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三章信用一、填空题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答案:偿还;付息2、从逻辑上推理,()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答案:实物信用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答案:金融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
答案:极高的利率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和()。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8、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
答案:本票9、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信用,银行业务经营属于()信用。
答案:直接;间接10、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发生的票据行为是()。
答案:背书11、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和()上的局限性。
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与()。
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答案:国家债券14、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才有效。
答案:承兑15、商业汇票是由()向()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答案:债权人;债务人16、银行信用具备的两个特点是:()与()。
答案: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是货币17、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与()。
答案:商品赊销;消费信贷18、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其中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是()。
答案:本票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为()年。
答案:199520、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使利息率降低到()之下。
答案:利润水平二、单项选择题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C、物质交换D、商品交易答案:D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第三章信用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3.2 信用的基本形式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信用(credit)是指以偿还本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信用当事人:一是贷方或债权人;二是借方或债务人。
信用三要素:债权人债务人、时间间隔、信用工具债权人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债务人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受信。
思考:是不是借贷关系就是信用呢?信用的特征:1. 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2.特殊的价值运动商品或货币的让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统一,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3.债权债务关系交换的对象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寻思:是否可以说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可解决两大现实经济问题,解决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商品交易困难→通过赊销赊买,实现商品的价值←货币分布不均衡总结:第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的让渡和其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了,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以外又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因此产生信用。
第二,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
正是因为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才能使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得到清偿,保证了信用的产生。
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社会主义信用三、高利贷信用(一)高利贷信用的概念: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即利率过高的信用关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若高利贷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法律不予保护。
(二)高利贷信用的特点:1.利率高,剥削重。
2.具有非生产性。
生产性的借款要考虑借款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前者大于后者才有借款经营必要。
对生产具有破坏性,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衰退。
(三)高利贷信用的两重性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因素之一。
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
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