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鱼山神女祠歌二首》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93 KB
- 文档页数:3
依韵酬吴春卿二首的鉴赏
第一首:《酬吴春卿》
题赋:北固长城今何在?
沧洲万里路不迴。
吴江长叹使君乐,
把酒临风独共谁?
鉴赏:
(一)表达主旨
《酬吴春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先生的作品,旨在表达他对昔日凄凉失落、今日沧洲万里路不迴的无奈之情。
(二)抒情融融
诗中穿插几句令人心酸挣扎的痛哭流涕,令人发自肺腑地感受到诗人灵魂深处一份无尽的悲凉。
“北固长城今何在?沧洲万里路不迴”,可谓是充分表达了他悲伤愁绪的精髓句。
(三)传承古典
诗中,诗人以典雅细久的抒情,将传统文化“长城”、“吴江”、“把酒”之美注入此诗,营造出相当浪漫的大气氛和抒情的气息来。
第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岛寒月夜,
古原无人愁。
鉴赏:
(一)文采非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先生的大作,充分展示了诗人文采高超的言状。
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犹如在山林中应景,伫立眺望,令人情不自禁回味无穷。
(二)抒情雅致
诗中,诗人用细腻、婉转的文字,以不经意间深沉的思想,以及临景式写作来诉说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竹岛寒月夜,古原无人愁”,一句平淡之中透出深沉之情。
(三)传统气质
诗中运用的抒情手法,古典的文化气质同样淹没在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多少可谓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气质。
王维《鱼山神女祠歌二首》赏析《鱼山神女祠歌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坎坎击鼓,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
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
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
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
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注释】①鱼山:一名吾山,在东阿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东南二十里。
参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一0。
按:东阿本属.济州,天宝十三年济州废,方改隶郓州,本诗当是维在济州任职期间所作。
鱼山神女:即成公智琼,参见《搜神记》卷一。
诗题下全唐诗校云:“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
”②《艺文类聚》卷七九作晋张敏《神女赋》。
张茂先:晋张华字茂先。
③全唐诗校云:“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
”④坎坎:击鼓声。
⑤洞箫:古管乐器。
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编排在一起做成,称为排箫;排箫各管都用蜡封住底部,其无底者则谓之洞箫。
⑥湛:澄。
酤:酒。
⑦兮:全唐诗校:“一作又。
”⑧不知:全唐诗校:“一本无此二字。
”⑨“使我”句下全唐诗校云:“一作使我心苦。
”【赏析】王维《送郓州须昌(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冯少府赴任序》一文曾有记述:“予昔仕鲁,盖尝之郓。
书社万室,带以鱼山济水。
旗亭千隧,杂以郑商周客。
有邹人之风以厚俗,有汶阳之田以富农。
齐纨在笥,河鲂登俎,一都会也。
”王维在为济州(今茌平县高垣墙村)司仓参军时,登东阿鱼山写下的《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祠鱼山神女歌》题解中还记述这样一段文字:“张茂先《神女赋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平中,夜梦神女来。
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
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令得下嫁。
后三四日一来,即乘淄軿,衣罗绮。
智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
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
一旦神女别去,留赠裙衫裲裆。
’《述征记》曰:‘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琼乃绝。
后五年,超使将至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琼,果。
乡村怀古古诗_舜庙怀古古诗注释及
赏析
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
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
九疑天一畔,山尽海沉沉。
注释
[1]余怨:留下怨恨。
圣人: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
这两句明写舜帝南巡不会留有怨愤,暗寓作者自己身居偏远的不平之情。
[2]祠宫:旧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庙堂。
这里指舜庙。
蔓(màn)草:蔓生的杂草。
这两句是说,舜庙掩没在竹林杂草丛中。
[3]素风:素朴的民风。
异迹:不同寻常的痕迹。
这里指舜帝流传下来的道德风俗。
[4]巡狩:帝王离开京城巡视各地。
这里指舜帝南巡。
烟云:雾气。
《首春逢耕者》有“回首烟云横”。
[5]畔:旁边。
这两句是说,九疑山地处僻远,云海茫茫。
赏析
刘熊渠系长沙王后裔,此是其任舂陵侯时,游九疑舜庙所作。
全
借对舜帝的追怀,表达了身处僻远之地的愁怨之情。
但作者写得温婉曲折,将情感隐在对舜帝及舜庙景色的描绘之中。
事实上,当时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宁远县),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
历代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
刘熊渠的嫡长子刘仁任第三代舂陵侯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的特许。
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
前45年(汉元帝初元四年),刘仁率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永州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
古诗巫山神女庙翻译赏析《巫山神女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赏析】巫山,在重庆巫山县东。
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
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
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
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
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
诗人沉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
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orG。
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
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023吉林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赏析“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谈谈《山海经》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谢健全河北建筑学院河北保定 071100《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古籍。
它是以神话为主流,也包含了诸多学科的古籍,主要涉及地理学、医药学和民俗学等。
它的成书大约是春秋末到汉代初这一时期,作者也非一人1。
《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很久远的,本文想重点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其中以屈原诗歌、《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例。
上述三部作品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值得我们追根溯源。
一、屈原诗歌作品屈原诗歌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其中很多内容很可能就受《山海经》影响,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中的神、人物,描绘的动植物等。
屈原诗歌作品中的例子很多,我们可以详细探究。
比如屈原的作品《离骚》中:“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2”鮌同“鲧”,禹的父亲,相传因治水失败,被舜杀于羽山。
这个神话故事就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3。
”《离骚》中很多植物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祖、梨、橘、櫞,其草多蒸、麋宪、苟药、弯劳。
4”《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5。
”江离就是蘼芜;“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6”留夷就是芍药。
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里的人物就是相传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们是舜的两位妃子。
《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7”这里的“帝之二女就是指的娥皇、女英,这应该是她们最早的出处。
”屈原《天问》中:“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
1”“河伯”就是水神。
这在《海内北经》中:“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
2”“冰夷”就是水神河伯的称呼。
屈原开辟了这种创作手法,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把神话写入诗歌中。
例如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就是又受到屈原的浪漫主义影响成功的创作了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东晋时期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写了大量的神话3。
关于祭祀的古诗词精选【篇一】1.《祀风师乐章·送神》唐朝·包佶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享,跪拜灵坛礼容盛。
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2.《观祈雨》唐朝·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郊庙歌辞·隐太子庙乐章·送神》隋朝皇情悼往,祀议增设。
钟鼓铿锵,羽旄昭晰。
掌礼云备,司筵告彻。
乐以送神,灵其鉴阕。
4.《次韵前人祈雨未应二首·龙君非是忍忘农》宋朝·陈著龙君非是忍忘农,一敬初终自见龙。
雨感通时元有待,天分晓处可曾聋。
雷车怒激腾东海,火伞忙收入下舂。
我辈报神无别事,请裁佳句勒霞峰。
5.《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隋朝旨酒告絜,青蘋应候。
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弹弦自昔,解冻惟旧。
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炎精式降》隋朝炎精式降,苍生攸仰。
羞列豆笾,酒陈牺象。
昭祀有应,冥期不爽。
送乐张音,惟灵之往。
7.《郊庙歌辞·朝日乐章·送神》隋朝五齐兼酌,百羞具陈。
乐终广奏,礼毕崇禋。
明鉴万宇,照临兆人。
永流洪庆,式动曦轮。
8.《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迎神》隋朝陟降左右,诚达幽圜。
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云輧戾止,洒雾飘烟。
惟馨展礼,爰列豆笾。
9.《迎神》唐朝·李建勋攂蛮鼍,吟塞笛,女巫结束分行立。
空中再拜神且来,满奠椒浆齐献揖。
阴风窣窣吹纸钱,妖巫瞑目传神言。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
10.《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唐朝·包佶膋芗备,玉帛陈。
风动物,乐感神。
三献终,百神臻。
草木荣,天下春。
【篇二】1.《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送神》隋朝五声备奏,三献终祠。
车移凤辇,旆转虹旗。
礼周笾豆,诚效虔祗。
2014各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含答案)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二、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王维诗100首大全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汉江临汎——【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规范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③深浦④里,几回愁煞棹船郎。
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
红蓼:开红花的水蓼。
②整鬟:梳理发鬟。
③含嚬:愁眉不展。
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项,“自己”与原词不符,应为“船夫”。
答案:AD★(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从“不语含嚬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
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①刘过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②。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③,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断东安抚使,派人去召请住在临安(今杭州)的刘过来绍兴一聚,刘因故未能前往,便写信并作此调回复。
②驾勒吾园:强拉我回去。
③“天竺去来”以下大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天竺寺一带的景色。
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之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隽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将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词风罕见,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施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词意周到。
(2)后世学者评论这首词认为虽然词意简单却“文情谈论,妙趣横生”,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1至6年级王维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1至6班级王维的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1至6班级王维的诗有哪些一、《杂诗》君自家乡来,应知家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二、《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三、《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五、《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七、《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八、《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在学校里学到的王维的诗一、《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四、《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五、《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六、《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七、《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八、《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十、《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王维的诗词王维写的诗有哪些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下面是我整理的王维古诗王维的诗词,欢迎来参考!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王维《画》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7、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王维《青溪》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10、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王维《观猎》1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1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4、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终南山》1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16、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王维《终南山》17、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王维《辛夷坞》1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1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0、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王维《终南山》2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22、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王维《新晴野望》2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25、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王维《归嵩山作》26、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2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王维《送康太守》28、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王维《送康太守》29、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归嵩山作》30、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王维《杂诗三首》扩展: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o jie),人称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拼音版-诗歌_古词风韵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拼音版作者:王维朝代:唐朝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原文: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拼音版:wèi shuǐzìyíng qín sāi qǔ,huáng shān jiùrào hàn gōng xié。
luán yújiǒng chūqiān mén li ǔ,gédào huíkàn shàng yuàn huā。
yún lǐdìchéng shuāng f èng què,yǔzhōng chūn shùwàn rén jiā。
wéi chéng yáng qìh áng shílìng ,búshìchén yóu zhòng wùhuá。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王维的诗词大全王维的代表作写过的诗词《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林园即事寄舍弟ヨ(次荆州时作)》《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田园乐七首·其五》《栾家濑》《送孙二》《酌酒与裴迪》《孟城坳》《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红牡丹》《寒食城东即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恭懿太子挽歌五首》《辋川集。
论王维的七言古诗范明慧【摘要】王维的七古在盛唐并不算杰出,但他的艺术技巧已趋成熟,已经显现出盛唐诗的风韵气骨,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试分析王维七古的艺术风格并阐述它的文学价值以论证它在古代诗歌发展道路上产生的影响.【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王维;七言古诗;艺术风格及影响【作者】范明慧【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海淀区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207.22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不仅有近体诗的兴盛辉煌,古诗的继承与嬗变也给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和可鉴之处。
七言古诗是在盛唐发展起来的,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说:“七古自晋世乐府以后,成于鲍参军,盛于李杜,畅于韩苏,凡此俱属正锋。
”七言古诗在鲍照的手中得以成型,又在盛唐以李杜之“变”作为高潮,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
然而这些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有着前人的探索和铺垫,才有后来人的高潮与成绩。
王维的七古在唐代不算杰出,然而不可否认他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先行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对七言古诗的继承与创新,无疑给同时代及后人很多的艺术启发。
一、借鉴近体诗,吸取律诗的章法格式王力《汉语诗律学》中说:“唐人七古上无所承,只好另辟蹊径。
……平仄入律,四句一换韵,把几首近体绝句集合为一首,平仄相见,这是七古的正调,盛唐和中晚唐的诗人都喜欢跟着王维这样做。
”虽然鲍照对于七古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的七言代表作《拟行路难》无论体式韵律还是技巧,都还未至成熟。
真正的七古是在唐人手中从初唐到盛唐逐步创造起来的,首先韵律一项,唐之前的七古都是单句单行,句句押韵换韵[3],这种情况直到盛唐才完全改变,而王维是七古韵律变革的先行者,他的七古四句一换韵,在《洛阳女儿行》中就有体现,而平仄入律,起承转合的章法却是初唐体七古都没有的,因此这不能不说是王维的一大创新,他的做法引领了盛唐及中晚唐的诗人对七古韵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变革。
谈谈《山海经》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作者:陈孟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0期摘要:《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著名古籍,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相当多的影响,从先秦一直影响到清代,跨越时间很久、地域很广。
本文主要从屈原诗歌、《西游记》、《红楼梦》三个方面去研究探索,它们都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都受到《山海经》的内容和创作手法影响。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浪漫主义;屈原;《西游记》;《红楼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志怪古籍。
它是以神话为主流,也包含了诸多学科的古籍,主要涉及地理学、医药学和民俗学等。
它的成书大约是春秋末到汉代初这一时期,作者也非一人(1)。
《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很久远的,本文想重点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其中以屈原诗歌、《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例。
上述三部作品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值得我们追根溯源。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应该说从有文学的那天起,就有与现实主义并存不悖的浪漫主义存在,它以表现感情为主,侧重在主观理想表现的一种创作手法(2)。
《山海经》中有大量神话故事,很多故事在今天看来是不可能存在或者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但在文学中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山海经》中的故事一直流传,导致从很早开始就有文学作品受其影响。
一、屈原诗歌作品屈原诗歌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其中很多内容很可能就受《山海经》影响,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中的神、人物,描绘的动植物等。
屈原诗歌作品中的例子很多,我们可以详细探究。
比如屈原的作品《离骚》中:“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3)”鮌同“鲧”,禹的父亲,相传因治水失败,被舜杀于羽山。
这个神话故事就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4)。
”《离骚》中很多植物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祖、梨、橘、櫞,其草多蒸、麋宪、苟药、弯劳。
关于祭祀的古诗词精选【篇一】1.《祀风师乐章·送神》唐朝·包佶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享,跪拜灵坛礼容盛。
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2.《观祈雨》唐朝·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郊庙歌辞·隐太子庙乐章·送神》隋朝皇情悼往,祀议增设。
钟鼓铿锵,羽旄昭晰。
掌礼云备,司筵告彻。
乐以送神,灵其鉴阕。
4.《次韵前人祈雨未应二首·龙君非是忍忘农》宋朝·陈著龙君非是忍忘农,一敬初终自见龙。
雨感通时元有待,天分晓处可曾聋。
雷车怒激腾东海,火伞忙收入下舂。
我辈报神无别事,请裁佳句勒霞峰。
5.《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隋朝旨酒告絜,青蘋应候。
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弹弦自昔,解冻惟旧。
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6.《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炎精式降》隋朝炎精式降,苍生攸仰。
羞列豆笾,酒陈牺象。
昭祀有应,冥期不爽。
送乐张音,惟灵之往。
7.《郊庙歌辞·朝日乐章·送神》隋朝五齐兼酌,百羞具陈。
乐终广奏,礼毕崇禋。
明鉴万宇,照临兆人。
永流洪庆,式动曦轮。
8.《郊庙歌辞·祀雨师乐章·迎神》隋朝陟降左右,诚达幽圜。
作解之功,乐惟有年。
云輧戾止,洒雾飘烟。
惟馨展礼,爰列豆笾。
9.《迎神》唐朝·李建勋攂蛮鼍,吟塞笛,女巫结束分行立。
空中再拜神且来,满奠椒浆齐献揖。
阴风窣窣吹纸钱,妖巫瞑目传神言。
与君降福为丰年,莫教赛祀亏常筵。
10.《祀风师乐章·亚献终献》唐朝·包佶膋芗备,玉帛陈。
风动物,乐感神。
三献终,百神臻。
草木荣,天下春。
【篇二】1.《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送神》隋朝五声备奏,三献终祠。
车移凤辇,旆转虹旗。
礼周笾豆,诚效虔祗。
王维《鱼山神女祠歌二首》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坎坎击鼓,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
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
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
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
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注释】
①鱼山:一名吾山,在东阿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东南二十里。
参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一0。
按:东阿本属.济州,天宝十三年济州废,方改隶郓州,本诗当是维在济州任职期间所作。
鱼山神女:即成公智琼,参见《搜神记》卷一。
诗题下全唐诗校云:“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
”
②《艺文类聚》卷七九作晋张敏《神女赋》。
张茂先:晋张华字茂先。
③全唐诗校云:“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
”
④坎坎:击鼓声。
⑤洞箫:古管乐器。
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编排在一起做成,称为排箫;排箫各管都用蜡封住底部,其无底者则谓之洞箫。
⑥湛:澄。
酤:酒。
⑦兮:全唐诗校:“一作又。
”
⑧不知:全唐诗校:“一本无此二字。
”
⑨“使我”句下全唐诗校云:“一作使我心苦。
”
【赏析】
王维《送郓州须昌(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冯少府赴任序》一文曾有记述:“予昔仕鲁,盖尝之郓。
书社万室,带以鱼山济水。
旗亭千隧,杂以郑商周客。
有邹人之风以厚俗,有汶阳之田以富农。
齐纨在笥,河鲂登俎,一都会也。
”
王维在为济州(今茌平县高垣墙村)司仓参军时,登东阿鱼山写下的《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祠鱼山神女歌》题解中还记述这样一段文字:“张茂先《神女赋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平中,夜梦神女来。
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
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令得下嫁。
后三四日一来,即乘淄軿,衣罗绮。
智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
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
一旦神女别去,留赠裙衫裲裆。
’《述征记》曰:‘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琼乃绝。
后五年,超使将至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遥望曲道头有车马,
似智琼,果。
至洛,克复旧好。
’唐王勃《杂曲》曰:‘智琼神女,来访文君。
’按《十道志》:渔山一名吾山。
汉武帝过渔山,作《瓠子歌》云:‘吾山平兮巨野溢’是也。
”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