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分析的基坑事故发生规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准版)一、施工安全技术问题编制科学、严谨的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基坑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基坑开挖过程中,违反技术规程要求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施工安全管理问题1、建设单位方面建设单位未严格审查和优选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任意发包建设工程。
不办理报建审批手续,不进行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监测方案论证就开始进行设计、施工等。
2、工程勘察方面有些工程勘察走形式,没有为设计、施工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勘察资料提供的土层构成、厚度以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导致土压力计算严重失真,支护结构安全度不足。
3、设计单位方面设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存在无资质或超资质进行设计、甚至有些设计单位不遵守相关规范的规定盲目设计。
4、施工单位方面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部分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长期缺位甚至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应资格,部分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开展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或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5、工程监理方面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主动、操作不规范。
对施工单位严重的错误行为不及时制止。
监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施工阶段。
有时监理人员容易受建设单位的影响,不能实施有效监理,容易走形式。
三、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编制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和进行施工作业2、加强工程建设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1)应当严格执行基坑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建设前期工作质量(2)严格落实基坑工程勘察工作,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前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基坑工程作为重要的工程之一,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险。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建设进度产生影响,更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对保障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1. 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时,很容易在施工中松懈警惕,造成各种不安全行为。
例如,不带安全帽、互相扔工具、操作不熟练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基坑工程设计不合理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危险的施工之一,所以在基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
如果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基坑支撑不稳、坑底渗水等问题,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多安全风险。
3. 基坑边坡稳定性差在基坑工程中,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边坡稳定性不好,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事故,这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将产生巨大的威胁。
4. 基坑工程材料不合格基坑工程需要广泛使用许多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就会对基坑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液态混凝土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会引起凝结,出现混凝土缺陷,直接影响基坑的强度和稳定性。
5. 基坑周围建筑物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建筑物的问题也会对安全带来威胁。
例如,施工现场周围有高楼大厦,风险就会加大。
此外,当周围的建筑物不稳定、施工过程中未能预判灾害等因素也是造成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
三、对策措施在基坑工程中,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 安全意识培训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2. 合理设计基坑工程在基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环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综合考虑基坑的深度、面积、临近建筑物等多种因素。
基坑工程事故常见原因基坑工程的风险问题较多,其技术复杂,是建筑工程中的—个难点。
基坑涉及多样学科,如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和施工技术等,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对土质形变、地质成因、地下水的形成等详细了解。
据文献统计的522例基坑失事工程中,设计原因造成的基坑失事就有213例(典型的基坑事故如图1-16所示),占调查总数的40.8%,由此可见设计考虑不周的失事概率相当高。
常见的事故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不基础建设。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施工滞后于土方施工比较常见,因此不得不采取二次回填或搭设架子桩基来完成支护施工。
一般来说,土方开挖施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序比较简单,组织管理也挖易。
面深基坑挡十或挡水的专护结构施技术含量比较高。
工广多且复杂施工组织和行政管理都较土方开挖开挖复杂。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基坑工程—般由两个专业施工队来分别完成土方开挖和挡土支护党务工作,且交叉点两项其他工作往往是平行进行的。
这样就增加了施工中的协调管理难度,土方开挖施工单位或者争抢进度,或者拖工期,导致开挖排序较乱。
特别是雨期施工时则,甚至挡土支护施工所需的工作面要求,锐角使得支护施工的操作面不足,三十天上也无法保证,致使支护施工发展缓慢于土方施工。
因为支护施工无操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完成钻孔、注浆、布网和喷射混凝土等其他工作,不得不用土方回填或搭设架子来设置操作平台,以便完成施工。
这样不但难以保证工程施.】进度,当更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甚至频发安全事故,留下质量隐患。
(2)边坡修理达不到设计不出和规范要求。
挖深基坑开挖常存在超挖和亏了挖现象。
—般深基坑开挖均使用机械开挖。
人工修坡后即开始挡上支护的混凝土初喷工序。
而在实际开挖时,由于施工管理人员不到位,技术交底不充分,分层分段开挖高度不一.开挖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低等因素的能响,使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顺点度极不规则,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文件编号:TP-AR-L4592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正式版)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前言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基坑工程问题,基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基坑工程向更深、更大发展,边界条件更复杂、约束条件更严格,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的经验,结合西安地区基坑安全事故调查及处理资料,从基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出发,分析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和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基坑工程发展及安全现状目前西安地区基坑最小深度3~4m,5~9m的基坑很普遍,有的发展到13~16m,地铁基坑最深达23m。
少数基坑具备放坡条件,大多数基坑放坡受到限制,有的基坑四周没有放坡和锚拉条件。
基坑支护形式有放坡、木板内支撑、土钉墙支护、微型桩支护和排桩支护,桩-锚支护;基坑四周不具备锚杆施工条件的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方式,这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两年以前,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基坑工程事故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基坑工程发生的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供对工程中的潜在危险以及尽量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建议。
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现场管理以及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人疏忽导致的。
建议在工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引言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程,然而由于其工程特点以及安全风险的存在,基坑工程事故频发。
本次报告对基坑工程的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旨在揭示事故原因,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二、事故概述该基坑工程事故发生在2024年X月X日下午,事故发生地点工地。
当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多名工人被埋。
经过救援,7名工人被抢救出来,其中1人不幸身亡。
事故原因调查后,发现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和现场管理不到位所致。
三、事故原因分析1.工人疏忽大意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挖掘机在挖掘基坑的同时,并未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
工人也没有在施工前对挖掘现场进行全面查看,导致基坑的边坡未经加固,无法承受外力,从而引发坍塌事故。
2.现场管理不到位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对挖掘机的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未能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相关的安全措施也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如安全警示标志未设置,也没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督。
四、事故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基本安全操作知识的讲解和操作技巧的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有效防范各种安全事故。
2.强化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并设置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
现场管理人员应全面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并确保相关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
另外,应在挖掘机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3.安全防护措施挖掘机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时,应配备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挖掘机上安装护栏和防护网,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编号:SM-ZD-52525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前言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基坑工程问题,基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基坑工程向更深、更大发展,边界条件更复杂、约束条件更严格,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的经验,结合西安地区基坑安全事故调查及处理资料,从基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出发,分析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和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基坑工程发展及安全现状目前西安地区基坑最小深度3~4m,5~9m的基坑很普遍,有的发展到13~16m,地铁基坑最深达23m。
少数基坑具备放坡条件,大多数基坑放坡受到限制,有的基坑四周没有放坡和锚拉条件。
基坑支护形式有放坡、木板内支撑、土钉墙支护、微型桩支护和排桩支护,桩-锚支护;基坑四周不具备锚杆施工条件的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方式,这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两年以前,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常见基坑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深度3~4m的三级基坑和深度5~9m的二级基坑。
深度3~4m的三级基坑多为管沟,较浅、路线长、暴露时间短,不被建设方重视,因而不支护或采用简单的支护方式,导致事故发生。
基坑常见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李明在现阶段,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的大量修建以及旧城改造的推进,往往要求在狭窄的场地上开挖深基坑,对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旦造成危害,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为保证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地基的稳固性,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不得不采用各种基坑支护系统。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基坑开挖与支护属于临时性工程,易忽略了其复杂性、随机性和风险性,一旦在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监理五个环节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
基坑工程本身是挖土、挡土、防水、降水等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某一环节失控,就会造成事故,同时基坑工程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也是引起工程事故的原因。
基础工程的常见事故主要包括土方施工事故、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1.基坑常见事故1.1土方施工事故1.1.1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下降,引发事故:1.1.1.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1.1.1.2土方机械事故;1.1.1.3边坡上堆放材料倾落;1.1.1.4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1.1.2事故的原因:1.1.2.1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1.1.2.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用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和塌坡。
1.1.2.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1.1.2.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1.1.3事故的控制措施:1.1.3.1放坡。
根据土的种类、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对永久性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之间。
基坑工程事故综述报告近年来,基坑工程事故频发,给施工工人和相关部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财务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近期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进行综述,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概述事故一发生在2021年X月X日,地点位于某市某区的一个大型基坑工程现场。
事故导致两名施工工人丧生,多人受伤。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基坑侧坡坍塌导致的。
事故二发生在2021年X月X日,地点位于某市某区的一处住宅建筑工地。
工地周边建筑物遭到毁坏,造成多人死亡和多人受伤。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是由基坑排水系统失效引发的。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事故一原因分析:事故发生时,该基坑工程正在进行地基土方开挖工作。
经调查,发现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防坍措施,导致侧坡不稳定,进而坍塌。
此外,相关施工人员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侧坡存在失稳风险。
2. 事故二原因分析:事故发生时,该基坑工程正在进行排水系统施工。
调查结果显示,排水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未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排水系统未能及时排除积水,造成基坑内水位过高,导致基坑失稳,最终引发坍塌事故。
三、事故防范措施建议1. 强化安全意识和培训: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具备辨识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2. 坚持科学施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地质、土质情况合理选择坑壁支护方法,如钢支撑、构件预制等,确保坑壁的稳定性。
3. 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在基坑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排水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4. 加强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坑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现场巡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五、结论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对施工工人和相关部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财务损失。
通过对近期发生的基坑工程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未采取有效的防坍措施和排水系统设计存在缺陷所致。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基坑工程建设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坑工程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建设者和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因此,对于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基坑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基坑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种职业施工人员的共同作业,如挖掘、支护、构筑、打钢筋等工作。
然而,由于基坑工程施工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内容复杂,工作强度大,往往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自我保护意识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工作环境安全隐患存在基坑工程施工通常需要在房屋与地下室之间施工,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也不容易排除。
如在施工现场,由于难以掌握施工物料和设备运输的安全,也会造成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一些企业往往盲目地压缩工期和成本,导致工作环境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
3.管理体制不完善基坑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对施工、监管、施工人员等进行统一的管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管理不力、监督不到位,从而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导致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4.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基坑工程施工需要多种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如钢筋加工机械、挖掘设备等。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设备和技术水平不高,容易故障或失灵,增加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困难。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技术工人技术水平也不高,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对策1.人员安全教育要提高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危害和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和应对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基坑坍塌事故树图及分析(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根据图4列出结构逻辑函数式如下:T=M1M2=X1M3(M5+M6+M7+M8)=X1(X2+M4)(M5+M6+M7+M8)=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
根据布尔代数简化,得到共有54组割集,从整理结果可看出,这54组都是最小割集。
实例结果分析1)由事故树可知,或门个数多而与门个数少。
根据或门定义,只要有任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就有输出,而与门表示只有全部基本事件发生时才有输出。
2)通过对图4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可知,基坑坍塌引起人员伤亡最小割集最多54个,最小径集3个,即导致基坑坍塌引起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有54种,可见基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是很容易发生的。
3)从结构重要顺序可以看出,在众多的基本原因事件中,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无法及时察觉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救援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设计不到位、施工方法不当、基坑监控不足等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控制措施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环境。
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做好应急体系的教育和培训;储备好应急救援设备有备无患;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员工应急救援熟练程度,做到“联得上、拉得出、能施救”。
3)要加强基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从基坑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过程监控等各方面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制订完善、可行、能操作的安全技术措施,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步工序扎扎实实地落实。
4)要坚持动态施工,动态设计的原则,一旦发现施工实际情况与原方案不符合,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方法。
基坑坍塌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导读本工程基坑支护由于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及规定的进行土方开挖和监控,对意外情况处置不当,导致围护倾斜、坍塌。
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教训是深刻的。
通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相信能为今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等提供贷款有用的参考。
一、工程概况基坑面积约为4.7万m2,周长约为2700m(含基坑内部号楼与车库3.8m高差边长),单边最大长度达360m。
纯地下车库区域土方开挖深度为3.8~4.6m,高层住宅区域土方开挖乔尔纳深度1.9m。
1、地质概况第①1层填土和第①2层浜填土,结构松散,地基强度较低,直立性较差,开挖易坍塌;第②层粉质粘土,土质相对较好,直立能力较好,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较好;第③夹层砂质粉土,地基强度较高,但基坑开挖土质稳定性较差,且局部砂性较重,渗透性较大,土体易产生渗透破坏,导致流砂、管涌、塌坍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第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软弱,土体强度较低,灵敏度较高,土体有着明显的触变、流变特性,基坑开挖,受扰动土体强度极易减缓。
2、围护结构设计本工程除2#楼地域房屋内基坑局部区域采用放坡开挖,多层周边区域拟采用格栅式水泥土挡墙的围护形式,沿局部空间不足区域采用重力式内内所装型钢以及坑内土体加固的围护加强措施;下图中阴影部位为臀部多层住宅,其周边均采用格栅装配水泥土挡墙作为支护。
二、事故形成过程工程项目在基坑周围的双轴搅拌桩已经施工并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降水工作,后大规模开挖。
土方开挖伊始土方单位尚能够按照设计及施工组织要求施工进度采取分块、分段及分层开挖。
但因建设方工期要求紧,土方单位增配梅利尼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加快施工进度,且一次开挖到底。
但施工方额外并未有足够的施工人员施工,导致基坑作业面过长高达100多米,掘进暴露时间长达15天。
在此期间基坑最大累计变形为40mm,并连续多天变形速率小于2mm/d,尚处于稳定状态。
10月初台风预报并未已引起各方重视,也没有准备采取卡蒂诺措施。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1.前言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基坑工程问题,基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随着基坑工程向更深、更大发展,边界条件更复杂、约束条件更严格,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的经验,结合西安地区基坑安全事故调查及处理资料,从基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出发,分析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和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基坑工程发展及安全现状目前西安地区基坑最小深度3~4m,5~9m的基坑很普遍,有的发展到13~16m,地铁基坑最深达23m。
少数基坑具备放坡条件,大多数基坑放坡受到限制,有的基坑四周没有放坡和锚拉条件。
基坑支护形式有放坡、木板内支撑、土钉墙支护、微型桩支护和排桩支护,桩-锚支护;基坑四周不具备锚杆施工条件的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方式,这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两年以前,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常见基坑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深度3~4m的三级基坑和深度5~9m的二级基坑。
深度3~4m的三级基坑多为管沟,较浅、路线长、暴露时间短,不被建设方重视,因而不支护或采用简单的支护方式,导致事故发生。
6~9m的二级基坑采用土钉墙等支护方式,开挖时不按设计工况开挖,赶进度超挖,或防排水措施不到位,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而大多数是违章引起的。
而深基坑则受到参建单位重视,投资到位,支护与开挖同步,很少发生事故。
3.基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及事故原因分析引起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很多,有的有多种原因同时引起的。
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发现勘察资料与实际不符,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进行控制,以消除安全隐患,不是客观原因。
而暴雨、管道破裂、渗水引起的基坑事故似乎是非参建单位的原因,但实际上还是参建单位的责任。
图1从基坑工程安全责任主体出发,进行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
3.1设计单位(1)无资质设计一般的建筑设计院不愿意承担基坑支护设计,好多建设单位将工程直接发包给基坑支护施工单位。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性的统计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进行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对于提高地铁施工安全水平、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揭示其发生规律,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概述了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定义、分类和统计方法,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收集大量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在时间、空间、事故类型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旨在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规律和特点,而且对于提高地铁施工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然而,地铁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复杂、作业环境多变,使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因此,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进行规律性统计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高地铁施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
这些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事故多发生在工期紧张、作业环境复杂的施工阶段,以及作业人员疲劳、安全意识淡漠的情况下。
工程实践基于统计分析的基坑事故发生规律研究李立云1,李瑞珍1,雷子欣2(1.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2.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 10008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38001)作者简介:李立云(1973—),男,副教授,博士摘 要:为适应狭小的城市空间,地铁及高层建筑等得到快速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越来越大。
由于复杂城市环境下施工经验的缺乏和风险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基坑事故频发。
为了更好地进行基坑开挖风险识别及评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查阅,收集了133例国内基坑事故,并以事故发生地区、开挖深度、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支护等作为统计基准对这些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奠定基础,对基坑施工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基坑开挖;基坑事故;统计分析;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中图分类号:TU7530 引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矛盾日益明显,充分利用城市地下和上层空间,建设地铁、高层建筑等工程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趋势[1-2]。
随之,基坑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朝着“深、大、紧、近”的方向发展。
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基坑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针对基坑工程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工程界的一个研究热点[3-6],在基坑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方面,尤其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定性或者半定量的层面上,针对基坑风险分析的基础数据库建设还很欠缺,因此,建立基础数据库,对基坑工程风险进行定量化研究将成为今后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在对基坑事故统计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内基坑事故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进而为基坑施工风险分析评估奠定基础。
1 基坑事故统计分析概述统计分析是研究工程事故和风险因素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
文献[7]通过对 160 余起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将事故原因分为建设单位管理问题、基坑工程勘察问题、基坑工程设计问题、基坑工程施工问题和基坑工程监理问题 5 个方面,指出设计与施工是基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文献[8]统计了 64 项基坑事故,从技术、管理、环境方面得出 17 个静态风险因子。
文献[9]分析了 52例车站基坑事故,归纳了 6 种事故类型,明确指出“渗流破坏、支撑失稳、坑内滑坡”是常见的3类基坑事故。
文献[10]对 2000 年以后的 59 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事故分为 10 种类型,统计事故类型与相应原因比重的分布情况,得出与水有关的事故最常发生,且管理到位对基坑事故的预防尤为重要的结论。
文献[11]通过资料收集以及现场调研,列出明挖地铁车站基坑事故的 7 种事故类型及其风险源,认为设计和施工的不合理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本文统计采用的 133 例事故案例均来自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文献,或者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报道,大部分事故都是基于原作者的结论分析整理,部分基坑事故资料不全,或者原因不明确,但是对统计结果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下从 7 个不同角度分析基坑事故发生规律与原因。
2 基坑事故规律统计分析2.1 事故地区分布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同、错综复杂,但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质特点,所以,可将统计的事故按地区分类,如图 1 所示。
图 1 表明,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基坑事故发生频数较多,为 93 次,接近 71%,其原因是由于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勘察可能不够准确,或者沿海地区地质大多为淤泥质土,土质较差,且经常会有雨天或者台风,给基坑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
2.2 基于开挖深度的事故统计根据收集到的 133 个事故基坑的开挖深度数据,对基坑工程事故发生频数及频率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12],本文将基坑开挖深度分为 4 类,如表 1 所示,根据基坑最大开挖深度来决定基坑归属。
不同开挖深度下基坑发生事故的频数及频率如表 2所示。
由表 2 可以看出,开挖深度为 6~10 m 的第 2 类基坑发生事故频率最高,发生频率为 0.361。
其次为开挖深度>14 m 的基坑,其事故频率为 0.248,这类基坑开挖深度大,施工和技术比较困难,但由于实际工程中采用此深度的基坑数量相对较少,相关单位比较重视,可参考的数量较少。
再次为开挖深度<6 m 的基坑,虽然开挖深度不大,但是相关单位容易对其风险轻视,其事故频率达到 0.218。
事故频率最低的为开挖深度 10~14 m 的基坑,频率最小为 0.173。
2.3 不同类型事故所占比例在事故统计类型的基础上,借鉴《基坑工程手册》[13]等资料,按照破坏形式将基坑事故分为 12 种类型,包括围护结构性破坏、围护变形过大、内倾破坏、支撑失稳、围护整体失稳、渗流破坏、突涌、踢脚破坏、坑底隆起、土体大变形、边坡失稳、整体失稳。
不同类型事故所占比例分布如图 2 所示。
根据图 2 将事故发生频数(比重)按从多到少进行分类,依次是渗流破坏>边坡失稳>围护整体失稳>整体失稳>土体大变形>围护变形过大>围护结构性破坏=支撑失稳>坑底隆起>突涌=踢脚破坏>内倾破坏。
与其他事故类型相比,渗流破坏、边坡失稳、围护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所占比重较大,4 种类型比重合计占66.3%。
其中,与水有关的事故——渗流破坏和突涌所占比重为 25.54%;与支护结构有关的事故——围护结构性破坏、围护变形过大、围护整体失稳、支撑失稳、内图 1基坑事故的地区分布事故次数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古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云南浙江地区省份表 1 基坑开挖深度分类基坑类别开挖深度 / m第 1 类≤6 第 2 类>6,≤10第 3 类>10,≤14第 4 类>14表 2 不同开挖深度下基坑失事分布情况分类第 1 类第 2 类第 3 类第 4 类频数 / 次29482333频率0.2180.3610.1730.248图 2 不同类型事故所占比例围护结构性破坏4.35%踢脚破坏倾破坏、踢脚破坏合计比重为 32.61%。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水的处理并警惕支护结构的破坏。
2.4基坑事故原因统计不同的支护形式、不同的地质环境情况下,基坑事故发生的机理不尽相同,单从力学角度很难全面和一般性地概括。
随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轨迹交叉论、现代因果连锁理论[14]等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在单一归因理论基础上,人和物的因素亦被综合考虑,管理因素作为深层次原因被认识到。
国外研究者在现代因果连锁论基础上提出安全事故致因层次方法[15],该方法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偶然因素共同导致的,每个偶然因素又是由一系列影响因素组成,其决定该偶然因素对安全的影响程度[16]。
根据安全事故致因层次方法,本文将基坑事故现场风险因素分为人员、环境、材料、机械设备 4 个方面。
其中,人员包括勘察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业主、现场施工人员等;环境包括施工中遇到的意外环境和现场管理环境;材料包括材料存放、材料使用情况和材料质量;机械设备包括机械设备使用和机械设备质量。
具体分类及统计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知,27 项风险因素中,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水文地质差>超挖>天气恶劣>监测不当=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降排水不力>管线渗漏>道路(周边环境)超载;且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水文及地质条件差、超挖、天气恶劣比重合计达到了 46%。
统计结果表明,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水文地质情况、天气情况也不容忽视,人为因素导致的基坑事故占总事故的 67%。
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一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5不同类型事故诱因比重分析为了明细导致不同类型事故的风险因素,本文对各种基坑事故诱因进行统计,计算各种诱因所占比重。
统计结果表明,边坡失稳和围护结构整体失稳的诱因最多,分别有 21 项和22 项;踢脚破坏诱因最少,为 2 项。
其中:①天气恶劣、道路超载和施工质量差是围护结构性破坏最大诱因,这 3 项诱因之和占该项所有破坏诱因的总比重为 33%;②超挖和设计不当是围护变形大和内倾破坏的最大诱因,所占其事故的总比重分别为 36% 和 30%;③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和不按设计施工是支撑失稳的主要诱因,这 3 项诱因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其和占事故总比重的 82%;④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和天气恶劣是围护整体失稳的最大诱因;⑤施工质量差、降排水不力、水文及地质条件差、管线渗漏是渗流表 3 事故原因统计风险因素事故原因出现频数 / 次所占比重 / %人员勘察人员勘察失误143设计人员设计不当5312设计单位无资质10管理人员监测漏警、误警、无监测286应急反应能力差143未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调整设计41安全意识淡薄82业主业主干涉、节约成本31现场施工人员盲目更改设计,未经专家论证143施工质量差5111不按设计要求施工286超挖337施工顺序、工艺不当51施工过快61施工单位无资质20降排水不力286卸土、坑边堆载102基坑暴露时间长72环境意外环境天气恶劣317水文及地质条件差419现场管理环境管线漏水、破裂256道路(周边环境)超载225材料材料存放过度堆载133材料质量质量不过关21材料使用情况偷工减料20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使用扰动土体、动载过大61机械设备质量设备不合格31破坏的最大诱因;⑥勘察失误、施工质量差、水文地质条件差、天气恶劣是造成突涌的主要原因,4 项之和占其事故总比重的 94%;⑦设计不当是踢脚破坏和坑底隆起的主要诱因,占其事故总比重分别为 81%、25%;⑧设计不当和降排水不力是土体大变形的最大诱因;⑨天气恶劣、管线漏水、设计不当是边坡失稳的最大诱因;⑩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超挖、不按设计要求施工、监测不当是整体失稳的最大诱因。
事故主要诱因及所占比重见表 4。
2.6不同支护发生的事故频数根据资料,将基坑支护分为放坡、地下连续墙、土钉墙、桩、水泥土墙、桩锚、桩撑等 10 种形式,不同支护下事故发生的频数统计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土钉墙支护基坑发生事故的频数最多,其次是桩撑、桩和桩锚。
所以,选择土钉墙或者桩作为基坑开挖支护形式时,一定要严格进行风险管理。
2.7不同支护下发生的事故类型不同支护形式下发生的基坑事故类型各有不同,图 4 为各种支护下事故的统计情况。
由图 4 可以看出:①放坡以边坡失稳为主,约占事故总数的 83.33%;②地下连续墙支护中渗流破坏达到 80%;③土钉墙支护中边坡失稳、围护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比重都比较大,均超过 20%;④桩支护中渗流破坏占 24.14%,围护结构性破坏占事故总数的 20.69%,边坡失稳和整体失稳之和超过事故总数的 30%;⑤水泥土墙支护中,以土体大变形为主,边坡失稳、围护大变形次之,3 种破坏之和占事故总数的 70%;⑥桩锚支护中以围护结构的大变形为主,其主要原因为锚索失效;⑦桩撑支护中渗流破坏达到 35.29%;⑧喷锚支护中,要格外注意土体大变形和边坡失稳;⑨墙撑支护中事故主要表现为支撑失稳;⑩土钉墙+桩支护中,围护整体失稳、渗流破坏、土体大变形事故要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