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菊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1.94 KB
- 文档页数:4
2021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范文 菊花为菊科菊属植物菊 Chrysanthemummorifoliuin Ramat.的干燥花,既是名贵的观赏花卉也是药食同源植物。
每年 9~11 月份菊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菊花茶是喜闻乐见的健康饮品,菊花酒也是金秋时节必喝佳酿。
中医理论认为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可散风,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临床上菊花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及疮痈肿毒[1].在多类中成药里菊花都为主要成分,如桑菊饮颗粒、杞菊地黄丸及菊花茶调散等;菊花还被制成大量的保健品供人们使用,如菊花药枕、菊花床垫等。
菊花种类繁多,在药材市场上就有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和黄菊8大主流商品[2].国内外对菊花的研究报道也非常多,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该植物的,对近 20年来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尤其对菊花中所含有的萜类及有机酸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为以后这两类化合物的药理学研究提供基础。
1化学成分 已有的研究表明菊花中主要含有黄酮、萜类及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 菊花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类。
1.1.1黄酮类菊花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金合欢素(1)[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2)[4]、金合欢素-7-O-(6″-O-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金合欢素-7-O-半乳糖苷(4)[5]、刺槐苷(5)[4]、金合欢素-7-O-(3″-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6]、金合欢素-7-O-(6″-O-乙酰基)-β-D-半乳糖苷(7)[5],金合欢素-7-O-α-L-鼠李糖基 -(1→6)[(2-O- 乙酰基)-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8)[7]、芹菜素(9)[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4]、芹菜素-7-O-(6″-O-丙二酰基葡萄糖苷)(11)[4]、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4]、芹菜素-7-O-芸香糖苷(13)[4]、芹菜素-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14)[5]、芹菜素-7-甲醚(15)[8]、木犀草素(16)[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7)[4]、木犀草素-7-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18)[4]、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19)[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20)[4]、木犀草素-7,3′-二-O-β-D-葡萄糖苷(21)[4]、香叶木素-7-O-二-β-D-葡萄糖苷(22)[5]、木犀草素-4'-甲氧基-7-O-(6''-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23)[6]、香叶木素(diosmetin,24)[9]、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25)[10]、香叶木素-7-O-葡萄糖醛酸苷(26)[4]、香叶木素-7-O-β-D-(6''-O-p-羟苯乙酰基)-葡萄糖苷(27)[9]、香叶木素-7-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28)[4]、香叶木素-7-O-半乳糖苷(29)[5]、香叶木素-7-O-(6''-乙酰基)-β-D-葡萄糖苷(30)[5]、香叶木素-7-O-β-D-(6''-O-丙二酸单酰)-葡萄糖苷(31)[11]、scolimoside(32)[9]、牡荆黄素-2-O-鼠李糖苷(33)[12]、异泽兰黄素(eupatilin,34)[13]、麦黄酮(tricin,35)[13]、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36)[13]、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7)[14]. 1.1.2黄酮醇类菊花中的黄酮醇类成分主要有槲皮素(38)[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39)[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0)[4]、槲皮素-7-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41)[4]、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42)[4]、芦丁(43)[4]、槲皮素-7-O-半乳糖苷(44)[5]、槲皮素-3-O-半乳糖苷(45)[12]、栎素(46)[12, 15]、山柰酚(47)[12]、杨梅黄素(48)[12]、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49)[16]、六棱菊亭(artemetin,50)[17]、3,5-二羟基-4′,6,7,8-四甲氧基黄酮(51)[17]、蒙花苷(linarin,52)[18]等。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实验类型:实验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 专业: 学号: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 和b 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 装 订 线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3COO-C32H30ON4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C20H39OHCOOC20H39COO-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可依次被H+和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褐色绿色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5、定量分析。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1=Ca*ka1+Cb*kb1OD2=Ca*ka2+Cb*kb2查阅文献得,叶绿素a和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比吸收系数k值如下。
波长/nm比吸收系数k叶绿素a叶绿素b66382.049.2764516.7545.60将数值代入式子得:OD663=82.04*Ca+9.27*Cb OD645=16.75*Ca+45.60*Cb经整理后,得到式子:Ca=0.0127 OD663 - 0.00269 OD645 Cb=0.0229 OD645 - 0.00468 OD663三、主要仪器设备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具、各种容(量)器、洒精灯等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定性分析:鲜叶5g+95%30ml(逐步加入),磨成匀浆,过滤入三角瓶中,观察荧光现象。
不同方法提取金鸡菊花中天然黄色素及稳定性研究晏小欣;贾淑平;赵丽凤【摘要】采用冷浸提取、超声波提取及索氏提取法进行研究金鸡菊色素的含量,从而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
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方法在粗提中显示明显的优势。
于此同时,金鸡菊色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并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在光照和空气下该色素稳定性差,应避光保存。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of Coreopsis Basal Pigment by water immersing, ultrasonic extraction and soxhelt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has an advantage over other methods for its extraction.Coreopsis Basal Pigment has strong antioxid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effects show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agents added amount, the Coreopsis tinctoria flowers yellow pigment was very sensitive to light and the stability of worse.【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金鸡菊色素;提取方法;稳定性【作者】晏小欣;贾淑平;赵丽凤【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喀什844008;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喀什844008;喀什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喀什844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金鸡菊黄色素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且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1-2].其具有清热解毒和降脂降压之功效[3-6],而黄酮类化合物与酚类物质作为自由基吸收剂都具有抗氧化作用[6-7].而现在金鸡菊原料广泛,易于种植,花瓣艳丽色泽明亮,色素含量高,利用无毒无害的天然物质提取食用、化妆品和医用色素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其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色素,越来越多的被发掘和应用.和其他天然产物类似,天然色素最多的活性为抗氧化性,可清除导致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氧自由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8].目前,天然色素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和重视.在食品的质量评价指标中,食品色泽评分约占45%[8-9],随着食品色素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近年来合成色素致癌及其他毒害作用不断被发现,可使用的合成色素种类和数量越来越被严格限制[10-12].相反,天然色素以其安全可靠、色泽自然、兼有营养和药理作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用多种方法提取金鸡菊花中天然黄色素进行研究,从而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还未见系统的将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本实验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冷浸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技术3种方法提取金鸡菊花中天然黄色素,利用本研究的结果对不同提取方法的选择更具有指导意义.1.1 材料1.1.1 原料金鸡菊,由新疆和田沙漠玫瑰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1.2 试剂和仪器设备石油醚、无水乙醇、Al(NO3)3、NaNO2、NaOH、盐酸、磷酸盐缓冲液、维生素C、维生素E、TBHQ、芦丁(纯度99.99%)、邻二氮菲溶液、TCA溶液、K3Fe(CN)6、氯甲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市售.DHG-91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FW-100型(40-200目)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SP-2102UV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AL104型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 Group);HH-S型恒温水浴锅(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1.2 试验方法1.2.1 原料预处理选取形态均匀、颜色鲜艳、无虫害的金鸡菊花瓣,晾干.试验前将其置于45℃干燥箱中烘至恒重,然后用粉碎机粉碎(在粉碎过程中防止粉碎机过热对金鸡菊色素造成氧化),过筛(60目),备用(储藏置于磨口塞得棕色瓶中,防止受潮).1.2.2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25mg,用65%的乙醇定容至100ml,作为储备液.精确吸取上述稀释液2.0、3.0、4.0、5.0、6.0、7.0ml分别放置到25m l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的NaNO2溶液1.0m l,摇匀放置6min,加1%Al(NO3)3溶液1m l,摇匀放置6min,加4%NaOH溶液10ml,然后用6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用65%乙醇作空白,分别在504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绘制标准曲线.以吸光度A作纵坐标,芦丁浓度C(mg/mL)作横坐标得标准曲线.所得标准曲线为C=5.4219A-0.0307,R2=0.9876,线性关系良好(如图1).1.2.3 索氏提取法提取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金鸡菊花瓣粉末3份,每份5g,用滤纸包好至于索氏提取器中,先用100ml石油醚(沸点60~90℃)回流5h,再加入100m l65%乙醇回流5 h,最后将浸提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移入100 ml烧杯中,水浴(60~80℃)加热3 h,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得乙醇提取液,在水浴上蒸干,用65%乙醇转移定容在50ml容量瓶中,待测总黄酮.1.2.4 冷浸提取法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金鸡菊花瓣粉末3份,每份5 g,至于250 ml的锥心瓶中,料液比为1∶10,依次用石油醚、65%的乙醇浸泡提取3次,每次浸泡3 h,提取温度室温在(25±1℃).取65%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50 m l 蒸馏水,再移入100 ml烧杯中,水浴(60~80℃)加热3 h,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得乙醇提取液,在水浴上蒸干,用65%乙醇转移定容在50 m l容量瓶中,待测总黄酮.1.2.5 超声波提取法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金鸡菊花瓣粉末3份,每份5 g,至于250 ml的锥形瓶中,料液比为1∶10,依次用石油醚、65%的乙醇浸泡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超声波提取30 min,提取温度控制在50℃.取65%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向浸膏中加入50 m l蒸馏水,再移入100 m l烧杯中,水浴(60~80℃)加热3 h,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得乙醇提取液,在水浴上蒸干,用65%乙醇转移定容在50 ml容量瓶中,待测总黄酮.1.2.6 提取率的计算金鸡菊色素的提取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Y为测量出的提取液吸光度,V1为样液的体积,V2为对照样液的体积,V3为用于测量吸光度的样液的体积,m为实验样品的质量.1.2.7 金鸡菊色素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用65%的乙醇配制浓度为0.1 mg/ml,0.3 mg/ml,0.5 mg/m l,0.7 mg/m l,0.9 mg/m l金鸡菊色素、维生素C、维生素E、TBHQ各五份.精确吸取不同浓度各样品1 ml,加入2.5 m l pH6.6的磷酸盐缓冲液和2.5 m l1%K3Fe(CN)6溶液,混合后在50℃放置20 min,加入2.5 ml10%TCA溶液混合后,吸取2.5 m l,加入2.5 m l蒸馏水和0.1%FeCl3溶液2.5 ml,混匀,静置10 min,测定吸光度A,以试剂代替试样作为空白对照吸光度A0.总抗氧化能力可以ΔA来表示(ΔA=A-A0).1.2.8 金鸡菊色素稳定性的测定将反应体系放置60 min,每5 min测定其样品吸光度的变化.2.1 不同提取方法工艺条件及含量由表1可知不同方法的金鸡菊色素工艺条件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鸡菊色素的含量存在差异,在三种提取方法中,索氏提取法对金鸡菊色素花中总色素含量的提取效果最好,超声波提取法次之,冷浸法提取效果最低.2.2 不同添加量提取物与VC、VE、TBHQ的总抗氧化性能的比较根据金鸡菊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金鸡菊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花色苷类化合物具有多酚羟基结构,金鸡菊色素浓度越高,总抗氧化力越大.由图可知,金鸡菊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金鸡菊色素<维生素C<维生素E<TBHQ.2.3 金鸡菊色素稳定性的测定将待测液显色后,放置60 min,每隔5 min测定一次吸光值.从图3看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色素中黄铜几乎都带有一个以上羟基,对光和空气中的氧很敏感,导致其稀释液在室温下久置吸光度有所下降.因此,为准确测定,待测液应现用现制,并避光保存.结合比较三种金鸡菊色素的提取方法的工艺及提取率,结果表明,冷浸提法所提取金鸡菊色素含量浓度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方法,但操作条件简便,耗能最少.索氏提取法得到的含量最高,适用于样品定性定量,但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因此该方法不适于粗提物的大量提取.超声波提取方法操作较简便、快速,提取效率高,在粗提中显示明显的优势.每种方法测定原理各不相同,都有一定的有缺点或局限性,综合比较,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金鸡菊色素,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实验证明了金鸡菊色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溶液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通过对不同时间下金鸡菊色素吸光度变化的研究,表明暴漏在光照和空气下该色素稳定性差,应避光和隔绝空气保存.【相关文献】[1]梁淑红,哈木拉提,庞市宾,等.金鸡菊提取物降血压化学成分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619-1621.[2]吴钉红,杨立伟,苏薇薇.野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4,27(2):142-143.[3]Crawford,Daniel J,Columbus,Edwin B.Smith,Anna,M. Mueller:Leaf flavonoid chemistry of Coreopsis sectionahnatae[J].Brittonia,1980,32:452-463.[4]朱笃,夏剑辉,张礼根,刘如龙,陈飞彪.金鸡菊黄色素提取工艺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9(4):359-362.[5]梁淑红,庞市宾,等.金鸡菊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动物试验研究[J].农垦医学,2009,31(6):495-457.[6]朱笃,陈飞彪,夏剑辉,等.金鸡菊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食品科学,2005,26(9):314-316.[7]Mitchell J H,Garder P T,Mcphail D B.Antioxidant efficacy of phy-toestrogensin chemicaland biologicalmodel systems.ArchBiochem Biophys,1998,(1):142-144.[8]阎炳宇.我国天然色素的现状及发展方针[J].精细与专用化学药品,1999,(9):8-9.[9]彭子模,惠寿年,李进等.玫瑰花色素及稳定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349-353.[10]安黎哲,余谦.草莓果实红色素理化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4,14(6):116-121.[11]周家华,杨辉荣,黎碧娜等.食品添加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3-84.[12]董世林.植物资源[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202-203.。
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并对菊花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作了总结。
【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质量控制标准本品为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 菊花项下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1]。
目前我国菊花药用类群有9个栽培变种,分别为贡菊、湖菊、小白菊、大白菊、小黄菊、滁菊、亳菊、大牙马和大怀菊[2]。
现就近年来国内对菊花化学成分研究综述如下:1. 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3,4]、棉花皮素五甲醚、5-羟基-3’,4,6,7 -四甲氧基黄酮[5]、橙皮素(hesperetin) [6]、刺槐素(acacetin)、橙皮苷、刺槐苷[7]、金合欢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素-7-O-β-D-半乳糖苷、4’2-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baical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和diosmetin-7-O-β-D-葡萄糖[9]。
其中以金合欢素-7-O-β-D-葡萄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苷含量最高。
刘金旗[10]等将菊花置改良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回流提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中金合欢素-7-O-β-D-葡萄苷、芹菜素-7-O-β-D-葡萄苷的含量。
其中亳菊和滁菊中金合欢素-7-O-β-D-葡萄苷的含量为0.0826%和0.1249%,杭菊和贡菊为0.0157%和0.0335%;芹菜素-7-O-β-D-葡萄苷的含量滁菊和亳菊为0.0126% 和0.0274%,而贡菊和杭菊为0.1177%和0.5877%。
实验日期:2011.9.2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定量及理化性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它们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1. 叶绿体色素的结构与分离叶绿素a为蓝黑色固体,在乙醇溶液中呈蓝绿色;叶绿素b为暗绿色,其乙醇溶液呈黄绿色。
Chla与Chlb是吡咯衍生物与镁的络合物,它们很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Chla第二个吡咯环上的一个甲基(-CH3)被醛基(-CHO)所取代即Chlb。
Chla与Chl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催化剂,易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中。
通常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是叶绿素b的三倍。
其结构式如下:类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的天然色素,属于四萜,为一长链共轭多烯,有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
β-胡萝卜素(R=H)和叶黄素(R=OH)叶黄素是一种黄色色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于植物体内,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较易溶于乙醇,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秋天,高等植物的叶绿素被破坏后,叶黄素的颜色就显示出来。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2. 叶绿体色素的物理性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从第一单线态返回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因为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的振动上,发射的荧光的波长总是比被吸收光的波长要长。
3. 叶绿体色素的化学性质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菊花还可制成各式糕点及粥膳,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关键词:菊花简介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保健功效正文:一、菊花的介绍菊花(学名Dendranfthema morifoliuum 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白色绒毛。
叶片卵形至皮针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羽裂。
头状花序直径2.5—20cm;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形色多样;盘花管状,两性,黄色,具托片。
廋果无冠毛。
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达三千余种。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二、化学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对药典收载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
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 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 7 OβD葡萄糖苷、棉花皮素五甲1 醚、5羟基3' ,4' ,6 ,7 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橙皮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素7OβD半乳糖苷、4' 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baicalin、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diosmetin7OβD葡萄糖等)。
经过各种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对菊花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表明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苷的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提取颜色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层析法分离植物中的色素。
3. 了解不同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中的色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呈蓝绿色和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呈橙黄色和黄色。
这些色素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提取植物中的色素,并利用层析法将其分离,观察不同植物色素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紫罗兰、牵牛花、万寿菊等植物叶片。
2. 仪器:研钵、研杵、滤纸、层析柱、滴管、剪刀、量筒、烧杯、酒精灯、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植物色素提取(1)将植物叶片洗净、晾干,用剪刀剪成小段。
(2)将剪好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和适量丙酮。
(3)用研杵充分研磨,使叶片与溶剂充分混合。
(4)将研磨后的混合物倒入滤纸中,过滤得到色素溶液。
2. 植物色素分离(1)取一张滤纸,将其剪成比层析柱直径略小的圆片。
(2)将圆片放入层析柱中,使其紧贴柱壁。
(3)将提取到的色素溶液用滴管滴入层析柱,控制液面高度。
(4)待色素溶液滴入层析柱后,加入适量的层析液,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3. 观察与记录(1)观察层析柱中色素带的分布,记录各色素带的颜色和位置。
(2)分析不同植物色素的特性,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菠菜叶片: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紫罗兰叶片:花青素(红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牵牛花叶片:花青素(蓝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万寿菊叶片: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2.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中含有不同的色素,这些色素在层析柱中分离出的位置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菊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迪丽拜尔【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2【摘要】目的:研究pH,热,时间,光,金属离子,氧化剂等物质对菊花色素在可见光的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7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色素提取液在400-520nm范围内进行测其吸光度。
结果:该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00nm,在该波长的吸光度为0.580;该色素稳定的最佳pH条件为4~6;该色素对时间和热比较稳定,但对光不稳定;氧化剂及除铁和铜离子外,其他金属粒子对色素的影响不大;该色素对盐比较敏感;适合为酸性及弱酸性食品利用。
%Objectiv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H, heat, time, light, metal ions, oxidants and other substances on the visible light stability of yellow pigment in Chrysanthemum. Methods. use the 75% 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 the absorbance of extraction pigment【总页数】5页(P53-57)【作者】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迪丽拜尔【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新疆和田财政学校,新疆和田84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7【相关文献】1.野菊花黄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J], 王桃云;王金虎;戴玉锦;曹洪生;何波;徐曼2.不同方法提取金鸡菊花中天然黄色素及稳定性研究 [J], 晏小欣;贾淑平;赵丽凤3.菊花黄色素的性质研究 [J], 柳滢春;谷雪贤4.菊花黄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J], 杨兰;张洁;何淑华;杨白玉5.金盏菊花黄色素的性质研究 [J], 胡晓丹;谢笔钧;王建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菊花提取方式的研究与应用郭黎媛;靳吉寅;段慧玲【摘要】菊花是菊科植物,属于药食两用药材,是竹叶青酒中配制药材之一.本试验对菊花中的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芦丁为标准品对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由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菊花总黄酮含量为4.2%,冷浸法提取得到的菊花总黄酮含量为3.3%,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于冷浸法.并且将菊花提取液在汾酒基酒中进行添加试验,所得酒体清亮,微黄透明,菊花芳香怡人,口感醇和,悠长.%Chrysanthemum is a kind of herb that has both medicinal and edible values, and is also one of the medicinal herbs used for producing Zhuyeqing liquor. In this study,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chrysanthemum was investigated. Rutin was used as the standard to determin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the extract.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the extract by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was 4.2%,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the extract by cold-soak extraction was 3.3%. 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 was better than cold-soak extraction. Besides, chrysanthemum extract was added in Fenjiu base liquor for experiments. The produced liquor was transparent and yellowish with pleasant aroma and enjoyable taste.【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配制酒;菊花;提取;总黄酮【作者】郭黎媛;靳吉寅;段慧玲【作者单位】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汾阳032205;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汾阳032205;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山西汾阳032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4菊花是菊科植物,属于药食两用药材。
1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菊花为菊科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菊花提取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药用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实验表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能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和加快胆固醇的分解代谢,有抗炎解热的作用。
菊花总黄酮有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也具有降血脂、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另外,菊花制剂长期服用几乎没有毒副作用,这是同类西药无法达到的。
菊花制品还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方面。
目前,菊花的开发利用研究在国内外已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对菊花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菊花种植大国,但在菊花的研究开发利用上,落后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所以,现阶段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对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著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著菊花制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提取工艺和测定方法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有高的提取率,无环境污染,低生产成本,好的产品质量,而且测定方法还要求准确简便、省时省力。
本文主要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四季菊中黄酮类物质,既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对比,采用正交实验法找出四季菊黄酮类物质最优化的提取方法,为菊科黄酮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实验仪器:S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BS210S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及冷凝回流装置;SHB-B95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PH211酸度计;布氏漏斗 常用玻璃仪器。
实验药品:四季菊黄色花瓣(经石河子大学鉴定)、石油醚、丙酮、乙醇、乙酸乙酯、四氯化碳、(以上均为分析纯)、亚硝酸钠 、硝酸铝、氢氧化钠、浓盐酸、三氯化铁、镁粉等。
1.2 四季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1.2.1 超声波法提取四季菊中黄酮类化合物(1)最佳浸提剂的确定[1]。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日期:2011年11月2日小组成员:——(2010******)——(2010******)专业: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班级:************摘要本实验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并从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作用、Mg2+的取代以及色素光谱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鉴定。
一、实验目的1.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2.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3.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1.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
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1.材料:菠菜;2.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管等;3.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醋酸铜。
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2)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3,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ml;3)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
2.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1)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0.5cm的窄条;2)点样:用细玻璃棒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层析纸的窄条上端中央部,晾干后在原处重复点样7-8次;3)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3-5ml层析推动液,然后将已点样的层析纸插入缸的側壁槽内,调节纸条使窄条1/2部分浸入推动液中,盖好盖子,于阴暗处展层约10min,即可在层析纸上分辨出4种不同的清楚色层。
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植物生理学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姓名学号系别班级实验日期同组姓名摘要:为探究植物叶绿素理化性质,根据不同的叶绿体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吸附剂上的吸附性差异,本实验在提取菠菜叶片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后,利用纸层析法将不同的色素分离的方法,对植物叶绿素的理化性质进行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1、提取: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与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2、分离: 当溶剂沿支持物不断向前推进时,由于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分子结构不同,在两相(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不同。
对叶绿体色素进行层析可将不同色素分离。
3、理化性质的观察: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酯,在碱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中镁可被氢原子取代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叶绿素具有荧光,故从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观察叶绿素溶液呈血红色。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强光氧化,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分子吸收光能后,从基态转变到激发态。
叶绿素分子有两种单线激发态,对应两个主要的光吸收区。
分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不超过数纳秒(10-9秒)由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衰变(Decay)。
叶绿素a:C55H72O5N4Mg,MW=叶绿素b:C55H70O6N4Mg,MW=胡萝卜素:C40H56, MW=叶黄素:C40H56O2, MW=实验目的:以植物叶片组织为材料,提取叶绿体色素;以纸层析法分离其成分;鉴定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菠菜2、实验用具:天平、研钵、三角漏斗、滤纸、层析缸、毛细管、分光镜、量筒、烧杯、试管等3、实验试剂:丙酮、碳酸钙、层析液(石油醚:丙酮=25:3),20%KOH-甲醇、乙醚、1%HCl、醋酸铜三、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新鲜菠菜叶片2克,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2)加入少许石英砂和CaCO,再加入无水丙酮10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3酮15ml;(3)用漏斗滤去残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暗处).2、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1)层析样纸制备,将优质滤纸剪成3cm×9cm的长条,将一端剪成中央留约1cm×的窄条;(2)点样,用细玻璃棒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层析纸的窄条上端中央部,用吹风机吹干后在原处重复点样7-8次;(3)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3-5ml层析推动液,然后将已点样的层析纸插入缸的侧壁槽内,调节纸条使窄条1/2部分浸入推动液中,盖好盖子,于阴暗处展层约10min,即可在层析纸上分辨出4种不同的清楚色层;3、叶绿体理化性质的观察荧光现象的观察:取浓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化3ml,在透射光和反射光下观察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颜色。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一、目的1、学习应用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2、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3、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
二、原理1、叶绿体色素: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2)类胡萝卜素3)藻胆素。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
高等植物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两种)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b(简写为chla、chlb,其结构式见图7-3),chla通常呈蓝绿色,而chlb呈黄绿色,chlb是chla局部氧化的衍生物。
chla是chlb的三倍,二十世纪30年代,知道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50年代末期,人工合成了叶绿素a,其它色素也几乎在同时发现。
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黄素(lutein)两种,前者呈橙黄色,后者呈黄色。
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二倍。
一般植物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到四倍;胡萝卜素:C40H56 (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叶黄素:C40H54(OH)2 (同分异构体很多)。
2、理化性质:这二大类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常用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为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
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在碱的作用下,可使其酯键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叶绿酸的盐,能溶于水,但由于它保留有Mg核的结构,仍保持原来的绿色。
而类胡萝卜素中,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β—胡萝卜素水解可生成2分子维生素A,叶黄素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二元醇,不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根据这一点,可以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开。
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其中的Mg被H所代替形成褐色的去Mg叶绿素:去Mg叶绿素能与其他金属盐中的铜、锌、铁盐等代H,又重新呈现绿色,比原来的绿色更稳定。
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3、功能:1.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根据功能来区分,叶绿体色素可分为二类:(1)作用中心色素: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部”,呈蝌蚪型,大卟啉环由四个小吡咯环以四个含有双键的甲烯基(-CH=)连接而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药菊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姓名:冷晶学号:200504030106指导教师:李楠班级:药剂 051 班所在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考核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指导教师 200 年 月日 二、开题报告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小组负责人 200 年 月日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中药菊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二选题目的及意义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现代化得到不断推进,中药所含物质研究的现代化和中药质量控制的现代化成为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药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 以产于浙江的杭白菊最负盛名,享誉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是国家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之一,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
其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效成分,本课题旨在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杭白菊的两类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种植基地、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炮制工艺及不同等级的杭白菊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对杭白菊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及更合理的开发利用。
三研究背景(一)2005版药典对菊花的介绍1. 性状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
我们以杭菊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其主要成分。
200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上记载: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 1.5-3cm,离散。
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