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 格式:wp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王守仁从“致良知”的理论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的最多,受外界市侩思想的影响也最小。
因此,教育要及早抓起,这样才能尽量保留儿童的“良知”,使其减少蒙蔽。
王守仁颁布的《教约》中规定到:“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并要求“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本着“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思想观念,认为能否做到“致良知”才是平民与圣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因此,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能够达到“致良知”、“明人伦”。
这样,教育就应该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儿童的道德智力,使儿童能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情怀。
王守仁认为,当时针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及其单一,不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应该在传统的“读书”之外,增加“歌诗”、“习礼”。
为此,他特意在《教约》中制定了一份课程表。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4]他认为“歌诗”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志向和意志,还能使儿童真正的宣泄自身的情感,也有助于儿童内心犹豫和烦恼的消除,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
“习礼”不仅能使儿童更加注重自身仪容和仪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能“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达到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指出:“各童生之家,亦各通行戒饬,务在隆师重道,教训子弟,勿得因仍旧染,习为偷薄,自取愆咎。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家长一定要为儿童树立典范,言传身教,切不能沾染恶习,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的。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如下
孟子曾经提出“言之为教,行而为范”四字强调,儿童教育必须以做为教来指导,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王守仁尤其重视儿童的个性教育。
王守仁曾对儿童所做的件事—摆钟、绑褐尾、鼓小鼓等——更多的重视行为动作而非言语,他认为儿童教育是要像择善固执,把善良的一面加强,而及时纠正不良的言语服从的坏习惯。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劝导和教育为主,以身体活动,寓教于乐。
他建议要绑住孩子的脚,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受教育,这样就可以使他们逊要正性,更好的增加知识,并且不会空有词汇而无理解。
王守仁还指出“一般说来,害人者,是不遵父母,不重礼义。
要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得,子能养而亲不与,子从事而亲不助者,是从坏礼仪中来的,这就是孩子叛逆不良性格的真正根源”。
他认为孩子得把自己的礼仪教育让父母参与,通过合理的安排制度,可以有效引导孩子健全成长。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启示如下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给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首先应给和要给孩子们安全的环境,允许他们在安全友爱的气氛中成长;其次,应该以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用生活中的行动和劝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来引导孩子们;最后,应将父母的教育观、行为规范以及坏习惯的纠正准备给他们。
总之,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他的思想也对当今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教育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
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孩子们进入正确的心态,让孩子们带着良性习惯长大,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提倡顺应儿童性情、儿童教育内容和方法——诱导讽、教学程序和“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
并分析了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诱导讽;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 一)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接着他提出要“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
( 二) 正是在这种顺应儿童性情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王守仁提出了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诱致诗歌”,“导之习礼”,“讽之读书”。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中期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教,从他34岁起,就开始授徒讲学,知道去世为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
在儿童教学方面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儿童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强调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反对体罚儿童,提倡独立思考,主张全面发展等。
王守仁儿童教育叙述顺应性情,鼓舞兴趣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应当顺应儿童“乐嬉戏”、“惮拘检”的特点。
也就说对待小孩不能用对待大人的方法去教育儿童,王守仁认为应该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心中喜悦”的积极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和鼓舞儿童的正当兴趣,让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如果这样儿童的发展进步一定很快,才能也一定会迅速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否定和抹煞儿童的年龄特点,不承认儿童的个性特点,稍有不合,就加以体罚儿童,就会扼杀儿童的才能,儿童的身心就不能健康的发展。
重在诱导,反对体罚王守仁强烈的反对当时蒙学中对待儿童盛行体罚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对儿童及其的有害,每天只知道教儿童朗诵辞句、书写文字。
要求他们检点约束,不用“礼”来诱导儿童,要求他们聪明起来,却不用“善”来诱导,而是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儿童“视学舍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入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戏”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戏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王守仁主张在“歌诗”、“洗礼”、“读书”三方面对儿童进行启发诱导,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感情得到正当的宣泄,这有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
对儿童“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对儿童“讽之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思想是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其儿童教育思想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
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压制TJL~+性。
在他看来,让儿童的个性长期受到压抑比不让儿童受教育还要恶劣。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视儿童为囚犯,学校则成为儿童的监牢,而学生把老师看成敌人。
这就造成了儿童的一种反抗心理,学校并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善良的品质。
可见,他对传统儿童教育的这种揭露是很深刻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儿童教育须顺应儿童年龄特征
王守仁主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
对待儿童应当像对待小树苗一样。
对儿童的压抑好似严冬给予花草的打击一样,对儿童应该给予春风时雨。
这在当时是一种独到的见解。
(3)儿童教育内容--歌诗、习礼、读书
王守仁认为蒙学里应当设立三个基本学科,即歌诗、习礼、读书。
唱歌和吟诗可以激发儿童的志向,可以消除儿童顽皮的习性,使性格外向的儿童有发泄精力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儿童也可以解除心中的愁闷和烦恼。
“习礼”不仅可以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而且可以通过“拜起屈伸”、“动荡血脉”、“固束筋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读书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存心宣志”,“致良知”。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