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的临床与CT表现_朱晓华
- 格式:pdf
- 大小:463.30 KB
- 文档页数:3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常造成误诊。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我们对43例误诊的肺吸虫病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旨在帮助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判。
病例一:胸腔积液一名40岁男性患者以胸腔积液为主要症状入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
然而,经我们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此患者实际上是患有肺吸虫病导致的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肺吸虫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由于肺结核在我国的高发率,此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延误了治疗时间。
病例二:咳嗽和咯血一名45岁女性患者以咳嗽和咯血为主要症状就诊。
她被初步诊断为肺癌,但病理检查却显示并无癌细胞存在。
进一步检查后,我们发现该患者的症状与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相符。
因此,她最终被确诊为肺吸虫病。
这个案例再次强调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时,应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避免误诊。
病例三:寒战和高热一名61岁男性患者在发热和剧烈寒战的症状下前来就诊。
由于这些症状与肺炎相似,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并立即给予相应治疗。
然而,症状并未改善。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肺吸虫寄生虫,因此最终被确诊为肺吸虫病。
对于寒战和高热的患者,除了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外,应该考虑肺吸虫病的可能性。
通过对43例肺吸虫病误诊病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1. 充分了解疾病特点:肺吸虫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不仅仅局限在肺部症状上。
医生应该充分了解肺吸虫病的特点,包括寄生虫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和症状变化等。
2. 全面检查和分析: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医生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不仅限于常见的病因,还应考虑其他非常见因素的可能性。
3. 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肺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早考虑肺吸虫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于误诊。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时首先出现腹部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胸痛、咯血痰等;四川肺吸虫肺部症状轻,但亦常有胸膜炎表现。
脑症出现较迟,最常见的症候为头痛、抽搐,肢体运动障碍。
1、脑膜炎型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面瘫,肢瘫。
病程中可有明显的间歇期,若头痛缓解则病情好转,若头痛加重,则其他症状加重,体征又明显。
脑脊液压力高,白细胞及蛋白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尤以嗜酸粒细胞增高明显。
有时可查到虫卵。
病情时轻时重,可能与虫体入颅后在脑内移行,不断建立新穴窟有关。
2、癫痫型部分患儿先有头痛及抽搐发作,癫痫发作多为部分运动性发作,也可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性发作。
3、脑瘤型除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尚可有肢体运动障碍及颅神经损害等定位体征,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可轻度增高。
此型约相当于虫体脑内时间较长,形成较大的多房性囊肿肉芽肿。
4、单纯头痛型小儿及成人均有多例报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轻重不等,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剧痛或搏动性痛。
有的病例先有头昏、烦躁进而头痛难忍,半数伴呕吐、持续时间不定,10余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钝痛可持续数天至半月。
5、精神障碍型表现为智能减退,记忆力差及各种精神症
状,见于病变晚期纤维化阶段。
6、脊髓型出现脊髓压迫症。
7、其他小儿有肺吸虫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14例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的原因及胸部CT表现分析刘雪艳严晓峰吕圣秀李春华【摘要】目的探讨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 T特征,分析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
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临床确诊1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 T系列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
结果14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12例;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8例;发热、盗汗4例;气促5例;皮疹2例;皮下游走性包块3例。
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高10例。
影像学表现:支气管周围炎4例;肺浸润性改变9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条片状影,边界模糊;典型“隧道征”6例;囊状影2例。
胸腔积液11例。
病灶呈游走性4例。
14例患者行血清肺吸虫抗体检查(ELISA法),均呈阳性反应。
经吡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结论胸部C T在肺吸虫病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放射科医师应正确判读肺吸虫病的C T影像学改变,还应重视肺吸虫病各期胸部C T及系列片影像学特点与肺结核的差异。
可疑影像学改变应主动询问患者病史、挖掘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最终结合实验室检查,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体层摄影术;误诊A nalysis of the m isdiagnosed reason of 14 cases of paragonim iasis as pulm onary tuberculosis findings LIU X u e-y a n,YAN X ia o-fen g,L U S h e n g-x iu,L I Chun-hua Chongqing Infections Disease M edical Center,Chongqing 400036,China【A bstract】O 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hest CT features of paragonimiasis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aragonimiasis being misdiagnosed a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 ethods Theclinical and CT imaging features of 14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paragonimia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1 to March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reasons why paragonimiasis was losis were summarized. R esults In 14 patients,there were 12 cases with clear epidemiological histor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8cases with cough,expectoration and chest pain,4 cases with fever and night sweating,5cases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2 cases with skin rash,3 cases with migratory subcutan sinophils increased,4 cases w ith CT imaging,4 cases with peribronchitis,9 cases with lung infiltrates showing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patchy and patchy shadow,Boundary blur; 6cases with typical tunnel signs,2 shadow,and 11 cases with p leural effusion. The le s i ons showed wandering in 4case s.Positiv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when 14 patients u nderwent antilDody test of serum lung fluke. After treatment with praziquantel,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markedly. Conclusion Chest C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ferential diagnosis of paragonimiasis and t uberculosis. Radiologists should correctly interpret CTim aging changes and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differences of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chest CT and the serials in various periods berculosis. Suspected i maging chang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k patients about their medical history,dig out epidemiological history,and carry o ut physical examination if necessary.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can be a-vvided as much as possible when the diagnosis is finally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examinations.【K ey w ords】paragonimiasis; body section radiography; misdiagnosis并殖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身于人体各器官所致 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故 又称肺吸虫病。
肝脏肺吸虫病的CT诊断
李安敏
【期刊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年(卷),期】1995(004)003
【摘要】作者认为肺吸虫病发生在肝脏系少见病例,在CT认识和诊断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与肝结核、肝脏肿、肝包虫囊肿等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临床上肺吸虫病多见脑部,肺,及皮下组织,我院病理科近十余年在肝脏发现肺吸虫病也是仅有一例,上述疾病CT表现均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不规则环状增强,斑点状钙化灶,单房及多房改变及大小不等的结节。
组织学上的改变,肝细胞混浊肿胀,液化,变性,坏死,钙化,所不同处寄生虫病的病理组织学上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本病与肝脓肿,肝结核的鉴别,在CT检查(包括动态CT)及肝动脉造影,B超检查,其它无更好方法鉴别。
唯有病理检查证实,及职防部门专业鉴定。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李安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
【相关文献】
1.肝脏肺吸虫病伴门静脉栓子形成CEUS表现1例 [J], 杨蕗璐;罗燕;马琳;卢强
2.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附7例分析) [J], 谭光喜;鲁际;张晓磷;余成新;张茂春
3.脑型肺吸虫病的CT诊断 [J],
4.胸部肺吸虫病的CT诊断 [J], 苏金亮;许有生
5.肝肺吸虫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 王小鹏;陈卫霞;伍东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0例肺吸虫病X线胸片分析
唐耿铣;宾利沙
【期刊名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5(010)002
【摘要】30例肺吸虫病X线胸片分析湖南省慈利县中医院影像科(427200)唐耿铣,宾利沙,杨万丛肺吸虫病是肺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流行性疾病、在国内分布很广泛。
我县位于大庸武陵山麓,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以皮下游走性包块[1]为特征的儿童吸虫病,其临...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唐耿铣;宾利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322.2
【相关文献】
1.数字X线摄影胸片与高仟伏胸片对早期尘肺病灶检出的对照分析 [J], 卢琳;
2.DR胸片与高仟伏X线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赵胜伟
3.关于高千伏X线胸片与DR X线胸片对尘肺的对比 [J], 何为群;赵赟;孟发
4.应用感绿X线胶片摄高电压尘肺胸片的研究(附300张胸片分析) [J], 陈建勇;缪铃仔;毛玉玲;林青
5.18例肺吸虫病胸片改变报告 [J], 陈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并殖吸虫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肺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呼吸道内的寄生虫,通过感染感染寄主,如融合在叶腺肺吸虫,产卵,卵排入体外,成虫则死亡堵塞在气道,又可引起肠出血、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虫体产生管源性癌,甚至引发以上,肺叶消失。
临床表现
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咳嗽
•咯血
•呼吸困难
•胸痛
•发热
•虚弱和乏力
在临床表现方面,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诊断
诊断肺并殖吸虫病的主要方法包括: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析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血液检验(寻找虫卵)
医生会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来确诊肺并殖吸虫病。
治疗
肺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氯喹,或联合用药物如他唑巴坦等。
支持治疗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镇静止咳、增加免疫力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预防
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及时治疗。
有患者能迅速将的病态疗愈后,身体会从新也端生疾病。
综上所述,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关键。
对于患者来说,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肺并殖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肺并殖吸虫病的了解,并加强防范意识。
肺吸虫病影像近日,看到人民网的一篇报道,讲述的是一位23岁的云南姑娘小夏,3年前因低热、咳血就医,被误诊为结核病,一直抗结核治疗病情却没有好转,右肺上叶多发空洞并形成“隧道”样改变,最后确诊为肺吸虫病。
右肺上叶多发空洞,壁稍厚,并可见隧道样改变追问病史,小夏平时爱吃生螃蟹。
我想说,又是生吃食物惹的祸。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朋友圈发的病例,也是云南一位女孩,她的脑子、全身肌肉,每个部位都长满了虫子,全身寄生虫的感染,囊虫病。
有密集恐惧症的请略过图像。
据说,她从10岁就开始吃生猪肉了。
这一切的都是生吃肉、海鲜等等造成的,病从口入。
很多寄生虫都寄生在食物中,人通过生吃这些食物,这些虫子直接的进入人体生长。
今天我们来讲讲开头病例讲的肺吸虫感染有哪些重要的影像学表现,来提高肺吸虫的诊断率,减少临床上的误诊。
肺吸虫病是一种在国内广泛分布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多侵及肺、腹腔、大脑等脏器,淡水蟹、蝲蛄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人因生食含肺吸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囊蚴进入消化道发育成幼虫,在小肠中脱囊而出,穿越肠壁进入腹腔沿肝脏上行,穿过膈肌达胸腔,主要寄生在肺内或胸腔内。
卫氏并殖吸虫在肺内发育成虫并产卵,而斯氏并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以童虫阶段寄生于人体,其成虫主要寄生于果子狸、犬、猫、豹等哺乳动物,动物粪便内含大量虫卵,是主要的传染源。
肺吸虫童虫或成虫向上经纵膈、颈部疏松组织移行到脑内,引起肺吸虫脑病。
儿童肺吸虫脑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尤其男童易接触蟹、蝲蛄等传染源,儿童颈部相对较短,颈部软组织相对疏松,肺吸虫极易进入颅内引起脑内感染。
肺吸虫脑病影像表现:病变常为幕上半球皮质和皮髓质交界区,累及单侧大脑,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易受累脑叶为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即顶、颞、枕叶,基底节区、丘脑较少受累,原因可能为肺吸虫病沿颈内动脉向上爬行入脑,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延续,且较粗大,所以沿大脑中动脉进入顶、颞、枕叶机会较大。
儿童肺吸虫脑病最常见影像学表现是脑出血,血肿位于大脑凸面皮质和皮髓质交界区,为肺吸虫在脑内穿行游走损伤脑组织导致血管破裂所致,因单一血肿与其他病因引起脑出血鉴别困难。
肺吸虫病43例误诊分析唐凌钟利任小华肺吸虫病为人兽共患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病囊蚴的溪蟹(喇蛄)、生水而感染。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方式的多样化,本病发病呈增多趋势,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极易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现将我院误诊的43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以资借鉴。
1临床资料43例均为泸州医学院附院1994∽2004年的住院病人,男36例,女7例;年龄3∽46岁;来自农村34例,城镇9例。
20例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出现多发性浆膜腔积液5例;16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其中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13例。
提供有吃生蟹或喇蛄29人,饮溪水、捉过溪蟹9人次,5例无确切流行病史。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41人,39例肺吸虫病皮试(+),2例皮下结节及2例颅内病灶术后病理发现肺吸虫童虫、夏科来登结晶和大量嗜酸粒细胞;潜伏期最短1月,最长2.5年,以受染半年内发病最多(共33例),占总数76.9%,与文献报道相似[2]。
本组病例均经作肺吸虫成虫抗原皮试阳性,或经病理活检及诊断性治疗有效而确诊。
2误诊情况及临床特点2.1本组胸肺型20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咯痰、胸闷,11例并发热、胸痛,7例咯血(其中3例为果浆色),18例X线、CT/MRI显示双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粗糙,5例同时有心包积液,2例肺部有片状浸润影,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有气胸征象(压迫30%),胸水草黄色13例,果浆色4例,血性1例,均为渗出液,12例胸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本组2例误诊为肺炎,11例误诊为肺结核,4例误诊为肺癌,1例误诊为SLE。
2.2脑脊髓型16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占位体征等脑膜脑炎症状发病者7例,脑脊液均为炎性改变,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脑3例,化脑2例,病脑2例)。
以反复头痛、间断性发作抽搐、瞬间意识障碍、口吐白沫误诊为癫痫4例。
肺吸虫的诊断标准
肺吸虫病是一种由肺吸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正确的诊断肺吸虫病对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以下为肺吸虫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
2.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或CT扫描显示肺部有片状、圆形或条索状的阴影,可伴有肺炎、肺气肿等表现。
3. 实验室检查:痰液或胸腔积液中发现肺吸虫卵或成虫。
4. 血清学检查: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得出肺吸虫病的诊断结论。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炎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肺吸虫病,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1 -。
肺吸虫病的诊断卫氏肺吸虫病临床表现以胸肺型为主,次为皮下肌肉型。
斯氏肺吸虫病以皮下肌肉型为主,呈游走性皮下结节,常见于胸腹、腰背及大腿部。
X线典型的肺部囊肿阴影较少见,仅有肺内小片状浸润及渗出性胸膜病变。
1.临床表现患者在流行区有生吃石蟹或蜊蛄的病史。
肺吸虫进入胸腔,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和胸痛。
侵入肺内,常有阵发性咳嗽、咳痰、咯血。
痰呈赭色胶冻状,合并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
肺部多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有局限性湿哕音,以及胸膜炎或胸膜增厚的体征。
腹部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皮下结节。
脑型肺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增高。
(2)检查虫卵: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粪便中查到肺吸虫卵可确定诊断。
对可疑病例要反复检查。
(3)免疫血清学诊断:①皮内试验。
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为即时型反应,阳性率高达98. 3%~100%,但与华枝睾吸虫、姜片虫有交叉反应,若将皮试液稀释为1:100 000~600 000,其特异鉴别率接近100%.②补体结合试验。
对早期诊断有价值,阳性率为90%~100%.③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等试验。
阳性有诊断价值。
3.X线检查肺部可有浸润、囊肿结节及硬结阴影。
有时发现胸膜粘连增厚、胸水、气胸或水气胸等征象。
多数病例肺内呈混合型阴影,部分病例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或仅有两肺中、下纹理增粗。
治疗前后应定期摄片比较。
脑型者,可做脑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可显示病变部位。
4.活体组织检查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可找到幼虫或虫卵,或嗜酸性肉芽肿(斯氏肺吸虫病找不到虫卵)。
5.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肺结核、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霍奇金病等相鉴别。
肺吸虫病的临床与CT表现
朱晓华;邵江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
【年(卷),期】2000(009)003
【摘要】目的认识肺吸虫病的CT表现。
方法收集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肺吸虫的
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
年龄在23-75岁之间,平均年龄34.4岁。
全部作胸部CT平扫,部分加作增强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肺吸虫病肺内CT表现包括:(1)单侧或以肺野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影,边缘模糊,部位、状态易变,少数病例可见特征表现的“隧道”征;(2)肺门影增大,肺纹理紊乱或病灶呈成簇状窟穴状影;(3)胸腔只液常
【总页数】3页(P163-164,152)
【作者】朱晓华;邵江
【作者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04
【相关文献】
1.14例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的原因及胸部CT表现分析 [J], 刘雪艳;严晓峰;吕圣秀;李春华
2.31例卫氏肺吸虫病临床与CT表现 [J], 刘明达;王文林;洪嘉林;邵向云
3.儿童胸肺型合并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 [J], 范文辉;杜柏林;梁奕;王佳;
林浩
4.脑型肺吸虫病CT表现及鉴别诊断 [J], 罗海翔;刘辉;姚旺;王自立
5.儿童胸肺型合并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分析 [J], 王庆荣; 杨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吸虫病感染途径、感染典型症状、临床类型、特点及预防措施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引起肺吸虫病常见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摄入含有囊蚴的生蟹、蝲蛄等水产,生吃、腌制、烤制等均可引起感染;另一个是饮用被污染的生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被感染典型症状1、急性肺吸虫病。
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畏寒、发热以及反复出现的荨麻疹,之后出现气短、咳嗽、胸痛等症状。
2、慢性肺吸虫病。
起病缓慢,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
故潜伏期难以推断,长者10余年,短者仅数天,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咯血以及游走性皮下结节。
此外,还有脑脊髓、肝脏等器官受损害的相应表现。
临床类型及各自特点根据病变累及的脏器,有以下几种分型:1、胸肺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由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胸痛等症状。
咳嗽最早出现,早晨较为剧烈;初期咳白色黏稠痰,痰中可见少许血丝,病变典型时表现为烂桃样的铁锈色血痰;胸膜病变较重者,可以出现黄色或血红色胸水。
2、腹型。
约占30%,表现为全腹或右下腹部隐痛,还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虫体迁移到肝脏时,会形成肝脓肿,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
3、皮肤型。
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或条索样皮下结节或包块,多位于胸腹、腰背部及四肢,具有游走性,为虫体在体内迁徙移动所致,皮肤表面无异常,触压有疼痛感或痒感。
4、脑脊髓型。
儿童常见,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肢体瘫痪、失语、颅腔出血、下肢麻木或刺痛、大小便失禁等。
预防措施1、不吃生食、半生食。
2、不喝生水,包括泉水、河水及自来水等未经煮沸的任何水源的水。
3、不随地吐痰及大小便。
虫卵会随着痰液而排出,有传播感染的风险。
神经外科肺吸虫病临床诊疗规范
【病史及体格检查】
1.来自肺吸虫病流行区,有生食蟹类或喇蛄史。
2.咳嗽,咳“铁锈色痰”,肺部症状多发生于脑症状之前。
病灶扩散可有发热、头痛、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和体征。
3.早期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亦较常见。
4.局部脑损害症状。
5.晚期产生广泛脑萎缩,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智力迟钝等。
【辅助检查】
1.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皮下包块活检证实虫体。
3.痰液或胸水、脑脊液检查,发现虫卵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血、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
5.CT、MRI扫描,提示病灶部位、大小、范围、数量。
【诊断】
脑型肺吸虫病先有肺部症状,痰中找到肺吸虫卵并出现脑部症状、体征,即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