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电视塔施工组织设计-第三篇控制验算图纸(60)
- 格式:dwg
- 大小:14.59 MB
- 文档页数:1
广州新电视塔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施工的简析研究摘要: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物。
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言,其基础部分的施工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承担更加庞大的竖向荷载,还要承担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和剪力,来让整个建筑能够安全、有效且长期的使用。
本文以广州新电视塔这一超高层建筑为例,简要的剖析一下它的基础筏板施工技术,深化课程的认识,并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筏板基础;基础设计前言近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特点是层数多而高,基础深而复杂,且多在大中城市,一般是场地狭窄、管线密集、房屋集中、表土软弱的地理条件,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就让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更加的复杂化和特殊化。
具体到广州新电视塔的基础施工来说,其基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桩基础为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在国内是首次应用,深度大,且地下岩层裂隙有较多的破碎带,与珠江水连通,属于承压水,也就导致桩底部的涌水量越来越大,到混凝土浇筑时已无法单纯靠排水来满足浇筑要求;同时筏板基础中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应力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通过确定计算原料的配比、运输路线和浇筑施工技术和保温保湿及温度控制检测才能有效的控制裂缝。
本文着重介绍筏板基础中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研究和施工方法。
一、筏板施工概况广州新电视塔筏板基础板面相对标高为-10.00m,形状呈椭圆形,长轴长97m,短轴长77m,板厚度1500mm。
24根钢管柱的基础环梁截面尺寸b×h=4500mm×4350mm,沿椭圆型筏板周边布置。
环梁长236m,筏板和环梁相连,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P8.混凝土浇筑量为9445m3,浇筑时间为广州秋季10月份。
由于工期要求和对结构整体性的考虑,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采用一次连续浇筑成形的施工方案,浇筑区域如图 1所示C区。
C区的筏板浇筑方案有分仓跳浇法和一次连续浇筑法。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施工组织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81)(二)原材料的供应及检测方案 (84)(三)基础施工方案 (87)(四)铁塔加工生产安装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90)(五)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120)(六)企业及项目部组织机构 (130)(七)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136)(八)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38)(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44)(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措施措施 (146)(十一)工程进度与措施及施工进度网络图 (147)(十二)冬季及雨季施工方案 (154)(十三)现场施工供水、供电需求计划 (155)(十四)工程现场配合、协调管理方案 (156)(十五)铁塔工程地下管线、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措施 (158)(十六)工程文档资料的管控方案 (159)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162)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167)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168)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69)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 (170)附表五:项目管理机构配置情况 (172)1、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172)2、项目经理(建造师)简历表 (181)3、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182)4、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辅助说明资料 (183)附表六、主要材料明细表 (185)(一)施工组织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工程概况1.1本工程为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塔架结构、基础、爬梯及接地装置等。
1.2我公司保证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1.3施工依据满足以下规范要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GY5001-200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塔桅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CECS80:2006《钢塔桅结构防腐蚀设计标准》GY5071—2004《广播电视微波通信铁塔及桅杆质量验收规范》GY5077-20072、质量目标我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方针:规范过程管理均衡高效优质追求顾客满意严控污物排放环保节能降耗追求社会满意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健康文明追求员工满意遵守法律法规严谨守约诚信追求持续改进。
1. 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总用地面积约17.6万m2 总建筑面积99946m2塔楼主体高度454m桅杆高度156m总高610m钢结构总量50000t电视塔及世界超高层建筑排名1.2 结构组成1) 钢结构外筒是结构主要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包括三种类型的杆件立柱,环和斜撑。
外筒共有24根柱,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2) 桅杆天线高度达156米,位于塔体顶部,下部采用格构式钢结构,上部为箱型结构。
桅杆天线上部楼层观光楼梯中部楼层下部楼层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截面内径尺寸为:14mX17m标高:-16m至+448m,总高464m壁厚从2m至0.4m不等,多孔洞劲性钢骨共14根,为H型钢截面第一环结构投影中心线第四十六环结构投影中心线核心筒内墙投影线YX钢结构外筒中心偏离核心筒中心布置, 钢结构顶部与底部的结构中心偏移达9m楼层结构示意楼层主梁与混凝土核心筒及外筒钢结构铰接连接,大量采用关节轴承。
结构特点:(1)结构超高—— 610m(2)结构扭转——扭转45度(3)结构偏斜——没有统一的结构中心(4)钢结构重——单件80t,总量5万吨(5)结构细柔——腰部直径最小仅20m (6)楼层缺失—— 50%以上缺失(7)焊接连接——高强管材斜交高空焊接1.3 施工环境a) 地理环境紧邻珠江,地下室遍布b) 气侯影响气温湿度雷雨大风图 例群柱稳定性试验细腰段整体模型试验群柱面外无支撑长度大;失稳形态细腰段150多米与核心筒无连接2、塔体安装总体技术路线以外挂爬升式塔吊和重型履带起重机为主要施工机械,以每一环作为施工区段,根据起重能力和楼层(支撑)布置状况划分吊装单元,以楼层梁或临时支撑作为施工阶段外筒结构稳定构件,自下而上,柱、斜撑和环梁同步施吊,综合安装区段钢结构。
天线桅杆安装总体技术路线改外挂爬升塔吊为外附自升塔吊,进行天线格构结构和临时辅助钢结构的安装,在格构结构内分段组装实腹式天线段,设液压可调导轮导轨系统作导向及抗风纠偏装置,以液压千斤顶为提升设备,由计算机多参数自动控制,实现实腹段天线桅杆的超高空连续提升,一次就位安装。
广州塔施工方案项目背景广州塔,全名为广州新电视塔,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滨江大道,是世界第四高塔。
该塔高600米,是广州的地标建筑之一。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一份详细的施工方案是必要的。
目标与范围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广州塔施工方案,确保建设期间的安全性和项目进度。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过程的概述2.施工组织与管理3.施工方法与技术4.安全防护措施5.项目进度计划施工过程的概述广州塔的施工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地基处理:包括地基勘察、地基处理和地基基础的施工。
2.主塔结构施工:包括主塔柱的制作和安装、塔身梁的制作和安装。
3.玻璃幕墙安装:包括幕墙的制造和安装。
4.高空设备安装:包括塔内设备和观光设施的安装。
5.项目竣工验收:包括设备调试、施工质量检查和安全评估。
施工组织与管理为了保证施工方案的顺利执行,需要建立有效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机构。
具体的组织与管理措施包括:1.设立施工总指挥部:负责项目的全面组织、协调和管理。
2.设立施工分包方:负责具体的施工工程,如地基处理、塔身梁制作等。
3.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工人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4.建立安全与质量监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与质量检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施工方法与技术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施工方法与技术包括:1.地基处理采用先进的地基加固技术,如桩基础、灌注桩等。
2.主塔结构的制作采用模块化工艺,提高施工效率。
3.幕墙的安装采用专业的幕墙安装设备和技术,确保安装质量。
4.高空设备的安装采用吊装设备和高空作业技术,确保安全和效率。
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1.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施工工艺与安全规程等。
2.提供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配备适当的安全防护装备。
电视台发射塔土建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述二、施工目标1.确保施工进度。
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2.保证质量安全。
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安全。
3.节约成本。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控制项目成本。
1.施工组织结构本项目施工组织结构包括总包部、技术质量部、安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供应管理部等。
2.施工方案(1)土方开挖: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进行土方开挖。
(2)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和检测工作,确保基础的牢固稳定。
(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
(4)设备安装:安装电视发射设备和相关辅助设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消防系统施工:安装消防系统,并进行相关测试和验收。
(6)涂装工程:对发射塔进行防腐涂装,增加其使用寿命。
(7)周边工程:包括道路修复、排水系统建设和围墙建设等。
3.施工措施(1)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立安全警示标语,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环保措施:严格执行环保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4)施工进度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加快施工进度。
四、项目实施计划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工期、工作安排、资源调配等。
五、经济分析本项目的土建施工预算为10万元,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成本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成本。
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度和质量要求,及时进行经济分析,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六、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程,设立安全警示标语和安全警戒线,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一章钢结构施工概述第一节钢结构工程概况本工程的主体钢结构包括:混凝土核芯筒内的劲性柱、外筒结构、楼层结构(包括塔顶转换层和空中漫步道)和天线桅杆等。
劲性柱共设置14根,沿混凝土核芯筒周边布置,为工字型截面型式。
钢结构外筒是电视塔主要的垂直承重及抗侧力结构,包括三种类型的杆件:立柱,环和斜撑。
外筒共有24根立柱,由地下二层柱定位点沿直线至塔体顶部相应的柱定位点,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柱截面尺寸由底部的钢管直径2.0米逐渐减小到顶部的1.2米,柱内填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60。
斜撑的材料为钢管,其直径大小为Φ850~Φ700。
斜撑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采用相贯节点刚接形式。
外筒的环梁共有46组,环梁材料亦为钢管,环梁直径均为Φ800。
环梁与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外伸的圆柱节点相贯连接。
所有现场节点均为焊接连接。
内外筒之间共设置37层楼层。
楼层钢结构为主次梁结构,主梁一端与混凝土核芯筒连接,另一端与钢外筒连接。
考虑内外筒存在垂直位移差,连接节点采用铰接。
部分楼层采用重型桁架和悬挂结构。
在+178.400~+272.000米和+287.600~+318.800米,围绕核芯筒外侧旋转而上设有空中漫步道,对应核芯筒楼层处设置休息平台。
漫步道悬挑横梁长度约1.4米,采用H型钢。
连接桅杆天线和外筒钢管混凝土柱的转换层从+438.40米至+448.80米,高10.4米。
共设置八榀转换桁架,中间与椭圆钢环连接,外端与钢外筒连接。
混凝土核芯筒顶标高居于转换层之下约200mm,待结构稳定后中间填充柔性垫层。
转换桁架上下弦杆采用600x1200的箱形截面,斜杆采用600x1000的箱形截面,竖杆为Φ600的钢管。
桅杆天线高度达156米,位于塔体顶部,下部采用格构式钢结构,上部采用全钢板焊接成箱形截面。
桅杆天线平面形状为正八边形和方形两种形式,底部正八边形平面轮廓为10.0m x 10.0m,顶部平面轮廓为0.75m x 0.75m。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楼铁塔更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要(图表No.1-A)1.2、工程特点●1、该钢构工程有效施工面积较窄,施工时主构件需随吊随运,并有组织计划地运输,次构件必须分类堆放及保管,小构配件分类打包,同时合理安排起重机械和人力,做到均衡施工,以提高工效。
●2、该钢构工程虽形状规则、跨度适中、檐高适中,但钢构件有效吊装工作面较小,吊装也有一定的难度,宜采用人工旋转法吊装。
●3、该工程构件品种较多,各构件均需工厂加工制作,现场也有一定的拼装工作量,故必要时人工抬升构件辅助电动葫芦进行拼装。
●4、现场钢构施工按照总包进度计划安排,但主构件吊装时间须40天完成,虽然总工期较长,但构件安装时间较紧,且主构件吊装完毕后存在与土建交叉施工的现象,从而施工内容多,故必须合理安排各工序平行、交叉均衡施工。
鉴于该工程以上的特点,本公司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对工程各环节精心制订科学而又周密的实施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人、财、物到位,努力克服各种不利条件,以饱满的精神,拼搏求实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工程速度和一流的工程质量。
1.3、地区资源情况●因该钢构工程地处郊区,施工用电用水均可接总包方提供的工地市政管网接线点,主要交通依靠市区道路。
施工中所需的部分工具、次构件、乙炔氧气电焊条等消耗性材料,当地均可满足供应。
二、施工总体部署2.1、工程项目任务安排●按钢结构工程的先后顺序分四个阶段:构件制作阶段基础施工阶段(土建负责)主体钢结构安装阶段板材安装阶段。
随主体结构及板材施工进度情况配合进行。
结构吊装时次构件安装交叉进行。
采用二台汽吊,一条主吊装线,两吊装区,多条辅安装线交叉进行。
2.2、原则要求●根据该钢构工程实际存在与土建交叉施工的特点,为此确定如下原则:●1、安装时拟用电动葫芦,随吊随装。
●2、钢结构吊装原则上按吊机行进路线的顺序进行,同时考虑现场原则上要设气泵,涂装随结构安装交叉进行。
第十章各项计划表第一节工程机械进出场计划表本工程从2006年5月1日开工,至2009年9月15日竣工,工程施工的时间跨度将近三年半,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需提前做相应机械进出的准备,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劳动力配置原则1)根据施工方案实施要求及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求计划,集结施工队伍,组织劳动力分批进场,并建立相应的领导体系和管理制度。
2)根据工程项目需要,以我们所使用的劳务合格分包商、顾客推荐或指定的劳务分包商、自荐的分包商作为评审和选择对象,由我们劳务主管部门对其营业执照、经营手册、资质等级证书等进行审查,对其合作经历,业绩和信誉的证实资料进行核查,并采用招标形式选择出合格的劳务施工队伍。
3)根据劳务分包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劳务分包商的技术、质量、施工管理等能力,由劳务主管部门拟定包清工合同文本,经与劳务分包商洽谈协商合同的标的和施工措施满足工程项目的规定要求,经审核认定后,由劳务主管部门持有法人委托书的人员出面正式签定合同。
4)按月对劳务分包商的作业签发《合同履约单》,安排施工任务,并检查监督分包商作业队的操作质量,安全生产和现场用料落手清,并提供证实资料,进行核查,作出中途留退劳务分包商的决定。
5)我们对劳务施工人员所需生活后勤已经作了充分的考虑,包括可能遇到的春节长假劳务施工人员的生活后勤,保证满足施工需要。
6)中标后,将在最短时间内进场,尽快孰悉工程情况, 全面了解影响工期的各方面因素。
7)认真研究并根据投标书为蓝本,制定出详尽的工期进度计划,与前分包施工队伍协调,包括其施工计划的细化优化。
8)调整好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材料。
9)由项目部经理主持召开每周一次的项目部会议,对本工程施工进度、物资、劳动力、资金和设备进行总调度和平衡,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使本工程顺利进行。
10)以周计划控制分部分项工程进度,按计划要求每周召开一次平衡调度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调度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234天,即2006年5月1日开工,2009年9月15日竣工,具体节点工期安排如下:1)开工时间:2006年5月1日;2)完成±0.00层及以下土建施工:2006年11月30日;3)完成459.20m外筒和功能层钢结构吊装:2008年12月31日;4)完成顶部天线桅杆安装:2009年5月30日;5)验收,投入试运行:2009年9月15日。
施工总工期双代号网络图及各专项进度计划详见第五篇(总承包管理)第七章工期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图1.3.1.1 标准段施工图景第四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本工程施工现场布置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实际现场施工要求以及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施工工期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方案一:根据招标文件和第三次答疑文件的内容精神,通过多次对现有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并结合施工总体的流程部署,进行场地布置,几个典型的布置为:a)进场,临时设施搭设b)地下结构施工c)100m以下结构施工d)454m以下结构施工e)桅杆天线施工f)幕墙,机电,装饰等施工详细的场地计划详见第五篇(总承包管理)第八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图1.4.1.1 进场临时设施搭设图1.4.1.2 地下结构施工图1.4.1.3 100m以下结构施工图1.4.1.5 天线桅杆结构施工图1.4.1.6 幕墙、机电、装饰施工劳动力高峰期时,拟在一期红线东北侧的三角地,增设工人住宿用房,满足工人住宿需要。
方案二:如果2006年5月1日开工时,未能对场地东侧部分建筑物进行拆除,我们有如下场地布置的预案,即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来调整布置场地,这里列出前三个阶段,后面阶段与正常接收场地情况一致。
图1.4.1.8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图1.4.1.9 临时搭设置换完毕。
第一章钢结构施工概述 (1)第一节钢结构工程概况 (1)第二节施工特点及难点 (3)2.1 钢结构特点 (3)2.1.1 结构形式特殊 (3)2.1.2 体量大,高度高 (3)2.1.3 构件重,高空焊接量大 (3)2.1.4 安装精度高,影响因素多 (3)2.2 工程对钢结构施工的要求 (4)2.2.1 施工环境 (4)2.2.2 钢结构与其它各工序之间的搭接施工 (4)2.2.3 工期要求 (4)2.3 钢结构安装的难点和关键 (5)2.3.1 起重设备的选择、布置和吊装单元的划分 (5)2.3.2 高精度的测量、校正和定位 (5)2.3.3 结构(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问题 (5)2.3.4 超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设施 (5)2.3.5 施工阶段的结构验算、施工控制和施工监测 (5)2.3.6 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确保超高空焊接质量 (6)2.3.7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合理搭接 (6)2.3.8 塔顶钢结构转换层和天线桅杆的安装 (6)第三节钢结构安装总体技术路线及总体施工流程 (6)3.1 安装总体技术路线 (6)3.2 关于钢结构安装总体技术路线的几点说明 (7)3.2.1 起重机械的选择和布置 (7)3.2.2 钢结构构件安装顺序的考虑 (11)3.2.3 结构安装精度的控制 (12)3.2.4 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安全隔离的重要性 (16)3.2.5 钢桅杆天线的安装和校正 (17)3.2.6 临时支撑的设置 (19)3.3 安装总体流程 (20)3.3.1 钢结构安装作业流程框图 (20)3.4 机械选用 (29)3.4.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29)3.4.2 主要辅助机械的选用 (29)3.5 机械平面布置 (32)3.6 主要机械设备汇总表 (42)3.7 钢结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2)第二章钢结构外框筒(塔楼)安装的实施技术 (44)第一节塔楼钢结构安装有关说明 (44)第二节钢结构安装主要施工方法 (45)2.1 核心筒内劲性柱安装 (45)2.2 柱脚安装 (47)2.3 一至三环钢结构安装 (51)2.3.3 斜撑进挡就位 (57)2.3.4 +6.8米楼层施工 (59)2.3.5 +27.6米楼层主梁(桁架)与外框筒安装 (59)2.3.6 悬挂结构安装 (66)2.4 第四环至第42环钢结构安装 (67)2.4.1 第四至第七环钢结构安装 (68)2.4.2 第八至第十一环钢结构安装 (74)2.4.3 第十二环以上钢结构安装 (77)2.4.4 细腰段钢结构安装 (77)2.5 顶部结构安装 (80)2.5.1 安装流程 (81)2.5.2 安装实施技术 (83)2.5.2.1 第43、44环结构安装 (83)2.5.2.2 转换层内环框筒结构安装 (83)2.5.2.3 第45、46环结构安装 (85)2.5.2.4 转换桁架结构安装 (86)2.6 空中漫步道安装 (92)第三节测量定位技术 (92)3.1 测量重点及难点 (92)3.2 应对方式概述 (93)3.3 测量实施的依据和保障 (93)3.3.1 标准和依据 (93)3.3.2 测量技术实施原则和要求 (93)3.3.3 工程测量步骤 (94)3.3.4 工程测量管理机构 (94)3.4 测点仪器的选用与人员配置 (95)3.4.1 测量仪器、设备选用 (95)3.4.2 测量人员配备 (97)3.5 具体测量方案 (97)3.5.1 控制测量 (97)3.5.2 施工测量 (99)3.5.2.3 桅杆天线安装测量 (107)3.6 测量刻画线的工厂制作 (107)3.7 安装校正固定 (107)3.8 质量保证措施 (109)第四节高空焊接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110)4.1工程焊接特点及难点 (110)4.2 广州气候特点对现场焊接的影响 (110)4.3 钢材 (110)4.4 焊接方法 (111)4.5 焊接材料 (111)4.5.1 焊接材料选用 (111)4.5.2 焊材复验 (111)4.5.4 焊材使用 (111)4.6 焊接及相关设备 (112)4.7 焊工资质及培训 (112)4.7.1 焊工资质 (112)4.7.2 焊工培训 (112)4.8 焊接工艺评定 (112)4.8.1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112)4.8.2 现场模拟接头施焊试验 (112)4.9 现场焊接施工流程 (113)4.10 焊前准备 (114)4.11 焊接预热 (114)4.12 焊接坡口 (114)4.13 焊接工艺措施 (115)4.14 焊后处理 (116)4.15 焊接变形控制 (116)4.15.1 焊接方法优选 (116)4.15.3 余量控制 (120)4.15.4 安装顺序和焊接顺序 (120)4.15.5 通过信息化施工手段,优化焊接顺序,控制结构变形 (120)4.16 焊接应力控制 (120)4.17 焊接质量检查 (121)4.18 焊接缺陷返修 (121)4.19 焊接操作注意事项 (121)4.19.1 防风措施 (121)4.19.2 防雨、防湿措施 (122)4.19.3 其它注意事项 (123)第五节高空吊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24)5.1 施工作业面通道 (124)5.1.3 临时支撑上通道 (126)5.1.4 Φ609临时支撑管登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