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例研磨:课堂实录篇之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18
11、《春》整体规划一、设计指导思想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春》一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要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课文,继而要求读出感情,通过审美想象,用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写景问轧钢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
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来完成本课的内容与各项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教学实录、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1.听写生字词; 2 .集体背诵1〜5段;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诵读赏析“春花图” 1 .集体诵读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 )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3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写野花之多吗?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5 )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1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人教版七年级《春》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山市东凤中学李娜琴一、设计思想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
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在思路上,我设计了“走进春之境”、“聆听春之声”、“品味春之韵”、“感悟春之美”、“吟咏春之歌”、“抒写春之爱”七个环节。
“走进春之境”让学生在美妙音乐和优美的景色中进入春的境界,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种感受下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描绘春之景”,真正进入“文学的殿堂”,在加上“聆听春之声”从文字的表达与视觉、听觉的享受上再次感受春之美好。
欣赏了,表达了,感受了,接下来就开始慢慢“品味春之韵”,在“诵读指导”与自己朗诵的基础上开展“小小朗诵家擂台赛”,利用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从而从精神上受到美的陶冶。
品味了,读好了,再来“感悟春之美”,从语言、意境、写法上寻找到可以学以致用的方法。
到此,本课的主体部分结束。
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吟咏春之歌”“抒写春之爱”两个环节,在记忆的长河中撷取几朵含春的浪花,体会古人语言的凝炼,“抒写春之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写出自己对春的感情,此环节一定会异彩纷呈。
二、教材分析1、课标与课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春》课堂实录《春》教学设想:平时教学用的最多的方法是第一课时读课文,处理作者、字词、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二课时进行语言赏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课文,去感触大自然,真正领悟作者的创意。
由于要到别的地方讲,不知道人家的老师进行到了哪一步,所以把作者介绍和划分层次环节去掉,直接进行语言赏析。
我的思路是读课文,处理字词,让学生说读课文的整体感受,然后具体分析文章为什么那么美,从运用修辞,运用联想,运用多种感官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不但感受到文章的美,也对描写景物有一点思路和方法,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师:从古到今,春天一直是人们歌咏的对象,那,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歌咏春天的诗句吗?(片刻停顿,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真好,这位同学为大家描绘了春天的颜色:五彩缤纷。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师:这位同学又为我们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该生翻开资料找到的。
)师:(拍该生的肩膀)家底都亮出来了。
全班笑。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今天呀,我们就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用生花的妙笔描绘的春天。
(板书课题、作者)上课前咱们已经把生字词处理了,所以,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上课前曹老师已经布置学生看了一遍课文,并要求学生给生字词注音。
所以我直接布置学生读生字词。
)生:(朗读)朗润酝酿卖弄宛转黄晕(这里教师打断一次,提醒学生读四声)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师:读的很准确,谁再来一遍。
学生再读一遍师:有两个词语咱们需要注意它们的写法:酝酿抖擞(叫一个学生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两遍)好,现在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读的很好,声音洪亮,现在我们来欣赏文章,文章很美,不读一读真的可惜。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一遍,读完后,请为大家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朗读课文)都读完了?生:读完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实录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生(齐声):能!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
师:感受真够深刻。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
由是,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
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枝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繁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
舒舒畅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师:感受很深,想像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
《春》课堂实录(同名14572)《春》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
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
(出示“春”动画。
)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
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
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
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
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师:这一段描写春雨非常细致的,有正面描写,是什么?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针”。
师:还有侧面描写,是什么?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为什么天很晚了,又下着雨,农民还在地里工作,他们不觉得辛苦吗?生:他们在春天的气息里陶醉了。
《春》课堂教学实录发布时间:2001-02-28四川成都西北中学刘小华执教张鹏举录像、整理并评点师:今天我们上第十四课《春》(教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对我们学习这一课提出了哪些要求。
注意学习要求的第一点。
生:(学生看书并在教材上标明重点。
)师:大家明确了学习要求以后,还要知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联系到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特别是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生:(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翻阅小学语文教材。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小学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春天景物的部分。
生:(一生读,略)师:描写春天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写法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著名的描写春天的散文(板书作者)。
让我们看看这位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中提示的自学程序。
(请一位学生读教材中的自学要求。
略)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因为教材中的辅读文字为我们搭了许多“桥”,这些“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果你还不懂,就请你举手,我就到你的位子旁,给你解答。
注意时间,我们要求三十分钟内完成。
[以上为“启”的环节。
](此间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自学,教师作巡视辅导。
过程略)[ 以上为“读、练”环节]师: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
我们今天已经独立评点了《春》这一课的1-4自然段。
下面,我们通过你们的评点,看看你们是否读懂了。
请同学们说说你圈了哪些词语,旁批是怎么写的。
生:我圈了第一自然段中的“盼望”和“近”两个词。
我写的旁批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盼望春天的感情。
师:旁批还可以再精炼一些。
生:我写的旁批是:盼春。
师:盼春,那么春来了吗?生:“盼春”还不够完整,应加上“春近”。
师:为什么?生:因为“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师:春天的脚步伴随着春风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通过旁批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如果我们朗读这一段课文,应该强调哪些词语?生:(齐)“盼望着”。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课文,要加进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