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哲书法篆刻作品
- 格式:pdf
- 大小:918.66 KB
- 文档页数:2
书中自有名作佳印!珍贵印谱的编辑,让杨少峰刻出了更为广阔的篆刻天地!少峰兄是金石很早就推荐给大家的年轻篆刻家,他对元朱文的执着,他在篆刻图书编辑中的所思所想,他憨憨的性格和师出名门的经历,每一样说起来,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将元朱文进行到底!从浙派、国美……一路执着,无怨无悔|杨少峰少峰兄的元朱文一直很安静、很舒适,以致于很多小伙伴私下找录斋求订制少峰兄斋号,因为这样的雅致用在书画中、钤盖在自己收藏的好书上,都显得无比的协调,为作品为好书凭添一份朱色的生动。
而,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少峰兄由于编辑很多好书的启发,譬如《日本岩手县立博物馆藏太田梦庵旧藏古代玺印》《君陶艺术院藏三家名印二百品》《珍本印谱丛刊》《中国篆刻名品》等等,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在他日日的工作中细细观看,慢慢揣摩,于是,少峰兄的作品呈现出了更为多元的面貌!古玺、鸟虫、明清流派...各种印风的探索与创作,让少峰兄积攒了一批精彩的闲章,今天一次性分享给大家!当然,你们最爱的元朱文是绝对不会少的,瞧“菩萨心肠神仙眷属英雄志气儿女清怀”是不是超级棒的一方元朱文多字印,不得不佩服吧!三面隶书楷书款元朱文16字篆刻“菩萨心肠神仙眷属英雄志气儿女清怀”【边款】菩萨心肠神仙眷属英雄志气儿女清怀。
二0二一,西泠春拍近现代名家篆刻中得见袁小村刻此内容。
文义颇契合金庸笔下豪侠之气。
遂更以元朱刊刻而成是印。
辛丑立秋日,杨少峰刊石并记于崇安馆北窗。
【尺寸】45*35*48mm【石材】辟邪钮高结晶老挝白芙蓉冻杨少峰老师这方多字元朱文印极为雅静与高古,空间的排布与字形的处理妙到巅毫,线条的弧度与直线的衔接与搭配真是将元朱文的典雅与安静做到了极致。
一方温润如玉的老挝芙蓉上以切刀小楷和古雅的隶书刻制边款,整方印的气息与格调更是又提升了几分。
整件作品犹如武当太极,所有的刀痕都看似消融在笔画间,实则内涵饱满的气息,线虽细却韧劲足,字虽空却张力弥漫。
四面草书款满白文篆刻“一片笙歌醉里归”【边款】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集贤文化——跟我学篆书(32全集)隆重推荐:集贤文化艺术公众平台集聚贤能·文化自律·传承艺术·品味生活集贤文化艺术:全球最专业的中国文化艺术品传播平台,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话题:书法、国画、篆刻、音乐、品茶、陶瓷、赏石。
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每天早上七点推送最优质上述内容,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吧!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
号仓叟,室名宽斋、石鱼斋。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篆刻理论家。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幼承家训醉心书法、篆刻,擅多种书体,以隶、行见长。
所作纵横舒展,意态俊迈。
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历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以及国际性交流展。
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优秀奖、中原书法大展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书法》杂志'书苑撷英'优秀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等。
致力于书法、篆刻理论研究。
著有《篆刻初步》、《隶书教程》、《篆刻教程》、《李刚田篆刻选集》等。
【李刚田讲《篆书》】共分32集视频,来自《李刚田篆书讲堂》网络视频。
在此,对作者的无私奉献深表感谢!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
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
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
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
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作品:名家点评提示:点击↑'书画超市'免费订阅,右上角转发【书画超市】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庆春按:去年举办的全国首届篆书展,我参与了从策划到展出的过程。
展览结束后,篆书委员会在《书法导报》上推出了获奖作品赏析,活动持续一年多,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对篆书的普及和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负责评析的四位获奖作品,以大篆类为主,但各有千秋。
虽然在导报上发过了,但能集中在一起看一看,应该挺有意思的。
所以,今天把文章重新整理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图片调整到位发上来。
要知道,这些图片都是出版用的,太大了!大家也可对这些作品发表意见。
刘聚森(一等奖、篆书条幅):刘聚森先生为河南青年书法家,其作品多以行草见长,且以往获奖作品多为行草书。
此次篆书作品荣获一等奖,虽让人觉得突然,但细读此作感到自有其道理在。
此幅大篆条幅,整体气象茂密丰富,给人以充实、沉着、痛快、古雅之感,又透露出时尚的意趣,不失为一件佳作。
章法虽排布较满,但字距纵向拉开,横向绞紧,字与字之间呈不齐之齐状态,虚实对比鲜明而强烈,辅之以竖式的界格和小字题跋,更觉视觉上丰富多样,令人咀嚼回味无穷。
随便说一句,小字题跋大小适宜、松紧适度,且留有“活口”,颇具匠心。
细审其篆法,结字严谨,结体修长,排布错落,松紧结合有度。
如“坐”、“从”、“水”、“晓”、“愁”等字,结字严谨而整饬;“鼓”、“怀”、“鹭”、“消”、“相”等字,结构轻松、率意自如,各具神态。
通篇用笔系以小篆笔法写大篆,既有大篆笔法之凝重、果断和力度,也有小篆笔法之轻松内敛,乃至简书之灵动鲜活。
整幅作品用墨虚实相间,燥润并举,令视觉丰富多样而耐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所擅长的行草书笔调,通揽全篇,使本来以静态为主的大篆赋予灵动、洒脱和流动的气息。
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书体间相通互补的艺术通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互为补益的。
建议作者在金文的精典范本上加强临摹和研习,深入把握大篆的用笔规律,强化线条的质感和力度,使篆书创作进入更高的层面。
犀象印萃新年之初亮相的这个专场,图录出来后,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书画。
被认为“像一部浓缩了的近现代篆刻艺术史”的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共集萃900多方名家篆刻拍品,包括“华海楼”藏印800多方。
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篆刻界名家的作品,无论是印章材质、艺术水平,还是人文内涵都具有相当的水准。
特别是方介堪刻张大千“潇湘画楼”印,吴昌硕“人生只合住湖州”,以及嘉业堂、铁琴铜剑楼、张氏适园、密韵楼、周湘云宝米斋等系列藏书及鉴藏印都是极为难得兼具史料和艺术双重价值的篆刻名品,稀世名贵。
“华海楼”藏印一批共计有800方,其中有边款名字的就有79人之多,而未署款的近150方牙印中也有曾任山东、浙江巡抚的任道?F及刘承干、张乃熊、蒋汝藻等藏书大家,以及如江庸等一批民国高官。
这批印章基本上囊括了近现代篆刻名家,且绝大部分是象牙印,因此它是近现代象牙印刻的大展现。
这批印章的镌刻者,大多为近现代篆刻名手。
其中赵叔孺12方、赵古泥59方、王福庵68方、邓散木110方、方介堪44方、陈巨来55方、来楚生10方、韩登安10方。
另有周亮工、杨?省⑽獠?硕、徐星洲、齐白石、吴隐、王大忻、丁二仲、童大年、褚德彝、马衡、周梅谷、张樾丞、唐醉石、赵鹤琴、钱瘦铁、王个移、陈子奋、刘伯年、朱其石、钱君訇、叶潞渊、顿立夫、陶寿伯、於硕、单晓天、吴朴、方去疾等篆刻名家。
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名家之众,俨然是近现代篆刻史的再现。
这批篆刻名家之作颇多精品,赵叔孺先生为古堇周雪庵所刻的多方收藏印,及周湘云、奚鄂铭等大藏家的名印,均气韵超逸,精微入神,且多次出版。
王福庵先生刻细朱文极为稳练并具浑厚之致,其为湖州藏书家刘承干所刻的“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朱文印,是多次出版的名作。
方介堪先生刻印精严凝炼,匠心独运,对古玉印、乌虫篆印尤有独到研究,其为吴楷、俞叔渊、张鲁庵、唐云所刻,均为极精到之作,而为张大干所刻的鸟虫篆印“潇湘画楼”虚实映带、运刀如笔,妙在亦书亦画之间,允称铭心绝品,此象牙印尺寸硕大,牙质绝佳,保存完好,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西泠八家”书法篆刻作品欣赏西泠八家,指的是清代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
其治印宗汉法常参以隶意,讲究刀法,善用切刀表达笔意。
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
西泠八家不仅篆刻开宗立派,书法也别具风格,独树一帜。
具体来说,“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
01丁敬(1695—1765)丁敬擅长隶书,继传统自成一家,善写梅、兰、竹、水仙,笔间潇洒,别有韵致;篆刻成就极高,取法秦汉,并吸收何震、朱简之长,参以隶意,用切刀法刻印,别具面目,为“浙派”创始人,“西泠八家”之首。
丁敬《隶书六言联》纸本隶书106×22cm×2释文:饮酒敢忘古态,温经如逢故人。
——胸中古态熏,因出见皮日休和陆鲁望压酒诗。
敬身撰句,书赠宝岑秀才。
丁敬《楷书七言联》纸本楷书115×25cm×2释文:衣帢蕴藉多风貌,几研清严见性情。
丁敬。
02蒋仁1743—1795,蒋仁尤善治印,印风、刀法苍劲简古,篆法静穆洗练,较丁敬则稍趋工整,形式亦少变化,故章法上看来更为纯熟。
书法师颜真卿、孙过庭诸家,行楷尤擅;蒋仁《行书柳子米南八言联》纸本行书133×28cm×2上海道明2011秋拍释文:柳子厚文章多六法,米南宫书画为一家。
款识:吉罗居士仁。
印鉴:蒋山堂印、吉罗庵蒋仁真水无香印03黄易1744—1802黄易隶书笔划圆润平实,气势宏大,觉得古法,是为大家,山水画冷逸幽隽,以淡墨简笔取神韵,有金石味;抚印为丁敬高足,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
黄易《隶书授其为复八言联》南京博物院藏释文:授其大道以极无上,为复定礼而表所尊。
秋庵黄易。
小松所得金石黄易刻04奚冈1746-1803奚冈四体皆工,尤精行草,山水画潇洒自得,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兰竹超俗,为浙中画家巨擘;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汉古印,推崇丁敬,笔法拙中求放,布局善变,古朴雄健,并善用切刀,领浙派篆刻阳刚风气之先。
名家与无名小卒招牌匾额对比看看谁最具广而告知一目了然的功力名家与无名小卒招牌匾额对比看看谁最具广而告知一目了然的功力名家斋号为什么火我作个形神对比不许吹黑哨临摹大多是学习状貌对比是摆渡灵魂出口部分斋号成交记录李可染行草书《九藤书屋》成交价:391万元第三个字是“书”字还是“香”?我看不懂!钟国康行草书............................................................................................名家斋号为什么这么火我作个形神对比不许吹黑哨乎钟国康/文临摹大多是学习状貌,对比是摆渡灵魂出口。
我看了无坡轩主发来“名家斋号为什么这么火?”这一个“火”字,却让我点开看开去了。
“名家斋号已经大热,藏家对于斋号的热衷度持续上升。
2015年某拍卖公司春拍,李可染《九藤书屋》四字为代表,成交价高达391万元,名副其实的“一字百万金”。
去年,伊秉绶《遂性草堂》创造了斋号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估价仅为80-120万元,但最终成交价高达2300万元。
”“九藤书屋”四字,那个神似“香”字的“书”字,怎么拍卖得近“百万元”一个字。
曾国藩的“看云归岫草堂”六字,那个神似“雪”和“靈”字的“雲”字,就这“六个字”怎么拍得490万元。
见这天价匾额,心窃爱慕,我真想刻意效之,先生较我聪慧在前,这“前辙可鉴”,我不“鉴”,许不真成了“前车之鉴”了吗?等我失败了,许不已迟了吗?这使我不致于屡免于失败,我得向前辈们学习,前辈前车有辙可鉴也,我这后学,许不易学了吗?怎个学?用比较法呗,怎个比较法?朋友说:“人楷书你楷书,人行书你行书,人篆书你篆书,人隶书你隶书,人草书你草书呗。
”这“前鉴既明,后復申之。
”一比较,一对比;一比一较,两幅字,神韵其下的我,不就找到差距了吗,这其中“形似”还是“神似”?我自己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神似胜于形似,求形似佬,此谓初学者与要求不高者之行为。
篆刻欣赏:王镛百印,篆刻不拘于前人,开一时新风
王镛无疑是清民以来继吴、齐之后,写意印风的传灯者,为建国以后卓有建树的大宗师!在当代书坛,咤咤风云的王镛先生无疑是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书家,从某种意义而言,他甚至是当代书坛真正的向心所在。
王镛先生于诗书画印均有很高造诣,被人誉为当代齐白石,此或非过誉之词,以他对当代书坛印界所形成的巨大影响来讲,并无愧色。
撇开王镛先生的其它不谈,仅以书法篆刻论之,也仍然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位淳厚质朴,形象丰满的书法篆刻家形象。
西泠印社|庚子春季雅集社员作品展(三)
记者刘慧
春季雅集,乃印社中人瞻怀往哲、切磋艺事、品藻弆藏,是西泠印社的传衍活动之一。
今年“庚子春季雅集”将参展社员力作展示线上,以供同道申鉴,宣达对西泠先贤的缅怀和景仰之情,不忘初心,共期祖国美好明天。
作品欣赏
马子恺篆刻
释文:花开时节
王军篆刻
释文: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王道义篆刻
释文:心香一瓣礼孤山
包根满篆刻
释文:西泠名胜湖山寿
乔中石国画《蕙兰》
张奕辰篆刻释文:绳墨
李夏荣篆刻
释文:择善而从
李明桓篆刻
杨祖柏篆刻
释文:独往之往谁与俱
林尔篆刻
郑频篆刻
释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曹志宏篆刻释文:无咎
傅一平篆刻
释文:虞廷稷司重农官。
上海市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全部获奖入展作品(高清大图)任行志隶书对联 247cm×124cm杜浩草书条幅242cm×75cm李晓荣行书条幅238cm×121cm陈晓草书条屏232cm×34cm×4胡奇峰草书中堂239cm×114cm徐家来小楷条幅140cm×37cm唐建平隶书对联247cm×38cm×2杨祖柏篆刻136cm×34cm董汉泽篆刻136cm×34cm王道雄篆刻136cm×34cm孔宪勇篆刻136cm×34cm孙萍萍隶书中堂246cm×123cm何柏青刻字39.5cm×40cm汪德轩草书横幅35cm×240cm张旭行草中堂247cm×120cm陈志轩小楷中堂137cm×69cm周萍楷书条幅237cm×88cm周萍楷书条幅237cm×88cm谈洪草书条幅240cm×124cm鲍跃渊草书中堂247cm×124cm 丁衍楷书条屏 239cm×48cm×4王酉博篆刻 136cm×34cm方振玉篆书条幅 246cm×138cm 付四平隶书条幅 236cm×81cm 向蒙篆书条幅 241cm×97cm严天涌行书条幅 240cm×70cm 李飞篆刻 136cm×34cm宋亿勇楷书条幅 246cm×123cm 张遴骏篆刻 136cm×34cm陈才篆刻 136cm×34cm季溢篆刻 136cm×34cm周杰小楷条幅 141cm×66cm周军星行书中堂 246cm×123cm 郑书浩行书条幅 239cm×108cm 胡文科隶书中堂 239cm×119cm 姚伟华草书条幅 222cm×77cm 袁硕行书条屏 179cm×48cm×2顾蔚行书条幅 207cm×88cm顾士伟草书条幅 247cm×124cm 高奎篆书条幅 246cm×122cm高申杰篆刻 136cm×34cm谈佳程小楷册页 31cm×16cm×12黄敏娟行书条幅 177cm×97cm 潘晓波行书条幅 248cm×116cm劳黎华篆书横幅 35cm×232cm钟家隆篆书对联 246cm×30cm×2徐梦行书条幅 250cm×94cm曹云篆刻 136cm×34cm彭磊篆刻 136cm×34cm刘颖婕隶书中堂 248cm×118cm 杜利国刻字60.5cm×42.5cm张斌行书条幅 245cm×71cm张修宝隶书册页 32cm×33cm×12张磊然小楷条幅 115cm×47cm 浦其伟小楷条幅 134cm×54cm 马如箭行书中堂 241cm×98cm 刘明松行书条幅 239cm×95cm 许非同篆刻 136cm×34cm佘俊奇篆刻 136cm×34cm张东福篆刻 136cm×34cm陆维中小楷条幅 136cm×69cm陈义军行书条幅 248cm×124cm秦为军草书条幅 248cm×124cm程华夏隶书中堂 246cm×104cm 刘霆小楷条幅 138cm×35cm陈慜草书条幅 248cm×62cm邵昃炯小楷横幅 32cm×238cm罗宁行书册页 34cm×25cm×14周炜旻行书对联 246cm×48cm×2徐建国刻字 42cm×42cm梁志明隶书条幅 243cm×119cm 蔡毅强篆刻 136cm×34cm王震草书中堂 178cm×98cm冯映波篆刻 136cm×34cm许耕硕篆刻 136cm×34cm张勤贤篆刻 136cm×34cm陈小康隶书条幅 232cm×117cm 梁路昌篆书中堂 247cm×124cm 鄢政平行书册页 35cm×30cm×10虞伟行书条屏 180cm×48cm×4王曦草书中堂 246cm×108cm陈玉品行书条幅 174cm×94cm 施鹤平刻字 149cm×12cm×2程贺晓楷书册页 39cm×30cm×9魏蓉篆书条幅 245cm×85cm华波草书横幅 40cm×236cm孙佩荣篆刻 136cm×34cm李怀东楷书条幅 248cm×124cm 张剡草书中堂246cm×123cm张剑萍小楷条幅128cm×44cm陈伽楷书条幅 237cm×77cm陈磊篆刻 136cm×34cm金小萍篆书对联 238cm×50cm×2侯少楠行书条幅 240cm×70cm 徐清海篆刻 136cm×34cm矫健篆刻 136cm×34cm矫思偼篆刻 136cm×34cm王本富小楷条幅 137cm×69cm贝思敏篆刻 136cm×34cm叶苗龙楷书条幅 247cm×124cm 田新海楷书条幅 239cm×108cm 朱杰君行书条幅 241cm×84cm 沈志强小楷条幅 132cm×43cm 宋凭行书条幅 240cm×93cm徐春辉行书条幅 244cm×88cm 黄希洲楷书条幅 239cm×105cm 章建东行书条幅 235cm×91cm 魏玉麟篆刻 136cm×34cm王艳玲行书册页 33cm×25cm×12王群方楷书条幅 245cm×124cm古飞楷书条幅 240cm×107cm刘德金篆刻 136cm×34cm李贞博楷书条幅 240cm×127cm 肖雄行书条幅 243cm×84cm沈姗姗草书条幅 247cm×128cm 张爱萍刻字 100cm×34.5cm郑祥军行书册页 41cm×28cm×11赵吉辰行书中堂 243cm×125cm 顾勇健隶书中堂 246cm×123cm 柴小山行书条幅 241cm×88cm 郭鹏行书条幅 179cm×57cm唐军行书条幅 245cm×70cm黄贤志行书横幅 27cm×206cm蒋学宏楷书条幅 248cm×116cm 戴俊楷书条幅 240cm×60cm包仕武行书对联 273cm×35cm×2刘晶怡行书条幅 222cm×62cm孙艳涛小楷条幅 138cm×33cm严龙小楷条幅 137cm×46cm李妙华行书条幅 247cm×107cm 吴文渊草书册页 34cm×25cm×10闵青篆刻 136cm×34cm陆永杰草书中堂 247cm×124cm 陈强刻字 80cm×35cm聂福奎行书条幅 243cm×119cm 顾翔刻字 98cm×59cm徐静篆刻 136cm×34cm徐炜骁小楷条幅 119cm×66cm 谢言付篆书中堂 239cm×113cm 管如义隶书条幅 180cm×97cm 王锦文楷书条幅 137cm×68cm 冯强草书条幅 233cm×52cm周斌峰篆刻 136cm×34cm闻毅敏行书横幅 25cm×237cm 钱利永行书中堂 242cm×121cm于亚双楷书条幅 248cm×112cm 王亚言草书中堂 241cm×125cm 王兆钢篆刻 136cm×34cm王勇旗篆书中堂 241cm×121cm 王拿云篆刻 136cm×34cm朱斌草书中堂 180cm×97cm刘子胜隶书中堂 248cm×124cm 许耀楷书条幅 234cm×112cm 阮李妍篆书条幅 250cm×114cm 孙滨草书中堂 248cm×113cm李正端行书对联 233cm×48cm×2李自君草书条幅 253cm×101cm 吴钢隶书条幅 239cm×121cm邱泽远草书中堂 248cm×124cm 张是泽隶书中堂 241cm×112cm 张莉萍隶书条幅 233cm×105cm 陈瑾篆书条幅 236cm×114cm金丽萍小楷条幅 166cm×26cm周谷云行书条幅 217cm×100cm 郭君炯隶书中堂 245cm×110cm 谢贵民行书对联 244cm×41cm×2卢斐斐楷书条幅 245cm×89cm 印静小楷条幅 133cm×40cm池颖华草书中堂 234cm×130cm 沈飏篆刻 136cm×34cm周晓怡楷书条幅 247cm×93cm 徐俊峰楷书条幅 242cm×110cm 王建东草书条幅 170cm×87cm 邢芝明行书中堂 243cm×124cm 朱少甫草书中堂 247cm×124cm 李祖康草书中堂 240cm×120cm 赵纪飞草书条幅 227cm×84cm夏勤弟隶书条幅 245cm×121cm 翁春元行草条幅 178cm×70cm 薛涵篆书中堂 242cm×120cm 李珍小楷条幅 138cm×69cm张敏小楷条幅 125cm×63cm陈永达楷书条幅 173cm×73cm 陈集云隶书条幅 244cm×114cm。
南京首届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暨研讨会侧记
张蔚星
【期刊名称】《书法赏评》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由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南京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于五月廿六日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
参观结束后在市博召开了本次书展的座谈会。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张蔚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
【相关文献】
1.南京首届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暨研讨会侧记 [J], 张蔚星
2.南京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选 [J],
3.浮生何处好只在水云乡——庆祝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二十五周年暨大美园区书法篆刻精品特展侧记 [J], 杜轶一;
4.教育系举办书法专业历届毕业生学术研讨会暨书法篆刻作品展 [J], 无
5.世纪的跨越——“江苏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座谈会纪要 [J], 易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篆刻五十讲│第一讲
第一讲
吴颐人
吴颐人,原名吴一仁,一九四二年生,上海人。
原上海闵行书画
院院长。
师从钱君陶、钱瘦铁、罗福颐等前辈大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别署甚多,有司马由缰、宁邬、强之、绿云楼、醉汉、壬壶、忘我庐、溪饮庐、逐鹿山房、逐鹿子、两天晒网斋、三难堂、白驴禅屋、千万莲花院、行地天马厩、拜婴楼、候补愚叟居、嘶云阁、嘶云山民、星照一心园等。
篆刻史知识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
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篆刻家及名印故事
【“秦汉后一人而已”】
文彭有一个得意的学生何震,是安徽人。
经常来往于当时的首都南京。
他跟文彭努力钻研文字学,探究文字来源,使他确信如不深入研究文字的来源,是难以从事篆刻艺术的。
所以他刻的印都正确无误,多半是得力于老师教诲和自己学问的根底。
文彭得了“灯光冻石”,总喜欢自己落墨布置,再请何震镌刻。
由此可见何震的刻印功夫了。
此外,他学习秦汉古印十分全面,对铸印、凿印、古玺、玉印等不同风格都能大胆探索,当时的篆刻界评他的刻印是“秦汉后一人而已”。
何震篆刻作品。
全国书法名家精临碑帖:篆隶篇10月6日 08:002019上海市书法篆刻临摹展特邀名家作品选刊篆书篇名家作品王友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西周《散氏盘》180cm×97cm名家作品刘颜涛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西周《散氏盘》178cm×78cm入展作品朱震宇西周《散氏盘》178cm×96cm入展作品尹祖祥西周《虢季子白盘》181cm×96cm入展作品薛俊逸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周《虢季子白盘》180cm×98cm入展作品陈义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周《虢季子白盘》180cm×60cm入展作品谢冰灵战国《楚居简》180cm×70cm邀请作品宣家鑫中国书法家协会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战国《郭店楚简》140cm×70cm名家作品仇高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秦《峄山刻石》138cm×68cm入展作品赵启厚秦《峄山刻石》175cm×83cm入展作品耿文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秦《峄山刻石》180cm×98cm名家作品包俊宜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180cm×96cm入展作品陈萍唐·李阳冰《篆书千字文》178cm×96cm入展作品贺孝芳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唐·李阳冰《谦卦碑》132cm×60cm入展作品谷志建唐·李阳冰《三坟记》180cm×88cm入展作品徐莉莉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唐·李阳冰《三坟记》175cm×97cm入展作品梁浩成清·吴让之《宋武帝与臧焘敕》176cm×76cm入展作品方振玉清·赵之谦《许氏说文序》166cm×94cm入展作品陈志轩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清·赵之谦《许氏说文序》180cm×95cm入展作品范佳妮清·赵之谦《许氏说文序》180cm×97cm名家作品戴文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篆刻研究院研究员清·吴昌硕《石鼓文》202cm×28cm×4入展作品吕颂宪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吴昌硕《石鼓文》180cm×98cm入展作品杜浩清·吴昌硕《石鼓文》175cm×65cm入展作品周荣生清·吴昌硕《石鼓文》182cm×80cm监委作品唐超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吴昌硕《石鼓文对联》185cm×35cm×2隶书篇入展作品郭君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秦《里耶简牍》186cm×78cm入展作品唐建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帛书老子乙本》180cm×48cm名家作品鲍贤伦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汉《武威医简》180cm×62cm入展作品汤剑波汉《武威医简》153cm×34cm入展作品张爱萍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候粟君所责寇恩事》177cm×34cm入展作品梁路昌汉《祀三公山碑》178cm×94cm名家作品李守银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徐州书画院一级美术师汉《石门颂》180cm×48cm入展作品孙建军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汉《石门颂》180cm×92cm名家作品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汉《礼器碑》138cm×68cm入展作品付四平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礼器碑》179cm×96cm入展作品朱健忠汉《礼器碑》177cm×88cm入展作品刘晶怡汉《礼器碑》178cm×93cm汉《礼器碑》40cm×28cm×12入展作品李勇坚汉《礼器碑》175cm×96cm入展作品夏勤弟汉《礼器碑》180cm×95cm入展作品翁容永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礼器碑阴》183cm×93cm入展作品崔怀风汉《礼器碑》180cm×93cm入展作品管福宝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礼器碑》180cm×96cm评委作品马双喜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常务理事汉《杨淮表记》180cm×73cm名家作品韩少辉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秘书长山西书协副主席汉《封龙山颂》180cm×96cm汉《封龙山颂》175cm×96cm入展作品潘玉玲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鲜于璜碑》180cm×98cm入展作品杨有东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汉《衡方碑》180cm×96cm名家作品刘文华中国书协理事兼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汉《西狭颂》180cm×97cm入展作品曾鉴汉《西狭颂》180cm×97cm名家作品张继中国书协理事兼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汉《张迁碑》139cm×70cm入展作品李旭东汉《张迁碑》180cm×96cm入展作品党福龙汉《张迁碑》178cm×48cm名家作品张青山中国书协会员河南书协理事兼篆书委员会副主任汉《肥致碑》180cm×96cm入展作品朱之清汉《肥致碑》180cm×90cm监委作品章宏伟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副秘书长汉《肥致碑》180cm×96cm入展作品常智安清·赵之谦《隶书对联》180cm×38cm×2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汉印鸟虫篆、到元朱满白印,《归去来兮辞》全风格篆刻治印欣赏一代文人大隐、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想必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毕竟那可是上中学课本的必背文章啊。
其中那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更是成为了现代无数人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愿景。
人世间总有那么多纷纷扰扰,无论古人还是当下,能够不为“心之所形役”的时光总是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许巍歌声中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成了一句经典。
回归正题,本次书画课代表要分享给大家的正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全风格篆刻集锦。
各种篆刻风格,应有尽有,从元朱、满白,到古玺、汉印、鸟虫篆,数为当代著名篆刻大师、新星,全风格的篆刻治印作品,让你一饱眼福、身心自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风格篆刻治印欣赏高帅篆刻丨悟已往之不谏丨徐文康篆刻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丨杨少锋篆刻丨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丨鲁大东篆刻丨有酒盈樽丨杨逸篆刻丨引壶觞以自酌丨王义骅篆刻丨倚南窗以寄傲丨鲁大东篆刻丨审容膝之易安丨杨少锋篆刻丨鸟倦飞而知还丨徐文康篆刻丨息交以绝游丨黄文斌篆刻丨泉涓涓而始流丨黄文斌篆刻丨悦亲戚之情话丨蔡泓杰篆刻丨乐琴书以消忧丨费胤斌篆刻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丨归去来兮辞,历来被文人们评价为田园诗的典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理学大家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如此千古绝唱,又配上如此清雅通灵的丹东晶,篆刻家们自然特别用心。
希望对各位篆刻治印爱好者有所帮助!另外,往期精彩篆刻治印作品,也可直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哦。
其中包括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陈巨来、王福庵等大师的高清治印原石图哦,非常具有学习意义。
赵之谦丨100余方全新、高清印石图,见证200年来篆刻印坛巅峰之名;陈巨来丨400余方高清篆刻原色印蜕,再现“元朱文第一人”的刀法;吴昌硕丨50余幅全新、高清篆刻印原石图!不愧为西泠印社之首;文丨书画课代表,更多高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欢迎各位热爱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的朋友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分享”都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我们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我们将继续创作、分享更多优质内容,不负“集金石书画之精粹”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