产5部影片.梦工厂则转身投入了印度宝莱坞的怀抱,以寻求更强大的经济后援。
007系列电影一一《007大战量子危机》原定于11月6日在北美地区上映,也因为金融危机而被迫把档期拉开。
延期至11月14日上映。
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尽管吸金力超强,但为了谨慎起见,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也已把《哈利波特6》从今年11月份推迟到2009年暑期公映。
更有甚者,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从2009年开始,奥斯卡颁奖礼播出期间将首次插播电影广告.而此举是为了减少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
在好莱坞。
有著名的“2000万美元俱乐部”.所谓的。
2000万美元俱乐部”是指俱乐部中明星身价至少2000万美元,这其中包括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等明星。
而如今,一些激进的投资商甚至呼吁取消“2000万美元俱乐部”。
而一些明星在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面前.也不得不主动放低身价。
论电影《2012》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摘要】电影《2012》是一部关于末日灾难的电影,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影片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主人公们在灾难面前展现出勇敢和拯救他人的精神。
美国文化中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也在电影中得到体现,科学家们不断寻找解决灾难的办法。
影片还强调了家庭及人际关系的重视,主人公们在危机中紧紧相拥,体现出了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电影也塑造了美国民族精神,展现出了美国人的自信和坚韧。
通过观赏电影《2012》,可以更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了解美国人在面临灾难时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科技、家庭和民族精神的态度。
【关键词】电影《2012》,美国文化,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科技,创新,家庭,人际关系,民族精神,反映,核心价值观,美国文化理解1. 引言1.1 介绍电影《2012》电影《2012》是一部改编自美国作家、编剧Roland Emmerich的作品,于2009年上映的灾难片。
在影片中,导演以华丽的特效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展现出了一场全球性的末日灾难,描绘了地球末日前夕人类的种种故事。
影片中的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通过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节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2012》在美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票房成绩,也受到了诸多美国观众的喜爱。
影片在展现灾难背景的也揭示了许多美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个人英雄主义、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家庭及人际关系的重视等。
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2012》中体现的美国价值观,以及它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1.2 探讨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在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在《2012》中,主人公们面对末日灾难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拯救精神,体现了美国人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价值观在美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
美国文化对电影的影响体现在对科技和创新的推崇。
《2012》电影影评《2012》是一部灾难电影,于2009年上映。
电影通过讲述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来展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反应和生存尝试。
电影以全球范围内的瓦解为背景,呈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场面。
本文将分析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表现、视觉效果以及主题思想。
首先,电影的情节既引人入胜,也颇为矛盾。
故事背景设定在2012年,当时一些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马雅文明表示这将是世界末日的一年。
在这个背景下,电影展示了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
随着故事的推进,主人公们不断地跨越物理和情感的障碍,与他们身边的人共同努力,尝试生存下去。
虽然电影情节有些矛盾,但不同的观众对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同。
对于一些观众来说,这种矛盾情节可能会让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但对于其他观众来说,这可能会增加电影的复杂性和吸引力。
其次,演员的表现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约翰·库萨克饰演的是一个拯救自己和孩子的父亲,他的表演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阿曼达·皮特饰演的则是一个未来的领袖,她在电影中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勇敢的精神。
其他演员也表现得很出色,比如奥利维尔·马丁内兹饰演的俄罗斯飞行员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饰演的印度支配者等。
再次,电影的视觉效果也很惊艳。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精心设计了许多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恐怖。
这些效果包括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和城市崩塌等。
这些场景的呈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威力和恐怖。
最后,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人类的生存和重生。
电影中的人类被迫面对自然的威力,他们必须联系起来以求生存。
电影展示了人类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和挑战,同时也展示了很多关于坚韧不拔、拯救生命和奉献精神的故事。
电影的主题是人类的生存和重生,同时也包括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等元素。
总的来说,《2012》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它有很多令人惊艳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
关于灾难电影《2012》的原型探究作者:李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2期摘要:原型研究是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所出现的原始意象和形式,找出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这一特定的形式。
本文运用原型美学理论对灾难电影《2012》中的原型进行探究,《2012》本身就是一个灾难原型,人类在面临灾难时,那些上古传下来的心理积淀的原型意象对于人类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某些原型在不断的置换变形,但是其根本不变,人类世代发展的心理历程清晰可见。
关键词:灾难电影;原型;探究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28-02近代原型概念出现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来反复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文学现象,如主题、意象、叙事方式等。
原型的概念首先被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采用,他在其著作《金枝》中成功地揭示出不同文化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典仪里经常出现的相似甚至相同的意象或主题,研究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模式,指出远古神话是仪式活动的产物,是伴随或后于这种活动的描述,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原型理论的奠基之作;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卡尔·荣格在弗雷泽提出的原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原型这一概念,在心理学层面上把神话和原型结合在一起,指其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本能行为模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弗莱把弗雷泽所说的“原型”在文化和文学中进一步阐释,发展出一套更加系统完整的原型理论。
近几年好莱坞灾难片盛行,近期的最为热议的《2012》可以说是达到了这一系列的灾难片的一个高潮,电影在其宏大逼真的电脑特效制作效果上下足了功夫,电影焦点也锁定在电影影像声效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然而我们更要发现其中的人文内涵,能够成功激起人类普遍的“集体无意识”达到某种共鸣的原型意象在电影中也是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原型的本质是感性的积淀,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以现实的具体的情感和体验激活某种原始意象,形成特殊的古今沟通的关系,使现实人的深沉的、原先未被察觉的心理情感和体验得到意识和体验。
电影《2012》解说稿适逢2020年开年不顺,地球上总在发生着诸多事情,不少末日论的人又一次站了出来号称玛雅历法所记载的世界末日应该是2020,不是2012,然而各种怪力乱神之说终会成为大家饭后的笑谈,流言总会不攻自破,但话说回来,不知道大家在2012年12月31日,在干嘛呢,我是在家‘等死’,好了开个玩笑,今天狗哥要给大家讲的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我们现在看2012末日说,感觉就像个笑话一样,但是电影上映时间却是在2009年,因此在当时盛极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电影中的情节虽然是假的,但玛雅历法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也让观众更加切身体会到电影中的诸多恐慌感。
电影开篇讲述的是在2009年在一个极深的矿井之中,身为地质学家的小黑从他朋友口中得知地球迎来了一次号称史上最强的太阳爆发引起中微子数量爆发,而且这些中微子还突变了,变成一种核粒子,不停地加热地球核心,咱们简单点来说,不管什么中微子,还是核粒子,总之就是现在就是把地球给放到高压锅里了,时间一到就该炸了,这小黑一听说这消息立马赶回国,向自己的上级报告,而正在筹办筹款晚会的上级墨迹了半天总算在小黑的强迫之下看了报告,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全吓尿,上级一看不行,这事儿大了去了,你去洗个澡吧,小黑这边还懵着呢,这都啥时候了,让我去洗澡,要说你这大胖子咋还有这种怪嗜好,gay里gay气的,紧接着上级直接告诉他,你一会儿得去见总统。
这一下子就到了第二年2010年,总统也终于经过层层考察,确定了事情真相,准备将真相告知其他各国总统。
得知了灾难真相之后的各国也开始了各自的工作,青藏高原开始秘密建设诺亚方舟基地,10亿欧元的天价船票也开始慢慢的在富人圈里售卖起来,各种珍稀的收藏品被一一替换,保护起来,这些隐秘的动作却始终瞒不住众人,街道上开始出现大裂缝,马路边开始有人拿着小牌子告诉你末日即将到来,而此时我们的主角大白正赶往前妻的家里接自己的儿子女儿前往黄石公园露营,在黄石公园碰到了一个怪人大长毛,大长毛告诉大白,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世界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类马上就要面临末日了,我这儿有张地图,上面写了个地方,这儿正在秘密制造诺亚方舟基地,船票都10亿一张了(此处我深切的怀疑大长毛是编剧把自己写了进去),但我们主角大白一听这话,心想:兄嘚,你丫跟我搁这儿吹牛逼呢,下一步该说相逢便是缘分这地图几千美元便宜卖给我了吧。
电影《2012》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我并不是在老师推荐以后才看的,在电影上映之初,我就满怀期待地走进了电影院,而当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内心充满的却是震撼和恐惧。
我也会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脑子里时不时地会进行一番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地球真的会毁灭吗?西藏是不是真的有诺亚方舟呢?我身边的某些人会不会已经拿到了登船的通行证呢?那我怎
么办,我不会游泳,那岂不是要淹死了吗?......网络上也流行着各种对2012的猜想:有人将它和玛雅预言联系起来,企图说服人们这一论断的真实性;有人将它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指出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各类大型自然灾害就是它对我们的警告;还有一些消极主义开始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指称反正2012到了都要死的,还买房干嘛,有钱就花呗,人这一辈子最悲哀的事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完。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也有人曾经问过我,相不相信有2012?相不相信有世界末日这个说法?虽然在看完电影的最初我曾有过前面这样愚蠢的想法,但经过理性的思考以后,我又怎么会相信如此荒诞无稽之谈呢!虽然电影的特技和后制效果真的很好,但是它仅仅是一部科幻片,对观看者来说,有的最多也就是为了引发人们对环境和人类一些破坏行为的思考,将它看成是一种对未来的暗示或预言,未免可笑。
我想,面对这千疮百孔的地球,需要的不是我们的无端猜测或消极恐慌,需要的应该是我们理性的思考、积极的面对和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