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质拖延、跨期选择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833.87 KB
- 文档页数:7
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认知抑制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作者:单瑞飞于战宇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20年第02期【关键词】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认知抑制;拖延行为【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29-04【作者简介】1.单瑞飞,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2.于战宇,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动作记忆操作效应的激活与抑制机制研究:来自行为学和ERP的证据”(18YJC190031)、2018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操作效应的激活与抑制神经机制研究”(18KJD19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拖延症”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标签之一,有调查发现,近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行为,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拖延(procrastination)是一种通过延后的方式避开执行必要任务或者做出某一重要决定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在已有目标与执行能力方面不一致的具体表现。
[2]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较为复杂,既与动机、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相关,又与时间等客观条件相关。
[3]虽然时间具有不变性,是相对客观的,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认识是不同的,黄希庭在此基础上提出“时间洞察力”这一概念,他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ime perspective,FTP)是个体对于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
[4]良好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应对社会和自身发展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并且能够帮助个体根据预期对未来做出一定的规划,继而进一步确定不同时期的目标,制订详细的计划,最终将想法付诸行动。
[5]未来时间洞察力是决定个体学业、事业等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拖延是个体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敖膏科学弘裂裂一I自;浅谈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与学生学习定向的关系刘霞陈怀中张珊珊(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摘要】时间是物质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把握好时间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阐述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定向的涵义,其次讨论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生学习定向的关系,最后指出培养良好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定向学习动机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7597(2008)1110154一01个体都是面向未来的,相对于成人而言,学生面对的未来时间更长远,他们的未来道路更漫长,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更具可塑性,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第三浪潮的作者托弗勒对教育的看法是“教育源于未来的意象,教育也会产生未来的意象”。
因此了解个体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以及研究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一、未来时问橱寨力(一)时间洞察力。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生活在时间中,时问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但人类的主观心理时间不同于客观物质时间,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1939年,Fl ank在一篇哲学论文中首先提出了“t i m e per s pec t i ve”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对时间的态度以及过去和未来之间的相互动力作用会对人们的现行行为产生影响。
在1952年L ew en日I用了这一术语,把时间洞察力定义为在一定时间点上个人心理对过去和未来的总的看法。
这之后不同的研究者对时间洞察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黄希庭(2004)等人通过对时间洞察力的研究以及对以往学者研究结果的总结.指出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
(二)未来时间洞察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时间洞察力不是一个单维度的量。
综合多数学者的研究,从时间定向的角度来看,时间洞察力包含未来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过去时间洞察力三个维度,其中每个时问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未来时间洞察力包含更多的是个体对未来的期望、目标和行为倾向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动作记忆操作效应的激活与抑制机制研究:来自行为学和ERP 的证据”(18YJC190031)、2018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操作效应的激活与抑制神经机制研究”(18KJD19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认知抑制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单瑞飞1于战宇2一、引言近年来,“拖延症”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标签之一,有调查发现,近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行为,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拖延(procrastination )是一种通过延后的方式避开执行必要任务或者做出某一重要决定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在已有目标与执行能力方面不一致的具体表现。
[2]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拖延行为较为复杂,既与动机、自我效能感等主观因素相关,又与时间等客观条件相关。
[3]虽然时间具有不变性,是相对客观的,但是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认识是不同的,黄希庭在此基础上提出“时间洞察力”这一概念,他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ime perspective ,FTP )是个体对于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
[4]良好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应对社会和自身发展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并且能够帮助个体根据预期对未来做出一定的规划,继而进一步确定不同时期的目标,制订详细的计划,最终将想法付诸行动。
[5]未来时间洞察力是决定个体学业、事业等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拖延是个体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有研究发现,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越高,对未来的规划越多,其拖延行为就越少;徐艳菲通过研究发现,学业拖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各维度及其总分之间都呈显著的负相关。
[6]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激活【关键词】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认知抑制;拖延行为【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029-04【作者简介】1.单瑞飞,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2.于战宇,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大学生拖延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研究作者:刘改改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2期摘要: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快,信息传递渠道增多,大学生拖延症行为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严重的拖延行为会影响正常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从时间洞察力、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以及自尊水平四个维度对拖延行为进行分析发现:(1)时间洞察力人格特质具有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时间的理解以及体验不同。
(2)完美主义倾向者对待事物的要求标准以及解决心态更为激进会导致拖延。
(3)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个体思维决策水平及行动水平不同。
(4)低自尊水平的人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
针对拖延症影响因素,拖延症的改善策略主要有:改变原有的认知;提高积极情绪和调节转换动机;团体心理干预行为。
拖延行为会通过干扰生活秩序从而会降低个体的自信心以及满足感,在生活中应该用合理的方法去正视逐步改善,使拖延症个体建立成功的信心,降低拖延行为现象产生的频率。
关键词:拖延行为时间洞察力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随着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信息传递的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慢慢改变我们的工作态度以及自己的行为习惯。
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不能够持久的投入,并主动选择将任务放在一边,从事与之不相干的活动,明明心里清楚事情会因此变得更为复杂,但仍自愿延迟计划的行为现象。
拖延的产生是由心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生经验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尽管高等教育阶段相比于中等教育阶段而言,课余时间增多并且学习任务的灵活性也在增强,但大学生相比于高中生产生拖延行为的现象更为普遍,一般表现为学习兴趣的缺乏,求知欲望下降,完成事情的效率减慢。
现有研究表明大学里有将近95%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拖延行为,其主要特征是自愿,回避,以及非理性。
大学生自愿的回避自己所要面对的事物并且是非理性的选择,这样的行为方式不仅危害到大学生个人生活而且可能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拖延行为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生活中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进行自我否定,贬低,或者可能伴随着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分析拖延症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的行为能力以及办事效率,还会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学业拖延、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
大学生学业的拖延、完美主义和时间管理倾向都有一定程度的
相关性。
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 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拖延的根本原因是对任务需求的评估
不准确,这也反映了时间管理的问题。
拖延的人对任务的重要性和
工作量的估计不准确,往往容易将重要的任务放到很晚才开始做,
甚至直到最后期限才着手完成。
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有效地管理他
们的时间。
2. 完美主义与拖延:许多完美主义者倾向于拖延因为他们害怕
未能交付完美的工作。
他们要求自己的作品达到非常高的标准,但
这也可能导致他们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
他们宁愿不完成任务,也
不愿意提交未完美的工作。
3. 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完美主义者往往会花费太多时间
来完成一个任务,因为他们渴望使其变得完美。
他们会把太多时间
用于细节,而这样做也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规划和管理他们的时间。
因此,拖延、完美主义和时间管理倾向是密切相关的。
大学生
需要克服这些倾向,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时间和实现他们的学术目标。
大学生拖延行为调查研究随着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负担的不断增加,拖延行为越来越常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一、拖延行为的原因1.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不能有效地规划时间和任务,容易拖延。
2. 学习任务过于庞杂。
大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写作业、准备考试等,难免会感到压力和疲惫,而拖延成为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方式。
3. 立即性薄弱。
大学生普遍对远期的学习任务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选择和处理任务的时间上取决于任务的紧急程度,而非任务的重要性。
1. 影响学业成绩。
拖延会导致学习进度滞后,思维麻痹,任务完成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2. 消耗精神能量。
拖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压力和焦虑,消耗时间和精力,引发心理问题。
3. 影响未来发展。
拖延会使大学生失去处理机会和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从而影响未来职业发展。
三、应对拖延行为的策略1. 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按照计划制定学习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调节情绪、掌握自我,避免拖延行为。
3. 认识拖延行为的危害。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拖延行为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避免拖延行为的发生。
4. 寻求他人支持。
大学生可以跟朋友和家人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甚至可以找到专家求助。
总之,拖延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大学生应该积极调适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好计划,及时处理任务,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分析拖延是指在面对任务时,主观意识上的拖延、推迟或迟滞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尤其体现在日常学习和课后作业方面。
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学习压力和焦虑感有关。
大学课程内容相对庞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和完成各种课程作业,对自身学力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对学习不够感兴趣或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明确规划,往往会产生压力和焦虑感,导致拖延行为的出现。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时间管理不善有关。
由于自由度增加,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需要由自己负责。
而面对各种琐碎的任务,一些学生没有做出良好的时间规划,导致任务堆积和拖延。
一些学生容易陷入日常琐事中,如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等,导致时间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而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进而产生拖延现象。
大学生拖延现象与自律能力不足有关。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学生不再像高中那样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需要自行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一些学生缺乏自律能力,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任务,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被自身欲望所左右,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大学生拖延现象也与缺乏目标和动力有关。
缺乏目标意味着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追求,学习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缺乏动力意味着学生没有明确的动力支撑去完成任务。
学生可能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明确的成功回报,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去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从而拖延。
为了克服大学生拖延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
学生应该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每日任务,并通过制定计划来合理安排时间。
培养自律能力。
学生可以设定自己的学习规则和时间表,并严格遵守,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自律习惯。
明确学习目标和动力。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并设立具体的、可衡量的目标,为自己提供明确的推动力。
寻求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可以寻求学习团体或小组的帮助,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进步。
学业成绩优异大学生的例析一、引言学业拖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而将一件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推迟延后的行为倾向。
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低的学业成绩,还会引发紧张、焦虑、自责、后悔等负面的情绪反应,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研究者一般将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人格特质称为时间洞察力,它可以区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
延迟满足是指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部分。
Perssley(1983)认为延迟满足对学业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延迟满足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及信息加工,并建议应该对学习者进行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训练。
国内不乏从时间洞察力角度来解释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研究,但将学业延迟满足作为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拖延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则甚少。
另外,国内对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年和少年。
但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自主选择权更大,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更多,个体间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差异表现得更突出。
同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固的发展时期,是时间洞察力快速发展、分化、提升的重要时期。
因此,对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学业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学业成绩优异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学业拖延水平等三个变量间交互作用的研究,将为高校学业拖延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和施测过程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以往学业成绩,从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学业成绩优秀大学生500名,其他大学生500名,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约500人,女约500人;大一至大五各年级约200人。
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主试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
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
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56 April2019(C)总第456期2019年4月(下)摘要选取17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时间压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
研究发现:(1)时间压力组的延迟选择比例显著高于无时间压力组;(2)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低未来时间洞察力组的延迟选择比例更高。
结论:时间压力情境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延迟选择行为,未来时间洞察力低水平组比高水平组有更高的延迟选择比例。
关键词时间压力未来时间洞察力延迟选择The Influence of Future Time Insight and Time Pressure on Delayed Choice//Zhou YijiaAbstract174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uture time insight and time pres-sure on delayed choice.The study found that:(1)The delayed choice ratio of the group with time pressu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with no time pressure;(2)In the case of time pressure,the delayed choice ratio of the group with low fu-ture time insight is higher.Conclusion:In the situation of time pressure,individuals show more delayed choice behaviors,and the group with low-level future time insight has a higher delayedchoice ratio than the high-level group.Key words time pressure;future time insight;delayed choice1研究综述1.1延迟选择Anderson认为延迟选择是一种更广泛的决策回避行为,指个体在完成决策任务时,拒绝在任务提供的备选项或推迟决策时间,继续花费时间继续寻找选项的相关信息或优势选项[1]。
《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报告大学生拖延症小组成员:目录一、背景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意义 (3)二、研究问题 (3)(一)对拖延症的认识 (3)(二)周围环境 (3)(三)自身状况 (3)(四)拖延的影响 (4)(五)拖延的原因 (4)(六)克服拖延的行为及影响 (4)三、访谈提纲、访谈对象、访谈的实施、结果的处理方法 (4)(一)访谈对象 (4)(二)访谈提纲 (5)(三)访谈的实施 (5)(四)分析方法 (5)四、访谈结果的分析 (5)(一)全部材料来源的节点的参考点数中,位列前三位的节点分析 (5)(二)较多参考点的节点分布情况 (6)(二)二级编码分析 (9)(三)三级编码分析 (12)五、研究结论 (14)(一)结论 (14)(二)不足 (14)附件1 (15)一、背景(一)研究背景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动词procrastinatinare,它的原义是推迟或延迟到另一天。
关于拖延的根源,各大学习流派各执一词。
在国内外学者对拖延的研究中发现,拖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是认为拖延是指个体对可能体验到主管不是的任务进行不必要的延迟行为。
在字典里,动词拖延的定义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也可以理解为以后再做。
通常认为,拖延是吧任务不必要的一直拖到主观上感觉难受的行为,它是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而将达成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往后推迟的行为倾向。
拖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
它对人类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和影响,因而受到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现今社会,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经历着“拖延症”的困扰甚至折磨。
拖延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拖延症学生多无法完成学业任务,拖拉有时间限制的生活琐事,甚至会影响到就业、择偶等重要的人生选择。
面对庞大的拖延症学生群体,必须要通过多方位、全方面的手段从根源更改拖延症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748-758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ap/10.12677/ap.2014.46099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and Future TimePerspectiveTing Hu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Email: a100huting@Received: Sep. 23rd, 2014; revised: Sep. 30th, 2014; accepted: Oct. 9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of arousal and avoidance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imed at enriching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to provide theory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broad psychologis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adopted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selecting 607 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 and investigated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of arousal and avoidance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general, the degree of procras-tination is not high, but it still exists among some students; the level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verage; 2)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of arousal is different in genders and places students come from; procrastination of avoidance is different in genders, types of school, specialities and places students come from;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s different in gend-ers and types of school; 3) there i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core and dimen-sions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and procrastination of arousal and avoidance.KeywordsProcrastination,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College Students, Relationship Research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胡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Email: a100huting@收稿日期:2014年9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30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9日摘要研究对大学生唤起性和回避性两类拖延行为、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丰富大学生拖延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内容,为广大高校心理工作者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冲动性的中介作用杜刚;吕厚超【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冲动性量表和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对543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冲动性在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延迟满足之间的中介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来积极、未来坚持、未来清晰和未来计划与冲动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正相关;未来消极和未来迷茫与冲动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冲动性是未来消极、未来迷茫和未来坚持和学业延迟满足的完全中介变量,是未来计划和学业延迟满足的部分中介变量,未来计划直接显著预测学业延迟满足.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延迟满足显著相关,冲动性在二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6(017)005【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业延迟满足;冲动性【作者】杜刚;吕厚超【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对人们的行为、思想产生影响。
时间洞察力是指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所表现出的一种人格特质。
随着时间洞察力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时间洞察力(Future Time Perspective,FTP)逐渐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中分离出来。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的认知、情感体验和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可用于描述时间维度上的个体差异[2-3]。
宋其争研究发现,自尊、自我效能和生活事件压力与大学生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诸维度关系紧密。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理解个体现实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
冲动性(impulsivity)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们提及,作为一种人格特征,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行为和计划等方面缺少控制和管理,是个体在有意识地权衡自己的行为后果之前作出的快速无计划反应,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一、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1. 心理因素大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大学生由于对学习任务产生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导致了学习拖延的现象。
一些大学生也因为自我意识不强、自控力较弱,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时间规划,从而产生学习拖延的问题。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导致了学习压力过大,从而产生了学习拖延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校园中也受到了同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学习拖延的现象。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分析1. 时间规划能力大学生的时间规划能力对于时间管理倾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大学生由于时间规划能力较弱,导致了时间管理倾向不佳。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时间浪费和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2. 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大学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导致了时间管理倾向不佳。
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往往无法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时间管理的问题。
三、针对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控力,从而减少学习拖延的现象。
2.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学习拖延的可能性。
3. 提高时间管理培训加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时间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目标规划能力,提高时间管理倾向。
结论大学生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学习任务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教育部门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减少大学生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2009年增刊(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沓关系探究 夏晓娟 廖凤林摘 要: 学业拖沓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深入探讨研究拖沓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了489名大学生的学业拖沓情况,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洞察力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决定动机预测学业拖沓,自我决定动机在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拖沓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每个时间洞察力因子通过动机对学业拖沓的间接作用是不同的,表现出一定特异性。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拖沓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9)增刊-0068-08收稿日期:2009211202作者简介:夏晓娟,女,江西樟树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廖凤林,女,四川仁寿人,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0089)基金项目:本研究在北京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完成;同时得到北京市教育“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项目支持和教育部博士点联合基金支持。
一、前言 拖沓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近期研究显示,拖沓人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拖沓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疾病。
客观的讲,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拖沓行为,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是拖沓成性,凡事必拖,拖沓变成了一种不良生活习惯。
在学校中与学业相关的学业拖沓行为更为普遍,有研究者曾统计过大学里面有接近9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地学业拖沓行为[1]。
拖沓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导致个体作业成绩的下降和工作业绩的降低,还会给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拖延行为、手机成瘾、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作者:李晓金陈玲黄恺诚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手机成瘾、未来时间洞察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有关大学生拖延行为、手机成瘾、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模型。
方法:本研究通过熊婕的手机成瘾量表、宋其成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Aitken 拖延问卷调查进行方便取样收集到311名被试。
结果显示:(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上存在差异(F=3.118,P<0.05),大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2)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拖延行为(r=-0.345,<0.001)、手机成瘾(r=-0.143,p<0.01)呈负相关,拖延行为与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246,p<0.001);(3)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通过研究提高大学生对未来时间的关注,为改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和拖延的现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拖延;手机成瘾;未来时间洞察力现代生活中,人们频繁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常态现象。
据CNNIC的统计,截至去年为止,我国手机使用的网民已达8.17亿,占总网民群体98.6%,网民的年龄结构以青年群体(20-29岁)为主,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
由统计调查可知,青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大多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如基本生活需求、娱乐需求、交易需求等,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许多问题也日益呈现,现研究者所广泛关注频繁出现的手机成瘾现象及其造成的影响。
手机成瘾是由于不当的使用手机而造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时间洞察力、拖延行為、自我控制力等相关。
手机成瘾会对大学生自身健康、外界生活等带来不良的影响。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的人格特点,是个体对未来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主要是对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所共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以及其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学习拖延是指在学习或工作中,没有按照计划和要求及时完成任务,而是将其拖延至最后才完成。
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拖延倾向,这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拖延倾向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1. 压力:大学生通常面临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拖延倾向。
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考试前的压力会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学习拖延行为。
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出现学习拖延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则相反。
3.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信念。
研究表明,学习态度积极的大学生出现学习拖延的概率较小,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相反。
时间管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更好地掌控学习和生活,取得更好的成绩。
研究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2. 压力:压力也是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由于面对比较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往往难以合理规划时间,影响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能够帮助大学生理清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时间。
研究表明,能够合理设定目标的大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需要通过以下具体策略来进行干预:1. 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他们出现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从而降低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的产生。
2. 降低压力:大学生通常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降低压力。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首先,大学生学习拖延是指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倾向于将任务拖延至最后时刻才开始着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很多大学生中。
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拖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
情绪方面,大学生常常因为自我不满、担忧失败、焦虑等情绪影响而造成学习拖延。
认知方面,大学生通常误判自己所需的学习时间和能力,因此导致学习计划和实施的不同步,从而会拖延学习。
行为方面,则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有关,包括时间分配效率低、分心等问题。
其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是指大学生如何分配和规划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时间。
根据研究数据,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任务型时间管理倾向,即大学生更注重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并且习惯于将任务列入计划中,这种倾向比较偏重于任务的规划和执行;另一种则是目标型时间管理倾向,即大学生注重其所希望达成的目标,将时间分配给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事务,这种倾向更注重于目标的设置和选择。
针对以上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拖延对策。
例如,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来提高时间分配的效率;避免分心,将学习和娱乐时间分开,减少时间的浪费;采用倒计时的方式,鼓励自己在时间的限制下进行学习。
同时,在认知层面上,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以便更好地规划学习进程;在情绪层面上,大学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态度,避免因自我不满、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拖延学习。
总之,大学生学习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时间洞察力对跨期选择偏好的预测*陶安琪1 刘金平2 冯廷勇**1(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2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04)摘 要 利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采用跨期选择经典范式,考察“现在享乐型”和“未来定向型”两类时间洞察力个体在跨期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角度来探究跨期选择的认知机制。
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2)未来定向组在时间洞察力量表“未来维度”得分与延迟折扣率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时间洞察力对个体延迟折扣率具有预测作用,支持了跨期选择的时间感知基础模型。
关键词 跨期选择 时间洞察力 延迟折扣*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11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重大培育项目(SWU1309002)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2研究团队建设项目(TR201207-2)的资助。
**通讯作者:冯廷勇。
E-mail:***************.cn1 引言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的各种判断和选择(Frederick, Loewenstein, & O ’Donoghue, 2002)。
跨期选择的一个经典现象叫时间折扣(delay discounting ),是个体对事件或奖赏的主观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迟而下降的心理现象(何嘉梅, 黄希庭, 2010)。
现实生活中,小到个人的储蓄、健康和工作,大到国家的教育投资、环境保护等政策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跨期选择问题。
时间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是指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黄希庭, 2004)。
时间洞察力反映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主要划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它们分别指向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心理表征。
津巴多等人对时间洞察力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个体下意识或自动化地把自身的经验划分为未来、现在和过去的心理时间结构( Zimbardo, 2002; Zimbardo & Boyd, 1999)。
大学生时间洞察力、手机成瘾、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作者:李晓金陈玲邹红敏张韵煜黄恺诚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5期摘要:本文从心理时间的角度出发,通过时间洞察力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一般拖延量表对3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时间洞察力、手机成瘾、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拖延行为与时间洞察力中的消极过去、宿命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过去、未来时间洞察力呈显著负相关;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与时间洞察力中的消极过去、宿命现在、享乐现在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手机成瘾在宿命现在时间洞察力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洞察力;手机成瘾;拖延行为一、引言拖延在大学生群体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1]。
拖延是指虽认识到拖延导致的结果,但仍然会自愿推迟的行为[2]。
拖延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绪情感及主观幸福感等产生消极影响,而消极影响与拖延行为存在恶性循环的关系[4]。
拖延是由多种影响因素所诱发的,外部因素(任务特征、家庭与学校因素)、人格特质、行为(成瘾行为)、认知等都会影响拖延行为[5]。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时间的认知、情绪情感体验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5]。
时间洞察力由消极过去、积极过去、享乐现在、宿命现在、未来五个结构组成[7]。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心理背景,个体的认知、决策判断与行为等都存在时间的成分的影响。
时间洞察力与拖延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一致认为,拖延行为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拖延行为与过去和现在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尚存在争论,拖延行为与宿命现在呈显著正相关,享乐现在与拖延行为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拖延行为与消极过去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过去的相关存在矛盾[6-8]。
拖延行为受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影响较大,受现在与过去的时间洞察力影响较小,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13]。
手机成瘾被界定为个体的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手机引起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症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