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技术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自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号文的要求规范修订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全面修订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等本规范主要修订内容是增加了强夯置换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干法石灰桩法和柱锤冲扩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和施工规定对原规范中总则主要符号基本规定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等内容均作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取消了托换法一章对其内容作了调整将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内容作了补充独立成章将其他方法列入第章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号邮政编码本规范参加单位冶金建筑研究总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上海河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永钧以下按姓名笔画为序王仁兴王吉望王恩远平氵勇潮叶观宝刘毅刘惠珊张峰杨灿文罗宇生周国钧侯伟生袁勋袁内镇涂光祉阎明礼康景俊滕延京潘秋元目次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其他地基处理方法附录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本规范用词说明总则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术语符号术语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的地基处理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包括扩大处理范围)。
根据使用功能和地质条件,地基处理范围划分为A 区、B区、C区和扩大处理区(编号以K开头)四个大区。
地基处理采用明沟排水+强夯法和明沟排水+换填法。
场地原处于海滨浅滩,后经吹填形成现有陆域,吹填料以砂、粉土为主,局部混有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
场地标高为+5.0~+5.6米。
二、工程位置三、主要工程量表1.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2.强夯:点夯夯击击能为2000KN.m,普夯夯击能为1000KN.m3.点夯:夯击能为4000KN.m,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第二章编制依据本工程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文件和现场勘察报告等。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1.明沟排水+强夯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场地土层厚度较薄,土层中含有较多的松散土和淤泥等杂质。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明沟;2)进行排水处理;3)进行强夯处理。
2.明沟排水+换填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场地土层较厚,土层中含有较多的粘土和石块等杂质。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明沟;2)进行排水处理;3)进行换填处理。
第四章施工计划及机具配置计划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包括前期准备、地基处理、后期整理等阶段。
机具配置计划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计划确定。
第五章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1.技术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2)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质量保证措施1)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2)对施工成果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六章雨季施工措施本工程的雨季施工措施包括加强排水处理、采取覆盖措施等。
第七章安全施工措施本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包括加强现场管理、做好安全防护等。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本工程的文明施工措施包括加强施工现场卫生、减少噪音污染等。
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淤、换填及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高程实施测量。
地基处理手册:《地基处理手册》是2008年6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龚晓南。
内容简介:《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水平。
《地基处理手册(第3版)》共分十八章,包括:总论,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土桩、灰土桩挤密法,沉管挤密砂石桩法,振冲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灌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水泥土搅拌法,石灰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锚固法,土的加筋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
《手册》第三版中独立章目比第二版的章目增加了复合地基概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技术、冻结法、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等四章。
《手册》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应用,亦可供工程勘察、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第三版序第二版序第一版序前言王要符号第1章总论1.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1.2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概况1.3 常见软弱土和不良土1.4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1.5 地基处理需用材料与机械1.6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和规划程序1.7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1.8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1.9 地基处理发展展望1.10 关于地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参考文献第2章复合地基理论概要2.1 概述2.2 复合地基定义、分类和本质2.3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2.4 复合地基常用型式分类2.5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2.5.1 桩体复台地基承载力引算式2.5.2 粘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2.5.3 散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2.5.4 天然地基承载力2.6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2.7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2.8 复合地基位移场特点2.9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2.9.1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2.9.2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s1的计算方法2.9.3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S2的计算方法2.10 基础刚度和垫层时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0.1 基础刚度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0.2 颦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2.11 复合地基型式合理选用原则与优化设计思路2.11.1 复台地基型式台理选塌原州2.11.2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思路参考文献第3章换填法3.1 概述3.2 换填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3.3 表层原位压实法3.3.1 碾压法3.3.2 振动压宴浊3.3.3 重锤夯宴法3.4 换土垫层法3.4.1 原理及适用范围3.4.2 设引计算……第4章排水固结法第5章土桩、灰土桩挤密法第6章沉管挤密砂石桩法第7章振冲法第8章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第9章灌浆法第10章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第11章水泥土搅拌法第12章石灰桩法第13章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础技术第14章冻结法第15章锚固法第16章土的加筋法第17章特殊土地基处理概论第18章托换技术和纠倾技术词条释义索引。
一、教材概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教材》是一本针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编写的实用教材。
本书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为依据,详细阐述了地基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
二、教材内容本书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以及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使读者对地基基础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地基处理本章详细介绍了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振冲等处理方法。
第三章:桩基础工程本章介绍了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预制桩、灌注桩、沉管桩、旋挖桩等,并对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四章:土方工程本章介绍了土方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填筑、压实等环节。
第五章:基坑工程本章详细介绍了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基坑支护、降水、排水、监测等环节,并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教材特点1. 实用性强:本书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实用技术。
2. 通俗易懂: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3. 内容全面:本书涵盖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知识、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基坑工程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4. 便于查阅:本书采用章节式编排,方便读者根据需要查阅相关内容。
四、适用对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教材》适用于以下人员: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2. 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3. 建筑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能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概念:包括地基的定义、分类及各类地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介绍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方法3.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详细讲解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如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搅拌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4.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5.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教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6.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处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dlt5024-2020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准规定本规程规定了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施工步骤、质量验收及相关管理要求。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电力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要求。
第三条地基处理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四条电力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包括踏查、勘测、处理、检查和验收等环节。
第五条电力工程地基处理应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施工、验收。
第六条地基处理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作出详细规定。
第七条本规程所指地基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土石方开挖、填土、固结、加固、防渗等。
第二章技术要求第八条地基处理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第九条地基处理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第十条地基处理中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质量。
第十一条地基处理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二条地基处理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
第十三条地基处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章施工步骤第十四条电力工程地基处理的施工步骤包括踏查、勘测、处理、检查和验收等环节。
第十五条地基处理施工前应进行踏查和勘测,确定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处理方案。
第十六条地基处理的具体施工步骤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第十七条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按规程要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八条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一阶段工作。
第四章质量验收第十九条地基处理的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条地基处理的质量验收应依据规程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评定。
第二十一条地基处理施工单位应提供相关资料和记录,以便质量验收。
第二十二条对地基处理的质量验收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第五章相关管理要求第二十三条地基处理的管理应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