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二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填空题(每空1分)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的倾向可以追溯到"文革"末期,--------------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一倾向从地下浮出水面的标志。
2.1959年,《--------------》以"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为题,组织了对《"锻炼锻炼"》的讨论。
3.1979年在成都复刊的诗刊《------------》在1957年曾因发表流沙河的散文组诗《草木篇》和白曰的短诗《吻》而被封杀。
4."样板戏"的创作大多采用移植的手段,只有极少数作品属于京剧原创,在最初的八个样板戏中,这部京剧是《--------------》。
5.舒婷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6.《小鲍庄》经淮北一个偏远山村为背景来审视传统文化,成为了--------------创作风格变化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7.在"十七年"文学中,以革命历史斗争为题材的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8.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的《无主题变奏》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9.被批评家们称为"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小说家"的现代作家是--------------。
10.王安忆《长恨歌》中和王琦瑶与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性都有类似之处,比如《倾城之恋》中的流苏、《--------------》中的长安。
11.小说《"锻炼锻炼"》的主人公不是老主任王聚海,而应该是年轻的副主任----------。
12.当代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庞杂驳乱的"读物型"作品,其中包括--------------的"顽主"系列小说,叶永烈的政治人物传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等。
《中国当代文学》模拟试题说明:本次考核的主题为“模拟考试”,在学习完教材的全部教学内容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能在课堂内进行),本次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时间为90分钟(一个半小时),总分为100分。
题型和要求与期末考试的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3.冰心的《-----------------》,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4.《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5.艾青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6.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8.《哦,香雪》写一个名叫----------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9.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
11.汪曾祺将苏北-----------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12.1985年,韩少功的《------------》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13.“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4.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全国201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二)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17年,在《新青年》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2.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A.《小说月报》B.《新小说》C.《小说林》D.《新潮》3.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文学团体的是()A.莽原社B.未名社C.浅草——沉钟社D.湖畔诗社4. 作为新文学的奠基者,有“台湾的鲁迅”之称的作家是()A.杨逵B.赖和C.路易士D.陈映真5. 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塑造革命者形象的作家作品是()A.蒋光慈《少年漂泊者》B.茅盾《蚀》三部曲C.叶绍钧《倪焕之》D.蒋光慈《短裤党》6. 台湾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小说是()A.赖和《善讼的人的故事》B.追风《她要往何处去》C.张我军《买彩票》D.杨逵《送报夫》7. 下列诗集中不属于象征诗派的是()A.《微雨》B.《食客与凶年》C.《昨日之歌》D.《为幸福而歌》8.关于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旁征博引,学识丰厚B.机智幽默,略含嘲讽C.语言华美,描写细腻D.平和冲淡,恬适淡远9.20年代末期,与后期创造社一起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A.新月社B.左联C.太阳社D.中国诗歌会10. 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的理论家是()A.朱光潜B.沈从文C.梁实秋D.胡秋原11. 以下几组人物全部出自巴金小说的是()A.鸣凤瑞珏梅静女士B.高觉新汪文宣杨老三杜大心C.高觉慧姚国栋冯乐山韵梅D.克安克明祁瑞宣钱默吟12. 被鲁迅赞誉为“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在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的作家作品是()A.叶紫《丰收》B.萧红《生死场》C.萧军《八月的乡村》D.殷夫《孩儿塔》13. 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何其芳B.李广田C.丽尼D.陆蠡14. “汉园三诗人”不包括()A.卞之琳B.何其芳C.戴望舒D.李广田15.下列小说不具有抒情风格的是()A.萧红《呼兰河传》B.师陀《果园城记》C.冯至《伍子胥》D.吴组缃《山洪》16. 下列小说主要是以抗日为背景的是()A.《春明外史》B.《啼笑因缘》C.《八十一梦》D.《金粉世家》17. 关于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史诗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重大的历史变迁B.在叙述中采用了政治、哲理、抒情等多种艺术要素C.中心人物是蒋家三个儿子:蒋蔚祖、蒋少祖与蒋纯祖D.蒋纯祖是知识分子与人民相结合的艺术典型18. 在艾芜的小说集《南行记》中最能表现边陲异域特殊的下层人物生活的是()A.《山峡中》B.《南国之夜》C.《海岛上》D.《夜景》19. 40年代国统区文学中影响最大的讽刺诗集是()A.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B.臧克家《有的人》C.邹荻帆《幽默的人》D.郭沫若《进步赞》20. 下列诗人不属于七月诗派的是()A.绿原B.阿陇C.穆旦D.牛汉21.小说《台北人》的作者是()A.林海音B.白先勇C.陈映真D.聂华苓22. “出水才看两腿泥”对应的作家作品及人物是()A.梁斌《红旗谱》朱老忠B.柳青《创业史》梁生宝C.罗广斌杨益言《红岩》许云峰D.吴强《红日》梁波23. 在当代台湾诗坛上有“诗魔”之称的是()A.余光中B.洛夫C.杨牧D.叶维廉24. 在十七年话剧创作中,第一次将农业合作化运动搬上舞台的是()A.《妇女代表》B.《洞箫横吹》C.《春风吹到诺敏河》D.《枯木逢春》25. .中国当代第一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是()A.徐星《无主题变奏》B.莫言《红高粱》C.刘索拉《你别无选择》D.残雪《苍老的浮云》26.下列作品没有使用“意识流”创作手法的是()A.《布礼》B.《风筝飘带》C.《春之声》D.《灵与肉》27. 被称为“伤痕文学”发轫之作的是()A.卢新华《伤痕》B.刘心武《班主任》C.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D.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28. 下列创作不属于作家余华的是()A.《在细雨中呼喊》B.《活着》C.《一九三四年的逃亡》D.《许三观卖血记》29. 下列诗人不属于朦胧诗派的是()A.舒婷B.北岛C.顾城D.海子30. 下列报告文学是第一次把知识分子作为主人公的是()A.《地质之光》B.《历史的审判》C.《正气歌》D.《哥德巴赫猜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模拟试题《屮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模拟试题提供此模拟题仅为人家熟悉题型之用,仅此而已,与木次期末考试无任何玄接关系(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 .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在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_____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 .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的_____ ”的结合。
3 . 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_____ 年。
4. 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______ 》移植的。
5. 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硏究屮,_______ 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岀的内容”。
6. 1980年,《 _____ 》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舸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屮,删去了原电影木屮_____ 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 ______ 原名赵振开,在“文革”屮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 .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________ 》而一举成名。
1 0 .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小国其他乐器和两洋乐器,形成了屮两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人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________ O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止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老定额》B.《“锻炼锻炼”》C.《三里湾》D.《套不住的于》2 .江河1985年创作的“史诗”代表作是()。
A.《诺日朗》B.《太阳和他的反光》C.《纪念碑》D.《自门——给圆明园废墟》3.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
[笔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沈从文2、《雷雨》的作者是()A 老舍B 曹禺C 巴金D 茅盾3、以下哪部作品是莫言的代表作?()A 《红高粱家族》B 《平凡的世界》C 《活着》D 《蛙》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诗出自()A 北岛的《回答》B 顾城的《一代人》C 舒婷的《致橡树》D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5、以下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A 赵树理B 孙犁C 刘绍棠D 周立波6、《围城》的主人公是()A 方鸿渐B 孙柔嘉C 唐晓芙D 苏文纨7、以下哪部作品是余华的代表作?()A 《受戒》B 《妻妾成群》C 《许三观卖血记》D 《黄金时代》8、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刘心武B 蒋子龙C 韩少功D 张洁9、“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是谁提出的?()A 钱谷融B 朱光潜C 宗白华D 李泽厚10、以下哪部作品是张爱玲的代表作?()A 《金锁记》B 《倾城之恋》C 《半生缘》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_____的《沉沦》。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_____。
3、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_____等。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_____”和“文学革命”的口号。
5、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
6、赵树理的小说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特色。
7、“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
8、王蒙的代表作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_____等。
9、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_____等。
10、贾平凹的代表作有《废都》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模拟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楚。
1. 《在酒楼上》有关“废园”里“老梅”的描写一段,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2.废名的小说《菱荡》与《桥》有何不一样的语言特点?
3.《酒后》的戏剧语言和戏剧结构有何特点?
4.以《我不懂得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为例,分析徐志摩诗歌的格调。
5.联系《小二黑结婚》,谈谈赵树理小说的“评书体”格调。
6.老舍在《骆驼祥子》里体现了怎样的语言格调?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详细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
楚。
每题不得少于800字。
1.从湘西地区文化和民俗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边城》的认识。
2.比较《苦雨》与《女吊》两篇作品的写作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批评了( )。
A、自由主义B、大男子主义C、官僚主义D、无政府主义2、《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是( )。
A、林道静B、曹七巧C、高觉慧D、陈白露3、格非的叙述技巧是对( )的挪用。
A、马尔克斯B、罗伯-格里耶C、博尔赫斯D、米兰·昆德拉4、《红旗谱》是( )的作品。
A、梁斌B、杜鹏程C、柳青D、周立波5、《( )》是赵树理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A、锻炼锻炼B、小二黑结婚C、三里湾D、实干家潘永福6、()提出了“三美”主张。
A、闻一多B、梁实秋C、郁达夫D、艾青7、( )被称为“恋爱小说专家”。
A、张爱玲B、汪曾祺C、徐志摩D、张资平8、朱光潜提出()主张。
A、人性论B、“性灵文学”C、静穆美学D、“主观战斗精神”9、 ( )著有小说《子夜》。
A、老舍B、巴金C、李劼人D、张炜10、沈从文的代表作是《( )》。
A、金锁记B、围城C、边城D、暴风骤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王安忆的“三恋”指 ( )。
A、《小城之恋》B、《荒山之恋》C、《锦绣谷之恋》D、《海岛之恋》2、()是路遥的小说。
A、《活着》B、《人生》C、《平凡的世界》D、《兄弟》3、诗人舒婷创作了(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回答》C、《小草在歌唱》D、《致橡树》4、“伤痕小说”的代表作有( )。
A、《班主任》B、《小鲍庄》C、《伤痕》D、《春之声》5、胡风提出( )。
A、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B、主观战斗精神C、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精神奴役创伤”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美食家》的创作成就。
2、简述白话新诗的艺术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文前有一篇用(A)写成的小序。
[A] 文言[B] 白话文[C] 文白夹杂[D] 韵文2、艾青诗歌有着独特的意象,其一是(B)。
[A] 大海[B] 土地[C] 月亮[D] 星星3、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当中以(A)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被金钱异化,自食食人的悲剧女性形象。
[A] 曹七巧[B] 白流苏[C] 姜长安[D] 薇龙4、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诗坛,(C)诗歌的玄学色彩很浓。
[A] 徐志摩[B] 戴望舒[C] 冯至[D] 废名5、在凌淑华的短篇小说《酒后》当中,妻子在家庭中处于(B)。
[A] 和丈夫不和的境况[B] 主导地位[C] 和丈夫平等的地位[D] 依附地位6、关于《围城》的主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小说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B] 小说充满讽刺,而少了些悲悯和关怀[C] 小说使人在冷静的悲剧中体味悲凉的意味[D] 小说并没有反应爱情婚姻问题,而是反映了社会问题7、《自己的园地》是作家(D)的散文集。
[A] 朱自清[B] 冰心[C] 梁遇春[D] 周作人8、杨朔的散文《雪浪花》叙述了一个名叫( A)的人解放前受帝国主义欺负的经历。
[A] 老泰山[B] 老疙瘩[C] 老石头[D] 老猴子9、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当中重要的女英雄(B)是一名医护人员。
[A] 林红[B] 白茹[C] 小常宝[D] 鞠县长10、(B)曾经谈到他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冲动是来源于悖论、老庄和禅三者在智慧层面上互相辉映的结果。
[A] 孟京辉[B] 过士行[C] 高行健[D] 魏名伦11、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安忆发表了长篇小说(B),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传人。
[A] 《乌托邦诗篇》[B] 《长恨歌》[C] 《伤心太平洋》[D] 《纪实与虚构》12、《过把瘾就死》的作者是(A)。
[A] 王朔[B] 余华[C] 王蒙[D] 刘震云13、( D)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也是最先为社会有限度承认的“朦胧”诗人,其诗集在1982年就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1979-198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选试题之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卷之二一、单项选择题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以“白话代替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文学正宗”的是()。
A.陈独秀 B.刘半农 C.胡适 D.李大钊2、不属于鲁迅前期杂文集的是()。
A.《坟》B.《热风》C.《华盖集》D.《野草》 3、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呐喊》、《彷徨》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B.文学研究会诸作家创作上出现“问题小说”。
C.20年代中期,“乡土文学”勃兴。
D.《呐喊》、《彷徨》、“问题小说”、“乡土文学”等形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潮流。
4、关于“五·四”时期诗歌创作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写实主义诗歌代表诗人 B.郭沫若是创造社浪漫主义诗歌代表诗人 C.瞿秋白是象征诗派的诗人D.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5、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是()。
A.《野草》B.《朝花夕拾》C.《往事》D.《塔》 6、具有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作品集是()。
A.郭沫若《凤凰涅槃》B.鲁迅的《呐喊》C.郭沫若《女神》D.闻一多《红烛颂》7、1921-1925年,“五·四”文学革命从理论上探讨转向创作实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学社团与流派大量涌现B.文学刊物在各地纷纷创刊C.最有代表性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D.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创造社主要有郭沫若等 8、30年代注重表现农村生活、诗中散发“乡土气息”,被称为“农民诗人” 是()。
A.郭沫若B.蒋光慈C.臧克家D.闻一多 9、下列作品与人物搭配有误的是()。
A.《名优之死》——刘振声B.《日出》——陈白露C.《上海层檐下》——萧涧秋D.《雷雨》——周朴园 10、20年代创作成绩最丰富的剧作家是()。
A.田汉 B.曹禺 C.夏衍 D.陈白尘11、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最杰出长篇小说是()。
A.《骆驼祥子》 B.《大明湖》 C.《四世同堂》 D.《鼓书艺人》 12、30年代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成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C 卷)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考试时量 90分钟 开卷闭卷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19492、五月卅下十点北京宿舍3、周立波4、江玫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6、嵇康7、田汉 8.、阿诗玛9、《评新编剧(海瑞罢官)》 10、多多,芒克 根子 11、.穆旦 12、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13巴金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要谈谈50年代战争小说的美学特点。
(1)作家们全心全意赞美歌颂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
(4分) (2)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
(2分) (3)以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为基调。
(2分)2、《茶馆》反映出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及戏剧的结构特点。
3.三个时代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时期。
(2分)结构特点:(1)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自作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袭,每个人物都说他们自己的事,但都与时代发生关系。
(4分)(2)靠人物的不同命运的变迁去推动剧情的发展。
(2分)3、简要谈谈朦胧诗。
2.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2分)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北岛《我不相信》,顾城的《一代人》,舒婷的《致像树》。
(3分)审美风格:以繁多的象征和隐喻刷新了诗歌美学风格,注重书写人的尊严,人的理性和人道主义关怀。
(3分)四、写出下列诗行所表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0分)(字数要求300字以上)主题:这首诗,记录了“上山下乡”的青年离开北京,火车开动刹那间的心理反应,离开北京,也就是离开了母亲,离开到了某种熟悉的生活,被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最后的北京可视为某种信仰和寄托。
(概括:5分,分析:10分)艺术特点:(概括:每小点2分,分析:每小点3分)(1)幻觉意象的组合;(2)独特的感知与会话方式;(3)拟人和比喻的巧妙应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氏兄弟”之一。
2.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3.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4.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5.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6.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9.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0.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美国诗人是惠特曼。
11.《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社戏》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12.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四老爷)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1959年上**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15.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6.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17.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郭沫若C. 胡适D. 郭小川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是茅盾的长篇小说?A. 《子夜》B. 《围城》C. 《边城》D. 《家》答案:A3. 以下哪位作家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A. 孙犁B. 赵树理C. 巴金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答案:A5. 以下哪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A. 赵树理B. 孙犁C. 周立波D. 丁玲答案:A6. 以下哪部作品是巴金的“家”三部曲之一?A. 《家》B. 《春》C. 《秋》D. 《寒夜》7. 以下哪位作家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A. 北岛B. 艾青C. 舒婷D. 顾城答案:A8. 以下哪部作品是老舍的长篇小说?A. 《骆驼祥子》B. 《茶馆》C. 《四世同堂》D. 《离婚》答案:C9. 以下哪位作家是“九叶派”的代表人物?A. 袁可嘉B. 辛笛C. 郭小川D. 艾青答案:A10. 以下哪部作品是丁玲的长篇小说?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B. 《暴风骤雨》C. 《创业史》D. 《三家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发表于______年。
答案:19232.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发表于______年。
答案:19323. 巴金的“家”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__。
答案:《秋》4.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创作于______年。
答案:19445.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______的长篇小说。
答案:丁玲6.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北岛的代表作品有《回答》、《______》等。
答案:《生活》7. “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赵树理的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______》等。
答案:《李有才板话》8.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______》等。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共20分)1、“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中提出来的。
2、在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中,“锻炼锻炼”是争先社社主任的一句口头禅。
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这是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4、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
5、1981的甘肃的《》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6、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报仇故事出自小说《》。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和琼花的爱情事故。
8、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9、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10、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11、钱理群、、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提出:“民俗描写往往是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有的显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参考价值。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的《上海的早晨》等。
13、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产《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15、京剧“样板戏”除《》和《龙江颂》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写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6分)
1、胡适提出了“”和提出的“三大主义”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年成立于北京的。
3、“左联”于年3月在成立。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典妻作品是的《》。
5、40年代后期,围绕上海的《诗创造》、《中国新诗》杂志,形成了“”诗派。
6、“好一计鞭子”是抗战初期《放下你的鞭子》、《》、《》的合称。
7、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
8、王蒙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塑造了和两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9、“”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初始阶段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
10、新时期文学中,的小说《你别无选择》是被称为第一篇“真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选对1个得1分,共10分)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A、《沉沦》
B、《呐喊》
C、《彷徨》
D、《冲积期化石》
2、《相隔一层纸》的作者是()
A、胡适
B、沈尹默
C、刘半农
D、冯至
3、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是()
A、冯至
B、徐志摩
C、潘漠华
D、戴望舒
4、沈从文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边城》里故事的发生地是()
A、湖北
B、广西
C、四川
D、湘西
5、《呼兰河传》是谁的优秀长篇小说()
A、西玲
B、萧红
C、萧军
D、周立波
6、通过“珍珠”与“泥土”的比喻阐发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诗《泥土》的作者是()
A、田间
B、艾青
C、鲁藜
D、李季
7、被称为建国后抒情散文的黄金时期的是()
A、50年代初
B、50年代中
C、60年代初
D、50年代末60年代初
8、曹禺在建国后创作的有影响的历史题材话剧是()
A、《北京人》
B、《方珍珠》
C、《蔡文姬》
D、《胆剑篇》
9、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涌现的小说创作新潮流是()
A、“文化寻根小说”
B、“新潮小说”
C、“反思小说”
D、“新写实小说”
10、话剧《于无声处》的作者是()
A、宗福先
B、宗福先贺国甫
C、苏叔阳
D、白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湖畔诗社
2、“七月诗派”
3、“人像展览式”
4、伤痕文学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析《秋夜》的艺术特色
2、曹禺在《雷雨》中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雷雨”的象征意义?
3、《黎明的河边》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有何妙处?
五、论述题(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作答。
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作品具体论述《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2、结合作品论述《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形象,成长历程及其这一历程所昭示的典型意义。
3、举例论述《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强化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