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范卡
- 格式:doc
- 大小:19.12 MB
- 文档页数:15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劳动组织电缆二次配线工作每个变电所设一名施工技术负责人,配电装置和配电盘、柜按每处或每面设一名技术工人考虑,校线工作由配线人员互相配合完成。
2、工机具3、材料二、操作程序1、工序流程图图1电缆二次配线工序流程图2、操作要领(1)施工准备:①以端子排接线图为标准,检查核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端子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与设计要求不符的部分进行更换。
②以原理接线图和端子排接线图为依据,以制造厂提供的背面接线图或原理图作参照,分回路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内部配线进行一次全面校对,并对校线中发现的问题按设计要求改正过来,同时在背面接线图中把改正的部分标注清楚。
③检查配线对象引入的电缆规格、型号、走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各电缆开剥的长度能否满足接线要求。
④在采用线槽布线的配电装置或盘、柜内按技术要求安装塑料线槽。
(2)电缆校线套标号牌:①确定校对电缆的操作顺序,准备好相应的芯线标号牌。
②用剥线钳剥除待校电缆两端电缆芯线端头的绝缘层,设定校线电话或电子校线器的通话回路。
③用查号线或校对端子在电缆两端查找出同一根芯线,确定该芯线的编号,并套上标号牌。
④每根电缆所用芯线都确定之后,再将所有芯线重新校对一遍,防止发生混淆。
(3)固定电缆头:①按配线顺序把所有电缆头排列整齐,在电缆头以下100mm处用细绑线把所有电缆绑扎成一束。
②测出电缆束的尺寸,制作电缆固定卡子。
③用电缆固定卡子把电缆束固定在盘、柜的支架上。
④对于铠装或芯线有接地要求的电缆,把所有接地线编成一束,按技术要求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连接在设定的接地点上。
(4)芯线排把:①为便于排把,先用一根硬芯塑料线把同一束电缆的电缆头绑扎在一起,如图2所示,使其相互密贴。
图2电缆头临时绑扎示意图1-电缆头套;2-电缆固定卡子;3-硬芯塑料线②计算电缆束芯线的总数,确定线把排列的形式。
如:总数为72根,可按9(根)×8(层)或12(根)×6(层)排列。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方法一、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二、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
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
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
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
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4、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
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
5、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
三、电缆牌标识及固定1、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然后挂设电缆牌。
2、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方法一、施工流程施工准备→电缆就位→电缆头制作→电缆牌标识及固定→芯线整理、布置→芯线标识、接线→备用芯、屏蔽处理→质量验收二、施工前准备1、认真审核接线蓝图与表盘或端子排是否相符。
根据图纸号领线芯端子箱及所需要的电缆卡子、螺丝、屏蔽线、塑料带、线帽管、扎带、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
以及号牌打印机、线帽机和二次接线工具等机具材料。
2、盘柜、箱的电缆排列:按设计端子排图,把电缆按接入端子排位置的高低进行排列。
对于竖向端子排,将电缆芯接入端子排上端的电缆排在离端子排远处,将电缆接入端子排低处的电缆排在离端子排近。
横向端子排接入电缆芯宜靠近端子排排列,且应整齐美观,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铠装电缆钢带不得进入盘柜箱内,铠装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
尽量避免电缆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要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现象的发生。
3、电缆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端子排不要受机械应力。
在进入二次设备时要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采用扎带进行绑扎,要求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三、电缆头制作1、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要求高度一致。
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同设备的电缆头制作高度、样式统一。
2、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本工程采用的屏蔽电缆,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一端接地,其余电缆4mm2两端接地。
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要留有一定长度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焊接或绞接(焊接要求控制温度,加热时间不能超过1s,防止损伤内部线芯绝缘),但都要确保连接可靠。
3、户外铠装电缆的钢带要一点接地,接地点在端子箱或汇控箱专用接地排上。
4、钢带接地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引出位置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要和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
在电缆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电烙铁焊接起来,待冷却后,用聚氯乙烯带缠绕(和电缆护套一样厚度),确保连接可靠。
4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4.1适用范围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4.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4-1。
图4-1施工流程图4.3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4.3.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施工人员。
(4)机具准备:打号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4.3.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4.3.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一、适用范围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二、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见图1-1。
图1-1施工流程图三、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3.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施工人员。
(4)机具准备:打号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3.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施工方案范本概述工程概况包括光伏场区内、外建、构筑物包括与其配套的暖通、给排水、电照、消防、围墙等土建施工及光伏场区内支架、设备___、调试工程。
所有设备的卸车、保管。
场外、内道路、升压站___工程、场内外集电线路(含光伏场区至升压站线路)、阵列基础、变配电基础、交通维护工程、支架、设备___工程及其它工程土建建筑及___工程施工,变电站、光伏区单体、分系统、整套启动调试等直到光伏电站全部带电运行1.2施工依据1.2.1《电气装置___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1.2.2《电气装置___工程盘、柜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1.2.3《电气装置___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施工安全执行标准1.3.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___。
1.3.6《电网公司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十项重点措施》。
二.施工前的准备2.1 施工的___:施工负责人:曹昌厚施工技术负责人:王___ 施工安全负责人:陈春强2.2 施工机具准备:序号工器具名称数量状况1焊机及焊接工具一套良好2手电钻二把良好3绝缘电阻测试仪一台良好___万用表两块良好5步话机四套良好6二次接线工具十套良好7放线架两套良好8电缆卡钳一把良好2.3 施工条件准备:2.3.1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学习并熟悉本施工方案;2.3.4___好工作人员,准备好所有工器具、材料等。
2.3.5明确分工、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三.施工工序流程3.1 开关柜保护测控装置检查,符合设计要求;3.3 开关柜厂家配置的小母线完整,接线位置明确:3.5 电缆敷设工艺流程:核查电缆规格数量→确定电缆敷设位置→确定电缆走向→清理电缆沟道→做好电缆标志→电缆外观及绝缘检查→按施工图电缆清册敷设→电缆整体排扎→端头防护。
3.6 二次电缆头制作及接线工艺流程:接线单元电缆核对→电缆头高度确定→开电缆→屏蔽地线焊接→热缩头制作→电缆芯拉直→电缆排布→电缆两侧线芯校对→电缆芯接入→各屏柜的屏蔽地线接线→孔洞封堵。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范卡1.总体要求1.1编制目的为保证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机组,电缆二次接线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制定本工艺示范卡。
1.2适用范围本工艺示范卡适用于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机组,全厂控制、信号电缆二次接线的施工工艺要求,适用于控制室、电子间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各配电室配电盘柜、就地控制箱、端子箱、接线盒等控制、信号电缆接线的工艺要求参照执行。
2.电缆二次接线施工要点控制及说明2.1 主要工艺要求电缆接线应按设计施工图、厂家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应符合DL/T5161.8-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8部分箱、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及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能源部1998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等相关章节的内容要求。
2.2 电缆二次接线工艺的流程及说明2.2.1施工前准备2.2.1.1接线人员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1.2确认是否已具备接线条件,实地验证盘柜设备是否安装完毕、电缆是否到位、照明设施是否齐全、接线场地是否整洁、宽敞。
2.2.1.3实施“专人、专柜、挂牌”接线法,接线人员已接受盘柜接线图纸和接线工艺质量要求技术交底。
2.2.2人员配备电工、仪表工。
2.2.3主要工器具配备2.2.4 流程图电缆接线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电缆接线工艺流程图2.2.5主要工艺说明2.2.5.1 盘前电缆整理(1)电缆接线前,进盘电缆(桥架水平段与盘之间的垂直段位置)由该盘接线人员负责整理,应对所有电缆进行合理的编扎,要求端子排布置的位置,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为电缆编排原则,且符合盘内线束走向。
(经典图文教程)手把手教你二次布线工艺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各级电压等级变压器端子箱和高低压成套设备二次回路配线。
2、配线工艺流程3、技术要求3.1严格依照二次图纸要求、按工艺文件要求、按技术标准要求制做,接线要准确,途径要简捷,布局合理、横平竖直、美观大方、牢固清晰。
3.2选用的二次导线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铜芯塑料绝缘导线(BV、BVR)其截面要求电流回路采用2.5m㎡,电压回路采用1.5m ㎡,其颜色一般为黑色,安全接地采用黄绿双色导线,截面不小于2.5m㎡,电子器件小电流、低电平允许采用小于1.5m㎡,但不得小于0.75m㎡。
计量回路当电力和设计部门有特殊要求时,电流回路为4m㎡、电压回路为2.5m㎡、零线为2.5m㎡,且颜色分别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为蓝色配置。
3.3二次回路的线束布置一定要有规律,原则上应以活动门铰链侧由上而下,布置做到合理、牢固、安全,分流的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除必要弯曲(如转换方向)外,不能有弯斜、扭曲的现象。
捆扎方式要规范、牢固可靠、均匀。
3.4 所有的门应有可靠牢固的接地装置(接地柱),应与柜体柜架构成一个良好、安全接地体系。
装置采用螺栓不能小于6mm,且接地点上应平整、光滑、无漆渍、无锈痕,连接的导线不能小于2.5m㎡(建议采用不小于4m㎡裸铜软线)的黄绿双色软线。
3.5二次回路的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敷设,高压柜线束与导电部位的净距离3kV不小于75mm,6kV不小于100mm,10kV不小于125mm,35kV不小于300mm。
导线线部裸露部位之间及裸露部位与金属框架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4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6mm3.6电器元件上接点一般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二根,其工艺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所有接点与导线连接时应有防松措施,拧紧后应有2~5扣螺纹,所有的紧固件(螺丝、垫圈、螺母)均应为镀锌件。
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1.使用范围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间图1。
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3.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和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人员。
(4)机具准备:线帽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3.2电缆就位(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图1 施工流程图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
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合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电缆头制作(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要求高度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施工措施一、施工流程1、图纸审核交接2、技术准备3、工具材料准备4、电缆敷设5、电缆牌的制作、挂牌要求6、电缆线心线帽的要求7、电缆进端子箱、屏(柜)的排列、电缆头的制作、二次接线8、电缆屏蔽层、钢带接地及电缆层铜排屏蔽网9、电缆敷设、二次接线整体检查、验收二、施工流程说明及质量要求1、技术准备(1)按照公司《施工图纸会审程序》、《施工技术交底程序》的要求,做好施工图纸审查,现场技术交底工作。
(2)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电缆清册、端子排图等二次图纸。
(3)根据电缆清册、GB规范的规定及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技术人员编制电缆敷设走向顺序表和电缆排列布置图。
(4)施工中执行GB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5)施工中执行甲方委托的反措及特殊要求。
(6)按《检验和试验程序》的要求,做好电缆的检验和验收工作。
2、工具材料准备(1)常用工具:手锯,钢丝钳、剥线钳、尖嘴钳、斜口钳、压接钳、螺丝刀(平口、十字型)、电工刀、微机电缆牌打印机、线帽打印机、高温电吹风、电烙铁等。
(2)常用材料:尼龙扎带、电缆头热缩管(按电缆直径配制)、聚乙烯铁芯扎线、白色腊管(按电缆芯线配制)、多股黄绿相间绝缘线、微机打印专用电缆牌、黑色聚乙烯带,透明自粘胶带,焊锡丝,接线鼻子(按电缆截面配制)等。
3、电缆敷设(1)电缆敷设前的准备:a、电缆盘不应平放保管和平放运输;b、电缆盘存放处地基应坚实不得积水;c、保管期间电缆应包装完好、标志齐全、封端严密;d、应先对电缆进行绝缘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使用;e、电缆敷设前,应有专人先对电缆所经路径进行勘查,制定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作为电缆敷设和布置的依据。
(电缆敷设顺序表或排列布置图编制应按电缆支架由上至下,按交流动力、控制、信号、电流、电压、通讯排列方法编制。
)f、电缆盘在现场倒运时,不允许电缆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1.使用范围施工准备各样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图间图1。
电缆就位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重点电缆头制作3.1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习二次接线图和原理图,查对接线图的正确性;熟习二次接线相关规范;依据电缆清册统计电缆牌表记及固定各种二次设施的电缆根数,依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施接线空间的大小等要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芯线整理、部署(2)资料准备:相色带、障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耗费性资料的准备。
(3) 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芯线表记、接线线人员。
(4)机具准备:线帽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备用芯、障蔽办理接线用工具。
3.2 电缆就位(1)依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质量查收次设施。
(2) 在考虑电缆的穿入次序、地点的时候,要尽可能使图 1施工流程图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施的引进口尽量避免交错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防止电缆芯线左右交错的现象发生(关于多列端子的设施)。
(3)直径邻近的电缆应尽可能部署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施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部署空间。
电缆部署的宽度合适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结。
(5)电缆的绑扎要求坚固,在接线后不该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
在引入二次设施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施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长进行绑扎,而后依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能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纳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 电缆头制作(1)依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部署的电缆头的制作要求高度一致;多层部署的电缆头高度能够一致,或许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一致。
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地区或每类设施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一致、制作款式一致。
(3)电缆头制作时环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一致,环绕密实、坚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一致长度热缩管加热缩短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以内;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坦、密实。
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卡
1 适用围
本工艺示卡适用于机组控制室、电子间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各配电室配电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就地控制箱、端子箱、接线盒、事故按钮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等,其他接线施工作业的工艺要求可以参照执行。
2 工艺流程
3 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3.1 盘前电缆整理
3.1.1电缆接线前,进盘电缆(桥架水平段与盘之间)由该盘接线人员负责整理,根据端子排的位置,以“从下到上,从到外”为电缆编排原则,对所有电缆进行合理的编扎。
3.1.2进盘电缆采用桥架作为引上电缆的固定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电缆桥架引入
3.1.3如进盘电缆的引入装置采用支架式时,电缆一般采用从桥架底部引出,应事先在电缆引出的横档上绑扎临时扎线,如下图所示,引出电缆的底部及弯曲半径应一致如下图所示。
下引的电缆应先采用临时固定引出电缆的弧度一致、排列整齐
3.1.4进盘电缆垂直段编扎间距约为20cm(若桥架每档绑扎),绑扎线应与电缆轴线垂直,电缆间隔均匀;层叠的电缆绑扎线应在同一高度,绑扎后应整齐美观。
3.1.5电缆排列之前,施工人员要按图纸全面核对电缆,并根据电缆数量及方位,全面规划盘柜的电缆排列方式,要坚持对称均匀的排列原则,坚持“先中间后两边”的排列原则,并考虑后续电缆敷设的空间,如图所示。
电缆在盘柜排列固定(单层)
3.1.6当盘电缆较多时,电缆采用分层固定,排列宽度按照盘空间取舍,要求接近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层,接远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外层;第一层电缆固定在柜体上,第二层电缆固定在第一层电缆上,以此类推。
电缆排列以不超过2层为宜,如图所示。
电缆头排列固定(双层并列)
3.1.7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3.2 电缆头固定、制作和标识
3.2.1电缆排列固定后,应做好盘柜的临时封堵,以防接线时的废料掉入下方桥架。
盘柜临时封堵
3.2.2电缆号牌采用四孔机打型PVC电缆牌,用专用打印机进行打印,要求字迹清晰,不得脱落,字体统一为黑色。
盘柜、接线盒用腊线悬挂,再用白色扎带整理固定在每根电缆的电缆头附近,一般固定高度为电缆头剥切位置向下10mm,同排高度应一致,蜡线应隐蔽处理。
电动门等就地设备使用尼龙扎带固定在与之连接的软管接头附近。
3.2.3电缆头制作前应首先考虑电缆有适当的预留长度,并与盘其它电缆的预留量保持一致。
由于不同类型的盘柜部结构差异较大,电缆头固定位置可根据盘柜部空间实际大小设定,但须高于盘底电缆封堵层100mm~300mm,同时注意电缆头不能靠端子排或线槽太近,避免不合理的布线影响芯线的正常走向。
电缆固定应用黑色电缆扎线、线束绑扎应用白色扎带。
3.2.4电缆整理完毕后宜用木条将电缆作临时固定,防止剖割电缆时移位影响工艺一致性;剖割时用切割刀围着电缆剖割点环切,切割深度应刚好把电缆外层(绝缘层)剥离,不得伤及电缆部的绝缘层和线芯;电缆头的切割位置保持一致。
3.2.5根据电缆的规格、型号选择相应规格的黑色热缩套管,热缩套管下料长度要求为60mm,套入电缆的位置应以电缆剖割点基准线,基准线上方(芯线处)为20mm,基准线另一端为40mm,如图所示。
电缆头制作示意图
3.2.6电缆绝缘填充物采用黄色绝缘带包扎,包扎应均匀、严密,包扎后的外径宜略小于电缆外径的2-3mm。
3.2.7铠装电缆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将钢带用黄绿接地线焊接后引出;屏蔽电缆采用铜线屏蔽时,可沿着铜线穿入相应的同色塑料管引出;电缆无屏蔽铜线时,则用接地软线与屏蔽层焊接牢固后引出;所有接地线应在套热缩管前引出、彼此绝缘,且引线宜从电缆头上部背后引出,使电缆头保持匀称。
3.2.8计算机电缆应在盘柜侧接地,若属于柜间信号电缆,应在该电缆编号所属的盘柜侧接地,另一侧不接,以保证屏蔽线一点接地。
3.2.9对热缩套管处理应采用电吹风均匀加热,加热时热缩套管不能移位。
为防止积存空气,要求从热缩管中间向两端烤,不得有过烤,欠烤现象,热缩后其套管应该与芯线紧缩,无多余空间。
3.2.10电缆线芯理直后,统一在离电缆头上方4cm处用白色小扎线捆束;根据电缆及端子排的位置,折弯汇成线束,汇成后的线束应离电缆头顶端10cm,如图所示。
电缆头处线束整理固定
3.2.11接线盒的电缆屏蔽层要求从电缆头上部背后引出,接在接线盒上。
3.3 线号、芯线整理和绑扎
3.3.1线号套尺寸应根据芯线截面选择,长度一般为30mm,线号套上应标明电缆编号、端子号、线芯号和电气回路号。
3.3.2接线前先进行电缆校线,先核对电缆号牌无误后,再使用通灯来确认、核对电缆的每根线芯。
3.3.3线芯确认后,应及时套入芯线线号套,套入的方向应根据端子排安装的方向确定,当端子排垂直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左向右水平排列;当端
子排水平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上而下排列。
3.3.4线束绑扎的材料要求为塑料扎带,而且同一盘的绑扎材料颜色应保持统一,备用芯要求统一放置在端子排的终端,要求可以接到该柜的最远端子排,铜芯不得露出。
线束的绑扎
3.3.5线芯整理时必须完全松散并进行拉直,但需注意不得损伤绝缘和线芯。
同一盘的线芯束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排列,排列整齐美观,主线束与小线束分线处必须圆滑过渡,并在线束背后引出,小线束与主线束绑后应保持90度直角,如图所示。
线束排列整齐美观,圆滑过渡
3.3.6盘柜同一走向电缆线芯应绑扎成一圆把,线束绑扎间距一般为100mm;分支处的两端、每芯分线处均应绑扎;对同一位置的多线束布置绑扎点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绑扎点一般位于线束的背面。
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保持整齐、美观(见图10、图11)。
3.3.7盘柜若采用线槽式,在线槽预留电缆芯线的接线余量;若无线槽时,电缆线芯一般需要弯制弧度,弧度的大小(4mm*3mm)应一致、整齐美观。
3.4 接线
3.4.1多股软线芯接线须采用接线鼻子压接,并用专用的压接工具。
压接前需注意线号套的方向先套上,再压接线鼻子,鼻子处裸露线芯穿出压接区前端1mm,不得将线芯绝缘层压住,同时检查压接好的线鼻子外不得有松散的线芯。
多股软线芯接线须采用接线鼻子压接
3.4.2芯线上的氧化物和绝缘屑应用电工刀背刮掉,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
3.4.3单芯硬线与螺接式端子连接时,线芯绕圈方向为顺时针,绕圈直径控制围大于螺接端子直径0.5mm~1mm之间,如图所示。
单芯硬线与螺接式端子连接时,线芯绕圈方向为顺时针。
3.4.4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应采用过渡端子连接;对于螺栓连接的端子,当压接两根导线时,中间要加平垫。
线芯与端子的固定必须牢固,确保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绝缘体不得压入端子。
3.4.5盘、柜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 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 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3.4.6将3-5根电缆屏蔽接地线为一组压好线鼻子、并用热缩套绝缘后,接在盘柜部的屏蔽层专用接线柱或接线排上,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
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予以接地,如图所示。
注意屏蔽线要接在专用的接地排上,不得接在零排
3.4.7接线完成后,接线工应进行自查,其中接线是否正确、规(多股线连接处应无毛剌、电缆皮割开处的电线外皮应无损伤)和接线是否牢固,将列入质量验收重点考核容。
4 成品示图
美观的二次接线1
美观的二次接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