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演化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形成了现在这个适宜生命存在的地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经历了从原始地球到现代地球的多个演化阶段。
以下将详细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
1. 原始地球的形成大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
当时的地球是一颗炙热的岩浆球,没有大气层和海洋。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原始地球不断经历着大量的陨石撞击,这些撞击加热了地球,并引发了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
2. 地球的大气层形成约40亿年前,地球逐渐冷却,并开始形成大气层。
这是由于火山活动释放出的大量水蒸气和其他气体,以及彗星撞击引发的化学反应。
最初形成的大气层主要由氨、甲烷和水蒸气组成,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大气层。
3. 地球的海洋形成大约38亿年前,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到足够低,使得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了地球上的第一个海洋。
这些海洋最初由撞击陨石引起的陨石撞击填充,随后也吸收了地下喷发的岩浆和岩浆活动中释放的水。
4.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约3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标志着地球生命起源的开始。
这些生物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海洋中的原始池中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单细胞生物逐渐发展并演化为多细胞生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群落。
5. 大氧化事件的发生约25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重要的事件,即大氧化事件。
这是指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生物开始释放出大量氧气,导致地球大气层中氧气浓度显著提高。
这个事件对地球演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来复杂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氧气。
6. 大陆板块漂移大约17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大陆板块漂移,也被称为板块构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表面由几个大陆板块组成,它们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和相互碰撞。
这一过程塑造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7. 地球的气候变化大约1000万年前,地球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气候变化。
冰川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环境不断变化。
地球的演化高中地理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数十亿年的变化和发展。
从地球形成至今,它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原始地球、地球演化的四大阶段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成开始,逐步介绍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可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当时,太阳系的原始物质在星云坍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行星。
地球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形成主要通过了三个阶段:原行星的形成、行星的差异化和行星的固定。
二、地球演化的四大阶段1. 岩石圈形成阶段在地球形成后不久,高温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地壳,地壳的形成标志着岩石圈形成阶段的开始。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部的部分地幔组成,它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具有很高的脆性。
2. 岩石圈演化阶段岩石圈演化阶段主要是指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岩石圈表面被分为若干个大块,即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相对运动,并伴随着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演化的重要标志。
3. 地球大气形成阶段随着地球的演化,原始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水蒸气和一些活动的火山排放物组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大气发生了巨大变化。
通过火山喷发和生物作用,地球逐渐形成了含氧气体的大气层。
4. 生物演化阶段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在约38亿年前,这些微生物是在深海中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逐渐进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
从海洋到陆地,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丰富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三、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对地球的影响不可忽视。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资源枯竭等。
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必须采取措施,如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原始地球的形成、岩石圈形成和演化、地球大气的形成以及生物的演化等多个阶段。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应当意识到自己对地球的影响,并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乐乐课堂地理地球的演化历程摘要:一、地球的演化历程概述二、地球的演化过程1.太古代2.元古代3.古代4.中生代5.新生代三、地球生物的演变史1.前生命史2.地质与生物的演变四、地球演化对生物的影响正文:乐乐课堂地理地球的演化历程涵盖了地球形成至今的漫长历史。
本文将从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生物的演变史以及地球演化对生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概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形成于约46 亿年前,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年代。
每个年代都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生物演化特点。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太古代是地球演化的最早阶段,大约从地球诞生到距今25 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地球表面环境极为恶劣,火山活动强烈,大气中充满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低。
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陆地面积逐渐增大。
元古代是距今25 亿年前到5 亿年前的地质时代,这个时期地壳逐渐稳定,海洋面积扩大,生物开始在海洋中诞生。
古生代从5 亿年前开始,持续到2.5 亿年前。
这个时期陆地生物开始出现,植物和动物都逐渐演化为现代生物的雏形。
中生代从2.5 亿年前开始,持续到6500 万年前。
这个时期陆地生物空前繁盛,特别是爬行动物,如恐龙,统治了地球长达1.6 亿年。
新生代从6500 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逐渐演化成为地球的主导生物,其中人类在距今约200 万年前出现。
地球生物的演变史也是地球演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球形成的前生命史阶段,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单糖等开始形成。
随着地球的演化,这些生物单分子逐渐聚合成为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最终,在适当的条件下,生命诞生了。
地质与生物的演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地球生物的演化。
最后,地球演化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理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迁等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地球演化的进程。
地球的演化高一知识点总结地球的演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经历着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多样而美丽的景观。
地球的演化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地球的演化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
一、地球的起源和形成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太阳系开始形成,而地球则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最初的地球是一块炙热的岩浆球,经过漫长的时间,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了岩石层。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它非常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温度较高。
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温度极高。
三、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固体和液体外的薄薄一层,由气体组成。
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大气层的存在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吸收了太阳辐射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四、地球的地理运动地球的地理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上出现了昼夜的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一年365天,这个运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季节的变化。
五、地球的地质历史地质历史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
地球的地质历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每个时期里,地球都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活动,如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
六、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地球上可能诞生了原始细胞,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和进化逐渐演化成了更为复杂的生物。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也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七、地球的环境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环境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大规模灭绝等问题给地球带来了许多挑战。
保护地球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探索地球的秘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探索地球的秘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拥有诸多奥秘和未解之谜。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带您一窥这颗蓝色星球的神秘面纱。
一、地球的起源地球的起源至今仍然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
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爆炸理论,即宇宙膨胀的起点。
约138亿年前,宇宙由一个极度集中的“奇点”迅速膨胀,形成了物质和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形成气体云,并逐渐凝聚成恒星和行星,其中包括我们的地球。
二、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1. 岩石和大气层形成约45亿年前,地球的表面开始冷却,并形成了一个固态的外壳。
同时,地球上的火山活动释放了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了地球最早的大气层,并使大气逐渐丰富氧气。
2. 海洋的形成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下降,水蒸气逐渐冷凝成液态的水,并积聚在低洼地区,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海洋。
3.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步骤。
据科学家研究,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这些生命以单细胞生物为主,通过化学反应与环境进行交互。
4. 生命的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地球上不断演化和进化。
从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到后来的多细胞生物,再到出现在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繁衍和演变。
5. 地壳运动和地理变化地球地壳的运动造就了地球上的地理变化。
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形成了山脉、平原、湖泊等地貌。
三、地球的未解之谜除了已知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外,地球还隐藏着一些未解之谜。
1. 漂移大陆理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大陆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在不断移动。
漂移大陆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通过地壳活动漂移和碰撞,形成了现在的地理格局。
然而,具体的漂移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2.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活动至关重要,但我们对地球深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但具体的组成、性质和运动方式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地球各个圈层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多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其独特的演化过程。
以下是地球各个圈层的演化过程:
1.大气圈演化:地球的大气圈形成于约45亿年前,最初的大气
主要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后来植物的出现使氧气逐渐增多,形成了今天的大气层。
2.水圈演化: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水圈的演化受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长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今天的地球水圈。
3.生物圈演化: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演化受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原始的生态系统到物种的多样化,形成了今天的地球生物圈。
4.岩石圈演化: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岩石外壳,由地球表层的岩石构成。
地球的岩石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演化受到岩浆活动、板块运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岩石圈。
5.地球内部结构演化:地球内部主要由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组成,其演化过程主要受到地球的热力学和化学过程的影响。
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内部结构。
以上是地球各个圈层的演化过程,这些演化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今天的地球生态系统。
- 1 -。
地球演变史的五个阶段地球演变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阶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地球的形成阶段。
大约在46亿年前,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亿年前。
在这个阶段,地球的表面温度非常高,有大量的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了现在熟悉的地球。
第二个阶段是地球的原始大气阶段。
在地球形成后的数百万年内,地球被一个由水蒸气、氨气和甲烷组成的原始大气层所环绕。
这个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但有着丰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在这个阶段,地球上的生命还没有出现,但是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
这为后来的生命演化提供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生命的发展阶段。
在约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式,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水面上形成的。
这些早期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如原核细菌和古菌。
它们在水中生存,并通过化学反应获取能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进化为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第四个阶段是地球的氧气积累阶段。
大约在23亿年前,一些最早的光合作用细菌开始出现。
它们通过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随着光合作用的扩大,地球上的氧气逐渐积累起来,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
这个阶段标志着地球上出现了更多的复杂生物,如海藻和叶绿素细菌。
最后一个阶段是地球的多样化生态系统阶段。
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开始迅速增加。
在这个阶段,海洋中出现了早期的多细胞动物,陆地上也开始出现了植物和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形成了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河流和海洋。
这个阶段也见证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和新物种的出现。
直到今天,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仍在不断变化和演化。
地球的演变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故事,它让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这五个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地球的未来。
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摇篮。
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多样化和繁荣的自然景观。
在高考中,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地球的演化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当时,巨大的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坍缩,并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地球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力量的影响,如撞击、引力等,开始出现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二、地球的不断变化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地形变化、气候变迁等方面。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地震带、地震震源等。
地震活动是地壳板块的相对位移造成的能量释放。
地形变化主要包括岩石的风化和侵蚀、河流的侵蚀和冲积等过程。
气候变迁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改变,包括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降水变化等。
三、地球的生命演化地球上的生命也经历了演化的过程。
据科学家的研究,生命起源于大约37亿年前的地球早期,最早的生命是原始细胞。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不断进化,出现了多样化的生物形态和功能。
地球上的生命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等问题。
此外,人类的大量排放污染物也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五、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
我们应该改变消耗型的生活方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倡导环保理念,减少对地球的负担。
总之,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涉及到地质、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面貌。
地球的演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地球、古老地球、中古地球和现代地球。
本文将按照这个时间顺序,详细描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演化过程。
1. 原始地球原始地球指的是地球诞生初期的时期,大约发生在46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太阳系内,各种原始物质不断聚集并形成了地球。
原始地球的温度极高,大气层稀薄,被烈日灼烤的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
2. 古老地球古老地球是指大约在38亿年前到25亿年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壳的形成和板块构造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地壳不再是一片均匀的薄皮,而是分散成多个巨大的板块,它们不断地漂移、碰撞、合并、分裂,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这个时期的地球上开始有了最早的原始生命形式,如原始藻类和细菌。
3. 中古地球中古地球是指大约在25亿年前到6亿年前的时期。
这个时期地球进入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地质时代。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原始动物和植物。
与此同时,地球内部的构造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也影响了生物的演化。
4. 现代地球现代地球是指从大约6亿年前直到现在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进化的进程,出现了多种复杂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
此外,气候也在不断变化,从寒冷的冰期到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出现。
人类的进化也发生在这个时期,从最早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类的形成。
除了这四个阶段,还有一些重要事件影响了地球的演化历程。
例如,地球上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如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事件,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此外,地球的大气成分的变化,如氧气的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减少,也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演化历程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奇妙的过程,它塑造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地球面貌。
地球生命的演化阶段
地球生命演化的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1)原始地球阶段:地球形成之初,大约在45亿年前,气体和碎屑经过施加影响聚集成为地球,最初的地球没有氧气和有机物,但是逐渐有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但没有任何生命形式。
(2)生命形成阶段:大约在4亿年前,在这一阶段水和地表分子开始经历交叉反应,形成复杂有机物,随后渐渐形成了简单的生物单位,比如:酵素等等,单细胞生物,如细菌,现在称之为微生物,也被发现了。
(3)生命多样化阶段:大约在3500万年前,进入生命多样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众多的生物种类,以生命繁衍的形式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
这些生物形成了许多群落,这些群落在微环境的条件下,不断的进化、调节适应性发展,地表有机形式的群落不断扩张,形成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等生物群落。
(4)生物多样化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人类不仅文明发展,而且进一步加速了这个阶段的生物多样化过程,引入了众多种类的动植物,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工作的稳定发展。
高一地理地球的演化知识点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数十亿年的变化,我们居住的星球逐渐形成并适应了多样的环境。
地质作用、气候变迁和生命进化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要素,它们相互作用以塑造地球的外貌和生态系统。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构造和地壳的变动产生的过程,它包括板块运动、地层变化和火山活动。
板块运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形成了地球上的大陆、海洋和山脉。
板块的迁移使得地球表面不断变化,同时也造就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地层变化的过程中,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是主要的地质力量。
沉积作用是指岩石和矿物质通过水流、风力等移动并积累在地表上的过程。
沉积岩层的堆积形成了陆地和海洋沉积盆地。
变质作用指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种类。
这些地层变化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地形,也影响了地下水和石油等资源的分布。
二、气候变迁气候变迁是地球演化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它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过去的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气候变迁,包括冰河期和间冰期等。
这些气候变化主要由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和大气成分等因素所影响。
冰河期和间冰期是地球上气候变迁的重要周期性现象。
冰河期时,高纬度地区的冰盖扩展,全球气温下降。
而间冰期时,冰盖融化,气温上升。
这种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动植物的迁移和适应,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推动力。
三、生命进化生命进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讲述了物种的起源、演变和灭绝等过程。
进化论的提出使我们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自然选择是生命进化的核心机制,它指出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有生存能力,并通过繁殖将有利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逐渐适应了地球上多样的环境。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生态系统的建立。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对资源的利用形成了生态平衡。
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
地球经历了约45亿年的演化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行星形成阶段:约45亿年前,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坍缩,
并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它运转的行星。
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形
成,并开始持续吸积尘埃和岩石,逐渐形成地球的核心、
地幔和地壳。
2.岩石圈形成阶段:在地球早期,地壳表面经历了剧烈的火
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形成了岩石圈。
这个阶段还伴随着地
球表面的冷却和定型,以及地壳板块的形成和运动。
3.生命起源和进化阶段: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
的生命形式。
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生命逐渐在地球上广
泛分布并不断演化。
生命的出现和进化对地球的大气成分
和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4.气候和地质演化阶段:地球的气候和地质演化是一个复杂
而漫长的过程。
它包括了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山脉的形成、海洋和大气的变化,以及冰期和暖期的交替。
这些过程塑
造了地球的地貌和气候系统。
5.生物多样性形成阶段:地球上的生命逐渐多样化和繁盛,
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变异、适应性和物种形成等
生态和进化过程所驱动。
6.人类文明兴起阶段:约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
洲,并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类。
人类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上智慧生命的兴起,人类开始运用工具、语言和文化,创造出复杂的文明。
这些阶段构成了地球演化的大致历程,每个阶段都对地球和生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质、化学、生物和考古记录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深化对地球演化过程的理解。
地球是怎么进化来的
地球的进化从固体地球形成到现在,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演变史,地球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一个蓝色星球。
地球演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地球圈层形成时期,时间大概为距今4600-4200Ma(百万年)。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来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火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演化形成。
密度大的物质逐渐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逐渐向地表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以岩石为主的地球。
第二个演变阶段是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它的时限距今4200-543Ma。
地球开始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断喷发出高温的岩浆,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这时就有了早期的原始大气层。
随着原始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堆积在一起,形成了小雨滴,这些雨滴又会落入地球表面,就这样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第三个演变阶段是显生宙时期,它的时限由543Ma至今。
这个时间段相对短暂,但是在这一时间段中,地球生物的发展十分迅猛,地质演化非常迅速,地质作用变得丰富又多彩。
地球上逐渐演化出了比较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已经具备明朗的外壳和清晰的骨骼,地球还增加了新的生物物种,原始生物也开始了变异或者进化。
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地球是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了解地球起源及演化前先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1.太阳系及地球起源
一、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于位于中心的太阳(恒星)及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及流星体组成的。
地球仅是九大行星之一,站在地球的角度,我们认为太阳系是很大。
但太阳系只是银河中的一个小星系,象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400多亿。
1/1400亿
宇宙是无限的,任何一部分,在宇宙中都是眇小的,地球已经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在了解地球起源时,把目光放开来,从整个太阳系起源谈起。
二、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
要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两点做不到:
① 无法用实验手段来再造重演其形成过程,与其它自然科学不同。
② 即然太阳系是无限宇宙中一部分,宇宙又永远是运动的,所以一定在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类地行星: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
慢、卫星少,硅酸盐物质多。
类木行星:密度小、体积大、自转快、卫星多,气 体云层组成。
——物性近地球,运转周期类似木星
宇宙中有正在形成的类似太阳系的星系,但现有的科学手段无法获得。
因此唯一的方法是先以假说的来解释、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
假说并非凭空臆造,应该建立在能观察了解的一些太阳系特征的基础上,当假说能够较圆满解释特征时,可能成为科学理论。
(一)太阳系的特征
1. 行星运行的轨道接近圆形,并且几乎位于同一轨道平面上。
即近圆性和共面性的特征。
(水星、冥王星轨道有较大倾斜)
2.(除金星外)行星绕太阳、卫星绕行星,均逆时针方向(同向性) 3.太阳质量占99.8%而角动量仅占2%,角动星的配与各星体的质量很不协调。
4.类地、类木行星的差别。
5.组成元素的一致性(其它星球已知的元素,地球上都有)。
太阳系与行星同时形成的假说
(1)“微粒假说” 1755年 德 哲学家康德提出
运用万有引力的原理
不能解释太阳系的角动量来源,分配。
(2)“星云假说”1796年 法 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
灼热的气体星云冷却收缩而成。
能解释角落动力来源,但无法解释分配。
且探知宇宙中,收缩不是由于冷却而是吸引力,收缩过程中温度不是降低而是升高。
1、2假说尽管有不足之处,但这种思想认为宇宙是由稀薄物质逐渐凝聚,运动发展而的理论是可取的。
以上主要考虑力学方面问题,都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问题。
本世纪中的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开始用宇宙中电磁效应来解释太阳系角动量分配问题。
太阳形成的初期就有很强的磁物热粒反应向外发出电磁辐射,将能量传给外围圆盘。
圆盘聚集成行星,使行星具大角动量。
(3)1977戴文贵
原始星云——吸引收缩——转速加快——抛出星云团(行星)→太阳系
太阳形成早于行星的假说
先有太阳,行星是太阳周围的星际物质受太阳引力聚集而成。
先有太阳,当其它恒星与太阳相遇,吸引碰撞下来原太阳上的物质形成行星。
不能解释,同物质性。
§2. 地球圈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38亿年前已有原始的地壳
具推测地球的年龄(星际物质聚集成地球)为46亿年,距今46亿年—38亿格陵兰(花岗岩) 37.87年
南非(片岩) 38.7年
年是地球各圈层形成的时期。
一、各圈层的形成
1. 熔融和重力分异
原始的地壳很薄,不断受地幔物质的作用,改造形成现今地壳
下面讲述原始地壳形成后的演化过程
2. 地壳的演化
包亚契柯夫划分
1°原始地壳阶段:35亿年前,很薄的地壳被水覆盖,大量陨石星撞
击冷却,挥发散发。
物质成分:超基性喷发岩,玄武岩,花岗状岩(变质岩)。
2°陆核形成阶段:35-25亿年之间
大量海底岩浆喷发、堆积、露出水面——陆核。
3°地盾阶段25-15亿年
克拉通——陆核边缘扩大形成面积较大稳定的地块。
4°大陆阶段: 15—2.5亿年(包括一整个古生代时间)。
岩浆活动主要
在褶皱带中与构造运动有密度关系。
5°大陆-大洋阶段:2.5亿年到——现在
古大陆(联合古陆解体)分裂,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二、 地球外部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在地球内部圈层演化形成的同时,便有外部圈层的形成和演化,包括大气圈、水圈子、生物圈,三圈的形成与内部圈层有关,本身之间亦有密切的关系。
1. 大气圈:
原始地壳形成期(35亿年),广泛的火山活动(喷发),大量气体喷出形成原始大气圈(H2O、CO2、CO、NH3、CH4)
收缩放热
放射性元素
放射热 部分熔融 (2000°C ) 40亿年前 重力分异 铁镍—地核 铁镁硅酸盐—地幔
表层冷却—地壳 原始地球 (均质体温度 较低)46亿
年前
核边缘扩大形成面积较大的稳定的地块(克拉通地盾)
2 、水圈:
原始大气圈中H2O(气)冷凝降到原始地壳上,形成原始水圈。
3 、生物圈
生物圈的形成,实际上是涉及到生命的起源问题,虽然人类极力想搞清,但生命的形成目前仍是自然科学中的一大难题。
有一点比较清楚,生命的合成、生物的出现是在大气圈、水圈形成之后的事件,是在气圈、水圈演化到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下形成的。
构成有机质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在原始气圈均有。
一般认为生命是由于这些元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包括(紫外线作用、宇宙射线作用、雷电轰击、陨石撞击)通过一系列极复杂的化学反应之后合成的。
最初生命源于海洋,已是共众接受的。
生物演化总趋势 我们把保留在各年代的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作比较发现:从最初原始的生命开始,直到人类高等动物出现整个生物界的演化再现明显的趋势。
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
地球的内、外圈先后形成之后,整个地球的演化主要表现为内、外动力地质 2H2O 2H2+O2 2CO+O2→2CO2
CH4+2O2→CO2
+2H2O
4NH3+3O2→2N2+6H2O
H2+O2
H2+O2
紫外线
H2↑
CO2 参于成岩(CaCO3),和植物光合作用,减少
因此,大气圈成分以O2、N2O 为主
简单的有机物 (32亿年前)南非
无机元素 特定环境 复杂有机物
复杂的生物界
(动植物) 从单间到复杂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发展是不可逆过程(绝灭的属种绝不会
重新出现)正因为这不可逆性,才可作
为地层时代划分对比的依据。
作用对地球进行的长期不断的改造。
在整个地质历史中,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始终不断地进行着,此起彼伏,时强时弱,一时期内动力地质作用强,另一时期又是外动力强,总的说来以内动力地质作用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
由于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表改造的趋势是削高真低,(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如无其它因素干扰,当高地削平,洼地满填之后,外动力地质作用将消失(无太大的高低起伏)。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的发生一方面打破了地表趋平的趋势。
产生新起伏,同时,控制了地表地形的分布。
也就控制了各地表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因此说:内动力地质作用居于主导的支配地位,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朔造着地壳的特征。
1.地壳上升与剥蚀作用
一般说,地形越高,起伏越大的地区,剥蚀作用也越强烈。
地壳上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地形越高。
相邻地区地壳运动差异性越大,则地形起伏越大。
地壳上升速度与剥蚀速度是控制地形高低的关键,当上升速度大于剥蚀速度时,地形愈来愈高,上升速度小于剥蚀速度时地形愈来愈低。
此地壳上升运动与剥蚀作用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地壳下降与沉积作用
地表上的低洼处是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
沉积物的在低洼处堆积的趋势是将其填平,理论上说填平之后便不再有沉积作用。
要发生长期持续的沉积作用形成厚、大的沉积,必须伴随有地壳下降,只在沉积盆地内伴随有地壳下降,才能保证盆地的维持,沉积作用的继续进行。
地壳下降速度与沉积作用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形成沉积岩类型及厚度的决定因素(并非所有下降快的地区,沉积厚度最大,与沉积物来源有关)。
3.壳长期稳定与准平原的形成
地壳无明显的上升、下降,这时,长期外动力削高填低(河流为主的外动力)使山地变成缓坡状平原,称准平原。
整个地球的演化主要就表现为内、外动力对地球的长期、永无休止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