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ppt.Convertor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事例:•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监护关系;•2、消费者到商店购买家用电器;•3、著名歌星到税务局缴纳税款;•4、苏文纨请方鸿渐吃晚饭;•5、易中天向《品三国》的盗版商索赔;•6、张三向李四租赁房屋,并签了合同;•7、李小惠每个星期天去教堂作礼拜。
•8、刘强到银行存了5000块钱;•9、张向东每天乘地铁去公司上班;•10、李扬到香港去继承了他叔父的数千万遗产;•11、王红周六参加同乡会活动;•12、赵大妈求菩萨保佑她的儿媳妇生个大胖小子。
1、什么是法律关系?•所谓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
•法律关系的本质在于,因法律之规定而在当事人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之区别于他种关系,正在此权利义务。
•首次在理论上系统使用法律关系概念的,当推德国法学家萨维尼。
他将法律关系定义为“由法律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民事法律关系首先是一种法律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非一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都是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法律关系中的一种。
法律关系分为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属私法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当事人相互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3、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纳入民法调整范围的生活关系。
也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因民法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何谓要素?《现代汉语词典》曰:“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事例:•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监护关系;•2、消费者到商店购买家用电器;•3、易中天向《品三国》的盗版商索赔;•4、张三向李四租赁房屋,并签了合同;(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之构成,分动、静两种要素。
静的要素为动的要素为义务,及其变动与变动之原因。
•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客体为权利义务之所附;•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义务)、变动、原因。
盐城师范学院法学教学课件课程:民法总论主讲人:吴一平2011.02.26民法总论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第四节民事责任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由法律来规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可分为公法律关系和私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法律关系之私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主体的私人性(二)内容为私权利和私义务(三)产生的自治性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例1.下列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领导和下属的关系B.个体工商户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C.庄某和李某之间的朋友关系D.甲、乙之间的买卖关系例2.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或者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法所承认的民事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依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而且还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等其他组织,甚至国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1.物。
物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者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者自然力。
物权关系的客体就是各种物,但以有体物为限,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行为。
作为客体的行为特指能够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合同法上被称为“给付”。
3.智力成果。
是人的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
4.非物质利益。
人身权的客体为非物质利益,亦称精神利益。
5.有价证券。
它既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又可以成为债权的客体。
6.权利。
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权利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一)民事权利(二)民事义务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概念权利是一个法哲学的核心范畴。
对于权利,学者有不同认识。
梁慧星教授主张法力说。
法力说对权利概念的阐述上突出权利的“法律强制性”因素。
李永军教授持反对观点,他认为,法力说会滑向实证主义,即权利法定,必然否定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产生出的“自然权利”。
民事权利,指的是民事法律规范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民事权利在本质上是民事主体为实现其利益所为行为的一种界限,即民事主体权利自由的范围。
2.民事权利的分类3.民事权利的救济(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1)人身权与财产权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与权利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
人身权又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所谓财产利益,通常是具有交换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可以用货币计算其价值,可以依法转让的利益。
(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权利的权利,其作用在于防御。
2.民事权利的分类(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例1.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例2.在行为人行使的权利中,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形成权?()A.对越权代理的追认权B.债权人对债务人行使的催告权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做出接受遗赠表示的权利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行使的解除权2.民事权利的分类(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例3.下列关于民事权利中的形成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形成权只能通过明示方式行使B.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的催告权并非形成权C.债权人撤销权属形成权D.形成权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例4.甲被乙家的狗咬伤,要求乙赔偿医药费,乙认为甲被狗咬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乙之间的赔偿关系属于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B.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属于绝对权C.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适用诉讼时效D.乙拒绝赔偿是行使抗辩权(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3)绝对权与相对权绝对权(对世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
相对权(对人权),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的人的权利。
例4.甲被乙家的狗咬伤,要求乙赔偿医药费,乙认为甲被狗咬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乙之间的赔偿关系属于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B.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属于绝对权C.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适用诉讼时效D.乙拒绝赔偿是行使抗辩权(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4)主权利与从权利主权利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
(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5)专属权与非专属权专属权,是指专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
人格权、身份权均为专属权。
专属权的性质决定专属权不得让与和继承,但也有例外。
非专属权,是指不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专有的权利。
非专属权可以让与和继承。
(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6)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已经具备全部成立条件而可以实现的权利。
期待权,是指将来有取得与实现的可能性的权利。
(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7)原权利与救济权原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
救济权,是原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而发生的权利。
(一)民事权利2.民事权利的分类例5.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乙对甲享有的要求其还款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B.丙公司与丁公司协议,丙不在丁建筑的某楼前建造高于该楼的建筑,丁对丙享有的此项权利具有支配性C.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人以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由拒绝履行,保证人的此项权利是抗辩权D.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一)民事权利3.民事权利的救济(1)公力救济(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
(2)私力救济(自力救济、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私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民事权利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其权利。
自力救济的方法包括自助行为和自卫行为。
(一)民事权利3.民事权利的救济(2)私力救济①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于以拘束或者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
②自卫行为,是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
《民法通则》第128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29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一)民事权利3.民事权利的救济(2)私力救济例1.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
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
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C.是自助行为D.是侵权行为例2.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
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
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B.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一)民事权利4.权利竞合请求权竞合,是指权利人对于同一义务人,就同一标的发生数个请求权的情形。
在发生请求权竞合的场合,其中一个请求权得到满足,其余请求权均归于消灭。
违约责任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竞合,学说上有不同主张。
在西方民法理论中主要有法条竞合说、请求权竞合说和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合同法》第122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民事义务1.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是当事人为实现他方的权利而受行为限制的界限。
2.民事义务的类型(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民事主体应负的义务。
约定义务,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义务。
(2)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积极义务(作为),是指义务人应作出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消极义务(不作为),是指义务人必须为消极行为或容忍他人的行为。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二)民事义务例.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民事权利的变动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效果——民事权利变动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民事权利的变动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与民事权利的发生不同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与民事权利的变更不同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与民事权利的消灭不同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