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42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一、知识能力目标1、从商代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发展演变历史。
2、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及其精湛的工艺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教学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三、教材要点解析1、右图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照片,它是商朝人为记录重大事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珍贵的资料。
2、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
3、青铜器是用铜、锡的合金铸成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和西周,是我国青铜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具有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等特点。
4、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精湛;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反映出当时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5、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钟鼎文”,也称“铭文”。
西周时,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且字数多、篇幅长,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6、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7、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与商周同时期风格虽迥异于中原的青铜器,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表明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四、同步练习1、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文字发展来的()A.甲骨文B.小篆C.大篆D.东周3、判断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依据是()A.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B.记载商朝社会生活的甲骨文C.半坡彩陶上刻有的二三十种符号D.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和帛书4、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着一种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比甲骨文规范,字形也比甲骨文圆润美观的文字,这种文字称为()A.金文B.大篆C.隶书D.魏碑5、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大盂鼎B.青铜立人像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A.装饰品B.乐器C.食器D.盛水器皿7、巨大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8、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于()A.玩赏和日常生活B.生产和战争C.生产和饮食D.祭祀和战争9、与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在()A.长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成都平原10、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1. 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 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一、温故知新。
1、凭借强大的实力,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 代替 。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3、夏朝建立时间: ,商朝建立时间: ,西周建立时间: 。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1、青铜器的出现:,我国出现了铜器。
2、用途与功能: 后期青铜器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
功能由 等发展到 。
礼器的数量反映了 大小和严格的 界限。
3、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高超,采用“ ”。
4、青铜器的特点: 、 、 、 。
4、杰出代表: 、 。
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 和 等兽骨上的文字。
2、首次发现:1899年,3、评价:是中国已发现的 、体系 的文字。
4、影响: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1、造字方法: 、 、 、 、 等。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与汉字的关系:具备了汉字的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 。
巩固练习:1.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 .甲骨文B .司母戊鼎C .兵马俑D .敦煌莫高窟2.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 .夏朝历史B .商朝历史C .西周历史D .春秋时期历史3.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A .夏朝历史B .商朝历史C .西周历史D .春秋时期历史4、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无论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行书,追溯其发展渊源,都离不开() A .象形文字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四:作业布置:掌握本课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内容标准: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学好本课是陶冶学生情操,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渠道。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青铜工艺的制作,以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为代表的青铜工艺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识记甲骨文的发现,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甲骨文对商朝历史研究的价值,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通过对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的观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像能力。
通过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走近青铜器”和“解读甲骨文”两大板块,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通过猜一猜、算一算、说一说了解青铜器的特点。
通过视频,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设计“猜字大比拼”,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与汉字的渊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纹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它们定格在时空中,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和引以为傲的标志。
比如,有人说过,不同时期的中国都向世界呈现出不同的名片。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有没有同学知道,三千年中国的名片是什么?(青铜器)今天首先就让我们走近青铜器,一起来领略青铜器的庄重和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